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的幾種死亡,竟然有著同一種屬性,看過豆豆的《背叛》後突然發現作品
死亡一詞人們往往諱莫如深,人固有一死,除卻正常死亡以外,留給人們最深印象的都是那種無以名狀的因素導致人的離世。
豆豆的作品《背叛》中,幾位主人公最後都被安排走上了人生的絕路,那麼作者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一定選擇了這樣的結局呢?
文學作品的藝術性是讓人沉思的,《背叛》以平起——曲折——小高潮——伏筆——頓悟——縈繞——合理而不合情——墜入思考而讓人在離開作品以後仍然沉醉其中。
書中的一種死亡的情節設定如此直白,但是,讀的過程中竟未能發覺,過後幾日,猛然間,忽有恍然大悟的如釋重負,對書中角色的死亡有一種感嘆和尊重。
◆方子云之死
詩人方子云,抱著為拯救詩歌的「沒落」(請詩人原諒此處用上了這個詞,這是一種平民對詩歌處境的尷尬和擔憂,中國的古典詩歌置身於國民的心理書架數百年,有著至高無上又貼近生活的優雅身段,忽一夜,隨之而來的某些近代詩歌,遭遇了一種從未有過奚落和嘲笑,真的不是冷落……此處省略吧)而縱身商海,商海真的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去遨遊的,並非是校園中學會的幾招幾式就能確保無虞。
這裡有一句堪稱經典的臺詞,是宋一坤給方子云的評價:「入佛門六根未淨,進商界狼性不足」,宋一坤的內心裡對商界的定位,把商場的本質和屬性完整的暴露無遺。
商界不是溫文爾雅的世界,那是吞噬個性、蠶食鯨吞的冒險樂園(抱歉,這裡又讓商人背鍋了)。
方子云滿腔抱負,一心撲進事業的進程中,以為奔波耐勞勤奮就能成就事業的成功,殊不知,自己成了宋一坤導演的一場商業大片中的角色。
無論是《遙遠的救世主》還是《背叛》,商場絕不是隨心所欲的邊幹邊想的劇情,那是一種處心積慮、計算嚴謹的理科題,只不過需要用文科生的思維去解答罷了,答案早就做出了,只不過需要一個求證的過程去給答案一個合理的身份。
方子云在茫然不知的過程中成了商場上誘騙和宰殺無辜者的工具,方子云詩人的本心無法接受即便是法律上無意,心理上實際成為了騙子的身份,但是,良知又告訴他不能出賣朋友,只能以死做個了斷,死是一種解脫。
這裡的情節,《背叛》的電視劇比書中交代得更有詩意的盪氣迴腸.,
也算是對詩人情懷的一種尊重:
我的流星兄弟,培爾金特向你致敬你一閃而過,然後就永遠消失在太空之中難道宇宙裡就沒有人,深淵裡就沒有人,上蒼裡也沒有人嗎如此說來一個人的靈魂是可以悽慘地回到那虛無縹緲的灰色煙霧裡去的可愛的地球啊你不會因為我白白地在你身上踩了一輩子而沒有留下什麼痕跡就生我的氣吧可愛的太陽啊你浪費了你的光輝你那燦爛的光輝,徒然照耀在一間空屋子上屋子的主人已經走了沒有人來享受你所給予的舒適還有溫暖可愛的地球可愛的大地你們浪費了你們的營養,浪費了你們的溫暖白白孕育了我?啊……精神界是那麼的吝嗇而自然界卻是這樣的慷慨一個人為了活下去一輩子要付出多大的代價啊我要攀登頂峰的頂峰我要再一次看看日出我要把上帝許下的這塊福地,看個飽直到眼睛看疲倦了為止然後,讓白白的雪花把我埋葬在我墳墓上寫著這裡沒有埋葬什麼人然後再然後就隨他去吧
◆林萍的死
按照劇情,林萍的死亡是一種出乎意料的意外,不能片面的認為林萍是死於虛榮,在女人的心理世界,男人認為的虛榮其實是女人的自尊。
林萍和夏英傑一樣,是知識女性,用過去的話講叫「白領麗人」,白領是說明有一個靠知識吃飯的身份,麗人是說明有一個靠顏值躋身社會的嬌容。
這些明明是資本和優勢,可在現實中卻成為套在林萍身上的繩結。
虛榮和自尊這兩個詞本身就是帶有臆造和偏見,有點「成王敗寇」的味道。如果虛榮成功那就是自尊,如果自尊失敗就變身為虛榮。
有的時候說文人虛偽,其實,說漢語的多面性更準確,同樣的一件事,用不同的詞都能描述,而且還不能不說準確,即便是用同樣的詞不同的語調,結果也是大相逕庭,國人得需要察言觀色的本事。
林萍,在上個世紀為自己尋找到了出國的機會又找到了心有所屬的如意郎君楊小寧(後來楊小寧被宋一坤實行了非法律的審判,也算是一種中國式的因果輪迴的印證),楊小寧的外籍華人的身份,無疑在當時的年代帶有一層非理性的光環,不曾想楊小寧是外籍版的渣男。
林萍被人販子數次販賣,最後淪為夜總會的妓女。
夏英傑在蛛絲馬跡裡尋到了林萍的境遇,動用資源和財力開啟救助林萍的行動。
夏英傑的救助是一種關心,這種關心無疑扯下了林萍最後的遮羞布,這是林萍比生命還重要的隱私尊嚴,林萍選擇以死做個了斷,死是一種解脫。
愛和關心目的並非都能達到預訂的結果,林萍從高樓上的縱身一躍虛榮和自尊都煙消雲散了。
◆宋一坤之死
這是本書中氣場強大主角,充滿智慧的頭腦裡是故事中主線故事的導演者,他出身貧寒,學識出眾,無法用中國人的好與壞下定論,如果說是好人,他不露聲色的策劃運作了一系列活動,所有的活動都是違法的(不是法律邊緣),但是,又都不受法律的制裁,按照他的說法:「這個世界只有兩種人才去真正研究法律,一種是制定法律的人,一種是利用法律的人,兩者的動機不同,但關注的焦點卻相同,即法律的盲點。」
如果說他是壞人,仗義,忠誠,對楊小寧的宣判,無疑帶有正直的溫情,他是法律意義上的守法人,是遊蕩於法律之外的人。
由於夏英傑對於直接幹預的幾次事件的變故,補救和修正了事件的發展和走向,宋一坤理性溫和的接受和從心底的坦然可以斷定,宋一坤在良心上和觀念上並沒有離經叛道,進入商海不過是一種生存法則,從商場規則上講,宋一坤是火中取慄、刀口舔肉的成功者,不同的角度成就不同定位和人生。
宋一坤最後把自己的句號也策劃成了體面的解脫,選擇了非自殺方式的自殺做了了斷,死是一種解脫。
突生一種想法,監獄裡關的都是壞人嗎?體面的生活的都是好人嗎?
如果社會科學能夠進步到不揉一粒沙子的時代,是不是就是一個完美的社會了。
能說宋一坤是個真男人,是個成功的商人,但又不能完全說是個成功的人,因為他沒有順利地走完人生,更沒有為身後的女人留下生命有一個合情的理由,所以……
◆夏英傑之死
書中有交待,作者的《遙遠的救世主》也將面世,看來作者的作品是環環緊扣的,只是未曾看過《詩人方子云》的作品。
夏英傑在作品中是個完美女性,生活中註定是一個典範。
傳統女性的柔美和擔當,任怨的執著,才華的出眾,都令人羨慕。
現代女性的聰慧,愛情的釋放,在正義和暗流的堅定選擇間,不得不說是出類撥翠的的不平凡。
女性並不一定因為出色才更加可愛,夏英傑的並沒有如方子云一樣在原則上選擇被動和無奈,而是在後知後覺中為自己和宋一坤選擇了一條歸宿。
這個歸宿雖然有些悽惋,但也不得不說是極致之美。
夏英傑的死是最可說的,但是,讓人又覺得無話可說。
在讀《背叛》的時候,總覺得夏英傑是作者的身影,但是,作品中夏英傑選擇了了斷,和解脫。
不管怎麼,都覺得作者是意識和身體的隱居,有可能我們再也不會見到作者的作品,但是,我們可以反覆的閱讀和回味,作者就一直在我們的身邊。
但是,各有不同的意義:
方子云是現實版的逃離,是從世俗到清淨世界的旅途。
林萍是給自己一份尊重,是留給社會從幻化到現實的一道問答題。
宋一坤是給自己一個解脫,給自己留一個意外,給社會留一個挽留的理由。
夏英傑是自己的一個放下,放下牽掛去陪伴曾經許下的承諾。
感謝豆豆,感謝朋友們的閱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