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於伊河溼地公園1號入口處的公廁,聞不到任何異味,給人一種乾淨明亮、舒適整潔之感。公廁內還配有「第三衛生間」、無障礙公共衛生間等,滿足了特殊群體的使用需求。
像這樣「顏值」高、功能多的公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洛陽的大街小巷。7月9日從市城市管理局獲悉,今年洛陽市城市區新(改)建公廁100座,其中新建50座,改建50座,提前完成今年民生實事建設任務。
可休息、可寄存、可換尿不溼,公廁功能更多
7月9日上午,在位於澗西區的江西路與淺井西路交叉口,在兩側的綠竹掩映中,一座公廁顯得格外古樸、典雅。
「這裡很乾淨,帶著外孫女來換個尿不溼,順便在裡面休息會兒,真是太方便了。」市民李蘭芝把外孫女放在尿布臺上,麻利地為外孫女換上一片新的尿不溼。她告訴我們,以前帶外孫女外出時,給外孫女換尿不溼很不方便。沒想到,現在公廁內都配有尿布臺,一下子解決了自己的大問題。
在該公廁看到,除了有男女衛生間,還配有「第三衛生間」、休息間和寄存櫃。「第三衛生間」主要供帶孩子外出的市民使用,裡面配有洗手臺、尿布臺、寶寶椅、小馬桶等。
「很多孩子無法單獨如廁,礙於性別原因又不方便進入男女衛生間,『第三衛生間』能很好地解決家長帶小孩如廁難的問題。」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服務中心設施管理科科長張曉林說。
該公廁休息間放置了兩張沙發,還擺放了電視。市民方便完,還能在此休息一下。休息間旁邊設有寄存櫃,方便市民暫時寄存物品。
今年新(改)建公廁100座,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城市公廁的合理設置和科學管理,是城市文明的具體體現,折射出城市文明細節與人文關懷。
今年市環衛部門克服選址難、公廁分布不均等問題,加大公廁建設改造力度,使我市公廁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大幅提升。今年我市在城市區新(改)建公廁100座,其中新建50座,改建50座,全部免費對外開放,提前完成今年民生實事建設任務。
今年新(改)建公廁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二類以上公廁標準。部分公廁還增設了「第三衛生間」,配備了嬰兒床、座椅及飲水設施;還有部分公廁增設了臨時儲物櫃等服務設施,凸顯人性化設計,充分滿足市民需要,提升市民如廁舒適感。
位於高新區華夏路與孫辛輔路交叉口的公廁是今年剛剛改建完成的一座公廁。「以前這座公廁是個簡易鐵皮房,條件比較差。」張曉林介紹,經過改造提升後,公廁煥然一新,環境整潔舒適,再也聞不到異味,裡面還配有嬰兒床等設施,充分滿足了市民的個性化需求。
張曉林介紹,每年我市都會根據市民需求和城市建設情況新(改)建公廁,確保滿足市民需求。截至目前,我市城市區建成區範圍內共計有公廁800餘座。目前,所有公廁都配備了專職管理人員,按照「乾淨整潔、通風透光、方便快捷」的目標加強保潔、消毒等管理,使公廁成為展示洛陽良好形象的新窗口。
責任編輯:趙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