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輝是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第四中學高二年級物理教師,從教14年。為使學生愛上物理,他在班上創造了十八般武藝。不為人所知的是,這位物理老師的內心生活是一個「健身教練」。
課堂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
張輝有一種習慣,每次上課前,他都會設計一套導入法,讓學生對內容產生興趣。不料,他徒手劈磚的錄像著火了。張輝說:「那時候,我就讓學生錄視頻,主要是要把視頻拷貝到班上的電腦上,下課前,進行慢動作回放,讓學生看到細節,用新的知識來解釋『不可思議』。
張輝解釋徒手劈磚並不是蠻力劈出的,在劈磚的瞬間,將磚頭微微上翹,用磚砸桌子,砸碎了磚頭。他想到這一點,更加直觀地解釋了「動定原理」。
在他的課堂裡,總是充滿了無限的創意,包含了許多運動元素。對他來說,物理是研究事物的本質規律,而一切運動項目的原理都與物理有關,只是「動量」概念的教授,他已經先後完成了「徒手劈磚」和「過板」。
跑步思考的三個問題
張老師認為鍛鍊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每日跑步的時候,他必須思考三個問題:
怎樣吸引孩子對物理的興趣呢?
下節課如何設計導入環節?
前一天的教學有哪些不足和值得總結的地方?
為健康開始跑步
現在看起來像體育老師的張輝,曾經是個肥胖的將近90公斤的人。2009-2018年,張輝一直帶著高三的畢業班,任務重,壓力大。根據張輝的說法,2012年之前,他根本不喜歡運動。一日三餐,每天一包煙,不喝水,只喝可樂,不但成了三高人群,同時也成了腎炎。又是2012年張輝住院,當時病房裡有5名病人,第二天就「走人」了,這件事張輝觸動很大,立即決定減肥。
自那以後,張輝開始跑步,後來又進行力量訓練。為保持體形,他一天只跑6公裡,怕跑多肌肉。在社交媒體上,張輝更注重身體的強壯,所有的頭像都顯示著肱二頭肌。因為是理科老師,課程安排一般比較靠後,他早上6點起床後就去鍛鍊,每天一個小時,雷打不動。
鍛鍊的益處
形成鍛鍊習慣後,張輝感到整個人都變了,身體健康,心情愉快,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和感激。"有人說我的身材就像體育老師,如果我唱歌,我就像音樂老師一樣。如今的我,愛家鄉,愛學生,愛學校,愛一切。
除教物理外,張輝還教健身,他的另一個「隱身身份」是學校健體社的指導員,「我希望能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鍛鍊方法教給孩子們,讓他們也能從中得到雙重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