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9年國產電影有一個關鍵詞叫做「科幻電影元年」,那麼2020年我們可以總結出一個全新的概念——「國產體育電影元年」。除了《中國女排》之外,陳可辛的另一部電影《李娜》在去年也宣布殺青,很快於全國上映,而國家體育總局牽頭的《中國桌球》去年四月就發布了海報,並在今年10月正式開機。
不得不說,這些年,我們等一部優秀的國產體育電影等了太久。2017年,印度體育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市場狂攬12億票房,並掀起一波全球性的觀影熱潮。事實上,體育電影並不是新概念,早在1958年,謝晉執導了中國第一部彩色劇情片《女籃五號》,隨後《水上春秋》《沙鷗》等體育電影構成了早期體育電影的風格。此後很久中國再未出現具有代表性的體育電影,更多的還是披著體育外衣的類型電影,如《羞羞的鐵拳》和《飛馳人生》。
但實際上,體育題材影視作品在中國有著很大的發展前景和商業價值。體育賽事擁有廣泛的觀眾基礎,具有普適大眾的娛樂性和感染力,容易瞬間調動起大量觀眾的情緒,題材相當適合被拍成電影。尤其是真實體育事件改編,故事接地氣,勵志向上,極容易引發群體性的共鳴。
縱向掃描,國內票房和熱度最好的一部體育電影要屬2013年拳擊主題的《激戰》,該片由張家輝和彭于晏領銜主演,放眼華語電影圈這類題材動作電影十分少見,加之導演林超賢一貫的實打實風格,電影中充斥著血脈賁張的搏鬥場面。而為了電影效果,張、彭兩代影星瘋狂健身,每天練習的課程很多,在《激戰》中他們必須學拳擊、巴西柔術、綜合格鬥、泰拳、鎖技等等,張家輝為了不用特效,讓觀眾看起來更加真實,在46歲的年紀硬是練出了一身漂亮的肌肉,片中那句臺詞「怕,你就會輸一輩子」,簡潔明了地表達了全片的主旨。
事實上,《激戰》只是真實拳賽的縮影,電影中的每個橋段都有精心設計,而真正的拳賽不會有提前彩排和NG,更不會有為了劇情需要化妝成流血的慘狀,有的都是真槍實彈、拳拳到肉的實戰,中國頂級職業拳擊賽事KOK就是最優質的範例。在這方擂臺上,所有拳手都無法預測自己下一秒會怎樣,接下來的故事亦不受自己掌控,但他們為了夢想和至高無上的金腰帶榮耀都會放手一搏。
筆者看到了參加KOK比賽的一位年輕選手在朋友圈留下的感慨,為了備戰這檔被譽為「中國最難打的頂級拳賽」,他真的承受了太多太多:「真正的孤獨不是無人陪伴,而是沒人能夠傾聽你的痛苦。一個人堅強了太久,再大的困難都不會說出口,因為很多時候不是不想訴說,而是沒人能懂。別人沒看過你示弱的樣子,一個人扛起所有重擔,所以不知道你有多倔強。別人沒看過你抱怨的樣子,再苦再累也一聲不吭,所以不知道你有多疲憊。說不出的痛最無奈,只能默默忍著。流不出的淚最無助,只能用力憋著。」
享受成功前一個人的孤獨和勝利後眾星捧月的喜悅,這或許就是競技體育的殘酷和魅力,也許這位年輕人也觀看過那部《激戰》,懂得了適者生存的道理,所以他不想被張家輝式的對手擊敗,他不想成為中年大叔在用生命逼死不努力的那個年輕拳手。不服輸的人永遠都在梗著脖子跟命運叫板,你有一千個天階要登,你每天登一個,那也只不過就是臺階而已,《激戰》不是告訴你要有夢,無夢的人生其實最奢侈。只不過你一旦有了,那麼請盡全力去完成它,KOK就是那部現實版的《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