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優衣庫、無印良品等「性冷淡」品牌為啥能火?

2021-01-08 贏商網

  近年來國內有一個關於無印良品的戲謔說法流傳甚廣:無印良品就像是性冷淡的人才會買的牌子。雖然極端又刻薄,但也有幾分道理:無印良品的產品無一不在追求極簡美學。在那裡,你無緣看到任何稍顯繁複的工藝、任何飽和度稍高的色調,就連店內音樂都散發著禪意。不說性冷淡,至少會讓人不自覺地感到十足的平和,整個人都顯得與世無爭起來。 

  事實上,無印良品這樣的品牌,代表的也正是獨有美學:侘寂,不依託外在、強調簡樸。侘代表安於簡陋,追求無需修飾、直指本源;寂指代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的一種美。

  當去旅行必去muji總店朝聖都成為文藝青年們的新風尚,我們很難忽視這樣的現象級流行趨勢。人們不禁要問:「性冷淡」品牌為什麼這麼紅?

  這恐怕和國內逐漸流行的審美有很大的關係:人們越來越多地提及極簡,小眾文化逐漸在更大的範圍內流行開來,曾經被一小部分人所推崇的文藝審美成為大眾審美。而與之相伴隨的,就是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無數文藝青年競相追隨的」性冷淡「品牌們的走紅。

  以上說法也出賣了這類品牌之間的內在聯繫:文藝。無印良品在國內知名度越來越高、門店擴張地越來越快的同時,也有更多類似的「性冷淡」品牌開始走入大眾的視野。

  怎麼識別性冷淡品牌呢?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你在某寶搜索「性冷淡」style的衣服時,千萬不要忘記把「文藝」作為關鍵詞輸入。出來的一百頁搜索結果裡保準有九十九頁都大同小異,翻上兩頁就讓人清心寡欲,節制地不行。在這些結果當中,再去掉色彩飽和度高的選項,那麼十有八九就是一件典型的「性冷淡」衣服了(基本上以本白、黑灰、褐色為主;材質則以棉、麻、羊毛居多)。它們看起來師出同門,即便來自世界各地但推崇的美學卻別無二致。你很容易就能把它們和其他流行品牌區分開來:設計簡潔、高冷文藝、禁欲主義,這些都是典型特徵。

  更具體、更直觀的識別,我們接下來就通過挑選幾個品牌來建立。

  無印良品/優衣庫(需求面積:1800-2000平方米)

  首先還是無印良品所代表的這一支。優衣庫和無印良品的風格實際上是一脈相承,推崇的都是日式美學。我們可以把這一類別統歸為日式極簡,當然國內實際上更多地會理解為小清新、文藝範兒。

  這兩個品牌有什麼區別呢?眾所周知,優衣庫不管在價格還是產品上都更親民一些,換言之就是沒有那麼高冷,屬於一家普通公司裡大家都在穿的品牌。不過近年來,它也通過和大牌設計師推出合作系列,填補輕奢空白。

  而無印良品則貫徹地更為極致,這從它歷代設計師流露出的設計理念中就可以一窺端倪。

  「喝果汁很快就會煩,喝水永遠都不夠。」

  「無印良品追求的不是』這個最好』,而是』這樣就好』。因為「這樣就好」蘊含了節制、理性、讓步。」

  「物品的最高境界,是人們須臾不能離開,卻感覺不到其存在,即』隱身』、』貼切』、』知心』。」

  日本知名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在與無印良品合作時,甚至被要求「衣服的用色和設計必須符合無印良品的理念,同時與禁欲主義相結合。」

  這些都很好地應證了我們開篇的說法:無印良品看起來像是性冷淡的人才會買的牌子。

  Jil sander/COS

  這一類我們管它叫西方極簡主義,很多高街品牌都以此為設計理念,其中距離普通消費者較近的典型的代表有吉爾·桑德Jil Sander和H&M旗下的高街品牌COS。

  極簡一直是吉爾·桑德Jil Sander的品牌特點。新一季的秀場上,吉爾·桑德Jil Sander的模特們統一畫著裸妝,遠離性感,遠離熱情,秉承的正是絕對的禁欲主義。2009年以來,吉爾·桑德Jil Sander還曾與前文提到的優衣庫合作推出Uniqlo+J精選系列。這個以極簡風格著稱的系列一經推出即被熱捧,成為史上最成功的時尚品牌合作系列之一:它們既有設計感又經典實穿,是人人都可以負擔的基礎時尚單品。

  COS相較而言更加年輕化,版型雖然仍然是簡潔為主,但用色方面更為活潑大膽,「性冷淡」程度相對較輕。

  江南布衣/速寫/例外/達衣巖

  讓我們再把眼光放回國內。受極簡風格,特別是日系極簡的影響,大批國內設計師都在「性冷淡」道路上漸行漸遠。而為了抓住「文藝」商機,大大小小知名或不知名的某寶設計品牌們也依樣畫葫蘆,推出各式各樣的「性冷淡」裝束。

  不過國內正正經經走高冷文藝路線的時裝品牌中,屬於「名門正派」系、有較高知名度的也不少,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是江南布衣以及它旗下的男裝品牌速寫。

  江南布衣一直以來都被很多對它欣賞無能的人叫做「乞丐服」,大概是因為它的用色經常顯得非常暗沉。事實上,它所崇尚的是自然、低調、實穿,慣常選用純天然面料如棉、麻,多年來也一直是資深文藝女青年們的摯愛。

  旗下的速寫不消多說。和江南布衣類似但知名度相對較低的達衣巖、默默耕耘數十年一朝爆紅的「例外」也都是個中代表。

  總之,「性冷淡」品牌們真的紅了。不是在過往的少數群體中受到推崇,而是在更大的範圍內受到認可。越來越多的人被極簡主義、禁欲主義所裹挾,文藝不再是屬於少數人的文藝。

  現在,我們管它叫做浪潮。   

本文轉載來自:騰訊時尚,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RideIP玩轉智慧財產權」(ID:RideIP0606)同為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日本品牌,優衣庫時不時霸佔熱搜,無印良品則各種安靜低調,難得上一次熱搜,竟然是因為商標侵權敗訴……質樸到有點「性冷淡風」的無印良品,儼然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的象徵
  • 優衣庫巨虧74%,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破產,這些零售品牌怎麼了?
    無印良品也扛不住了! 美國子公司負債67億日元 申請破產 無獨有偶,近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Ryohin Keikaku Co)7月10日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
  • 無印良品下沉賣菜,能否重拾年輕人的歡心?
    無印良品在中國陷入經營困境,失寵於中產階級已是不爭的事實,高冷的無印良品試圖用「人情味」來重拾年輕人的歡心,它能成功嗎? 最火的時候,日本的街道邊、地鐵站口、便利店,都有它的貨架。2005年無印良品的中國首家專賣店在上海開業,並未掀起浪花,直到2012年。 2012年,奢侈品行業遭遇危機,連帶一批垂直電商倒閉;而另一邊,ZARA、優衣庫、H&M等快時尚品牌通過迅速開店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無印良品「破產」、優衣庫持續擴張,重新認識產品為王!
    零售品牌:賣服務還是賣產品? 優衣庫和無印良品二者同質化的品牌屬性,讓人很難將其拆分討論,並列與對比的分析法然而更適合這兩個兄弟品牌。 相比無印良品如今中國市場的200多家分店,優衣庫以絕對性的700多家優勢獨佔鰲頭,當初認為品牌門店在精而不在多的受眾在如今其利潤持續下跌,破產清算後消失無聲。 一,品牌烙印下,造就的消費認同偏差感。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是什麼意思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原因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無印良品倒閉了?
    (順便提一下,同期誕生的還有優衣庫) 以至於當時日本的大街小巷,甚至便利店裡, 都有無印良品的貨架。 高價並沒有拉低無印良品的人氣, 15年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開業時, 你甚至需要排隊80分鐘才能進店。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二、為啥降價那麼多還是沒人買?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我們曾經專門有過一篇文章《世界成功中國失敗的無印良品,為什麼只在中國賣高價?》討論無印良品的發展模式在中國到底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裡面重點論述過無印良品的起家歷程,以及無印良品在中國和日本完全相反的兩種定價方式,當時我們對無印良品的定價問題曾今專門論述過,時間過去半年多,無印良品也是降價多次,但是為啥無印良品降價也不管用呢?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在無印良品眾多的中國追隨者中,或許確實有一部分人沉迷的是無印良品強調的「家」的品牌認知以及其主張環保、反對過剩包裝的思想理念、推崇的人文情懷,但不可否認,在品牌逐漸壯大之後,無印良品的追逐者也不乏「慕名而來之人」,他們或許更為看重品牌背後的象徵意義,這與星巴克、喜茶被追捧的道理如出一轍。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muji|優衣庫|zara|百貨店_網易財經
    昔日門庭若市的跨海「洋貨」無印良品MUJI現如今門可羅雀,營業額失守,連商標權都敗訴於中國「山寨」,擴張速度不如日系品牌優衣庫,業績不如本土名創優品。而前幾年的MUJI海外市場捷報頻發,如今卻屢屢受挫,無印良品究竟發生了什麼?
  • 為啥無印良品美國破產,名創優品卻能大行其道?
    為啥無印良品疲態盡顯每況愈下,名創優品卻步履帶風大行其道?這其中的原因和內涵到底是什麼?此時面臨經濟發展的停滯,日本人不再追逐華而不實的奢侈品大牌,開始研究如何用更少的錢過更有品質的生活,而無印良品就這樣應運而生,其主打沒有品牌(即無印)卻有著良好的品質(即良品),最終在短時間內徵服了日本消費者的心,再加上其極簡主義的設計風格,讓"無印良品"成為了一個時代的代名詞。
  • 為什麼名創優品淨利率比無印良品、優衣庫還高?-虎嗅網
    直到最近,這家「遠看像無印良品,近看像優衣庫,仔細看原來是中國製造」的十元店正式上市,才揭開了神秘面紗:2020財年,名創優品淨利率達到10.8%,居然超過了同期的無印良品、優衣庫、沃爾瑪、大潤發、永輝等一系列著名連鎖零售門店
  • 無印良品美國公司申報破產,優衣庫多店停業,服裝行業洗牌加劇
    兩天時間,日本兩家服裝零售巨頭優衣庫、無印良品先後宣布業績下滑,而無印良品美國公司已經謀求破產保護。從巨頭到中小零售商,今年的服裝行業遇到了特別大的挑戰。公告:無印良品美國公司進入破產程序7月10日,無印良品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宣布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從過往的經驗上來看,這種通過「諧音」或「相近字」來跟風知名品牌的行為是山寨、抄襲無疑了。但這一次,持續了十幾年的無印良品VS無印良品「商標大戰」的結果卻和我們先入為主的慣性思維不太一樣。北京「無印良品」給大家親身示範了一次雖然似曾相識,但卻刮目相看的「騷操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還打了一眾給日本無印良品叫冤人的臉。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同年日本無印良品MUJI則作為被告,於2019年11月敗訴原告中國版「山寨」無印良品Natural Mill,並需賠償原告「中國山寨」共計40萬餘元。昔日門庭若市的跨海「洋貨」無印良品MUJI現如今門可羅雀,營業額失守,連商標權都敗訴於中國「山寨」,擴張速度不如日系品牌優衣庫,業績不如本土名創優品。
  • 無印良品品牌化的第一步,先「去品牌化」|超級觀點·品牌營銷觀察①
    1980年,無印良品以西友百貨自有品牌「良品計劃」的形式誕生,意在提供「沒有名字的優良商品」。無印良品提供的商品強調實用性、可持續發展,這與當時日本推崇的歐美文化正好相反。與歐美式的大Logo或滿身Logo,以及誇張的設計相反,以無印良品、優衣庫為代表的一系列設計精簡、價格也更加親民的品牌,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為了一股潮流。有趣的是無印良品與優衣庫雖然在品牌調性、性價比甚至是部分品類等方面十分相似,但從後續發展來看他們其實代表著兩類品牌。
  •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在無印良品兼職受影響嗎?
    圖片來源:新華網 北京時間7月19日,受新冠疫情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向德拉瓦州一家法院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在破產申請中列出的資產和負債在5000萬到1億美元之間
  • 繼優衣庫淨虧98億日元之後,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負債...
    (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
  • 積壓200億日元庫存,無印良品歐美市場所有門店暫停營業
    事實上隨著疫情向全球蔓延,GAP、H&M、Levi's等大量品牌開始關閉在歐美市場的門店。與此同時中國國內新冠疫情逐漸穩定,原來門店暫停營業的優衣庫、宜家都開始有序復工,無印良品也正逐步恢復中國市場內因疫情而暫閉的門店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