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拍女性慾望的「大女主」劇,沒勁

2020-12-08 懂球帝官方

剛剛播完的大女主劇《燕雲臺》,可謂是拍的轟天動地,撲的悄無聲息。

截止到今天,豆瓣評分僅為4.6。全劇播放量才堪堪熬過25億,離平臺預期的50億播放量相差甚遠。

如此一個擁有多位明星的48集大製作,播放量居然跟3000萬成本、24集的《傳聞中的陳芊芊》差不多,這麼一對比就更差勁了。

大部分人忍著快進倍速播完前十集,發現又是一個披著「偽女強」的瑪麗蘇之後,罵完就退出了播放器。

這就是這幾年風靡的「大女主劇」——也即是以女主角的成長為中心向的影視劇最常見的待遇。

甚至還不如早些年的年代革命戲,至少看完之後,每個人都能記住江姐、劉胡蘭、阿慶嫂這些角色。

這也讓很多人都在思考,為什麼大女主劇總是在失敗?

1.缺乏力量感的大女主

長久以來,女性形象在國產影視劇中的印象,大部分是男性權力之下的陪襯品或是襯託男性慾望的附庸物。

近一點的比如大男主熱劇《慶餘年》裡的林婉兒,再遠一點比如大爆劇《人民的名義》裡的高小琴和吳惠芬,這些女性角色通常只是權力場上的甜點,有或者沒有,都不影響主菜的味道。 

    

沒有人會在意權力場上女性角色的空白或者不在場。

更多時候女性角色的出場,只是作為花瓶式的點綴,成為權力的裝點,為最後的勝利者加冕。

這就像90年代風靡的香港賭片一樣,英雄之間決鬥PK總會有一個花瓶大美女站在旁邊,和兩邊都有或情感或利益的糾葛,而女性往往是男人間彼此默認的賭桌之外的彩頭。 

         

當電視劇中的敘事情景不需要女性角色時,她們就被鏡頭邊緣化了,她們個人的生活和欲望沒有絲毫被展現的可能。

在情節需要的時刻,女性才被推出來,作為修飾男性角色人格的道具而存在。

比如《人民的名義》中永遠活在臺詞中、只在最後一場戲才出現的高小鳳,她作為一個半隱身的女性符號,象徵著高育良的欲望,作為男性權力的裝點,而不具有獨立的人格意義。 

而對比同級別的大女主劇,男性角色的出場就從來不曾有空缺,他們的人設甚至是完美的、無所不能的,或引領女主角成長,或與女主角並肩打Boss。

比如《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中的夜華,天族太子,父神之子,天賦過人,不到一萬年飛升上神,在權力和武力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

然而性別互換的話,在男頻劇裡符合這種酷炫條件的女性角色,或許只有《慶餘年》裡,在出場時就已經死去的葉輕眉。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國產劇的基本班底配置都是這樣設置的:

男主負責事業線的同時順便收穫愛情,而女主則成為男主功成名就後的點綴,讓男主角的人生顯得更加符合中式圓滿的期待。

盤點一下我們的童年回憶片單,《少年包青天》《少年黃飛鴻》《少年方世玉》《少林寺》等童年神劇,基本都是這個路數,不會有人想到要站在女性的角度來試圖發出一些聲音,不管是不是和愛情有關。 

從這一點來看,瓊瑤劇反而是女性視角的先鋒了,她直接催生了女性視角影視劇的從無到有。

儘管瓊瑤劇發出的吶喊幾乎都和愛情有關,但倘若以瓊瑤創作的時代背景來看,女性敢於談及自由戀愛和婚嫁自主,已經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創舉了。

瓊瑤劇的女主雖然常常被觀眾吐槽三觀不正,但每一位女主在捍衛自己愛情的時候都是充滿力量的。

比如《一簾幽夢》裡的名句「你失去的只是一條腿,而紫菱失去的是她的愛情啊」,捍衛爾康的唯一的紫薇是充滿力量的,放棄爾康的唯一的晴兒也是充滿力量的,滿嘴歪理和幻想的紫菱是有力量的,復仇和醒悟的綠萍也是有力量的。 

而且重要的是,三觀不正的瓊瑤劇尚能讓女主完成自我歪理的邏輯自洽,而現在動輒打出「大女主」稱號的影視劇,卻連保持捍衛愛情的邏輯力量都沒有。

空有人設,卻毫無力量。

2.偽「大女主」們可以收手了

受到大眾文化的影響,以女性為主力的文字消費市場引導了「大女主」風的一時風靡。

如今的影視劇製作在表現女性性格的多樣、觀念的突破以及追求的狀態也做了多種嘗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在積極探索生命成長價值與自身價值的思考與努力。

但細數下來,這種大眾文化的統一復刻模式幾乎無一不呈現出套路爛俗、身份框定和過分煽情的特徵,以及標籤堆砌的同質化。

比如《扶搖》和《楚喬傳》,劇中都有女奴和身份等級的設定,突出展現了女主個人的成長和命運抗爭。

從女性角色的設定而言,這無疑已經是一種意識的進步。

至少,女性已經在通往權力的路上,不管這個權力最後是不是為了愛情而服務的。 

 

但在更為主流的生活劇和商業電影中,女性最打動大眾的角色仍然逃不開母親、女兒和妻子這三重身份。

2004年,張曼玉憑藉《清潔》加冕坎城影后

2014年,趙薇憑藉《親愛的》

獲得香港金像獎影后

張曼玉坎城封后的作品是一位為了拿回兒子撫養權擺脫毒癮的母親,趙薇金像封后的作品則是一位想要成為母親卻無法成為母親的農村女性。

而那些所謂的良心巨作大女主之流,揭開女性自強的「畫皮」,也不過是帶著一眾愛慕者一起打boss的偽·瑪麗蘇,毫無養分可言。

女性作為一個獨立生命個體的生存價值,始終沒有被正視。

不僅如此,不管是標榜女性勵志傳奇的《羋月傳》,還是講述一代女富商成長故事的《那年花開月正圓》,最終都無法擺脫將女主角的命運與各色男性角色桃色捆綁的畸形走向。

故事內核仍舊是以男性導演為核心書寫的「女性傳奇」,仍然不免落入男權凝視之下被制度規訓化的女性形象窠臼。 

其所表達的內核根本無法獨立支撐起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女性勵志傳奇故事。

歷史上的秦宣太后可是敢當著滿朝文武,面對著他國使者直言性事的女中豪傑: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盡置其身妄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這樣一個女子,怎麼可能會是乾淨毫無欲望沾染的白紙一張。

這種逃避與掩蓋,對於角色與作品的破壞有多嚴重呢?

舉個例子,宋代程朱理學以後,官方將《詩經》進行重新定義,把「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解釋成君王對人才的渴求,堂而皇之的滅人慾。原詩中那種對於愛情的自然渴望,就此無處安放。

荒誕又好笑。

3.女性角色中缺席的欲望

但非常遺憾的是,在大部分女性角色當中,都缺失了欲望的表達。

欲望的缺席,讓女演員本身失去了「活色生香」的能力。

這也是為什麼這麼多女演員都想演一次武則天的人生。

1995年劉曉慶版《武則天》

因為只有在這樣一個偉人的生涯演繹中,這種欲望才有可能被女性堂而皇之的擁有。

她們也渴望表達自己的欲望,但卻又在角色的輸出中修正自己的欲望。

比如弱化武則天人生的主動動機,將其小白化。

這在範冰冰的那一版武則天中表現的最為明顯,劇本核心全部在詮釋同一句話,「所有我曾信任的人最後都背叛了我,我是被迫走上這條路的」。

可一個敢在歷史上立無字碑的女皇帝,又怎麼會毫無一點主觀上的野心。

缺失了主動性和欲望,女性角色又怎麼可能活色生香的起來呢?

所以我們看到的武則天永遠「孱弱」楚楚可憐,滿臉寫著我佛慈悲,仿佛下一秒就會喊出「代表正義消滅你」。 

範冰冰版武則天  

但編劇不敢,演員也不敢。

正如當年穿著龍袍走上坎城紅毯的範冰冰,秦海璐諷刺其為「將野心都穿在了身上」。

中國女性本就羞於表達自己的欲望,要是脫離了角色需要的話,就更難了。

這樣看來,當年範冰冰的行為藝術,不僅是一種博出位的簡單心機,也是一次欲望對秩序的衝擊。       

範冰冰之所以持美行兇在娛樂圈掀起多年浪潮,除了本身的商業運作能力,這種不吝嗇於在適當時候展現欲望的真摯,也是讓觀眾覺得「沒有範冰冰的娛樂圈少了那麼點意思」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國產大女主影視劇以及群像劇中的女性角色,始終沒有一個擁有那種令觀眾為其抓心撓肝的嘆服細節。

哪怕是神劇《甄嬛傳》,導演依舊給了甄嬛一個再合理不過的黑化動機,前五十多集的鋪墊,不過是為了促成最後二十集的「欲望合理化」。 

       

對比港劇《珠光寶氣》第21集的那一幕,盛裝打扮的康雅思和頂級富豪賀峰坐在包場的歌劇院裡看著名義大利女高音演唱家為他們單獨表演。

賀峰在臺下牽起了她的手,康雅思以為自己抓住了上流社會、名望地位時眼裡湧動著微閃的淚水,只一個眼神便飽含了一個漂亮精明、愛慕虛榮的女性最真實鮮活的欲望,動人到無法言喻。

這個鏡頭,足以抵過一切劇本的演繹。

4.男權凝視下的女性表達困境

當然,女性的欲望表達困境並不能歸咎於女性本身。讚美何種標籤和貶斥何種標籤,都是男權凝視下一種塑造女性和規訓女性的手段。

平格禮和霍金斯在評價媒介塑造女性形象的時候,將女性形象劃分為5個等級。

第一級:女性被描繪成全然無知的陪襯品。

第二級:女性的角色與形象符合刻板印象。

第三級:女性被描繪成專業的角色,但最後仍然回歸家庭。

第四級:致力於描繪兩性平等藍圖,避免製造刻板印象。

第五級:超越兩性二元對立觀念,揚棄男女特徵定型化的觀念。

級別越高,對女性的關注和認同程度就越高。

對比這個分級,不難發現,我國主流影視劇中的女性形象基本停滯在前三級中,甚至連第三級都無法達到。

《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有著強大的職業能力,但劇情最後的收官對她的事業卻隻字不提,而是重點渲染女主最後決定原諒原生家庭。

同樣是高知女性,《人民的名義》中的吳惠芬(高育良的前妻),作為一個角色主體,她的個人慾望從未得到鏡頭清晰的表達。

吳惠芬在場景中的出現和存在都是為了展現其丈夫高育良的性格和政績服務的,她的命運被男性角色編織和主宰,淪為一個沒有自我性格和欲望的規訓產物。

她所展現「識大體」和隱忍的特點,正是男性霸權社會規範對女性的普遍要求。而這,也是與權力與資本對普通大眾的要求。

不過在這一點上,TVB劇其實也有著類似的毛病。

第三部的《法證先鋒》中,前半部裡事業家庭順風順水的Eva為了發展事業狠心離開家庭,但最後卻又從美國回來試圖與前夫和好。

她自剖心路歷程時,自比為一時迷路失去方向的小粉絲,迷途知返後仍然想要跟隨當初那個讓她一見傾心的大神一起走下去。

Eva為了避免輸官司故意過敏,

讓僱主主動換掉自己

這種前期難得展現了女性慾望,後期編劇卻「神來之筆」的將Eva重新帶回到女性仍然渴望回歸家庭、回到男權規訓下的情景中,不得不說是一個令人可惜的敗筆。 

暗示女性即使功成名就內心仍然渴望回歸家庭

急剎車式急轉直下的劇情,甚至連編劇自己都無法說服觀眾實現邏輯自洽。

只可惜的是,連Eva這樣一個難得一見的非傳統、欲望式女性配角最終都難免落入成全男女主真愛的工具人下場。

這樣看來,死亡或許才是她最好的結局。

1939年,藝術家馬達曾經為「三八」婦女節刻過一副版畫,版畫的內容是,一顆閃耀的紅星之下,一位「三八」女騎手騎著一匹高頭大馬,揚手執鞭,意氣風發地奔騰在時代前沿,整個畫面充滿了賁張的力量感。

這是當時的意識形態對彼時女性群體形象的一種投射和渴望。

               

時代一直都在渴望真實鮮活的女性力量。

這種渴望並非是從近十年女性消費購買力大幅上漲之後帶來的文化衍生效應,而是早就緣來已久。

但顯然,目前國產影視劇中的所看到的女性形象,甚至都還沒有在日偽面前機智勇敢的阿慶嫂符合。

而這,才是大女主劇們真正失敗的原因。

THE END

本文作者

村花

讓我財富自由,或者英年退休

長按二維碼關注蹦迪班長

一起Disco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兩大女性群像劇串戲,「她經濟」時代下女性劇正在告別大女主?
    基於不完美是常態所產生的真實感,與普羅大眾息息相關的熟悉缺憾,其實是所謂「大女主劇」中缺失的一點。國內前些年流行的「大女主劇」,往往試圖塑造一個完美的女性角色。「她」往往必須強大、專情、善解人意、高智商又善良溫情,她們最終往往在劇中成了帝王的愛人,歸根結底還是通過男性的強大來表現女性的價值,所謂的「大女主」其實往往格局小的很。
  • 國產「雷神」之劇《瑪麗學院》,《巴啦啦小魔仙》都不敢這麼拍
    而今年,本來就有很多翻拍劇讓大家感到奇葩而且難以接受,然而,除開翻拍之外的很多創新的網絡劇也讓大家感到「驚恐」。真的是應了那一句:沒有最雷只有更雷。目前最雷的就是今年的雷神之劇—<瑪麗學院>。一聽名字,大家就知道這是一部瑪麗蘇電視劇,然而它實際上來說,不僅僅只有瑪麗蘇,更恐怖的是,它的劇情各方面偏向於小學生,然而卻是打著美妝這麼一個旗號。
  • 《傳聞中的陳芊芊》火了,因為「敢拍些別人不敢拍的」
    低成本、名不見經傳的主創團隊、扛不起流量的新演員,品相上毫無特點的《陳芊芊》是如何在眾多電視劇中脫穎而出的呢?它靠的是創意。在如今的影視圈,各種大IP翻拍層出不窮,像這種純原創的劇本已是少見,而敢另闢蹊徑走「晉江風」的,《陳芊芊》更是頭一個。
  • 《最完美的離婚》即將開始拍劇,男主鄧倫,搭檔女主又是女神
    大家又期待的一個電視劇又開始拍戲了,相信這也是大家最期待的電視劇拉,因為男女主都是我們最喜歡的演員之一,男主鄧倫和女主佟麗婭,兩個人的顏值和演技都是一直在線的,再加上他們最近拍完的電視劇也是一直在熱播,比如佟麗婭的《完美關係》鄧倫的《香蜜》等劇一直受大家的關注,他們在娛樂圈中的人氣也是更上了一層
  • 日劇導演真聰明:拍這部劇就是給男人看的,沒考慮到女性觀眾
    什麼國產劇、美劇、日劇、泰劇等等,只要好看大家都是來者不拒。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比較好看的日劇,它的名字叫做《人事美女魔頭椿真子》。可能還是有一部分人沒有看過它,先給大家簡單科普一下這部劇,椿真子是這部劇的主演,她是一位非常漂亮的人事專家,專門解決一些企業中的問題。椿真子的飾演者是菜菜緒,是一位日本演員、模特。
  • 唐嫣主演劇《燕雲臺》兒女情多風雲氣少:成也大女主,敗也大女主
    熟悉《楊家將》的觀眾對「燕雲十六州」與「蕭太后」都不會陌生,以蕭太后為原型的大女主劇《燕雲臺》正在熱播。在收視節節攀升的同時,這部戲的口碑卻低位徘徊,「戲說」歷史人物的電視劇雖然一直以來頗有爭議,但此次,觀眾的槽點大多集中在女主角身上——一部脫胎於歷史「大女主」的電視劇,卻被大女主的表現拖了後腿。
  • 只有韓劇敢這麼拍,男女主人機戀,一部機器人女主養成劇
    過多劇情我們就不多說,想看可以自己去看看,題材和演員都不錯,配角也很出彩。《不是機器人》是意外看到俞承豪作品簡介發現的一部劇,簡介有點意思:男主因為過敏不能和人接觸,然後和機器人談起戀愛,也不能說是機器人,因為後面是女主代替機器人。
  • 盤點八部大女主探案劇:不是每個女人都會給你下水道見的機會
    今天來盤點這幾部,大女主的探案劇,女人心思細膩起來,立刻福爾摩斯上身,被傷害的都是太容易被愛蒙蔽了雙眼的。其中幾集拍的也非常精彩,女主的長相非常硬核,看你一眼都慌的要死那種,她能記住每一件經歷過的事情的每一個細節,卻獨獨忘記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姐姐之死。一共四季,已經完結,這個梗可以拍四季也是很厲害了。
  • 「女主愛上仇人」的甜寵劇,每部都很虐心,而它不敢看第二遍
    現在電視劇素材是非常廣泛,尤其是各種甜寵劇,是特別受歡迎的,畢竟可以讓我們看得十分開心,而且男女主演們顏值都那麼高,看得賞心悅目的,但也有一些劇情特別虐心,就讓我們來看看,「女主愛上仇人」的甜寵劇,每部都很虐心,而它不敢看第二遍。
  • 楊祐寧連播三劇,為啥大女主都願和他組CP?
    而如今伴隨劇的熱播,觀眾反饋的聲音也越來越大,但更為讓我驚喜的是,能在這部劇裡再次見到演員楊祐寧。 說來也巧,《風聲》《流金歲月》《上陽賦》三部大劇都啟用了楊祐寧出演,並在其中擔任重要角色,更為巧合的是三部劇的播出時間和播出平臺,依次是2020年12月24日在騰訊視頻、2020
  • 港女難搞:TVB的女人,不敢惹
    她們不矯情、不僥倖,在香港拍了這麼多的職業劇裡,我們第一次知道,女性也可以做法醫、律師、警察。除了漂亮,這些女孩們還有一股心勁兒和傲骨,那種由內而外的韌勁,從劇裡,帶到生活中。她們教會了無數人自己掌握人生的的方向盤。
  • 港女難搞:TVB的女人,不敢惹。
    隨著五個當家花旦一一離開,TVB曾經神仙打架的黃金時代,再也回不去了。網上有句話說,看著港片港劇長大的人是很幸運的。尤其是她們的港女精神,影響了一代人。範兒無比贊同。她們不矯情、不僥倖,在香港拍了這麼多的職業劇裡,我們第一次知道,女性也可以做法醫、律師、警察。除了漂亮,這些女孩們還有一股心勁兒和傲骨,那種由內而外的韌勁,從劇裡,帶到生活中。
  • 大女主劇:女性獨立or女利主義?專訪北師大白惠元老師​
    「姐弟戀」具有天然的激進性想像中的性別平等還遠未到來活字君:在您看來,什麼樣的劇可以被定義為「大女主劇」?「大女主劇」有什麼樣的特質?白惠元:首先要討論「大女主」這個詞,究竟「大」在哪裡?這可能是一個核心問題。
  • 小說魏無羨:敢不敢拍天天?陳總:天天不敢,醉酒表白我可以
    小說魏無羨總是在嘲笑劇版魏無羨,你們能天天嗎,你們可以玩避塵嗎,還有你們可以親親抱抱舉高高嗎。劇版魏無羨說我們也是沒女主的戲,我和劇版藍忘機感情也很深。小說魏無羨一臉嚴肅,你們不能玩避塵不能有香爐,那能演個什麼樣的雙男主。刺客列傳?
  • 2020爽爆了的復古「大女主」劇同款穿搭有多撩人?
    這部imdb8.9 + 豆瓣9.2的熱血大女主爽劇,它就是《女王的棋局》。 抱著好奇心,開始爆肝旅程,一口氣肝完直呼過癮。劇情緊湊,不俗套,一路過關斬將的同時充滿了感動。看完這部劇,只想說一句話:她真的好颯!
  • 滿屏的假矯情,傻甜白,真正的扛劇國產大女主到底啥樣?
    劇不好看只怨女主公平嗎?當然是不公平的,但是陳都靈的演繹和對女主的設定,的確應該為這部劇的完敗負責任,這樣的女主即便是放在十年前,怕是也不會討喜。 假矯情,真傻白甜葉小白這個角色,一定是陳都靈的演藝生涯中最大的敗筆,相較於她與沈月合作的《七月與安生》還要讓人一言難盡。
  • 小女人看《艾米麗在巴黎》,大女人愛《欲望都市》
    最近刷到一部「快銷」美劇《艾米麗在巴黎》,大牌加身,時尚+愛情,讓我想到了1998年開播的熱門美劇《欲望都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果說艾米麗拿的是瑪麗蘇網文女主風劇本,那麼凱莉拿的就是現實主義大女主劇本。
  • 海外歷史題材劇如何再現「大女主」的崛起之路?
    海外歷史題材劇如何再現「大女主」的崛起之路?對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觀眾而言,詼諧的喜劇風格降低了劇情的理解難度。但對於熟悉歷史的觀眾而言,這樣的改編未免過於失真,完全沒有彰顯出凱薩琳大帝崛起的「大女主」氣魄。相比較而言,此前俄羅斯製作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似乎更符合大女主歷史劇的標準。
  • 國產劇「雙女主「有點新東西了,但還不夠
    不知道是有意或巧合,兩部「雙女主」跨年「對打」,不一樣的「雙女主」故事,不一樣的兩個女孩之間的故事,都有缺憾,但都是女性向題材正在不斷拓展新思路的典型。01了不起的閨蜜情,剛開始還挺好嗑《流金歲月》原著裡,蔣南孫說:「我成功,她不妒忌,我萎靡,她不輕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這也是亦舒原著的靈魂所在。
  • 大女主日劇:38歲離婚單身女嘗試相親APP的成果日記~
    日劇一向敢拍各種奇奇怪怪的題材,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譬如,之前推過的《下輩子我在好好過》、《17.3關於X》和《35歲的少女》這些片子的共同點都是以女性為主角,站在女性的角度來闡述關於X的話題。今天再來給大家推薦一部類似的大女主劇集:《38歲離婚單身女嘗試相親APP的成果日記》該劇是由同名漫畫改編,女主是由山口紗彌加飾演,她同時也在隔壁《共演NG》中飾演男主的妻子。這個劇名和《到了30歲了還是處男,似乎會變成魔法師》有異曲同工之妙。名字都是這麼長,而且完美的概述了這部劇要講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