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線,1950年10月 25日,就在志願軍第 40軍的兩個師在西線與敵展開激戰的同時,為了保證西線作戰的勝利,先期搶佔黃草嶺的志願軍第 42 軍第 126 師也對北進的南朝鮮軍展開了有力的阻擊。
志願軍秘密入朝期間,東線向北進犯的南朝鮮第1軍團第 3師已經從元山出發,一部佔領五老裡;南朝鮮第1軍團首都師已佔領鹹興、興南。按照東線戰場總指揮阿爾蒙德的命令,南朝鮮首都師正沿著東海岸公路,向圖們江方向推進;南朝鮮第3 師則由鹹興至五老裡一線,向著長津湖推進。由於敵情變化較快,志願軍在長津地區阻擊敵人的形勢變得十分嚴峻。
早在 10 月 22 日,毛主席在當日7時的電報中,即令彭德懷和鄧華先派一個師佔領長津地區,以阻止敵人北進。志願軍在長津地區組織阻擊作戰時,就必須搶佔黃草嶺這一隘口。
黃草嶺之所以重要是有原因的:"聯合國軍"從東海岸向中朝邊境開進的最理想的一條道路,就是始自興南、鹹興,經五老裡、水洞,通往長津、江界的道路。這條道路自水洞南側起,變成了一條坡度很陡的路,從水洞至黃草嶺這一段的路高達1200米,地勢險峻,道路曲折十分難行,但翻過黃草嶺就是地勢平坦的古士裡高原。由此,佔領黃草嶺,特別是佔領互成持角之勢的煙臺峰、松茸洞、草芳嶺等制高點,對北進之敵可呈居高臨下的打擊態勢。從這一意義上講,黃草嶺易守難攻,成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10 月下旬,黃草嶺一帶的天氣已經很寒冷,高原被白雪覆蓋,氣溫降至零下10℃。從鹹興到黃草嶺的距離不過幾十公裡,但南朝鮮軍被凍得受不住,行動非常遲緩。其20 日由五老裡北犯,23日才走到上通。儘管如此,其前哨分隊已佔領黃草嶺南部與黃草嶺僅一河之隔的摩峰山。留給志願軍的時間不多了!
志願軍第 42 軍受領命令後,以第 124、126 師向長津方向疾進。為了與敵人搶時間,部隊將每天夜行軍 130華裡的速度,改為每天 180華裡。21日,率領先遣部隊的第 124師副師長肖劍飛,遇到了後撤的朝鮮人民軍指揮員金永渙(其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連長,1949年回國)。肖劍飛說明當前情況後,請其派車運送志願軍1個營搶先佔領黃草嶺,以阻止敵人北進。金永渙聽後,當即同意抽調18輛卡車運送志願軍部隊前進,同時向志願軍通報了當面的敵情: 敵人正在人民軍後面追進,可能於 25 日晨進佔黃草嶺。
時間就是勝利!肖劍飛副師長立即命令第 370 團副團長苑世仁帶領該團第 2營,輕裝乘車,務必於24日夜,於敵人到達之前搶佔黃草嶺;並且命令部隊到達後,要迅速展開佔領有利陣地,阻擊進犯之敵。
第2營受領任務後,迅速登車,向著黃草嶺疾進。為了能多運一些部隊,卡車駕駛室的車頂上和車門兩側都擠滿了志願軍戰士。他們不顧危險,冒著敵機的轟炸和掃射,在彎曲的山間公路上,向著黃草嶺飛奔!
24 日夜,兩個連的志願軍部隊,終於先敵抵達黃草嶺。25 日拂曉,第 2營佔領了煙臺峰、松茸洞、龍水洞一線阻擊陣地。戰士們顧不上吃飯、喝水,迅速構建簡易工事,在嚴寒中靜靜地等待著敵人的到來。
此時,南朝鮮軍對中國參戰毫無所知,更沒有想到志願軍部隊會在這個方向出現。上午9時左右,敵人在飛機偵察後,感覺沒有什麼意外情況,才慢吞吞地向著黃草嶺運動過來。
敵人走走停停,-邊東張西望,一邊跺腳搓手,直到距我前哨僅 20 米左右的時候,還沒有發現我軍。
此時,埋伏在前沿陣地的是志願軍第 2 營第 4 連,面對近在咫尺的敵人,在連長一聲令下後,陣地上頓時輕重機槍、衝鋒鎗、手榴彈一齊吼叫起來。
敵人遭到我突然打擊後,血肉橫飛,亂作一團。4連戰士一躍而起,趁機發起了反衝鋒,打死打傷100餘人,俘敵30餘人,就此拉開了黃草嶺堅守防禦戰的序幕。
敵人被打退後,不甘失敗,重新糾集了1個團的兵力,向4連陣地展開集團衝擊。戰鬥中,第 4連陣地連續被敵人突破三次,但英勇的 4連官兵,又將敵人打退了三次。
惱羞成怒的敵人,在強大炮火掩護下,發起多路集團衝鋒,第四次將4連陣地突破。面對湧上來的敵人,4連戰士與敵人展開了白刃格鬥,再一次將敵人趕出了陣地。
從上午10時到下午4時,經過6個小時的激戰,4連共斃傷敵人 200 餘人。取得了黃草嶺戰鬥的初步勝利。
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第 42軍阻擊南朝鮮首都師的槍聲,志願軍部隊在敵進我進中,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次戰役的序幕。一年後,中國人民將10 月25 日確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紀念日。
儘管志願軍與南朝鮮軍在遭遇中,打了幾個勝仗,但作為志願軍司令兼政治委員的彭德懷,面對勝利的戰報,心裡並不平靜。
志願軍原定的作戰計劃,是利用戰役發起的突然性,一舉殲滅南朝鮮軍兩三個師。現在由於遭遇戰,過早地暴露了自己。敵人會不會發覺志願軍的戰役企圖?敵人下一步會如何行動?志願軍應如何應對?一連串的問題,讓彭德懷沉思許久。
但敵人的反應,卻出乎我軍意料。西線的"聯合國軍"仍繼續分兵冒進,英第 27旅先頭部隊已抵達南市洞,美第 24師則進至大館洞。原退回雲山的南朝鮮第1師的先頭部隊,經過整頓之後,又發起進攻,企圖搶佔有利地形,掩護主力繼續北進。
面對敵人仍以師、團為單位分散冒進的情況,為了適時捕捉戰機,彭德懷又一次果斷地改變了原定的作戰計劃,命令志願軍各軍,抓住戰機,分頭殲敵! 25 日21時,他親自起草了一份電報,向毛主席報告了新的作戰決心:"敵以坦克數輛和汽車十數輛組成一支隊,到處亂竄。我企圖一仗聚殲兩三個師甚困難,亦再難保守秘密。故決定以軍和師分途殲滅敵之一個團和兩個團(今晚已開始),求得第一戰役中數個戰鬥殲滅敵一兩個師,停止敵亂竄,穩定人心,是十分必要的。"毛主席於26 日14時復電,對彭德懷提出的分途殲敵的作戰方針表示贊同。毛主席在電報中指出:"先殲滅敵軍幾個團,逐步擴大,殲滅更多的敵人,穩定人心,使志願軍站穩腳跟,這個方針是正確的。"同時,毛主席在電報中再次強調指出,志願軍第一次戰役須確定以殲滅南朝鮮第1、6、8三個師為目標,"分為幾個大小戰鬥完成之,然後再打美英軍"。
10 月 26日,西線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部收到了很多一線部隊發現"中國軍隊介入"的報告,但其研究後認為"不可能",並且命令"聯合國軍"繼續北進。於是,南朝鮮第 6師第7團進至古場,該團1個營竄至鴨綠江邊的楚山,並對江對岸中國境內目標進行炮擊;溫井地區的該師第 2團在遭到志願軍打擊後,退至熙川地區,與位於該地區的第19團會合。南朝鮮第8師師部及2個團進至熙川。南朝鮮第1師主力進至雲山地區。美第 24 師、英第 27 旅分別進至龍山洞、博川地區。
26 日晚,志願軍總部根據當前的戰場態勢,作出新的部署:第 38軍、第 40軍2個師、第 42軍125師首先殲擊熙川地區之南朝鮮第6師一部及南朝鮮第8師2個團,於29日拂曉前完成攻擊準備;第 39軍進至雲山西北龍興洞、鷹峰洞、利洞及以東地區,鉗制南朝鮮第1師和美英軍,使其不得向熙川增援,並相機圍殲雲山之南的朝鮮第l師,保證熙川作戰的西側安全;第 40 軍第 118師沿北鎮向古場前進,第50軍第148師從輯安渡江向楚山前進,兩師對進,協同會殲楚山、古場洞之南朝鮮第6師第7團;第 66軍進至車輦館、枇峴地區,準備阻止向新義州進犯之美英軍,保障後方安全。同時,為了防備美第10軍與南朝鮮第1軍團向惠山、江界強攻,建議軍委以一兩個軍置於臨江、長白地區,準備隨時參戰。
志願軍各部隊接到命令後,按照作戰部署,開始展開行動。在西線戰場,第 38、39、40軍,分別向著熙川、雲山方向疾進。但此時,敵情又發生了新的變化。10 月27日,南朝鮮第6師主力和第1師,為救援孤軍深入古場、楚山地區的第7團,正向溫井方向移動,與志願軍在溫井以東、以南地區形成了對峙局面。
對此,志願軍總部判斷,南朝鮮第 6師主力可能經新興洞、立石洞向溫井推進,南朝鮮第1師可能經龍浦洞向溫井推進,敵人總兵力可能會達到6-7個團,頗有合擊溫井志願軍部隊的企圖。彭德懷根據當前的敵情,同時鑑於第38軍距熙川尚有60餘公裡,難以達成圍殲熙川之敵的作戰企圖,遂再次改變作戰計劃,決定首先以第 40軍主力吸引各路進犯之敵於溫井地區,誘使熙川、雲山、球場的南朝鮮軍增援,然後以第 38、39軍從東西兩面出擊,在溫井地區聚殲各路敵軍。
27日 20時30 分,志願軍總部下達新的作戰命令: 第 40 軍主力於白龍洞、九頭洞、龍頭洞、鳳至洞一線,堅決阻止各路進犯溫井之敵,並抓住敵軍,以待我主力合擊;第 38軍及第 42軍第125師迅速堅決攻殲熙川之敵,得手後,立即經館上洞向天水洞以南地區猛插,包圍殲滅敵人;第 39軍1個團在利洞阻擊雲山之敵北上,軍主力迅速集結於雲山西北及以南地區,準備配合第 38 軍向龍浦洞以南地區出擊,包圍敵人。28日8時,志願軍總部又電令第 50軍第148 師迅速輕裝前進,協同第 40 軍第 118師,殲滅南朝鮮第6師第7團。
對於志願軍總部的重新部署,毛主席認為"聚殲部署極為正確"。 28日16 時30分,毛主席致電彭德懷、鄧華,對志願軍的初戰勝利表示祝賀,同時指出:"目前全戰役的關鍵有兩點:一是確實抓住古場、楚山之偽第七團不使逃脫,如此則偽第一、六、八師非增援不可,有仗可打;二是我三個軍全部到齊並完成戰役展開,如此則我攻擊時猛速有力,保證殲敵。"
志願軍各部按照新的作戰命令,對敵發起進攻。10月 28日晚,第 40 軍主力對溫井以東之敵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將南朝鮮第6、 8 師各兩個營大部殲滅,繳獲榴彈炮20餘門,汽車60 餘輛,俘敵 400餘人。
10月 29 日傍晚,第 40軍第 118師進到古場後,未等第148師趕到,即乘敵動搖之機,向南朝鮮第6師第7團發起攻擊,戰至次日晨,將其大部殲滅。同一天,第 39軍從東北、西北、西南三個方向向雲山壓縮,完成了對南朝鮮第 1師的包圍。
就在志願軍部隊屢屢得手的時候,第 38 軍卻因敵情判斷有誤,錯過了殲滅熙川之敵的絕好機會,其後該軍雖勇猛攻佔蘇尼洞,拿下飛虎山,但終使南朝鮮第 8 師退逃。
志願軍戰役展開期間,第 66 軍主力全部渡過鴨綠江,於29 日進至龜城以西之塔洞、新市洞地區,其1個團進到古軍營洞,並準備繼續向龜城前進,以阻擊美第 24師和英第 27旅。第 50 軍作為志願軍預備隊,其主力也正在過江,向鐵山半島集結。
如此,至 10 月 31日,西線志願軍主力已在古軍營洞、塔洞、泰川(北)、雲山(北)、溫井、熙川一線,完成了戰役展開。志願軍在戰役展開中,殲滅南朝鮮第6師大部和第8師2個營,三面包圍雲山地區的南朝鮮第1師,並佔領熙川,為爾後作戰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