秦始皇兵馬俑的「復活」:被村民從井中挖出,搬到農田裡當稻草人

2020-12-24 騰訊網

在歷史長河裡,在宇宙尺度裡,每個人的生命不過渺滄海之一粟,寄蜉蝣於天地。

秦始皇召集江湖術士煉丹,委派五百童男童女出海遠航蓬萊,據說都為了尋訪長生不老藥。怕死的秦始皇直到死了也沒找到。可他那些不怕死的士兵,卻像吃了長生不老藥似的,通過雕塑而獲得了永生。

而這些雕塑的「復活」卻是妙手偶得的。

眾所周知,文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然而文物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它們大多深埋地下,重見天日的少之又少。有趣的是,47年前的一次大旱,幾個二十幾歲的村民卻在挖井的過程中,挖出了世界奇蹟。

一、瓦神爺

1973年春,臨潼逢大旱,村裡的村民在地裡挖井抗旱。在挖的過程中挖出了許多陶片,村民不以為然,可越挖越不對勁,陶製的人頭、四肢接連被挖出,由於村民較迷信,認為挖到「人頭」是件很不吉利的事情,當地的村民稱其為「瓦神爺」。

起初人們只是簡單地認為這裡以前是一座廟宇,隨著打井的深入,許多兵馬俑被挖了上來,有的成為了孩子們打擊的靶子,有的村民把兵馬俑搬到田地裡,戴上草帽當起了稻草人,也有的迷信的中年婦女,把兵馬俑的頭供了起來。

當地管水利的幹部房樹民稍懂文物知識,於是立刻打電話給了臨潼文化館館長趙康民:「老趙,你快來,西楊村打井打出好多瓦片,頭比真人還大,還有銅箭頭、秦磚。」

趙康民在日後的《考古生涯》中記載了那天的那一時刻:「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使我又驚又喜,憑著銅箭頭和鉛磚,我當即武斷為秦武士陶俑陪葬坑。於是我立即對副館長王進成和丁耀祖說:「快走……』」。

二、秦代武士俑

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西距秦始皇陵1500米,來到現場的趙康民對土層進行勘探,斷定這是一座陪葬坑,驪山腳下,京畿之地,趙康民的直覺告訴他這是秦代的遺物,是與秦始皇陵有關的遺物。

村民領著趙康民看完之後,又帶著他到井邊看了看,現場—片狼藉,殘俑橫七豎八,柿樹上架著俑頭;麥田旁立著殘俑,戴著破草帽嚇麻雀;紅燒土上立著殘俑,俑前香菸嫋嫋,殘燭在燃燒,紙灰遍地……」

第二天,趙康民帶領村民進行現場清理,把陶片收攏,裝車送到了縣級文化館,對這些沒頭和缺胳膊少腿的殘片進行大量清洗,用環氧樹脂膠粘接,三天,粘起兩個武士俑。他斷定它是秦代之物,而且給它取名「秦代武士俑」。

三、沉寂千年的兵馬俑

雖然趙康民能斷定是秦代的文物,但由於歷史原因,這次考古發現並沒有向上上報,直到1974年6月,記者藺安穩寫了篇內參《秦始皇陵出土一批秦代武士陶俑》,這篇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內參引起了中央的重視。

7月7日,秦始皇陵俑坑領導小組到達臨潼,國家文物局文管處處長陳德滋看到趙康民修復的威武高大的陶俑時,讚嘆道:「太偉大了!國寶,國寶中的國寶」

7月15日,考古發掘隊正式進駐西楊村考古工地,為發掘方便,他們在俑坑邊的樹林裡安營紮寨,起先他們沒做長久打算,可誰料會有這麼大一個陪葬坑。

考古發掘隊決定招當地民工和從駐軍調來解放軍官兵支援發掘工作,因為當時沒有頂棚擋風避雨,趙康民等人天天聽天氣預報,隨時準備用稻草帘子和塑料布把秦俑蓋上。有一次深夜,暴雨傾盆,守窩棚的隊員趕緊叫人,東南角滲水一定程度,由於沒有抽水機等設備,眾人用臉盆一邊挖水一邊加高土壩。一夜下來,每個人都成了泥人。就這樣,一百多人的發掘隊讓被黃土掩埋近兩千年的一個又一個秦兵馬俑坑重現天日。沉寂了千年的兵馬俑「復活」了。

終於在1975年7月,秦始皇陵一號兵馬俑坑重現二千年前的壯麗場面。

四、秦陵地宮的挖掘

據探測,整個秦始皇陵範圍約相當於78個故宮,如此大面積的陵墓在世界範圍內也屬罕見。從1974年被發現到現在,已經過去了40多年,但秦始皇陵一直不曾進行考古發掘。人們對它充滿了好奇,直至今天,秦始皇陵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謎。

多年來,關於是否發掘秦始皇陵一直爭論不斷。1955年,郭沫若、吳晗等提交了發掘秦始皇陵的請示報告,並聲稱,經勘探,秦始皇陵處於地震帶,在地震中遭遇破壞,地下水毀損了文物,需立即開展「搶救性發掘」。

但時至今天,秦始皇陵也遲遲沒有發掘。就此問題,秦始皇陵博物院考古部主任張衛星曾專門澄清:首先,一般情況下,不主動發掘帝王陵,除非是搶救性發掘;其次,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有180多個,光這些坑就夠考古100年了;最後,由於對秦始皇陵的局部認識不足,保護技術還不成熟,因此動挖掘地宮的念頭是違背科學的。

西安人應該以兵馬俑為驕傲,倒不是說靠他每年拉來多少遊客,帶動多少消費,而是向全世界展覽了古老的西安人,其實也是古老的中國人,那種眾志成城的精神面貌。兵馬俑也再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人的形象。中華文明是世界幾大古老文明中惟一延續到今天的,正如兵馬俑不倒。兵馬俑明明是易碎品,卻就是沒有垮掉。

相關焦點

  • 47年前村民在地裡挖井,接連挖到「瓦神爺」,如今是國寶中的國寶
    而這些雕塑的「復活」卻是妙手偶得的。眾所周知,文物是研究歷史的第一手資料,然而文物是不容易被發現的,它們大多深埋地下,重見天日的少之又少。有趣的是,47年前的一次大旱,幾個二十幾歲的村民卻在挖井的過程中,挖出了世界奇蹟。
  • 兵馬俑識別指南:秦始皇的「手辦軍團」
    玩物喪志(始皇三連:我不是,我沒有,別瞎說)事死如生的秦始皇擁有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手辦」,別人跟他比,都是too young too simple.在這些「手辦」裡,最拉風的無異於他的帝國軍團了。這支虎狼之師跟隨著他,「西涉流沙,南盡北戶。東有東海,北過大夏」,締造了巍巍大秦帝國。
  • 歷史上的三次兵馬俑「復活」事件,前兩次十分詭異,第三次最奇葩
    兵馬俑,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蹟,是反映我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重要名片。圍繞著兵馬俑,各種猜想也隨之而來。有人質疑中國古代盛行人殉制度,其實到了秦代,並沒有被完全廢止,兵馬俑中的人物、戰馬被刻畫得那麼傳神,實際上當年就是用活人燒造的。
  • 沈騰「撞臉」兵馬俑?《國家寶藏3》明晚開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四十多年前的一次偶然發現,讓今人有幸親眼見證秦始皇嬴政的萬世不朽之夢。為何跪射武士俑能夠從8000多尊兵馬俑中脫穎而出?除了嚴陣以待的大秦軍團,地下世界裡還埋藏著哪些值得我們探尋的秘密?既然已經確定了秦始皇陵的位置,為何至今還沒有進行挖掘?在本期專場節目中,將為觀眾娓娓道來。讓人更為驚喜的是,《國家寶藏》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安排了三位影帝級的「國寶守護人」。
  • 最新研究發現:秦始皇兩千年前製作兵馬俑的靈感,來自古希臘雕塑
    導遊會以各種形式向遊客講述兵馬俑被發現的故事:1974年,陝西遭遇了一場百年大旱,因此,幾位年輕的農民決定挖一口新井。在挖掘過程中,這幾位農民挖出一個完整的人俑,此時他們意識到,這就是幾千年來盜墓者們一直在尋找的秦始皇陵!
  • 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農民得到了13美分的獎勵
    說到秦始皇兵馬俑,必須說當時打井後發現兵馬俑的農民,如果不是他,現在的奇蹟兵馬俑會在哪裡呢。即使有人發現兵馬俑,誰能保證他不會被逐利的欲望所困擾,賣文物賺錢。發現兵馬俑的農民是兵馬俑的創始人,他給國家帶來了一定的財富,讓後人看到了兵馬俑的全貌。
  • 假兵馬俑:不是造假,是頂級復刻!有生之年能看到秦始皇陵全貌嗎
    近日,由陝西省文物局起草的秦始皇陵保護條例修訂草案公布。 相比2005年發布的《條例》,此次修訂草案中「職責」更加明確,比如修訂草案在「秦始皇陵陪葬坑和陪葬墓」包括的對象中增加了「陵西大墓」,禁止進行開山採石、取土;禁止建設歪曲、損害秦始皇陵真實性的各類人造景觀
  • 兵馬俑「復活」?《俑之城》首曝預告定檔2019
    兵馬俑「復活」?《俑之城》首曝預告定檔2019 預告中,巧奪天工的秦陵兵馬俑氣勢恢宏,全體「復活」,波瀾壯闊的精良畫面令人熱血沸騰,一個全新的世界初露端倪,可謂吊足觀眾胃口。《俑之城》圍繞兵馬俑,架構出一個龐大奇幻的地下世界,引發觀眾期待。
  • 兵馬俑活了?這部電視劇帶你穿越千年來看看秦始皇的發家史
    最近,電視劇《大秦賦》開播後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有網友調侃這部劇應該叫《兵馬俑復活記》,因為從電視劇裡面演員的妝發造型,到一舉一動的每一個細節,都和兵馬俑一模一樣!秦朝電視劇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很難拍的題材,但是《大秦賦》沒有混亂糾纏的後宮爭寵,而是將真正的戰國原始氣勢展現在觀眾眼前,在尊重歷史的同時用影視語言講述中華歷史故事,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 說說秦始皇兵馬俑背後那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世界上有7大奇蹟,但我國的兵馬俑是並不亞於7大奇蹟的偉大工程。兵馬俑位於山西境內,每年都有很多觀光客去參觀。兵馬俑至今已有數千年的歷史,那你了解兵馬俑背後的故事嗎?秦始皇陵東側約三裡出土的兵馬俑,宛如真馬一般高大雄偉,栩栩如生。
  • 歷史揭秘:秦始皇為何非要打造兵馬俑?
    歷史揭秘:秦始皇為何非要打造兵馬俑?在中國的歷史上,秦始皇絕對是最偉大的皇帝之一!他所創立的秦王朝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度,而秦朝對於後世的影響,也絕不是三言兩語就能夠說清的。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正是秦始皇陵兵馬俑。
  • 秦始皇「手辦」兵馬俑的秘密:「地下軍隊」如何煉成?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 上官雲)46年前,經過考古隊的發掘,震驚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橫空出世,備受矚目。最近,結合多年一線考古日記,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許衛紅把自己參與發掘兵馬俑、秦都鹹陽城的故事寫進書中,取名為《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與城》。
  • 兵馬俑難道是真人燒制?一尊兵馬俑裂開後,千古謎題終於天下大白
    秦始皇陵聞名世界,墓葬所屬的兵馬俑群被挖掘那天起就備受萬眾矚目,如果你參觀過秦始皇兵馬俑就會發現,這些兵馬俑的臉和表情栩栩如生,而且每個兵馬俑的身形和衣著都不一樣,仿佛真人一般,他們千人千面,沒有一個面孔是完全一樣的,這就不免讓人產生疑問,這些兵馬俑難道是真人燒制的?想想就有些毛骨悚然。
  • 秦始皇陵中究竟澆灌了多少水銀?看看山頂的石榴樹,你就明白了
    據說裡面成列著許多奇珍異寶,周邊還有大量陪葬坑,其中就包括了十分著名的秦兵馬俑。秦始皇陵的建設充分表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藝術才能。很多人不解,既然秦始皇陵這麼多奇珍異寶,而且現在已明確得知秦始皇陵的方位,那為何不進行考古研究呢?據說考古專家至今不敢挖秦始皇陵,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裡面澆灌了大量水銀,但究竟有多少?有專家稱,看看山頂的石榴樹就明白了!
  • 《木乃伊3》不得不說,讓兵馬俑復活是個不錯的點子
    因此,選擇復活兵馬俑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舉措。另一方面,從國內電影票房的歷史來看,秦始皇近年來的電影票房相當不錯。如果說2002年《英雄》的票房收入超過2億元,主要是因為張藝謀(張藝謀電影的票房收入僅次於《金甲》),那麼2005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冠軍《神話》的票房收入就超過9000萬元,可能不僅僅是因為成龍(這也是成龍在中國票房最高的電影,比《寶貝計劃》還要高)。
  • 秦始皇兵馬俑中有一張「臉」,科學家也給不出解釋,禁止出國展覽
    秦始皇兵馬俑中有一張「臉」,科學家也給不出解釋,禁止出國展覽 1974年3月份的一天,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普通的一天,但是對於臨潼縣驪山鎮西陽村的農民而言,卻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日子。
  • 千古謎題:西安兵馬俑是否是真人燒制?直到它出現終於真相大白了
    世界第八大奇蹟——西安兵馬俑在1974年3月9日,陝西省臨潼縣西楊村村民楊志發在打井的過程中,挖出了一個真人大小的陶人和一些碎陶片,他覺得這個陶人不簡單,就將其送到了縣裡的文物局。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考古隊在楊志發打井的地方挖出了「秦始皇陵兵馬俑」,據《人民日報》報導: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守護「世界第八大奇蹟」,九牧進駐秦始皇兵馬俑!
    作為家喻戶曉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早已成為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一張金字名片。數萬鐵騎,整裝待發,金戈鐵馬,栩栩如生!法國前總統席哈克面對剛發掘的兵馬俑,發出了由衷的讚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
  • 他是第一個發現兵馬俑的人,柯林頓曾找他要籤名,獲1角3分錢獎勵
    秦統一六國後,有一次秦始皇夢見自己殺了一個人,便在夢中排好隊想殺他,秦始皇大驚失色,希望死後還有將士可以保護他,若人殉之,有損後世名聲,以俑代人,兵馬俑就誕生了。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死後,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秦國僅存在14年就滅亡了,封建制度在1912年2月12日清朝滅亡後也結束了,兵馬俑早已埋在地下,等人去發現,這個等就是一千年。
  • 秦始皇陵出土8000餘件兵馬俑,沒一個女兵俑,答案藏在兵馬俑本身
    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自秦始皇陵發掘開放以來每天中外遊客絡繹不絕,大家都驚嘆中國古人的鬼斧神工、天「匠」奇才,特別是那些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