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唐吉訶德的前身是一間面積18坪( 一坪=3.30378 平方米)店名詭異的破爛小店--『小偷市場』。
一天的營業額只有兩三千日元,付不起店租,又被批發商騙得團團轉。窮途末路,只好轉走偏門--向大型製造商和批發商的倉庫,用破盤價收購「瑕疵品、樣品、退貨品、停產品、積壓品」。(有點兒類似今天唯品會的模式)
出奇制勝的商品策略,再加上(故意?)被誤以為賣贓貨的點名,有如垃圾山的店面,以及「搞不好寫不出來的原子筆--3元」、「乾電池一把抓--15元」等營銷文案。
三十年後,幹掉伊藤洋華堂又幹掉JUSCO,向著日本萬億日圓流通商俱樂部挺進。以「驚安の殿堂」為榮,取意於西班牙大文豪塞萬提斯名著的日本最大生活雜貨折扣連鎖店--唐吉訶德的成功秘訣何在?
獨創壓縮陳列
購物猶如「淘寶」
當你經過唐吉訶德,首先是被誇張的招牌所吸引,無論是白天還是夜間,以熱賣色「紅」和「黃」為主色調的唐吉訶德的招牌都格外地醒目,就像招手的店員那樣,吆喝著「便宜,快來!」。
進入唐吉訶德,映入眼帘的則是排成列,堆積成山,層層疊疊,密密麻麻,讓你眼花繚亂,應接不暇,琳琅滿目的商品,還有就是吊在天花板上,貼在商品堆頭上,無處不在的「OO% OFF」標籤,給你的是「比半價還便宜,不血拼就是對不起自己」強烈的心理暗示。
對於吃過虧,上過當,到處都是「江南皮革廠」、「老闆黃鶴不是人」的大陸遊客來說,這哪兒是正規的商店?不就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專門租借閒置店鋪「10元1件,件件10元」的「10元」店嗎?
但這就是唐吉訶德,在全日本共計擁有339家門店,海外開設了14家門店,2016年6月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達759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49.08億元),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0%達431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5.48億元),銷售、利潤雙雙創新高,年吸引來客數(含海外)突破3億人,連續27年增收增益的唐吉訶德。
除了聞名世界的「壓縮陳列」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吉訶德非常注重營造祭典、節慶的歡樂氛圍,常在店頭擺設應經商品,像是萬聖節、聖誕節的化妝道具、服飾、裝飾品,或是適合當令季節的限時限量商品,都是吸引客人進店的法寶。再加上貼滿噱頭十足的商品文案,流血價拋售的降價標籤,很難讓人「過門而不入,進門空手出」。
唐吉訶德店內的商品陳設擁擠,通道狹窄,這在一般的商店來看,顯然是違反了「好看、好拿、好買」的陳列基本原則,觸犯了行業大忌。但,這正是唐吉訶德的特色。置身其中,就感覺像在探險尋寶,甚至忘記原本要來賣什麼,結果失心瘋地買了很多不在計劃裡的東西,這已經是無數來到唐吉訶德店裡的人們「共同」的體會。這也說明了,唐吉訶德的便利、便宜,以及充滿娛樂性的業態取向,的確具有極大的魔力。
事實上,在唐吉訶德創始人安田隆夫專著裡將『壓縮陳列』和『POP洪水』並稱為唐吉訶德的兩大特產。從創業初期的人手不夠,店鋪逼窄,又沒有多餘的錢加僱人手或租店鋪之外的倉庫的無奈之舉,到生意越來越好,店鋪越來越多的樂此不疲,最終形成區別於其他賣場的自家的特色。不走尋常路,反道而行之,可以說是唐吉訶德連續27年增收增益的秘訣之一。
發掘消費礦脈
搶灘夜間經濟
「年中午休,24h營業」,跟「驚安的殿堂」、「免稅」一起,並列為從店外識別唐吉訶德門店的三大標識。
在其他賣場,「朝九晚十」,1天只開半天門的時代,唐吉訶德從創業之初的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全年無休」、「夜間營業」了。
據說,還是在創業早期「小偷市場」時代的某一天深夜,打烊之後,安田隆夫一如往常,一個人在店鋪門前作業。當時,並沒有條形碼之類的東西,批進來的貨必須一個一個親手貼上定價的標籤。沒有錢請員工,店內也塞滿庫存沒有立足之地的情況下,安田只好一個人靠著招牌的燈光在外面整理貨物,給商品貼上價格標籤。
回憶當時的情景,在安田隆夫的專著裡這樣寫道:
那樣的光景看起來一定相當詭異。總之,當時和現在不一樣,大家晚上很早就休息了,而且在幽靜的住宅區裡,金煌煌地亮著小偷市場的招牌照明之下,一個年輕男人默默地做著在別人看來莫名其妙的事......
不過,或許是好奇心或是警戒心釋然,路過的行人偶爾會問:「你在幹什麼?」「店還開著嗎?」。「還開著喔。」即使賺一塊錢也好的安田隆夫,帶著生澀的笑容招呼客人進店。而那些深夜造訪的客人,大多數是宿醉夜歸的人們,他們對於猶如垃圾山的商品,反而覺得很有趣,而且在酒精的作用下,出手大方,一下子買了不少。
「夜間的客人,和白天那些會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等客人完全不一樣。」察覺到這個事實的安田隆夫,於是開始了消費最大金礦礦脈--夜間經濟的發掘,直至今日,24小時營業仍是唐吉訶德最大的特色之一。
而在當時,7-11便利店的營業時間,猶如字面所述,還只是早上7點營業,晚上11點打烊,而小偷市場的營業則延長到了深夜十二點,成為當時全日本的商品銷售店中關門打烊最晚的店。
安田隆夫認為,2014年全日本零售業的總營業額約為141萬億日圓,但幾乎只是一般意義上理解的狹義的「白天市場」的銷售額。如果細分的話,至少有兩成多,也就是三十萬億日圓左右的市場,可能會轉移到夜間的營業額。
在世俗觀念裡,「白天為善,夜間是惡」或許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於商業經營來說,夜間消費帶來的營業收入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在「全時」經營的網際網路店鋪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的當下,延長營業時間,掘金『夜間經濟』,或許是全體實體店鋪都需要考量的問題。
掉下巴的價格
貼心腸的服務
如果你認為唐吉訶德只是「價格低到掉下巴」的廉價折扣連鎖店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時至今日,我也沒找到「驚安的殿堂」,「驚安」二字的形象且準確的中文翻譯。只好憑自己的理解,將之解釋為:「價格令人驚訝,服務使人安心」,簡而言之就是「驚訝又安心」。
除了豐富的商品,廉價的價格,超長的營業時間,對於同行來說,唐吉訶德最致命的武器,還是:貼心的服務,也是其「停下顧客的腳,拴住顧客的心」的致勝利器。
很難從商品範圍的角度定義唐吉訶德。說它是便利店吧,它也賣大家電、家具甚至小汽車;說它是百貨店吧,除了服飾、鞋帽、化妝品,它也賣飲料、配飾、五金、裝飾品等百貨店裡買不到的「小商品」。或者說「無所不賣」是唐吉訶德最大的商品經營特色,也是其「儘可能提供儘量多的滿足顧客所需的商品=方便顧客的服務」的一種。
當然,對於顧客來說,所能感受到的服務,還是對「人」的印象。即:在與店員交流過程中,所能感受到的熱情、誠意、親切、周到和專業。
但是,說實在話,追求「低價」經營的唐吉訶德,除了在店鋪裝修「不捨得花錢」,「恨不得把每一寸地方都堆滿商品」,最大化利用「花錢買來的資源」之外,就是連「人工費」也是「省」到不可理喻的程度。除了收銀員之外,你幾乎看不到穿著唐吉訶德店服的店員,甚至有的門店,連店長都沒有,收銀員一身數職,既是店長,又是理貨員。當然,你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其他賣場多如牛毛的穿著特別店服、掛著廠牌的廠方派遣人員。這就是唐吉訶德,「能省的就省,不能省的也省」,削減成本到極致,「人多、貨多、店員少」是唐吉訶德得以成為「驚安的殿堂」的原因所在。
但是,這並不代表唐吉訶德的服務不好。相反,「省成本省到極致」的唐吉訶德,對於顧客則很大方,而且是「全世界都沒有」的大方。
在唐吉訶德有過「淘寶」經歷的人們,都一定會有這樣的終生難忘的「經歷」。當你手提肩扛懷抱著一大堆「寶貝兒」來到收銀臺結帳的時候,收銀員滿面微笑,手法嫻熟地掃碼裝袋,這時候的你有一種如釋重負般的輕鬆,內心裡有一種得勝凱旋的喜悅和成就感。但很快尷尬的事兒來了,零錢不夠,「破大鈔」的話,要找回一堆零錢硬幣,很不方便。在別的店裡,沒辦法,你只好認命。但是,在唐吉訶德,別著急!收銀員能「讀」的你的尷尬,會微笑著用眼神示意,告訴你收銀臺邊上放著一個裝滿硬幣的盒子,您可以自由取用,省去找回一堆一元硬幣的麻煩。例如,購買總額的零頭若是四元或者六元,你可以拿出四元或一元來付,這樣就可以巧妙化解了找回一堆一元硬幣的尷尬。據說,僅這一項服務,唐吉訶德每年都要多花上百萬日元,但反過來,也買回上萬個顧客的「驚喜、感動」。當然,免費充電等便客服務也是唐吉訶德區別於百貨商場,更像是便利店的特色服務。
當然,對於「爆買族」中國客而言,曾經宣稱「短期內不到中國開店」的唐吉訶德也是絲毫不敢怠慢的。除了幾乎每個大店都開設了中文版的新浪微博跟顧客互動外,唐吉訶德的中文界面的網站也很符合中國人的閱讀習慣。在東京都或者繁華街的24小時營業的店鋪,還都有會說中文的店員專門接待中國爆買團。至於銀聯卡支付也是唐吉訶德幾年前就推出的服務。
同時,對於韓國、美國、泰國等海外觀光客,唐吉訶德也是照單全收,提供人民幣、臺幣、韓元、泰銖、美元、歐元結算的免稅商品服務。據稱,2016年6月期,在海外客集中的東京銀座總店、福岡中洲店免稅商品銷售佔比已分別達到30%、57%,大阪道頓堀御堂筋商店超過一半的銷售收入也是來自外國遊客。化妝品、電飯煲、小飾品以及動漫商品都成為外國客爆買的熱門商品。
抓住任何可能抓住的商機,種類無比豐富,堆積如山的商品陣容,隨處可見的熱賣布置,迷宮般的通道和店內場景,靈活的銷售策略,再加上「看起來窮大方」的貼心服務,構成了日本國內和外國消費者對唐吉訶德的「獨特印象」,也是唐吉訶德創業至今三十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方向。
2020年門店達到500家,年銷售突破1萬億日圓,進入萬億日圓流通商俱樂部。在外人看來(尤其是在日本)根本不可能的可能,唐吉訶德正在將其「變成」可能。(據安田隆夫著 林潔珏譯《激安王 唐吉訶德 18坪垃圾山小店,躍身為7000多億上市公司的魔幻「驚」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