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失兩次戰略機會,朝鮮最終未能攻下釜山,毛主席的提醒全部應驗

2021-01-08 忠肝義膽嶽老三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隨後朝鮮人民軍一鼓作氣,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攻克了漢城。

朝鮮人民軍之所以能夠長驅直入,除了有先進的坦克群作為開路先鋒之外,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李承晚政府內部先行崩潰。

在戰爭爆發以後,朝鮮人民軍勢不可擋,這讓李承晚感到無比害怕,於是他就醞釀著跑路。美國大使穆喬都明白,如果此時李承晚跑路那直接會讓南朝鮮軍心渙散,於是穆喬還專程勸說李承晚,可是李承晚將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國家命運更重要,毅然決然就要跑路,他還給自己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旦自己被俘,他畢生為之奮鬥的朝鮮獨立事業就會化為泡影!

如果僅僅是跑路也就算了,李承晚在跑路途中竟然還下令將漢江大橋給炸了,此舉讓還未來得及撤離的難民以及還在戰場上浴血奮戰的將士斷了退路,直接導致了南朝鮮將士的潰敗,他們徹底無心戀戰!李承晚政府跑路也就算了,他們竟然還將在前線為之賣命的將士的退路都給斷了,這又讓這些將士有什麼理由給李承晚政府賣命呢!

李承晚炸掉漢江大橋對於韓戰前期影響可謂巨大,正是這一舉動徹底寒了南朝鮮將士的心,也導致他們士氣也極為低沉。

炸掉漢江大橋只能暫緩朝鮮人民軍前進的步伐,但是不可能阻止人民軍前進的腳步。

三日後,人民軍渡過漢江,繼續南下,在途中重創了麥克阿瑟專門布置的拳頭部隊「斯密斯特遣隊」,這讓麥克阿瑟顏面盡失。李承晚政府節節敗退,最終只能退守釜山,北朝鮮本以為戰爭就要畫上句號時,戰局卻開始陷入僵持,朝鮮人民軍並未能夠一舉拿下釜山,從而未能實現半島統一。

韓戰前期,朝鮮人民軍佔據絕對的主動權,他們一鼓作氣將李承晚政府逼入絕境,但是此時卻是雙方拉鋸戰的開始,在此以後,朝鮮人民軍也始終未能攻克釜山,這也是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麥克阿瑟的積極參與。

在日本養尊處優的五年並未讓麥克阿瑟忘記自己還是一個軍人,他內心始終都渴望著戰爭,因為戰爭的爆發才能讓他這位五星上將派上用場。

韓戰的爆發讓他提起了興趣,他知道讓他再次展示實力的時機已經到來,只是朝鮮人民軍勢頭正盛,李承晚政府又膽怯無能,這才讓朝鮮人民軍長驅直入。李承晚政府本身就是美國扶持的,一旦他被徹底擊敗,那就意味著美國在朝鮮半島耗費的心血全部付諸東流,這是美國絕不願意看到的。

麥克阿瑟在「斯密斯特遣隊」遭遇慘敗後立即向杜魯門提出要求增兵朝鮮,在將駐紮在日本的兩個師先調往朝鮮半島救急的情況下,再從歐洲和美國本土再調遣四個師。因為麥克阿瑟意識到,朝鮮人民軍並非是他們剛開始所認為的「烏合之眾」。

其實,麥克阿瑟在漢城剛丟失之時就已經展開行動,將駐紮在日本的空海軍全力增援潰敗的南朝鮮軍隊,可是這群魚龍混雜的部隊也太不爭氣,只顧著逃跑,完全沒有應敵的勇氣。於是,美軍只能自己親自上陣,只是南朝鮮軍隊的潰敗使得戰場異常複雜,完全分不清敵我,這種狀況下作戰也讓美軍頭疼不已,因為他們得面對兩個對手,一個就是攻勢如猛虎的朝鮮人民軍,另一個就是慌不擇路的南朝鮮軍隊,這種狀況也使得他們精心布置的幾道防線都被人民軍突圍。

直到8月初,朝鮮人民軍逼近釜山最後一道外圍防線——洛東江防線,美軍的軍隊才重新整頓好,雖然南朝鮮軍隊戰鬥力渙散,但也還是支撐了一段時間,這也為麥克阿瑟的調兵遣將爭取了時間。

為了延緩朝鮮人民軍的進攻,南朝鮮再次選擇炸橋,於是洛東江大橋被炸毀,而朝鮮人民軍修復大橋渡過洛東江抵達大邱時,美軍已經在以逸待勞。此時美軍已經調整過來,一掃之前混亂和散漫的狀態,還集中火力擊垮朝鮮人民軍的首次衝鋒。

朝鮮人民軍之所以能夠快速推進,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T-34坦克完全不懼普通炮火,南朝鮮軍隊對其毫無招架之力。而美軍的「斯密斯特遣隊」在與之交手時,也被坦克群徹底給打趴下,導致特遣隊接近全軍覆沒。這也讓麥克阿瑟意識到必須要有強勁的炮火,以此摧毀對方的坦克群。

很明顯,當麥克阿瑟有針對性的進行戰略部署時,朝鮮人民軍的裝備再無任何優勢,於是,他們的T-34坦克開始被美軍集中火力網而擊毀,即便沒有被擊毀的也被破壞履帶而難以行動。北朝鮮的坦克本就不是自己生產的,被擊毀一輛就少一輛,完全無法替換;而且,此時北朝鮮已經戰線拉長太明顯,後勤補助和供給都存在極大的隱患;再者,釜山外圍地形相當複雜,崎嶇的山路很不利於裝甲部隊的突進,這就讓依賴於坦克的人民軍難以速戰速決。這些不利因素已經出現,人民軍的戰鬥力和後勤補給都開始出現問題。

美國畢竟是超級大國,一旦給了他們時間,他們的綜合國力的優勢就體現出來,北朝鮮畢竟只是一個小國,國力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在前期人民軍還能卯著一股勁兒進攻,一旦拉入持久戰,他們的劣勢就暴露無遺。

第二,北朝鮮陷入困境。

朝鮮人民軍在前期長驅直入雖然讓朝鮮振奮,但是在後勤供給方面卻存在很嚴重的問題。

一方面朝鮮攻佔了很多城市,但是由於缺乏管理和維護後勤的人才以及制度機制,使得大多城市和鄉村被擱置起來,這不僅無法為前方提供物資的支持,還需要消耗一部分兵力來維穩,而這部分兵力也得需要糧食資源。這對於前方的影響就顯而易見,兵力和戰鬥力都會受到拖累,由於交通線路的破壞,糧食也不能保證穩定供應,這已經讓在前線作戰的朝鮮人民軍陷入了明顯的困境。

不僅供給出現問題,由於持續作戰,朝鮮人民軍在人才方面也損失慘重。在此過程中,很多富有作戰經驗的官兵都倒在戰場上,九月初,朝軍的多個主力師兵員,竟然只能勉強達到編制要求的一半,而剛吸收來的新兵在短時間內也卻無法形成有效戰鬥力,也無法彌補這種嚴重的戰場減員。此時的朝鮮人民軍很是疲勞,在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更是士氣低沉。

隨後,朝軍補給缺乏、戰鬥力嚴重下降的問題很快傳到對方陣營內部,這也成為了鼓舞美韓防禦部隊士氣最有效的方式。釜山之戰中,正是因為人民軍打不開局面,又兵困馬乏,麥克阿瑟這才敢於兜圈子迂迴到仁川展開登陸計劃而不急於增兵釜山,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實際上,在進攻釜山的過程中,朝鮮人民軍並非毫無機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朝鮮人民軍錯過了兩次最為難得的機會,致使朝鮮人民軍最終未能攻克釜山。

第一次機會是在東線,大田戰役獲勝以後,人民軍又發動新的洛東江戰役,在戰役過程中中線人民軍攻勢凌厲,為了防止中線被突破,美軍不得不把首批入朝的三個師和幾乎所有的南朝鮮軍隊全部布置在中線,這就意味著東西兩翼都極為空虛。如果此時人民軍能夠分兵從兩邊包抄,不顧一切迅速西進拿下釜山,戰爭也就提前結束了。

可是,東線的人民軍總是擔心過多,害怕美軍在後方突然出現進而攻擊,於是他們消耗了很多的時間在荒無人煙的太白山脈進行偵查,這就直接錯失了全面推進的機會,如果他們在此時就果斷推進完全可以包抄到美軍防線的背後,經慶州直下釜山。

只是機會一錯過再想彌補就得付出很大的代價,此後南朝鮮軍隊抵達盈德,東線人民軍每前進一步都犧牲不少,僅在盈德就打了三周的拉鋸戰,打殘了一個主力師,傷亡幾千人。

第二次機會就是在西線,人民軍王牌六師本可以直接南進就能拿下釜山,但是這次絕佳的戰略機會也錯過了。當時,王牌六師面對的只是毫無戰鬥力的南朝鮮警察部隊在維持治安,而六師已經突破到無人防守的區域,甚至美軍都完全不知道六師在哪裡。只是在途中與南朝鮮警察發生輕微的摩擦,六師並沒有暴露自己,第八集團軍也完全沒有想到過人民軍會從西部進攻。如果六師全力推進,同樣可以拿下釜山,只是六師浪費了最寶貴的機會。

六師在西線花了幾天寶貴的時間去佔領朝鮮西南部的所有港口,而沒有把握時機去搶奪釜山。很明顯這是戰略決策層面的失誤,朝鮮人民軍裡面缺乏具有戰略眼光的指揮人員,相比後來偉大的彭德懷元帥,他們的戰略眼光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連美國人都對人民軍這一舉動很不理解,他們都心有餘悸的說:「此舉(佔領西南地區港口)既無必要,又令人費解,當時人民軍甚至不敢相信西南部沒有敵人防守,由於擔心敵人從海上發動進攻,他們踏遍了西南部所有鄉村去搜索敵人,使得第六師的推進耽擱下來,卻正好為混亂不堪的第八集團軍贏得了時間。」

這次戰略失誤代價是極大的,第八集團軍在發現情況危急後,就立馬調來重兵堵住了缺口,人民軍再就沒有機會攻破這個防線,也就失去了攻克釜山的時機,正是錯失了這兩次的戰略機遇,人民軍南徵所有的勝利都是戰術性的,一旦失敗就是戰略性全局失敗。

朝鮮人民軍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基本上解放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而釜山又連續攻打了一個月,卻並沒有攻下來!而這後續的影響卻對人民軍是極為不利的。

首先,人民軍持續作戰損失慘重。

朝鮮人民軍雖然攻勢猛烈,這也很大依賴於坦克群,但是隨著美國的參與力度的加大,美國的先進裝備也逐步運用在與人民軍的對決之中。

據美國史料記載,到7月底,美韓軍所得到的空中火力支援甚至超過了布萊德雷十二軍團在諾曼第登陸戰中得到的支援。

美軍戰鬥機群連日狂轟亂炸之下,朝鮮後方的鐵路公路橋梁,以及工廠礦山,甚至學校等等都無法倖免。轟炸之下,朝鮮軍需生產急劇下降,無辜的人民四處奔跑,將士血肉橫飛。據日本人統計,從開戰到7月底,人民軍傷亡已經超過5.8萬,幾乎達到南進部隊的一半,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軍隊中不可或缺的經驗豐富的老兵和指揮人員,人民軍的戰鬥力也在急劇下降,已經顯示出難以承受曠日持久的大戰的不妙趨勢。

戰爭減員如此嚴重,卻還面臨著最強大的美軍,因為此時麥克阿瑟已經著手仁川登陸。即便是麥克阿瑟不進行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後繼乏力的狀態又怎能應對美軍的反攻呢!越是減員嚴重,北朝鮮就越是心急,後面的補給線又被摧毀,北朝鮮軍隊的軍心不可能不受影響。

此時,支撐人民軍繼續作戰的就是為祖國統一不怕犧牲的精神,這種精神讓他們在缺兵少將又糧食藥品都供應不足的情況下繼續摧毀美軍的防線。但是,這已經到了他們的極限!

第二,戰線拉得太長,導致後部空虛,麥克阿瑟仁川登陸一舉扭轉局面。

朝鮮一路南下之時,雖然攻無不克,但是隱患卻也極多,且不說減員嚴重,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後防線太過脆弱。在朝鮮人民軍陷入缺兵少將的困境之時,中國的同志曾經提醒他們要注意改善脆弱的補給線,甚至提出若是朝方有需要,可以派出少量部隊協助其保衛後方,以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登陸敵軍。

可是,朝鮮高層一味沉浸在眼前的勝利之中,認為自己很快就能解放全朝鮮,甚至認為別人的建議是不安好心,種種原因就使得朝鮮高層對中國的建議顧慮重重,不願意接受。正是這種想法作祟,朝鮮高層過於自信就體現在對後方的麻痺大意上,這才讓麥克阿瑟有機可乘,仁川登陸一舉成功。

若是當時朝鮮高層能夠接受中國的建議,仁川登陸就不一定能成功,之後的局面也不至於如此糟糕。可見,朝鮮高層還是缺乏真正具有戰略眼光的人物,他們大都只顧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未曾全面分析和考慮美軍的實力。

當麥克阿瑟全力轟炸仁川門戶月尾島,隨後在仁川開始站穩腳跟時,北朝鮮在這裡僅僅布置了兩個營的兵力,很明顯,這一切都被中國言中了。在仁川登陸僅僅一周後,漢城便重新陷於敵手,朝鮮人民軍開始面臨著腹背受敵的局面。此時朝鮮高層才逐漸意識到,自己與美韓陣營實力差距之懸殊。現在擺在他們面前的僅有一條路,就是向中國同志求援,這也是他最後希望之所在。

所以說,朝鮮人民軍沒有打下釜山徹底導致了整個戰場局面的徹底逆轉,也導致了後來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這期間朝鮮人民軍錯過兩次機會,也因為過於輕敵,才痛失好局。當然,朝鮮人民軍錯失機會看似偶然,實際上也是必然,他們的戰鬥力下降已經是很嚴重的問題,再者,他們太缺乏戰略眼光,也缺乏戰略人才!回頭再看,我們敬愛的毛主席和彭德懷元帥戰略眼光是多麼精準,他們是多麼偉大!

堅持原創,我是忠肝義膽嶽老三,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韓戰志願軍打的如此艱苦,朝鮮軍隊哪裡去了?戰鬥力如何?
    關於韓戰,我們的關注點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志願軍身上,那麼朝鮮人民軍在那3年裡幹嗎了呢?戰鬥力又是怎樣呢,今天就來聊一聊朝鮮人民軍的事。 首先要知道,發起朝鮮半島戰爭的是北朝鮮,金日成想要統一朝鮮半島,1950年初就來曾到北京和毛主席商討統一朝鮮半島的事。
  • 勢不兩立卻又心照不宣,為何韓戰未能發展成第三次世界大戰?
    而後,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在6月27日通過了譴責朝鮮侵略的83號決議,並在7月7日組建了以麥克阿瑟為總司令的聯合國軍,武力幹涉朝鮮內戰。不過,聯合國軍出師不利,在人民軍的猛烈攻擊下被壓縮到釜山周邊一隅,朝鮮半島統一指日可待。
  • 釜山戰役中北朝鮮坦克部隊被美軍摧毀,兵工廠也幾乎全部被打掉
    釜山戰役中北朝鮮坦克部隊被美軍摧毀,兵工廠也幾乎全部被打掉文/無計讀史北朝鮮的部隊朝著釜山發起了攻勢,有著蘇聯給他們資助的坦克,南朝鮮的部隊節節敗退。但是,在南朝鮮的敗退中,北朝鮮部隊的頹勢卻暴露無疑。
  • 美軍和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北朝鮮人民軍卻為何沒有攻下釜山?
    直到1950年7月23號,美軍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才意識到有一隻北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正在沿著朝鮮的西海岸向釜山一帶推進。於是,這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就立即命令把剛剛轉為預備隊的之前已經被擊潰了的美軍的第24師頂了上來。接到命令的美軍第24步兵師的在7月24號午夜時分,就命令他下轄的19團開始向釜山以西55公裡馬山以西27公裡處的晉州一帶運動。
  • 美軍登場,北朝鮮對釜山防禦圈美韓聯軍發起最後一搏,目標:釜山
    所以24師全部都駐防在大田一帶。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下達的命令是大田絕不可以輕易丟了。而北朝鮮也在醞釀一個大計劃,他們準備吃掉大田的美軍第24步兵師。,師長威廉迪安與大部隊失去聯繫,在山區輾轉了36天,最終還是被俘虜。
  • 抗美援朝:毛主席艱難抉擇,史達林出爾反爾,美軍戰神的狂妄傲慢
    01 仁川登陸朝鮮的美軍面對人民軍的T-34坦克毫無辦法、節節敗退,但很快美國找到了最適合的反坦克武器。後來人民軍攻到了釜山,拿下釜山意味著統一了整個朝鮮半島。人民軍南徵最輝煌的時候是解放了朝鮮90%以上的土地和人口,美軍已被壓縮到洛東江以東僅1萬平方公裡的狹小地方。可是釜山防守非常嚴密,想要攻下它並非易事。對金日成來說,統一朝鮮最重要的是速度要快,最忌諱打持久戰,時間拖得越長,美軍會越來越多。然而不幸的是人民軍攻釜山拖延時間太久,遲遲未決。
  • 志願軍入朝前,朝鮮人民軍經歷了幾次血戰,為什麼會兵敗釜山?
    前期朝鮮人民軍威風凜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韓沒有做好準備,他們壓根就沒想過會真的開打,甚至朝鮮人民軍南下的那天,南韓還公開宣布沒有發生戰鬥,就是為了避免激怒朝鮮。全然沒有準備,那指揮肯定混亂。所以朝鮮吃了一波紅利,但後面其戰術實在難以恭維。
  • 三天攻下漢城,朝鮮軍隊戰鬥力讓韓國震驚,這與毛主席一決定有關
    很明顯,史達林對於朝鮮所請求的軍事援助和經濟合作,還是給予了極大支持。史達林也有自己的目的,一方面通過朝鮮可以讓蘇聯擴大在遠東的掌控力,一旦金日成統一朝鮮半島,史達林就具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另一方面也能從朝鮮得到所缺乏的礦石等物資,史達林可是很善於精打細算的。
  • 韓戰爆發後,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兩次寫信勸中國出兵內幕
    戰爭開始以後,朝鮮人民軍依靠著蘇聯提供給他們的武器裝備,打得南朝鮮軍隊一路潰敗。朝鮮人民軍主力部隊已經推進到了朝鮮半島南部,眼看著整個朝鮮半島就要被朝鮮人民軍全部解放了,美國政府卻突然插手了。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軍直接介入了朝戰爭,並且命令美國海軍第7艦隊入侵中國的臺灣海峽。
  • 第一次表示支持金日成,毛澤東直接拍板:先將兩個獨立師移交朝鮮
    01雅爾達協定對中國東北和朝鮮都影響極大,毛主席憑藉超高的智慧和過人的膽量,利用美蘇對峙的空隙,派林帥和羅帥進入東北,最終掌控了東北局面。對於金日成而言,他也很想實現朝鮮半島的統一,因為從1945年日本投降開始,美蘇就將朝鮮半島生生分成兩個敵對的陣營,而分界線就是北緯三十八度線,這直接造成朝鮮民族的割裂,也最終導致朝鮮半島變成兩個國家。美蘇的爭霸直接讓朝鮮半島承受難以想像的後果,作為影響力有限的小國家,他們只能成為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戰略地盤,被美蘇玩弄於股掌之間,很難主宰自己的命運。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韓戰中的美軍韓戰爆發後,北朝鮮軍隊勢如破竹,兵鋒所指,所向披靡,開戰三天就攻下南朝鮮首都漢城,麥克阿瑟派遣的美軍顧問們一手訓練出來的南朝鮮軍一敗塗地。北朝鮮軍隊攻下下漢城後,李承晚和南朝鮮行政當局逃到大田,在美國的遙控下繼續指揮喪失鬥志的南朝鮮軍隊負隅頑抗。後來麥克阿瑟派出「史密斯特遣隊」,在北朝鮮軍隊面前也倉皇而逃。面對敗局,美國人怎能忍受?他們向朝鮮大舉增兵,企圖挽回頹勢。
  • 毛主席撤出延安,卻給胡宗南留了張紙條,上面說的什麼後來全部應驗
    於是,出於戰略的考慮,毛主席果斷決定撤出延安,留給胡宗南一座空城。 為了說服延安的幹部們,毛主席提出了那個著名的理論: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比蔣介石高明的地方。
  • 萬曆朝鮮戰爭誰贏了?明朝、朝鮮、日本都是輸家
    豐臣秀吉的計劃是以朝鮮為跳板,入侵並最終實現佔領明朝的目標。豐臣秀吉將這一計劃告知了朝鮮宣祖李昖,後者感到大吃一驚,他從道德和常識兩個方面進行拒絕和規勸,敦促豐臣秀吉放棄這個瘋狂的想法。1592年初,朝鮮內部就豐臣秀吉是否在虛張聲勢展開激烈地討論。然而就在各方意見不一時,日本軍隊卻趁朝鮮毫無防備之際從釜山登陸。
  • 《釜山行2》主演全部換人?百變女神李貞賢能否續寫神話?
    《釜山行2》半島:2020年7月15日韓國首映主演:李貞賢,姜棟元等該片講述2016年韓國電影《釜山行》的故事發生4年後,整個朝鮮半島化為一片廢墟,倖存者們逃離整個朝鮮半島展開了最後的殊死搏鬥。大家是不是想起了《釜山行》,孔侑在影片最後感人的一跳?
  • 毛主席重視打好第一仗,彭總不辱使命:我是杜魯門就撤了麥克阿瑟
    在毛主席沒有最終下定決心時,即便是鄧華也不敢貿然行動,直到彭老總的到來,這才確定是要出兵朝鮮。可見,彭老總率領著的志願軍是鬥志昂揚的,雖然武器裝備不及美軍先進,但是他們的戰鬥意志遠比駐紮在日本長達五年醉生夢死的美軍強的多。鬥志,就是志願軍最大的優勢。
  • 北京女大學生天門山遇難:她錯失了兩次脫困的機會
    -02-每一個悲劇背後,都曾有逃脫的機會。其實,不幸的發生,固然有很多客觀的因素。不過仔細考察,這次事故背後,蔣某自己也要負一定責任。狠心地說,到目前為止,她有兩次避免陷入絕境的機會,可惜都被錯過了。點擊播放 GIF 1.2M女孩錯失的第二機會就是沒有攜帶定位系統。
  • 韓戰:朝鮮為何三天就攻佔了韓國首都?只因朝鮮有秘密武器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朝鮮人民軍突然越過「三八線」對韓國發起全線進攻,韓戰爆發。按照對漢城實施向心攻擊、在漢城圍殲韓軍全部主力的戰略計劃,人民軍迅速從西北部向開城、從北部向東豆川、從東部向春川對韓國發起攻擊,同時,東線部隊沿海岸公路迅速向釜山推進,以佔領釜山並阻斷韓軍退路。 除了在春川遭到韓軍第6師的頑強阻擊從而讓韓軍第6師和第8師逃出包圍圈以致打亂了全殲韓軍主力的計劃外,人民軍一路勢如破竹,秋風掃落葉般地沿著議政府一線挺進漢城(今首爾)。
  • 貝爾溫錯失的兩次單刀,讓穆裡尼奧在安菲爾德創造奇蹟的夢想破滅
    對於瓜迪奧拉,哪怕是其執教巴薩時期,穆裡尼奧也沒有怵過,瓜迪奧拉獨領風騷時最慘痛的兩次失敗,都拜穆裡尼奧所賜。穆裡尼奧真正的剋星,是克洛普。穆裡尼奧很清楚,克洛普的高壓足球不可能始終持續,下半場熱刺肯定有更多的反擊機會。穆裡尼奧預計的沒錯,熱刺下半場不止有一次改寫比分的機會,而是4次!
  • 在韓戰中,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
    在二戰時,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迫使日本放棄了最後的抵抗,最終選擇投降。而美國在韓戰時,美軍打得如此憋屈,為何卻沒有對志願軍使用原子彈呢?1950年爆發的韓戰,原本是一場內戰,卻因美國等多個國家的介入後,變成了一場國際性的局部戰爭。美國糾結的聯合軍登入半島後,不但收復了韓國全部領土,還將戰線推到了鴨綠江畔。
  • 美國曾在日本投2顆原子彈,後來為何寧願戰敗,也不在朝鮮使用?
    但是,南北朝鮮,也都想通過戰爭來統一對方。於是在這種情況下,南北朝鮮的武裝衝突越來越大。金日成在蘇聯史達林的攛掇下,開始大規模的對南朝鮮發動戰爭。但是,美帝國迅速派出軍事力量,來支持南朝鮮。當時金日成的北朝鮮特別被動,處於被消滅的邊緣。在這種情況下,金日成請求蘇聯派兵增援,但是遭到史達林拒絕。於是金日成,秘密來到了北京,請求毛主席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