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爸爸,我們去哪裡呀」相信大家看到這句話的時候腦海中已經不自覺響起了這首歌的旋律。這首歌作為《爸爸去哪兒》的主題曲,可謂是風靡全國。
綜藝打開國內知名度
2013年,一檔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掀起了綜藝熱潮,這個綜藝的熱播不僅帶火了一組組明星家庭,連他們每期去的地方也都成了旅遊的熱門景點,同時也造就了一個汽車品牌,這個品牌就是英菲尼迪。
作為贊助商的英菲尼迪迅速被大眾熟悉,這個綜藝功不可沒,這次贊助也被外界認為是該品牌「進入中國市場最成功的一次商業贊助」。
很多對汽車不太了解的汽車小白,對這個品牌的認知就是從這個綜藝開始的。多數人之前是沒聽過英菲尼迪的,但通過綜藝打造的形象就讓普通大眾覺得是很高端的品牌。
出道即巔峰,自此走上下坡路
事實上,英菲尼迪也確實是高端貴族品牌。日產旗下的豪華車品牌英菲尼迪於1989年誕生,在同年的11月8日最先在美國上市,上市的車型包括轎車Q45和雙門跑車M30。
上市不久的英菲尼迪迅速成長為北美重要的豪華車品牌,並且與雷克薩斯、寶馬、奔馳分庭抗禮,足見出身之尊貴。自認為「高貴」的英菲尼迪來到中國之後,就經歷了一波水土不服。2007年,英菲尼迪正式登陸中國,然而2008年英菲尼迪在國內全年的銷量僅僅突破4000輛而已。
隨後的幾年時間裡,英菲尼迪在國內銷量雖然整體有上升趨勢,但每年銷量始終從未突破兩萬關卡。於是在2014年,日產汽車開始在湖北襄陽工廠進行英菲尼迪的本土化生產,東風英菲尼迪誕生了。
然而6年時間過去,英菲尼迪始終沒有打破桎梏,除了在《爸爸去哪兒》這個綜藝中曇花一現以外,從此直接走上了下坡路。
以北京三裡屯地區的英菲尼迪4S店為例,這家店也在前不久變成了華為的體驗店,這些變化並非偶然,此前很長一段時間,店內不僅沒有人流攢動,甚至連燈光都沒有,儼然一幅歇業倒閉的樣子,如今關店也是意料之中。
什麼導致英菲尼迪的落魄局面?
那麼,原本和雷克薩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英菲尼迪,如今淪為二線豪華品牌中完全被遺忘的存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兩點。
第一,產品本身問題。
2014年國產到現在,6年時間裡,英菲尼迪僅僅國產了兩款車型,分別是Q50L和QX50,這兩款產品自上市以來就沒有明顯改動,而同時起步的雷克薩斯在華的車型達到了12款,且產品布局非常完善。除了豪華品牌的夾擊,還有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窮追猛打,再加上如今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市場環境變化需求如此之快,不進步就等同於退步。
除了產品老舊、更新速度慢的問題以外,質量問題也是英菲尼迪的一大死穴。受發動機和變速箱質量通病影響,不管是進口還是國產,英菲尼迪旗下的車輛頻繁被召回。
在今年4月,英菲尼迪就因發動機漏油問題在中國召回超過54000輛汽車,其中包括進口英菲尼迪Q50和Q60車型,以及東風英菲尼迪Q50L車型,此前還因安全氣囊存在隱患召回了2075輛QX80。今年10月,英菲尼迪再次進行了召回,原因竟是因為進口車型QX60的CVT變速器的油管生產安裝時裝反了。
此外,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最新發布的11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東風英菲尼迪11月經銷商庫係數達2.45,已連續四個月上榜。
第二,日產的危機。
英菲尼迪如今的困境,和母公司日產脫不了干係。去年由於戈恩事件讓整個日產一度陷入震蕩之中,年銷量也受到了影響。據數據顯示,日產在2019年全球市場的銷量為493萬輛,對比去年同比下滑10.6%,這也是日產在全球市場近7年首次出現500萬輛以下的年銷量。
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行業專家預判今年車市不會有很好的成績,但下半年隨著疫情得到控制,市場銷售情況開始逐步好轉,各大車企甚至收穫了較大幅度的增長,日產也交出了不錯的成績單。
以今年11月為例,東風日產的零售銷量達到了13.6萬,同比增長了8.2%。這份數據是不是看起來還不錯,但實際上卻經不起仔細推敲。
提起日產,不得不提的就是旗下的「家轎王」軒逸,11月份軒逸交出了6.5萬輛的誇張成績,但這個銷量的背後卻是得益於較低的成交價,經典軒逸最便宜的車型已經降至7.55萬元,這個價格買一輛日系A級轎車的確很香。除此之外,也就奇駿和逍客賣出上萬的成績。
也就是說,現在的日產,全靠軒逸這一款車型苦苦支撐。這就跟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一樣,一旦這個籃子打破了,就沒後路可言。
回想上一次英菲尼迪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裡,還是去年的奧迪Q8廣告烏龍事件。因廣告投放失誤,奧迪在朋友圈的廣告投放居然放了英菲尼迪的廣告片,雖然是免費蹭來的廣告,但大家記住的依舊是奧迪,而非英菲尼迪。
那麼這個出道即巔峰卻又逐漸被人遺忘的豪華品牌,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