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錯把武隆的天生三橋景區當作天坑地縫景區了!

2020-12-15 檀溪風月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是世界規模最大 、最高的串珠式天生橋群。三座平均高度300米以上的天然石拱橋呈縱向排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成,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在不足1.2千米的範圍內平行橫跨在羊水河峽谷之上,將兩岸山體連在一起。三座天然石拱橋之間有青龍天坑、神鷹天坑兩個天坑,形成了「三橋夾兩坑」的世界奇特景觀,有垂直電梯可以直接下到谷底。

天生三橋由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組成,是亞洲最大的天生橋群。從谷底很難看清全貌,從空中拍攝的效果才見雄奇。

其實,以中國之大,類似這樣的天生三橋有很多,我記得貴州黃果樹景區好像也有,但武隆的這個是亞洲最大。走在谷底,環顧群峰,仰望蒼穹,忽然想到泰戈爾的詩:「當我從臥室的窗裡,外望悠遠的藍天,我仿佛覺得,我母親凝注我的目光,布滿了整個天空。

谷底有水,山無水就少了靈性

崖上有瀑,水不形成瀑就少了分氣勢

有個天福驛站,雖然是為拍攝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所後建,但也恰到好處,這山水,這旅程,到此不該停下來休息片刻嗎?

陽光落在崖上樹梢,落在溝底青草,在水中泛著亮,這是時間的影子

我們遊了天生三橋,以為這裡就是天坑地縫景區,其實這只是天坑景區,地縫景區是指龍水峽地縫峽谷,也是「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重慶武隆,天坑地縫天生三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接下來就來到了冰冰最期待的一個地方:武隆的天生三橋,沒錯,就是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裡面的萌娃們來過的地方。導遊說這裡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天生橋,行走在其中,冰冰突然覺得,和大自然比起來,人類真的好渺小啊。冰冰先去了天龍橋,然後到青龍橋,最後是黑龍橋,中間有兩個天坑,一個是天龍天坑,一個是神鷹天坑。
  • 武隆天坑地縫奇觀
    圖文|曾曉剛由於時間上的特殊性和局限性,只能將遊攬重慶武隆天坑地縫景區的日程,安排在了夏日的三伏天中。並且,第一天晚雖提前入住重慶市中區的酒店,以便於第二天一早隨團前往武隆景區。在其境內有「世界自然遺產」喀斯特芙蓉洞和「國家級5A旅遊景區」天生三橋。國家級地質公園武隆天坑地縫,位於重慶武隆區境內,地處長江支流烏江下遊。以最具特色的碳酸鹽巖溶地貌為主的地質景觀,且屬於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享有「中國地質奇觀旅遊之鄉」的美譽。在天坑地縫地質公園內,主要景點分為天生三橋和龍水峽地縫兩部份。
  • 科普:武隆天坑地縫地名
    當你第一次聽到武隆天坑地縫這個詞的時候,肯定會自然而然的把它當成一個地名,但武隆天坑地縫其實是說的兩個地方,即是武隆天坑(又稱為武隆天生三橋)和武隆龍水峽地縫,或許是武隆天坑和武隆龍水峽地縫地理位置上相隔很近的原由,或許是其他原因,有時出現了合併稱呼的情況。
  • 重慶,武隆天坑地縫一日遊
    重慶 武隆 天坑·地縫,因為篇幅的關係,所以重新寫一篇關於 武隆 的。 因為是「 滿城 盡帶黃金甲」和「變形金剛」的取景地而名聲大噪。 報團的時候很多會建議只去天坑,其實地縫也是很值得去看一看的,建議遊玩時間是一天。像仙女山冬天下雪和春天花開的時候拍照好看。 我去的時候,到地縫的旅遊觀光車,售票的地方是不支持微信支付寶,只收現金。建議大家還是備點現金以防萬一。 要記得帶身份證,進景區都是掃身份證進去的。
  • 重慶武隆——天坑地縫!探險者的樂園、旅遊者度假休閒的勝地!
    重慶奉節天坑地縫景區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城南岸70多KM處,北靠聞名世界的長江三峽,與瞿塘峽緊密相連,2019年11月19日 - 武隆天坑地縫與奉節天坑地縫這兩個名氣最大的當數武隆天坑地縫,這顯然應該歸功於張藝謀的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
  • 武隆天坑地縫,遠離人間塵囂
    這裡有氣勢磅礴的山勢與特徵鮮明的地貌,其中的天生三橋景觀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這裡曾經被講究視覺衝擊的張藝謀看中,成為了《滿城盡帶黃金甲》全片唯一的外景地;這裡就是重慶市武隆縣的「天坑」與「地縫」,讓我們深入地心,體驗一次震撼人心的旅程吧!
  • 天生三橋遊客太多要排隊,距離天坑不遠處還有個地縫,人少景美
    從天生三橋鑽出來,正午剛剛過,日頭仍然懸在頭頂之上,今年的夏天不知道為什麼如此之熱,在擺渡車迷迷糊糊的搖晃中,我準備去往下一個地方,這裡距離天坑不太遠,但大多數遊客都不願來,這就是才開發出來的龍水峽地縫,這裡武隆天坑共同組成了「天坑地縫」,但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裡。坐上大巴大約20分鐘便可到達龍水峽地縫。
  • 宏偉壯觀 鬼斧神工——重慶武隆天坑地縫印象
    聽重慶人說,要看山一定要去重慶邊上的武隆——武隆有風景秀麗的「仙女神」,還有雄偉壯麗的「天坑」和「地縫」,簡直就是奇秀峻險的和諧統一,讓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 據介紹,武隆天坑地縫國家公園(也叫巖溶國家地質公園)位於重慶市武隆縣境內,地處長江支流,烏江下遊,由兩個地質遺蹟園區組成。
  • 地平面下的藝術——武隆天生三橋,另一喀斯特景觀形式
    武隆天生三橋位於重慶市武隆區,距武隆城區東北20公裡,5A級風景區。它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天生三橋風景區是喀斯特地貌的另一種地質奇觀,是三橋夾兩坑的地平面下的藝術。三橋: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兩坑:天龍天坑、神鷹天坑。來到景區可通過電梯直達谷底,也可選擇步行下去。為了更好的體驗,我是選擇走路下去,能欣賞更多風景。景區內林木蒼翠,山路陡峭,有點狹窄。你看:路邊有重慶特色的「滑竿」喲!老年遊客可以體驗一下。
  • 國慶同遊武隆天生三橋共賞大片取景地
    10月3日,國慶中秋雙節長假第三天,儘管天空伴有微微細雨,武隆景區依然人氣爆棚,尤其是初秋依舊爬滿綠色的天生三橋景區,秋雨後,景色格外迷人,雲霧繚繞,仙氣飄飄,宛如人間仙境,吸引遊客紛紛駐足,細品自然遺產景觀和《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白淺與夜華之間的三世情緣。
  • 重慶武隆的5A級景區天生三橋,歷經千年滄桑,卻依然瑰麗壯觀
    武隆天生三橋風景區位於重慶東南武隆山,是國家5A級景區,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群。分別由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組成,氣勢磅礴,林森木秀。景區內青峰翠嶺,壁立千仞,懸崖萬丈,綠草茵茵。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天生三橋雄、奇、險、秀、幽、絕等眾多特色。
  • 巴渝行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南方喀斯特」之重慶武隆天生三橋
  • 武隆天生三橋:天福官驛,不來後悔的地方!
    武隆天生橋又名天坑三礄,是自然地質奇觀旅遊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區以天龍橋、青龍橋、黑龍橋三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橋組成。從遊玩感受來說,天生三橋氣勢磅礴,是一個特別值得去的景點,武隆喀斯特地貌是中國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主要代表之一,與其它熟知的喀斯特地貌相比,這裡更是地平面下的藝術,它們藏匿於地下,謙遜內斂而不失遒勁豪壯,奇絕而瑰麗,可謂天設地造鬼斧神工!順著棧道沒有下行幾步,遠遠就看見非常出名的網紅打卡地「天福官驛」了,大家都加快了腳步趕往最佳觀景臺。
  •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世界天生橋群之最,見證流水力量的偉大
    同樣是溼熱氣候,但云南石林在高原環境下發育成劍狀、柱狀和塔狀喀斯特,貴州荔波在丘陵低地生成的圓錐狀峰叢峰林喀斯特,重慶武隆的喀斯特則是深切峽谷型的,它是一種以天生橋、地縫、天坑為代表的立體喀斯特。今天與朋友們分享的就是重慶武隆的「天生三橋」。
  • 揚名的世界自然遺產,重慶武隆天坑
    這一次給大家介紹的這三個景點都在重慶武隆區,武隆也因這幾個景點而被大家所熟知。所以,我們出發第一天一早出發,先到天坑三橋。天坑三橋位於重慶市的武隆區約20公裡處,是重慶5A景點,距南國草原仙女山約15公裡,距天下第一洞芙蓉洞僅30公裡,是全國罕見的地質奇觀生態型旅遊區。
  • 在「天生三橋」風景區參觀《滿城盡帶黃金甲》外景拍攝地
    天生三橋是國家5A景區,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景區距離武隆縣城18公裡。整個景區方圓10平方公裡,處於「南國草原」"仙女山和武隆縣城之間,海拔在1600多米,夏無酷暑,冬無極寒。
  • 天下第一洞藏身於重慶,周邊還有天坑地縫,距重慶市區2小時車程
    天下第一洞藏身於重慶,周邊還有天坑地縫,距重慶市區2小時車程你對重慶的景點有知道多少呢?其中,這裡還能夠看到仡佬族、苗族、以及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特有風情,它更是有被評為一座5A級別的旅遊景區。其中,景區當中,有包括芙蓉洞、仙女山、以及天生三橋這些景點,都是遊客愛來的。芙蓉洞它又有天下第一洞這樣的美稱,其中有水簾洞、新路口洞、以及芙蓉洞等多種洞穴組成。洞穴的規模比較宏大,而且,洞內有很多化學沉積物,且樣式是比較豐富的。
  • 「天生三橋」風景區的山、水、橋和天坑,組成了漂亮的自然山水畫
    我們又一次來到山城重慶,重慶不僅是「吃貨」的天堂,更有許多獨特的旅遊風光,今天我們來到喀斯特地貌的武隆「天生三橋」風景區。拍攝/讀景天生三橋據導遊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生橋群,而芙蓉洞是世界上最大的溶洞群。天生三橋位於武隆仙女山附近,以山、水、橋和天坑,共同組成了一幅特別漂亮的自然山水畫。
  • 武隆天坑旅遊攻略,《變形金剛4》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取景地
    看過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變形金剛4》的朋友們,肯定會被影片中的那處壯觀無比的天坑群所驚嘆,這裡就是重慶最著名的5A級景區,武隆天生三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武隆天坑,今天小編就就帶著大家來遊覽一番。武隆天坑三橋位於重慶市武隆區東南防線,毗鄰武隆仙女山,芙蓉洞兩處著名景區。
  • 重慶武隆天生三橋:秀色醉遊人
    7月29日,遊客在天生三橋景區內的天龍橋景點遊覽。 夏日時節,世界自然遺產地重慶武隆天生三橋景區風景如畫,氣勢磅礴的天生石橋和綠意盎然的山林相映成趣,吸引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 這是7月29日拍攝的天生三橋景區(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劉潺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