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兩會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勝利落下帷幕。兩會向世界傳遞明確信息:中國將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召開的特殊兩會,註定會留下深深的歷史印跡,為中國乃至世界發展凝聚力量。
全球冀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中國是全球經濟的重要引擎。在疫情衝擊之下,中國能否繼續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推動力?對此,剛剛落下帷幕的中國兩會給出了肯定答案。
「籌辦好第三屆進博會,積極擴大進口」「積極利用外資,大幅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堅持共商共建共享,遵循市場原則和國際通行規則,發揮企業主體作用,開展互惠互利合作」「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在擴大開放中深化與各國友好合作」……兩會期間釋放出開放合作的多重積極信號,這一系列舉措也勾勒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走向。
可以說,中國兩會傳遞出中國在防控疫情的同時發展經濟的決心。中國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將為世界經濟復甦以及發展注入強大動能。
兩會紅利不僅將惠及中國,世界也期待能夠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擴大開放將提振世界信心
今年的兩會,對擴大開放作出了系統部署。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面對外部環境變化,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
對此,持續關注中國兩會的國際輿論認為,中國再次表明了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信心與決心,將採取有力措施與世界各經濟體分享機遇、共渡難關。
在新冠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的背景下,中國表明擴大開放的堅定立場並進一步作出具體安排,有助於提振世界經濟的信心、緩解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新動力。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是全球產業鏈不可或缺的一環,其暢通國內供需循環,保障在全球產業鏈中有重要影響的企業與關鍵環節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對維護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世界經濟儘快恢復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義。
在因疫情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循環受阻、國際貿易投資萎縮的非常時刻,中國提出要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穩定產業鏈供應鏈,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不僅是出於謀求更多機遇、實現可持續發展,更是出於順應世界經濟發展規律和趨勢的長遠考慮。這些舉措,有利於為全球經濟增長創造更多發展機遇、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為世界發展貢獻力量
兩會期間,中國政府還從促進外貿基本穩定、積極利用外資等幾個方面,就推進對外開放進行了部署。對此,國際社會也給予積極評價。
對於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相關問題,商務部部長鐘山在「部長通道」上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要通過財政稅收等一系列政策穩住外貿主體,通過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擴大外資增量、穩住外資存量。
穩外資、穩外貿是「六穩」工作的重要內容,在世界經濟受疫情嚴重衝擊背景下,中國從國家到地方陸續出臺各種針對性和操作性極強的扶持政策。這些政策保障了國際物流通道,暢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大大提振了世界發展信心。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七周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7年來,中國同138個國家籤署了「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開了2000多個合作項目……世界多個國家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分享到了中國發展的果實。據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介紹,疫情之後,各國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的願望將更加強烈。中方將與沿線國家一道,大力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建設,適時舉辦「一帶一路」視頻高級別會議。中方還會著力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為各國經濟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為全球經濟復甦注入更多新動力。
國際輿論認為,中國承諾籌辦好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積極擴大進口,發展更高水平面向世界的大市場;營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這些舉措都將是中國乃至世界發展的利好因素。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製造大國、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資東道國,中國正在與國際秩序深度融合對接,一舉一動牽動世界經濟、世界發展的一呼一吸。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全球變局中,中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將成為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穩定力量乃至推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