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入朝前,朝鮮人民軍經歷了幾次血戰,為什麼會兵敗釜山?

2020-12-22 舊書卷裡的長安

朝鮮人民軍的戰鬥力其實不差,但是戰術略顯呆板,這也跟其派系太多有關係。

人民軍主要分為三大戰術體系:蘇聯、日本、中國。

當時的朝鮮全面倒向蘇聯,軍隊裡有鞦韆蘇聯軍事顧問,金最看重的裝甲部隊基本都是蘇式做派。

日本殖民朝鮮半島相當長一段時間,男子到了年齡必須要去服兵役,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人民軍開始在軍隊中的稱謂就是按照日本來的。

中國當初移交了三個半師給朝鮮,那是四野的精銳,解放戰爭時期立下大功,戰鬥力十足。

這三大體系交匯起來可以說能取長補短,但最開始肯定是互相不適應的,從前期順利時的戰鬥經過就能看得出來。

前期朝鮮人民軍威風凜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韓沒有做好準備,他們壓根就沒想過會真的開打,甚至朝鮮人民軍南下的那天,南韓還公開宣布沒有發生戰鬥,就是為了避免激怒朝鮮。

全然沒有準備,那指揮肯定混亂。所以朝鮮吃了一波紅利,但後面其戰術實在難以恭維。

比如漢城戰役,人民軍用其自詡最精銳的第3、4師團作為主攻,因為有先進的坦克開路,戰鬥進行得很順利,南韓軍隊完全無法抵抗。

在佔領議政府後卻出了昏招,明明一路成功突破正適合穿插分割,打得敵人無法繼續組織有效的抵抗才是正確的選擇。

就因為此前的戰役計劃是在第一軍團3、4師團佔領議政府時,第二軍團也會在春川方向突破,兩個軍團協同進攻。

所以第一軍團的司令員金雄決定等一等,他認為自己已經提前達成了作戰目標,必須要等到友軍同步再進攻,戰術之呆板可見一斑。

這一等也就造成了多餘的傷亡,或許是認為南韓太弱,第4師團晚上休息時也沒做好防備,被南韓7師夜襲,損傷慘重。

第一軍團的情況不是個例,他在等待的第二軍團之所以沒能突破,也是因為呆板所誤。

第二軍團在春川方面只知道硬衝蠻幹,完全不講章法,守總比攻容易,蠻幹的結果就是幹不下,司令員金少俠還被迫召回了已經衝破防線的一個師團,這才勉強打了過去。

但是金少俠這一手導致了包圍圈出現了一個很大的缺口,因而被撤職。

這種蠻幹的風格讓我想到了蘇聯早期的作戰風格,只管硬懟上去,利用人口、武器的優勢來碾壓,這種如果遇上了旗鼓相當或是強過自己的敵人,那就容易造成很大的犧牲。

在人民軍中,有四野移交過去的三個師,可以不受重視,被用來去牽制翁津半島一帶的南韓軍隊,如果最早能集中力量一鼓作氣,根本就不會給韓國方面反應的時間,何需什麼牽制?

就算要牽制用二線部隊就足夠了,拿著久經戰陣的主力部隊去做偏師,實在耽誤時間。

所以說最終兵敗,在就能看出點徵兆,只是前期太順就掩蓋了這些,等到後面就徹底爆發出來。

朝鮮之所以能順,那主要還是因為南韓方面更爛,毫無準備之下出的命令更是讓人匪夷所思,比如說漢江大橋爆破事件,橋上還有近四千人,橋對面還有南韓第5師,不過李偽軍不管不顧,轟然就炸了,直接造成500~1000人的死亡,南韓第5師的結果也可想而知。

雖然是暫時阻攔了人民軍的南下,但兔死狐悲,南韓部隊更是毫無戰心了。

此後的水原戰役、大田戰役、洛東江戰役,朝鮮方面還是運用了一樣的戰術,他們主要講究一個推進,並沒有合理運用圍殲的戰術,結果就是導致自身的傷亡也很大。

根據資料顯示,從1950年6月至10月底,美軍共陣亡了8400餘人,韓軍陣亡7萬餘人,但朝鮮方面也付出五萬多人。人民軍當時可是擁有全副蘇式武器裝備還打了個出其不意的,蘇聯人可以運用這樣的戰法,那是人口夠多,但朝鮮前期軍隊才十多萬,這都折損過半了,越打戰鬥力自然越差。

其實到了釜山防禦圈後,美韓的軍隊數量已經勝過人民軍了,之所以沒有立馬反攻,就是為了吸引住人民軍,給仁川登陸創造條件。

人民軍果然就像輸紅了眼的賭徒一樣,把士兵像籌碼一樣全部堆到釜山一線,不斷從其治下調來預備生力軍,對中國的提醒也置若未聞,結果最後就被人掐斷了退路,美軍教育了人民軍什麼叫圍殲戰,有生力量被大部殲滅,導致中國最後不得不出兵。

如果人民軍的指揮能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戰略或許整個半島局勢就不一樣了,第一次在漢城付出了不必要的傷亡卻沒有吸取教訓,哎。

相關焦點

  • 美軍和南朝鮮軍隊節節敗退,北朝鮮人民軍卻為何沒有攻下釜山?
    直到1950年7月23號,美軍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才意識到有一隻北朝鮮人民軍的主力部隊正在沿著朝鮮的西海岸向釜山一帶推進。於是,這第八集團軍的司令部就立即命令把剛剛轉為預備隊的之前已經被擊潰了的美軍的第24師頂了上來。接到命令的美軍第24步兵師的在7月24號午夜時分,就命令他下轄的19團開始向釜山以西55公裡馬山以西27公裡處的晉州一帶運動。
  • 韓戰志願軍打的如此艱苦,朝鮮軍隊哪裡去了?戰鬥力如何?
    關於韓戰,我們的關注點絕大部分都是中國志願軍身上,那麼朝鮮人民軍在那3年裡幹嗎了呢?戰鬥力又是怎樣呢,今天就來聊一聊朝鮮人民軍的事。 首先要知道,發起朝鮮半島戰爭的是北朝鮮,金日成想要統一朝鮮半島,1950年初就來曾到北京和毛主席商討統一朝鮮半島的事。
  • 韓戰爆發三個月,美韓軍差點被趕下大海
    韓戰從1950年6月爆發進行到7月,從表面上看,美軍特別是南朝鮮軍一潰千裡,朝鮮人民軍在大田擊潰了倉促入朝的美軍24師,俘虜了師長迪安少將。但是在勝利背後,卻埋藏著深深的隱憂,因為時間已經不站在人民軍這一邊了。
  • 1950年,若中國沒派志願軍入朝參戰,韓戰結局會怎麼樣?
    其實在50年10月中國出兵前,短短的4個月時間內半島戰局已經經歷過巨大的逆轉。中國並非主動派出志願軍,而是在朝鮮政權萬分危急時,金日成寫信向北京求助,蘇聯也做出武器供應承諾後,中國軍隊才最終決定過江的。蘇聯為了實現對整個朝鮮半島的控制及影響,在1950年6月之前鼓勵朝鮮人民軍向南進攻韓國,打破美蘇在朝鮮半島的均勢。
  • 志願軍首戰美軍前,彭德懷在鴨綠江邊發回一封電報,成為獲勝關鍵
    事後證明,這封電報對志願軍入朝後首戰聯合國軍取得勝利,意義相當關鍵。 在朝鮮境內,朝鮮人民軍在7月和8月高歌猛進。8月20日第四戰役結束後,一度把聯軍壓迫到釜山前的一段狹長區域內,再往後退就要被趕下大海。
  • 志願軍入朝第五次戰役始末,為何此次戰損較大?
    加上朝鮮人民軍幾個軍團,總兵力已達60餘萬,一派兵強馬壯的景象。然而其中存在一個問題,新入朝部隊大多沒和美軍交過手,對其戰力、戰術尚未有深刻認知。在求戰心切、士氣高漲的情況下,仍會沿用之前的經驗,猛打猛衝、大縱深迂迴穿插、認為敵人一打就垮,對戰爭的艱巨性沒有充分準備。美軍方面,仍保持著橫貫半島的「一字長蛇陣」,分為三個集團由西向東配置,總兵力約34萬,七成被放在第一線。
  • 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為何會戰鬥力極強,殲敵60000多人
    然而,當我們系統的研究韓戰的歷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韓戰初期,朝鮮人民軍對韓軍是一邊倒的進攻優勢。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後,10萬朝鮮人民軍越過三八線南下,向韓軍邊防部隊展開進攻。僅用三天時間,朝軍就佔領了韓國首都漢城。
  • 朝鮮戰局惡化,38軍誓師出徵
    朝鮮人民軍突破「三八線」,開始進行統一祖國的戰爭。美國第七艦隊開赴臺灣海峽,幫助國民黨防衛臺灣,以阻止人民解放軍解放臺灣,公開侵略朝鮮,幹涉中國內政,並把戰火燒到了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美國將朝鮮人民爭取獨立、統一的國內戰爭,演變成「聯合國軍」對朝鮮的侵略戰爭。
  • 錯失兩次戰略機會,朝鮮最終未能攻下釜山,毛主席的提醒全部應驗
    美國大使穆喬都明白,如果此時李承晚跑路那直接會讓南朝鮮軍心渙散,於是穆喬還專程勸說李承晚,可是李承晚將自己的生命看得比國家命運更重要,毅然決然就要跑路,他還給自己找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旦自己被俘,他畢生為之奮鬥的朝鮮獨立事業就會化為泡影!
  • 韓戰中,志願軍和美軍的武器裝備差距有多大?
    1950年4月,金日成沒有等待史達林的「允許」,決心自行開始統一朝鮮半島的行動。6月25日,近10萬朝鮮人民軍從兩處越過三八線,韓戰爆發。 戰爭初期,中美都準備不足 起初,朝鮮人民軍勢不可擋,幾個回合就將美、韓軍隊壓迫到洛東江以東、釜山附近一個狹小的防禦圈裡。美軍背後就是大海了,無路可退,但率領第8集團軍的沃克將軍決意死守釜山。 杜魯門沒能在國會取得支持,仍決定出兵,並糾集多國部隊以聯合國軍名義參戰。
  • 韓戰時期朝鮮人民軍老照片:曾被美國打的狼狽不堪,難得一見
    【朝鮮人民軍士兵】此圖為身穿夏裝的朝鮮人民軍戰士,旁邊還有一輛吉普車。在韓戰爆發前蘇聯曾經給北朝鮮遺留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二戰結束後美蘇曾經各佔據半島南北,這些裝備都是和美軍共同佔領朝鮮時蘇軍自身的武器,可以說都是一手裝備。
  • 從《金剛川》看志願軍的鐵骨,和韓戰中最後的戰役
    此時的聯合國軍總兵力已經達到120萬,而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也沒閒著,在加強戰備的同時,兵力也達到了180萬。 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貫思路就是「以戰促和」,針對美國人的套路,毛主席也給出了相應的對策,那就是「爭取停、準備拖。而軍隊方面則應做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仍按照原計劃進行。」
  •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血戰三所裡38軍一戰封神,根本扭轉朝鮮戰局
    文/ 張德彬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鮮北部的清川江和長津湖地區,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一次戰役,志願軍在朝鮮人民軍配合下給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以重大打擊,西線志願軍部隊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東線將敵阻於黃草嶺一線。挫敗了「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企圖在「感恩節」前佔領全朝鮮的計劃,初步穩定了朝鮮戰局。「聯合國軍」雖遭志願軍第一次戰役的迎頭打擊,但由於傷亡不大,尤其是美軍主力未受大的打擊,加上志願軍的實力也未完全暴露。
  • 35萬志願軍入朝參戰,金日成與彭德懷,如何商議聯合指揮?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例如志願軍的編制、志願軍的統帥問題等等。今天,我們聊聊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指揮的問題。早在彭德懷元帥率領志願軍入朝初期,就向金日成提出了聯合指揮的問題。但金日成起初並沒有答應,那麼,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局勢變化。
  • 朝鮮人民軍為何強悍?差點把美軍上將趕下大海,打敗德軍沒問題
    水原戰役之後,朝軍又在大田戰役中殲滅美軍第24師1700多人,美軍少將,第24師師長迪安被朝軍俘虜,「全球第一軍事強國」美國被朝軍打得潰不成軍,朝軍先頭部隊直逼韓國南部城市釜山,韓戰初期最關鍵的一場戰役——洛東江戰役正式打響。朝軍畢其功於一役,投入全部主力部隊向防守釜山的韓軍和美軍第8集團軍發起連續進攻,差點把美軍上將,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趕下大海。
  • 志願軍疾進,突遇後撤的朝鮮人民軍指揮員,竟是曾經的解放軍連長
    21日,率領先遣部隊的第 124師副師長肖劍飛,遇到了後撤的朝鮮人民軍指揮員金永渙(其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連長,1949年回國)。肖劍飛說明當前情況後,請其派車運送志願軍1個營搶先佔領黃草嶺,以阻止敵人北進。金永渙聽後,當即同意抽調18輛卡車運送志願軍部隊前進,同時向志願軍通報了當面的敵情: 敵人正在人民軍後面追進,可能於 25 日晨進佔黃草嶺。 時間就是勝利!
  •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志願軍穿什麼?
    首批入朝部隊軍官都穿著朝鮮人民軍軍服——朝式帶折直筒帽、立領黃呢軍服、牛皮武裝帶、黃呢馬褲、黑色長統馬靴……志願軍幹部不帶軍銜肩章,師職以上穿將官服、團營職穿校官服、連排職穿尉官服,士兵有穿朝鮮軍服的,但絕大多數都穿解放軍軍服,都不戴帽徽、胸章……身穿朝鮮人民軍軍服的38軍首長(左起):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政委劉西元
  • 韓戰突然爆發,麥克阿瑟大喜:又該輪到我大顯身手了
    朝鮮戰場上的美國軍隊 雖然朝鮮人民軍仍在步步向南推進,很快就將美韓聯軍壓縮到了釜山一隅,但是其自身傷亡也在急劇增加,再加上美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大有成為強弩之末之勢
  • 韓戰若由彭老總指揮,美軍還來不及做出反應,戰爭就結束了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在戰爭初期,人民軍勢如破竹,僅三天就攻佔了漢城。有不少人認為,人民軍初期戰鬥力強悍,是因為解放軍歸還了三個朝鮮族師,但深入了解後發現,三個朝鮮族師對人民軍的戰鬥力有一定的提升,但作用有限,其影響不如蘇軍和日軍的影響。
  • 雲山戰役:志願軍入朝首戰遭遇美軍王牌,血戰兩天敵被迫撤退!
    ——餘秋雨 1950年10月,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開始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抗擊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這是自八國聯軍入侵北京以來,中國軍隊再次與所謂聯合國軍交戰,我們對敵人特別是美軍的作戰特點只有耳聞,沒有目睹,怎麼打入朝首戰,從毛主席到志司都頗費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