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7,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正把它拍成「最後一部電影」

2021-01-20 笨笨小可愛007

前一陣子,宮崎駿的電影《千與千尋》在中國上映,很多人都跑去影院重溫經典了。

不得不說,宮老爺子的電影就是有種穿越時光,打動人心的本領。從《風之谷》到《起風了》,他從未讓我們失望。包括在不斷復出這一點上。

現在,78歲的宮崎駿正在做「他人生中的最後一部電影」,並準備把它獻給自己的孫子——「爺爺即將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但他給你留下了這部電影」。

其實,這部電影取材自一本小說,也就是今天跟你分享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這本書講的是初中生本田潤一在舅舅的引導下,探討不同人生課題,不斷成長的故事。

聽起來很像青少年成長讀本,還是學校統一發放,要求寫讀後感的那種。

但宮崎駿在自傳中說,這本書曾影響了他對世界的思考。因為書裡涉及到的問題,我們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答案:

人為什麼會感到痛苦?

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你要如何衡量自己的一生?

生活沒有標準答案,但人生應該有明確的信念。

//從「地心說」到「日心說」

你有沒有從某個地方,俯瞰過整個城市?

寬闊的街道仿佛變成了一條條窄溝,來往的車輛好像甲蟲一樣川流不息,路上的行人顯得十分渺小……

當潤一和舅舅一起,站在銀座一家百貨商場的樓頂上時,他看到的,就是這樣一幅畫面。

雨中的東京仿佛無垠的大海,潤一隱約覺得,許多人就生存在這片海洋下:

人們像海潮一樣漲漲落落,白天湧入城市,夜晚又各自散去。

他們現在站在樓頂看行人,而當他們從那裡路過時,說不定也有人正看著他們。

潤一瞬間產生了一種「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的奇妙感覺。

面對此情此景,他興奮地感嘆:「人,好像水分子一樣啊,我今天真的這樣覺得。」

「是嗎?」舅舅想了下說,「你要牢記這件事,這非常重要。」

有多重要呢?

就像哥白尼提出「日心說」一樣重要。

現在的小學生都知道「日心說」,但這個理論剛被提出時,卻遭到了世人的極大反對。

因為一直以來,人類都以自我為中心來觀察和思考,所以人類居住的地球理所應當也是宇宙的中心。

但現實是,地球只是廣闊宇宙中圍繞太陽運動的一個天體而已。

對於舅舅來說,還在上初中的潤一能夠意識到每個人,包括自己,都是廣闊世界的一個分子,這件事就像「日心說」代替「地心說」一樣有著特別意義。

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日子,舅舅開始稱呼潤一為「小哥白尼」。

如果「日心說」是我們了解宇宙全貌的開始,那客觀地看待事物,就是我們了解世界真相的開端。

所謂的客觀,其實就是跳出自我,從不同的維度看問題。

小哥白尼從空間的維度感受到了個人的渺小,其實從時間維度也一樣。

我們五歲的時候,會因為小朋友搶了自己的玩具嚎啕大哭;十八歲的時候,覺得如果高考失利的話天都塌了;三十五歲的時候,看到頭髮茂密的同事就心懷嫉妒……

但是三十五歲的你,早就忘了五歲時被搶過的玩具。生活中絕大部分的事情,放到整個人生的維度來看,其實都算不了什麼。

當然,我不是要給你灌什麼「無謂得失」的雞湯。

我說的「算不了什麼」是指,當你把目光從自己身上暫時挪開,看看天地之大,世界之廣後,才明白自身的局限與渺小,找到自己的位置,不會在意一時的對錯得失。

用道家的話來說,見天地,見眾生,都是為了回來,見自己。

//誰扛起了這個世界

每次書單君回老家的時候,爺爺都會跟我講他上學時候的事。

那會他經常早上四點多就起床,去地裡給家裡的兔子和羊割草,幹完活以後才去上學。

要是趕上農忙人手不夠,就只能留在家裡幫忙,一連好幾天上不了學。

因為幹活而無法上學,現在看來仿佛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但在那個貧困的年代,小孩子幹活確實比上學更重要。小哥白尼的同學浦川也是這樣。

有一次,浦川連著五天沒有去上學,小哥白尼以為他生病了,放學後去探望他。

結果發現浦川正在店裡繫著圍裙,拿著長竹筷炸豆腐皮。原來店裡的夥計生病了,人手不夠,他才留在家裡幫忙。

浦川招呼小哥白尼坐下,自己先炸完剩下的幾片豆腐,好晚上拿去賣。

小哥白尼看著浦川熟練地用長長的竹筷夾起炸透的豆腐,甩了甩油花,啪的一聲扔到旁邊的鐵絲網上,不禁感嘆:「你真厲害啊!你練了多久才這麼熟練?」

「我沒練過,只是經常幫我媽罷了。你看,如果一片沒炸好,就要損失三錢,我自然要努力去炸。」浦川笑著說。

炸完豆腐的浦川摘下圍裙,似乎又回到了小哥白尼熟悉的樣子,兩個人聊起了學校的事情。

臨走前,小哥白尼答應下次來幫浦川補課,浦川也準備讓小哥白尼體驗一下家裡磨豆子的發動機——這比商場裡的玩具發動機有意思多了。

小哥白尼把自己在浦川家的見聞,興奮地分享給舅舅聽。

「浦川和阿姨都很厲害,像相撲選手一樣,『嘿呦』一聲,一個人就能把盛滿油的大鍋端起來。他們可熱情了呢,我很喜歡。」

舅舅感慨到:「你和浦川真是方方面面都不一樣啊,但有件事我希望你能好好想想——你和浦川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聽到這個問題,小哥白尼有些猶豫:「應該是浦川家很窮,而我們家不是那樣的。」

那如果拋開家庭的差異,浦川和小哥白尼有什麼不同呢?

作為學生,小哥白尼成績比浦川要好。有很多像浦川一樣,在貧困中長大,上完小學就要靠體力為生的人,他們掌握的知識可能遠不及小哥白尼。

他們對於事物的偏好多半也不入流,從這個角度看,小哥白尼比他們都優秀。

但是,換個角度思考就會發現——他們才是扛起這個世界的人,遠比小哥白尼要了不起。我們生活中的必需品,都是他們勞動的產物。

當然,小哥白尼將來也會生產很多東西,但現在,他還是一個純粹的消費者——衣食住行,都是消費。

浦川雖然還是學生,但他已經成為生產者的一員。他的衣服已經滲入了油炸豆腐片的味道,那是他的驕傲,而不是羞恥。

不要小看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區別,一旦抱著這種想法思考,你就會驚訝地發現:

生活中很多家財萬貫,出手闊綽的人其實毫無價值;而一些被人看不起、貧困潦倒的人,反倒值得人們尊敬。

金錢並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唯一標準,甚至連重要標準都算不上。

一個人的價值應該建立在他能生產什麼的基礎上,而不是消費能力上。

有些人運氣好,什麼都不用做,只要定時收房租就可以衣食無憂。有些人早早就離開學校,只能在工地裡做一些體力活,賺取微薄的收入。

我們可能會羨慕前者,但是,你能說前者比後者的人生更有價值嗎?

作為人,在貧窮的境況中不該看低自己,在富裕的生活中也不要自以為是。自始至終,我們都必須著眼於自己作為人的價值。

人的價值是什麼?這個答案每個人都不一樣。

拿我們非常熟悉的袁隆平來說,前兩天,剛剛過完自己90歲的生日的袁老依然堅持下田研究。

在去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時,袁老說:

「 我還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我的心願是發展雜交水稻,造福全球人民。」

快九十歲的老人顫顫巍巍地拿著稿子,一字一句地說,他的心願是造福全人類。

可就是這個用雜交水稻養活了全球幾億人口的老人,他的物質生活卻極為節儉,吃飽穿暖就夠了,衣服大都是幾十一百的價格,就連國家獎勵的「豪宅」都被袁老充公當成了辦公室。

反觀之前頻繁曝出的網貸新聞,一些大學生或初入職場收入不高的年輕人,為了追求名牌,不惜拆東牆補西牆,在多個平臺借款,最後貸款越來越多,生生把自己拖垮。

餘華在《活著》中寫道: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而活著。

物質應該是為了我們「活著」而服務的,萬萬不該成為好好「活著」的阻礙,我們人生中最偉大最美好的東西,譬如親情、愛情,都不是物質打造的。

用一句更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人吃飯是為了活著,但人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珍視你內心的感受

如果說最能體現個性的地方是微信籤名,那最能體現共性的地方就是許願牌。

無論哪個景區或者寺廟,許願牌上的心願永遠逃不出這幾項:學習進步,工作順利,永結同心,平安喜樂。

總之,就是遠離一切痛苦折磨。

然而,願望之所以是願望,就是因為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實現不了——每個人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痛苦、不幸,避無可避。

小哥白尼在中學時代經歷過最痛苦的事,大概就是在朋友北見被欺負的時候,沒有挺身而出。

本來之前約好,要挨打就一起挨,但小哥白尼卻違背了自己的誓言,眼看好朋友在眼前挨打,卻不敢抗議。

他不是不擔心朋友的安危,他在心裡跟自己說了無數遍「要站出來就趁現在!」,但在高年級學生充滿惡意的眼神和恫嚇的語氣中,他最終沒有勇氣邁出那一步。

小哥白尼跌落黑暗的谷底,剛才發生的一幕幕像噩夢一樣在腦海裡回放,他抬不起頭,眼淚也流不出來。「我到底做了些什麼?我怎麼會做出這種事呢?」

看著朋友遠去的身影,他生平第一次知道了什麼叫百爪撓心。

但事情已經發生,小哥白尼陷入自責之中無法自拔。他回家後就發燒了,感冒持續了半個多月。

小哥白尼感到痛苦的深層原因是什麼呢?

我們先暫時拋開內心的痛苦,聊聊身體上的痛苦。

當一個人健康的時候,他是意識不到身體器官存在的——很多人在胃疼之前根本不知道胃在哪兒。

只有當身體健康出現狀況的時候,我們才會感到疼痛,所以疼痛是身體的一道防禦機制。

如果身體出現問題時,感覺不到疼痛,會出現什麼事呢?

有一種疾病叫做「先天性無痛症」,患者完全喪失痛覺,摔跤、骨折、燒傷等等對他們而言跟正常觸碰沒有區別。

在動漫《空之境界》中,淺上藤乃患有後天的無痛症,她意識不到自身闌尾炎的惡化,最終導致了闌尾炎穿孔和腹膜炎。

所以不要以為沒有痛覺的世界是天堂,那其實是一個自殘而不自知的地獄。

身體痛苦是因為身體出現了不正常的狀態,同樣的,內心的痛苦也是因為,我們偏離了作為人應有的正常狀態。

小哥白尼感到痛苦是因為,他偏離了遵守諾言,保護朋友的軌道,他本應該,但沒做到。

小哥白尼做錯了嗎?他當然做錯了。

但是,你難道沒有在某個時刻做過「小哥白尼」嗎?

遇到危險或者挫折,逃避是生物的本能,不是每個人都能隨時用勇氣戰勝自己本能的。

小哥白尼在這件事中,體會到了懦弱的代價,痛苦讓他看清了人本來的模樣。所以他勇敢地拿起筆,認真地給北見寫了道歉信,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對方的原諒。

我們每一次際遇都是惟一的,人生不能重來,但是如果我們能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就不枉費有這樣的經歷。

就像書中說的那樣:

我們擁有決定自己言行的力量,所以會犯錯;

我們擁有決定自己言行的力量,因此能從錯誤中重新站起來。

從錯誤中站起來的小哥白尼得到了朋友的原諒,挽回了這段友誼,也獲得了內心的平靜。

在書中,舅舅多次跟小哥白尼強調,「一定要珍視內心的感受」。

因為這是獨一無二,別人無法教你的。老師可以教你水是由氧和氫組成的,氧和氫的比例是一比二。但是水的味道,只能你自己喝了才知道。

同樣,我們無法和盲人解釋紅色是什麼樣的顏色。只有等他有了視力,實際看到紅色,才能明白。

人生也有許多這樣的事。為什麼很多人「聽過許多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

因為道理都是別人的,與你無關。

沒有人能告訴你,社會是怎麼回事,人活著有什麼意義。

我們曾經在試卷上寫下無數個解,但生活這張試卷是「無解」的。

我所說的一切,認識事物的方法、衡量價值的標準都是為了幫助你思考這個問題。你必須從最真實的感受出發,傾聽自己內心的想法。

小哥白尼的故事已經告一段落,但你的故事正在發生。希望你不會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向前,擁有一個自己說了算的人生。

因為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相關焦點

  • 這本書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並把它拍成了最後一部電影
    宮崎駿是我們熟悉並喜愛的動畫大師,如他自己所說,他創造的奇幻世界慰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靈魂。這些作品中有最魔幻的世界架構,也有最親切真實的人物角色,總是輕易就俘獲觀眾的心,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會從內心深深被打動。然而有這麼一本書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
  • 這本書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75歲復出只為把它做成電影送給孫子
    午後雷雨陣陣,75歲的宮崎駿拿著一本新的企劃書來到老搭檔鈴木敏夫面前。他說他還想再做一部電影,請求鈴木敏夫無論如何都要籌集到製作電影的錢。鈴木製作人看了看宮崎駿的製作周期——竟然長達三年多,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要是剛完成分鏡就去世了,那可是巨大的打擊呀,不過電影倒是肯定會火了!宮崎駿半傷感半幽默的說:那我豈不是非死不可了。
  • 從10歲讀到70歲,《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影響了宮崎駿的一生
    宮崎駿,這位最差的動畫電影也有8.3分的傳奇老頭子,《千與千尋》《龍貓》《哈爾的移動城堡》...他的電影陪伴了我們這一代人的整個童年,直到現在都是電影榜單上高居不下的佳作。在講了無數次要退休之後,他又一次重新策划起新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 宮崎駿的收官之作,原著有何過人之處?宮崎駿:我10歲讀到70歲
    如果沒算錯,今年夏天,宮崎駿宣稱的最後一部作品,就要與大家見面了。2017年10月28日,宮崎駿公布,他最新一部電影的名稱將定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製作時間可能要3年半時間。雖然在此之前,宮老爺子已經復出了4次,但這一消息仍舊讓影迷們喜不自勝了。
  • 從10歲讀到70歲,影響了宮崎駿一生的書:生而為人,我不抱歉
    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或聽說過宮崎駿,日本動畫界的大佬。宮崎駿的動畫在很多人心中佔有重要地位,不論在任何年齡,將《千與千尋》《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拿出來重看,都會在人生的那個階段,被故事中的某個層面擊中內心。
  • 這本書暢銷80年,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已被編入日本學校教材
    這本書為面向少年的倫理讀本,但並非用嚴肅的說教口吻,而是將一個十五歲少年對世界、生活、家庭、朋友等多層面關係的思考,用生動的故事形式,輕鬆探討了人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動畫大師宮崎駿曾經在《消失的風景的記憶》一文中,談到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本書是如何觸發他思考當時的社會以及未來的世界。他寫道:這本書傳達出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都要活得像一個真正的人。
  • 這本書被宮崎駿從10歲讀到70歲,已被編入日本學校教材
    這本書是對青少年的道德讀物,但不是以往古板乏味的說教,以一個15歲的男孩的視角用生動的敘事形式思考世界,生活,家庭,朋友和其他多方面的關係,還有對人們來說最有價值的生活方式。自出版以來,這本書一直在不斷重印,並已銷售了80年。其內容豐富,並在學校教科書中進行了概述。這是日本老師向中學生推薦「送你一本書」大獎的第一名。
  • 72歲動漫名導演宮崎駿宣布引退 《起風了》成最後一部長篇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曾經創造出《風之谷》、《千與千尋》等眾多經典動畫作品的著名導演宮崎駿(72歲),將不再參與長篇動畫電影的創作。由此,正在公映的動畫片《起風了》將成為這位著名動漫導演的最後一部長篇動畫作品,吉卜力工作室社長星野康二1日在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會場發布了這一消息。據悉,隱退發布會將於9月6日在東京舉行,宮崎駿將親自向媒體透露隱退原因。
  • 75歲宮崎駿復出畫新電影送孫子,搭檔質疑:可能做到一半你就死了
    午後雷雨陣陣,75歲的宮崎駿拿著一本新的企劃書來到老搭檔鈴木敏夫面前。他說他還想再做一部電影,請求鈴木敏夫無論如何都要籌集到製作電影的錢。鈴木製作人看了看宮崎駿的製作周期——竟然長達三年多,他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你要是剛完成分鏡就去世了,那可是巨大的打擊呀,不過電影倒是肯定會火!
  • 80歲宮崎駿的心裡住著8歲的你
    2021年1月5日,微博上的熱搜話題「宮崎駿80歲了」,讓許多人一見傾心,心頭一暖。 平日的社交媒體,流量明星的慶生常成熱搜,80歲的宮崎駿是難得的非流量。 儘管中國公眾對日本的態度有所保留,日本人宮崎駿卻獲得了普遍的全民好感。
  • 80歲宮崎駿:這6部高分電影,在這個殘酷的世界裡,帶來很多溫暖
    1986年上映,豆瓣9.1分,豆瓣9.1分,與這部電影同時火的,還有它的片尾同名曲——「天空之城」,是日本著名音樂家久石讓作曲,傳唱度極高,兩人的組合,如同高山流水一般。一個藏著財富的機器島被軍方和海島覬覦。
  • 豆瓣高分電影,這30部只看一遍根本不夠
    4、《教父》,豆瓣評分9.3分 沒有什麼電影是非看不可的,如果一定要有我覺得這一部必看將溥儀的一生在電影中娓娓道來,片中26歲的陳衝美的讓人目瞪口呆 6、《放牛班的春天》,豆瓣評分9.3分
  • 宮崎駿的所有作品電影全集【20部藍光版BT】
    為大家分享的是宮崎駿的所有作品電影全集【20部藍光版BT】,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宮崎駿的所有作品電影!
  • 宮崎駿最值得看的10部動畫電影:哪部是你的最愛?
    故事風格溫柔細膩,畫風精緻優美,每一部作品都堪稱經典!今天就給大家盤點宮崎駿10部經典的動漫大作,看看哪一部最能觸動你的心靈。《千與千尋》上映時間:2001豆瓣評分:9.3這是一部經典治癒製作,描寫了關於愛情、親情、人性慾望等。表面上的故事就很簡單了,就是一個小女孩的奇幻冒險,最終回歸於現實生活。可是那段難忘的記憶會一直在她的心裡。
  • 宮崎駿十大經典動畫電影推薦
    :9.1這一部跟宮崎駿的其他電影風格相差甚遠,但卻是我最愛的一部宮崎駿電影。宮崎駿聲稱:「這是我嘗試為老年人創作的一部動畫片。」這話不如說成是,「這是我為我自己——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創作的一部動畫片。」 主線是蘇菲與哈爾的愛情故事,一個容貌會在少女和老婦人之間轉換的蘇菲,一個是會在人獸之間轉換的哈爾,無論外形如何變化,相愛的心一直不變。
  • 宮崎駿的十部治癒動畫電影
    動畫片並不是孩子的專屬,在現實生活中摸爬滾打的成年人也許更需要一部動漫電影。宮崎駿可以說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在日本動漫電影中起著承前啟後的精神支柱。
  • 宮崎駿10大必看動畫電影,1080百度雲資源,免費在線看
    這部影片講述了草壁達郎的妻子生病住院後,他帶著兩個小女兒在鄉下生活的故事。5、《風之谷》《風之谷》先有的宮崎駿同名漫畫,然後再拍成電影的。這部片子講述的是千年前世界文明到達巔峰後,然後經歷了一場稱為"七日之火"的戰爭而毀滅的故事。
  • 今天宮崎駿80歲了!2021年他還有這兩部長篇新作
    在豆瓣網上,《龍貓》評分高達9.2,位列豆瓣全部電影排名第21位。很多知名導演和演員也表示很愛這部電影,日本導演黑澤明在評選自己心愛的100部電影時,《龍貓》成為唯一一部入選的動畫電影,他說:「我非常喜歡貓巴士!」 《龍貓》繪本此前已經在日本、韓國,以及法國等歐美國家推出。而在宮崎駿80歲生日之際,簡體中文版繪本《龍貓》也來了!
  • 豆瓣8.7,25年前一經上映,美國離婚率飆升,一段痛到骨子裡的愛
    至今該片也頗受爭議,愛它的將其視為經典和神聖,不愛它的把它當不良品看待。  說到這大家想必已經知道我要說的是哪部電影了吧,沒錯,就是《廊橋遺夢》!  這部電影還有一個神奇之處,當年上映後,引發了美國地區的離婚潮,離婚率暴漲幾個百分點。  也許,就是影片那種不符合世俗觀念,卻撕心裂肺的愛,痛到了人們骨子裡吧!
  • 豆瓣高分:減壓必看的10部職場電影,最後一部豆瓣評分高達9.7
    影片講述一個剛離開校門的女大學生,進入了一家頂級時尚雜誌社當主編助理的故事,她從初入職場的迷惑到從自身出發尋找問題的根源最後成為了一個出色的職場與時尚的達人。 4、《大公司小老闆》豆瓣評分6.7 《大公司小老闆》是由保羅·韋茲執導,丹尼斯·奎德、託弗·戈瑞斯、斯嘉麗·詹森等聯合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公司被收購後,51歲的丹與新來的老闆從一開始的相互排斥到並肩作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