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河南日報頭版刊載文章《洛陽:貫徹新發展理念 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指出, 「十三五」以來,隨著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讓千年古都迎來重大發展機遇。此外,河南日報09版~14版6大特刊詳細介紹了洛陽市發展建設成果。「精彩洛陽」全文轉發。
洛陽
貫徹新發展理念 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
近日,洛陽王城大道快速路望朝嶺立交至連霍高速段正式通車。至此,縱貫洛陽市區南北、全長19.5公裡的王城大道快速路,經過兩年多接續攻堅,實現全線貫通!不僅在洛陽城市建設史上創造了諸多第一,更在副中心城市、洛陽都市圈建設大潮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十三五」以來,隨著中部地區崛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的實施,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讓千年古都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洛陽市委、市政府始終把貫徹新發展理念作為一切行動的「指南針」,按照省委省政府賦予洛陽的新發展定位,「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持續完善提升「9+2」工作布局等思路舉措,形成了以體系為支撐、以專項為帶動、以項目為抓手的高質量發展「路線圖」,讓中央、省決策部署落地生根、形成生動實踐,助力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陽絢麗篇章。
新發展理念引領古都日新月異。5年來,洛陽經濟增速穩居全省第一方陣,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連年高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產業結構實現從「二三一」到「三二一」的歷史性跨越,經濟總量先後突破4000億元、5000億元大關。一份調查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50強城市中,包含了23個普通地級市,其中只有洛陽來自中西部。
圍繞打造全國先進位造業基地,洛陽發揮優勢、科學謀劃,著力構建「五強六新五特」現代產業體系。銀隆新能源汽車和格力智能家電填補產業空白;中歐產業園、中德產業園等開工建設,實現了與德國等先進位造強國的對接,眾多網絡巨頭布局洛陽大數據產業園,「中部雲谷」應運而生。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兩次獲得國務院表彰獎勵。
以提升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為核心,洛陽堅持「一中心六組團」城市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四級城鎮體系,形成半小時交通圈、經濟圈、生態圈和生活圈,都市圈的輻射帶動能力持續提升。
推動「老三篇」向「新三篇」轉變、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由「旅遊城市」向「城市旅遊」轉變,讓洛陽文旅融合開拓新境界。世界古都論壇、央視中秋晚會等重大活動舉辦,為建設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和國際文化旅遊名城添彩助力。
民生實事暖民心。「四河同治、五渠聯動」讓水清、岸綠、路暢、民樂,城水相依、水綠相融、人水和諧的生態新格局正加快形成。小遊園、城市書房、樂養居等遍地開花,城市「樂道」持續延伸……15分鐘「閱讀圈、休閒圈、健身圈、就醫圈」成為百姓家門口的福利。
奮鬥「十四五」、奮進新徵程。省委省政府近日審議通過了《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洛陽市委領導表示,洛陽市將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中央、省部署要求,把洛陽都市圈建設作為主戰場主抓手主平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地在服務國家大戰略中實現自身大發展,朝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邁進。
實幹興河 洛出彩新篇章
滔滔歷史長河,巍巍豐碑聳立。
「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十三五」以來,洛陽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賦予的戰略定位,堅持以黨的建設高質量推動經濟發展高質量,全面深化「9+2」工作布局,奮力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在百舸爭流中奮楫前行,為中原更加出彩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抓住歷史機遇,在融入重大國家戰略中實現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新突破。」今年3月,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召開,省委、省政府賦予洛陽新的目標定位。
國家戰略相繼落地實施,37個省直廳局出臺支持政策措施,八方要素匯聚河洛,一批打基礎、管長遠的重大工程加快建設……新時代,千年古都迎來重大新機遇,譜寫了出彩新篇章。
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勁」足。經濟總量連破4000億元、5000億元大關,「嫦娥」「蛟龍」「天眼」等大國重器頻現洛陽元素,自創區「龍頭」高高昂起,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形成開放高地,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
生態優先「綠」意濃。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溝域經濟」激發山鄉巨變,「四河五渠」水清岸綠,278個「小遊園」穿珠成鏈,800公裡長的「城市樂道」蜿蜒延伸,讓「居者心怡、來者心悅」。
城市建設「高」品質。「一中心六組團」城市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地鐵、高架、立交等交通路網建設喜訊頻傳,「都市圈」規劃建設蓄勢謀勢。
文旅「融」出國際範兒。「老三篇」歷久彌新,「新三篇」噴薄而出。二里頭裡探索未知,應天門上一眼千年,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中原國際文化旅遊產業博覽會、世界古都論壇「兩節一會一論壇」等活動享譽國內外。「古今輝映、詩和遠方」,為國際人文交往中心、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增添新註腳。
民生「暖」人心。貧困縣全部摘帽,鄉村振興掀開新篇章。「城市書房」書香撲面、「樂養居」裡頤養天年,集中供暖率突破90%……15分鐘「閱讀圈、休閒圈、健身圈、就醫圈」基本形成,發展有質感,更有溫度。
百年交匯,未來可期。古老而現代的洛陽站在新徵程的起點,如何在變局中開新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出我國「十四五」時期的宏偉藍圖,省委、省政府審議通過的《洛陽都市圈發展規劃》,照亮洛陽新的前行路。
跳出洛陽看洛陽、跳出河南看洛陽。全市上下正以「奮勇爭先實幹興洛」的精神和擔當,錨定建設洛陽都市圈、建設現代化強市的目標任務,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把洛陽打造成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節點和支點、樞紐和平臺。
循道而行,功成事遂。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和現代化強市的新徵程上,洛陽正揚帆破浪。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
創新驅動,國之大勢。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隨著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深入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洛陽迎來了重大歷史機遇。省委省政府賦予洛陽「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的定位和任務,「洛陽創新」迎來新的歷史使命。
進入「十三五」,洛陽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新發展體系為支撐,謀劃確定「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和「9+2」工作布局。「科技創新能力更強」「加快構建現代創新體系」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洛陽市委、市政府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創新驅動發展牌」,以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為龍頭,持續優化創新生態,深入實施「雙倍增」行動,培育壯大「四個一批」,著力打通「四個通道」、促進「四鏈融合」,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高標準建設洛陽自創區 挺起高質量發展脊梁
擁有科幻外觀,集5G技術、氫燃料電池、無人駕駛等「黑科技」於一身……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發布國內首臺「5G+氫燃料」電動拖拉機,將5G應用場景與新型農機無人集群場景有機結合,有效提升農機作業的可靠性。
作為這款產品的主要研發單位,中國一拖在新時代不斷煥發自主創新的勃勃生機。時下,在洛陽自創區,這樣的創新發展實例比比皆是。
158個「洛陽支座」撐起港珠澳大橋,「洛陽連接器」為「復興號」動車組構築「安全線」,「洛陽創新」為國產大飛機C919編制「鐵甲衣」……「中國高度」「中國深度」「中國速度」驚豔世人,不少工程閃耀著來自洛陽的「創新之光」。
建設自創區是國家和省賦予洛陽的重大戰略任務,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龍頭工程。自2016年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國務院批覆以來,洛陽市積極開展先行先試,加速完善政策措施,深入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持續強化自創區「龍頭效應」,讓創新這個發展第一動力澎湃強勁。
先行先試領跑全省——
洛陽市統籌推進高新區、自創區、自貿試驗區「三區」融合發展,組建洛陽自創區工程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在全省首先獲得評審權;編制《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共性關鍵技術創新與轉化平臺組建方案》,在鄭洛新自創區中率先通過專家論證。
政策引導更加有力——
洛陽市出臺《關於加快推進洛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意見》《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洛陽片區建設實施方案》等50餘個政策文件,構建以現代創新體系為統領,以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等為支撐的「1+3+N」政策體系,支持鼓勵創新的政策導向更加鮮明。
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洛陽市推出創新「金十條」政策,支持大院大所大企業深挖科技資源「富礦」,探索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一支隊伍管執法」「一個專網搞服務」等措施。日益優化的創新環境,進一步激發了大院大所大企業的創新活力和創造動力。
截至目前,自創區高新技術企業、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數量均佔洛陽市的2/3以上;年技術合同交易額45億元,佔洛陽市的94%;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6.1件,超出洛陽平均水平的4倍。
加強高能級創新平臺載體建設 吸納集聚創新資源
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平臺載體的搭建。
在洛陽這片「雙創」熱土上,中科科技園、洛陽國家大學科技園、洛陽北航科技園、洛陽機器人智能裝備產業園、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洛陽中科信息產業研究院……這些各具特色的創新平臺載體星羅棋布、遍地開花,無數的科技種子在這裡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十三五」以來,洛陽市深入實施創新主體、創新平臺「雙倍增」行動,讓高素質創新主體成長湧現、高層次創新平臺落地發力。
截至目前,洛陽市創新創業孵化載體數量達到79家,其中國家級8家、省級35家,在孵企業超過3418家。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獲批組建,成為全省首個獲批的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中色科技股份、黎明化工研究院、洛陽軸承研究所、洛陽欒川鉬業集團等4家企業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作為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重頭戲,洛陽市在全省率先建設運營科技中介超市,打造「線上+線下」一站式創新創業服務供給公共平臺。目前,已入駐科技中介機構119家,用戶數量9000餘家,提供政策諮詢、智慧財產權辦理、創業孵化等科技服務150項,267家企業在超市平臺領取首批電子「科技創新券」1.56億元。
有了高層次的研發平臺,企業創新如虎添翼。
洛陽普泰研發的非洲豬瘟病毒螢光熱對流PCR快速檢測試劑,一舉拿下「中國最快非洲豬瘟檢測試劑」稱號;蘭迪機器成功研發了2.5mm平彎玻璃鋼化設備及鋼化真空玻璃蘭迪V玻,成為真空玻璃的行業翹楚;中信成像發布的中國首臺320千伏微焦點工業錐束CT機、桌面級高分辨工業CT機等產品,讓安檢產品「能看能算能思考」;科博思是國內減振扣件產品系列化最全的企業,是世界首家擁有高性能一體成型合成軌枕自主智慧財產權並實現批產的企業……
洛陽市圍繞空間載體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雙創」大賽活動開展、金融模式創新等方面,探索建立政府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新機制,出臺一攬子「真金白銀」政策,支持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圍繞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洛陽市實施「創業擔保貸」「科技貸」等一系列創新措施。
目前,洛陽市科技創新券累計發放4.6億元,共支持418家企業的科技創新項目,共兌現科技創新券資金8608萬元,引導企業研發投入45.3億元。
「科技貸」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授信超過5.5億元,在各省級科技金融試點地區中位居第一。今年省政府在洛陽設立首期規模100億元洛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基金,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注入了「源頭活水」。
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促進科技與經濟的深度融合
在產業技術日新月異的新時代,老工業基地如何轉型發展、實現振興?洛陽用「創新」兩字破題。
「十三五」以來,洛陽市集中全力打通政產學研深度融合、軍民企地對接轉化、市場化運作和人才成長「四個通道」,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鍊、政策鏈「四鏈融合」,實現產、學、研、用多元化深度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11月18日至19日,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2020招才引智專項行動」中國博士後科技服務團(河南行)西安交通大學院士專家博士後走進中原活動在洛陽舉行,「最強大腦」為洛陽產業發展帶來了創新動力。
管中窺豹,一葉知秋。除了搭建創新平臺載體外,洛陽還以科技園區、孵化器、眾創空間建設為主攻方向,深耕科技創新沃土,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園區」的全鏈條專業化創新孵化體系,積極支持大院大所大企業自建或聯合知名高校院所等建設研發機構,搶佔創新發展先機、技術研發制高點。
入圍首批鄭洛新自創區產業集群專項的12個課題成果豐碩,已突破50餘項核心關鍵技術;洛陽市3個科技項目入選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專項,11個科技項目入圍河南省創新示範專項……今年以來,洛陽市瞄準「565」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核心技術需求,聚焦產業轉型中的「卡脖子」難題,依託重點企業和大型科研院所,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力度,著力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
此外,洛陽市圍繞裝備製造、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細分領域,引導支持大院大所大企業等牽頭組建了35個省級以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行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究。
同時,「科創成果直通車」系列活動全面啟動,洛陽市將用3年時間,舉辦16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系列對接活動,通過政府搭臺,集聚創新資源,採取「線上+線下」「對接+服務」相結合的形式,充分展示駐洛高校、大院大所大企業、人才團隊的創新成果,推動一批人才、技術、項目落地。隨著「科創成果直通車」活動深入開展,洛陽市技術經理人聯盟應運而生,依託科技金融大市場技術交易平臺,構建以技術經理人聯盟、技術經理人公司(機構)和技術經理人為支撐的技術轉移服務模式,通過連結集成技術、人才、政策、資金、服務等創新資源,有效促進技術供需對接和成果轉移轉化。
「站在高處,向著更高處進發。」洛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洛陽市將聚焦副中心城市和洛陽都市圈建設需求,全面深化構建現代創新體系,厚植創新新優勢,培育發展新動能,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能力,以科技創新引領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
創新,照亮高質量發展之路。新發展理念,吹響新時代奮進號角。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扭住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加快實現動能提檔,洛陽昂首挺胸、闊步前行!
小康路上不掉隊 交通扶貧有作為
脫貧致富靠發展,發展先行是交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加快實施交通扶貧,是實現精準脫貧的先手棋,是破解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的關鍵。
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指出,洛陽市要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發揮農村公路在助力脫貧攻堅、服務鄉村振興、推進「三農」工作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洛陽市交通運輸系統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脫貧攻堅的各項決策部署,按照《洛陽市交通運輸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2020年交通運輸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要點》等科學施策,先後整合約30億元資金,加快改善貧困地區交通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提升運輸服務品質,交通扶貧取得階段性成果:
——截至2019年年底,洛陽市農村公路裡程已達1.6萬公裡,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
——5年來,洛陽市高速公路在建和謀劃數量達13條,濟洛高速濟源至洛陽西段、鄭西高速堯山至欒川段2個高速項目,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
——洛陽市現有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2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3個,市級「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33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全域創建氛圍已形成。
——創新實施「交通+」行動,有效助力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
——深入開展「五級路成網、綠廊連城鄉」三年創建行動,公路已成為群眾的小康路、幸福路、生態路。
——積極開展「服務區+」行動,在洛陽市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辦農產品「消費扶貧超市」。
在脫貧攻堅戰中,洛陽市交通運輸系統何以取得顯著成效?或許可以這樣總結:布局脫貧「大動脈」的真心,打通「最後一公裡」的恆心,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的決心。
打通脫貧攻堅「大動脈」
11月27日,歷經1214個日夜奮戰,鄭西高速(欒雙段)重難點控制性工程伏牛山隧道左線順利貫通。
「堯欒西高速既是脫貧致富路,也是精品旅遊路。」欒川縣交通運輸局局長譚建峰介紹,堯欒西高速貫穿伏牛山腹地,途經魯山縣、嵩縣、欒川縣、西峽縣,沿線有堯山、白雲山、老君山、老界嶺等40多處景區。該項目通車後,將帶動豫西南伏牛山區脫貧致富,不僅極大改善群眾的出行條件,還將沿線眾多旅遊景區串聯起來,形成旅遊資源的廣泛輻射效應。
「要想富,先修路;要快富,修大路。」為打通貧困地區的交通「大動脈」,5年來,洛陽市持續加快貧困地區「大通道」建設,全市高速公路在建和謀劃數量達13條。其中,濟洛高速濟源至洛陽西段、鄭西高速堯山至欒川段2個高速項目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按照規劃,到2025年,洛陽將在現有高速裡程501公裡的基礎上,再增加536公裡,全市高速公路總裡程突破1000公裡,形成「三橫三縱三環」高速公路互聯互通的交通大格局。
利用高速公路輻射作用,洛陽市交通運輸部門積極開展「服務區+」行動,選擇交通便利、旅遊和產業資源豐富、客流量大的8個高速公路服務區,開辦「消費扶貧超市」,幫助群眾脫貧增收。
「4月份舉辦的交通消費扶貧農產品展銷會不僅吸引了近20家農產品企業參展,還為貧困群眾設置農產品銷售專櫃,免收攤位服務費。」11月30日,洛欒高速嵩縣陸渾服務區消費扶貧超市的售貨員李俊納說,展銷會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專程來服務區購買茵陳汁、羊奶、清酒等。截至目前,陸渾服務區消費扶貧交易額達41萬元,形成了「服務區+地方特色」「服務區+農產品」的消費扶貧新模式。
暢通農村公路「微循環」
「以前別說農產品運輸了,大家連出行都是問題。多虧了這條水泥硬化路,俺的香菇終於不愁往外運了。」11月29日,汝陽縣靳村鄉沙溝村北坑組村民韓書民高興地說。
「晴天塵土滿鞋,雨天泥濘難行」曾是沙溝村道路的真實寫照。洛陽市交通運輸局自2015年定點幫扶沙溝村以來,共投資306萬元,硬化北坑、楊盤、韓村等村民組道路8.1公裡,解決了850多人的出行難題。
洛陽市2007年就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的目標,在提前完成建制村「兩通」兜底任務的基礎上,不斷提升品質,並向更多自然村延伸。2019年以來,洛陽累計新增592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市2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98%,比省定目標高出8個百分點,有力改善了貧困地區群眾的出行條件。
針對疫情防控期間農產品銷售不暢、群眾收入減少的實際情況,嵩縣交通運輸局轉動148輛「村村通客車」的「車輪子」,把貧困群眾的「錢袋子」和職工家庭的「菜籃子」連接起來。
「嵩縣交通運輸局從4月開始組織志願者隊伍到貧困村選購雞蛋、土雞、蜂蜜、花生等農副產品。」嵩縣政協副主席陳俊光介紹,發揮「村村通客車」的交通優勢,共計帶銷農產品140萬元,既讓貧困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也讓職工家庭的「菜籃子」豐富起來。
暢通「微循環」,關鍵是要打通「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雙向運輸服務通道,使貧困地區實現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
目前,洛陽市已開通18條六組團城鄉公交線路,投放363輛新能源公交車,客運票價降幅近70%;宜陽縣、洛寧縣2個縣域汽車客運站已建成投用,嵩縣新區客運站和汝陽汽車站年內將完工投用;洛陽市8個縣和吉利區先後順利通過全省「萬村通客車提質工程」示範考核驗收,縣、鄉兩級物流網絡節點覆蓋率100%,建制村已建成物流站點2196個,覆蓋率86%,有效打通了農產品產銷運輸「最先一公裡」和城鄉配送「最後一公裡」。
連通鄉村振興「小康路」
「滔滔洛水畔、濃濃糧果香,蘋果甘甜脆、沙梨味悠長。」11月19日,洛寧縣「洛水山餚」金珠沙梨產品推介會在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舉行,以「馬店金珠沙梨」「上戈蘋果」為代表的洛寧特色農產品走上首都及全國人民的餐桌。
初冬時節,洛寧縣上戈鎮海升蘋果產業示範區的蘋果種植園內,一箱箱色澤豔麗、酸甜可口的上戈蘋果「整裝待發」,將通過新改建的上寺路(洛寧上戈至靈寶寺河)運往全國各地。
「洛寧縣正積極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相關建設要求,繼續對上寺路進行高標準升級改造。」洛寧縣交通運輸局局長王新文介紹,為解決蘋果等農產品及時外運等問題,今年以來,洛寧縣對全長18公裡的上寺路進行了綠化、亮化、美化綜合改造提升。如今,上寺路沿線蘋果種植面積達3.2萬畝。
「四好農村路」一頭連著田間地頭,一頭連著廣大客戶,把貧困地區與全國市場緊緊連在一起,有效盤活了貧困地區的資源。
洛陽市交通運輸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四好農村路」建設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通過實施「交通+」行動,有效帶動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和貧困群眾的增收致富,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形成「產業路」。新安縣五頭鎮大窪村的櫻桃、嵩縣黃莊鄉天息村的花椒等極具地域特色的農產品,依託便捷的交通條件,沿著一條條農村公路走出大山,走向全國。
提升「旅遊路」。一條10公裡長的林蔭公路,將孟津縣小浪底鎮上梭欏溝村的寫生基地、崔嶺村的戶外運動公園、下梭欏溝村的黃河綠島度假中心等景點穿珠成鏈;嵩縣車村鎮首條鄉村公交線路——銅河村至黃水村旅遊景點公交,有效連接了以白雲山、木札嶺、臥龍谷、白雲小鎮等為代表的嵩縣南部主要旅遊資源……
突出「振興路」。「四好農村路」「五級路成網、綠廊連城鄉」等創建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開展。新安縣線磁五倉線、偃師市龍少線等「最美鄉村路」的打造,嵩縣龍潭溝、欒川獅子廟高山水鎮等溝域經濟示範帶的建設,把交通「短板」變為幸福「潛力板」,為當地群眾致富奔小康架起了橋梁。
「交通助扶貧,發展惠民生。下一步,我們將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目標,以『兩個拓展』為抓手,以『四好農村路』建設為載體,用更精準的『繡花功』,交出高質量的脫貧答卷,決不讓一個貧困縣、一戶貧困戶在小康路上因交通掉隊。」洛陽市交通運輸局主要負責人表示。
高速公路
5年來,全市高速公路在建和謀劃數量達13條
今年年底將建成通車❶濟洛高速濟源至洛陽西段❷鄭西高速堯山至欒川段
到2025年將在現有高速裡程501公裡的基礎上再增加536公裡
全市高速公路總裡程突破1000公裡
農村公路
截至2019年年底洛陽市農村公路裡程已達1.6萬公裡實現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100%通客車
四好農村路
洛陽市現有國家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2個省級「四好農村路」示範縣3個市級「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33個
群眾出行
洛陽市2007年實現了
所有行政村通硬化路
2019年以來,洛陽累計新增592個2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全市20戶以上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98%
比省定目標高出8個百分點有力改善了貧困地區群眾的出行條件
「三力」聯動「三區」融合
奮進新時代,開啟新徵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
洛陽市委主要領導在調研洛陽高新區時明確要求,洛陽高新區要堅持開放引領,深化改革、開放、創新「三力」聯動,推進高新區、自創區、自貿區「三區」融合,全力打造「雙向開放先行區、改革創新活力源、高質量發展增長極」。
「十三五」以來,洛陽高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引領,緊緊圍繞定位和目標要求,把創新作為最強發展動能,作為提升區域競爭力的關鍵,努力營造創新創業氛圍,全力推進高質量發展。2015年至2019年,洛陽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由85億元增至160.5億元,5年翻了一番,智能裝備製造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78%,主導產業日益鞏固,經濟社會穩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區」融合 釋放裂變效應
11月中旬,在洛陽綜合保稅區二期建設現場,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夜以繼日地加緊施工,不遠處,海關卡口、海關綜合服務樓、查驗倉庫等建築已具雛形。項目現場負責人介紹,預計明年1月底整個工程即可交付使用。
作為「三區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洛陽綜合保稅區積極打造「兩中心一基地」,即以「跨境電子商務+保稅農產品」為特色的區域保稅物流分撥中心,以創新驅動保稅研發為特色的研發設計檢測維修中心,以服務先進裝備製造為特色的保稅加工基地,為加快建設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再添新動力。
1992年,經國務院批准,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
進入新時代,洛陽高新區不斷迎來重磅政策利好:2016年4月,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建設;2017年4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順利掛牌;今年6月,洛陽綜保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隨後,依託綜保區設立的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落地……
「三區」疊加,在全國範圍內也不多見。怎樣統籌三方資源,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創新之路,成為洛陽高新人面臨的大考。
洛陽市副市長、洛陽高新區管委會主任胡加彬說,「十三五」以來,洛陽高新區按照洛陽市委、市政府要求,借力自創區、自貿區「三區融合」破題高質量發展,改革、開放、創新「三力聯動」不斷加強,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與自創區創新政策融合,增強創新內生動力。在省、市鼓勵創新制度基礎上,制定出臺「高新18條」,設立每年1億元的自創區建設專項資金,重點扶持區內創新引領型企業、創新引領型人才、創新引領型機構、創新引領型平臺。
與自貿區「放管服」改革融合,提升創新創業活力。「三區」聯合出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落實「三個一」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承接省級改革事權455項、市級改革事權874項,並把高新區、自創區1391項改革事權全部納入;實施審批流程再造,壓縮裁量權空間,實現了申請材料、審批環節、承諾期限、排隊次數、蓋章數量「五減少」和行政審批效率、企業群眾滿意度「兩提升」,企業投資申請資料精簡83%以上,審批服務事項精簡88%以上……
今年7月1日,格力空調洛陽基地首套家用空調在洛陽高新區成功下線,標誌著格力在全球布局的第13個空調生產基地站上新起點。
審批上「專門推出重大項目聯審聯批機制」,建設中「360度無死角貼心服務」,後勤上「積極協調提供安心辦公環境和舒心居住環境」……從開工到投產僅一年半時間,背後的「洛陽服務」讓格力「掌門人」董明珠由衷感慨:「在洛投資,讓我們找到了回家的感覺!」
下一步,洛陽高新區將按照市委要求,創新「三區融合」政策體制機制,激發改革活力、釋放政策紅利,著力實現「1+1+1>3」的裂變效應。
改革創新 積蓄高質量發展原動力
改革創新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動力。
近年來,中國橋梁走向世界,成為一張亮眼的名片。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託起這些中國橋梁偉岸身影的,竟是一個個不起眼的橋梁「支座」。
在位於洛陽高新區的雙瑞特種裝備公司生產車間裡,一個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橋梁「關節」整齊排列,等待運往全國乃至世界的鐵路、橋梁「上崗」。
「靠的就是創新!我們的科研人員經過大量技術攻關,攻克了新型減隔震支座技術難題,研發的『特種減隔震耐蝕橋梁支座』既有足夠的承載力,又解決了減震隔震和抗腐蝕問題。」說起自主創新,公司負責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如今,全國各主要幹線高鐵、港珠澳大橋、印尼雅萬高鐵,都有了洛陽造橋梁「關節」的身影。
和雙瑞特裝一樣,同樣位於洛陽高新區的北玻公司,創新「戲份」則集中在玻璃裝備製造領域。
「從鳥巢、水立方到蘋果旗艦店、上海世博會主場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世界頂級建築都用我們的產品。」面對企業的創新發展,北玻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
去年剛剛在洛陽高新區「安營紮寨」的銀隆新能源產業園也當仁不讓,目前已經具備全系列新能源汽車生產能力,今年9月設計製造的18米新能源公交車,智能舒適,刷新了洛陽公交車「體量之最」。
「正是雙瑞、北玻、銀隆這樣的一批創新型企業,讓我們在打通產業鏈與創新鏈,厚植副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優勢上有了底氣。」胡加彬說。
「十三五」期間,洛陽高新區加大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實施「創新型企業研發平臺全覆蓋」工程,進一步健全「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創新龍頭企業—創新產業集群」的梯度培育機制。截至目前,洛陽高新區已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288家、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7家、市級以上研發平臺411家,企業創新活力越來越足。
據介紹,洛陽高新區將對標高質量發展和高新區評價指標體系,圍繞構建「565」現代產業體系,下內功、破瓶頸,培育壯大特色主導產業。同時,聚焦增量,把重大項目牢牢抓在手上,千方百計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強力推進精準招商、招大引強,把蛋糕體量做得更大。
開放帶動 自貿區建設碩果盈枝
在近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山大學自貿區高端論壇上,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基地+研究所+公司」三方聯動》案例獲頒「2019—2020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十佳案例」獎項。
此前舉行的全國自貿片區創新聯盟制度創新對接大會發布的首批35項典型創新案例中,洛陽片區入選2項。在「河南自貿試驗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中,洛陽片區有7項案例入選。
2017年,河南自貿試驗區洛陽片區掛牌,洛陽高新區開放步伐悄然提速。
洛陽片區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大力推進「三個一」「放管服」改革,大膽探索商事制度改革和雙向開放,推廣複製全國和片區數百項試點任務,政策紅利快速釋放,入區市場主體井噴式增長。
這幾天,在雙洎能源(洛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線上,工作人員正加緊生產用於出口的特種鋰電池。公司總經理李元衛介紹,自去年9月落戶以來,洛陽片區給予了大力支持,找了五六家企業給該公司配套,從原材料供應、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給予很大幫助。該公司現在生產銷售形勢非常好,多條生產線開足馬力滿負荷生產,產品供不應求,今年產值預計能達到2億元。
截至目前,洛陽高新區進駐市場主體2.7萬餘家,註冊資本超1000億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新設立企業1272家,新增註冊資本63.46億元,進駐世界500強企業24家、國內500強企業18家、行業10強企業26家,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同時,在洛陽開放創新政策的推動下,一大批優秀企業揚帆出海,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流擊水。
洛陽北方易初摩託車公司產品已成功打入亞洲、歐洲、非洲的數十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外貿出口量已佔總產量的60%以上;德平科技研發生產的油氣管道自動焊接機器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額佔其總營業額的80%以上……
洛陽片區還與中國港控集團合作,積極建設「瓜達爾洛陽自由貿易產業園區」,使洛陽真正融入「海上絲綢之路」的自由貿易合作,進而形成以洛陽—布哈拉農業綜合示範區為載體的「陸上絲綢之路」和以瓜達爾洛陽自由貿易產業園區為載體的「海上絲綢之路」的「雙通道」。
按照洛陽市委要求,洛陽綜合保稅區「邊申報、邊建設、邊招商」,目前通過制定「洛陽綜合保稅區招商行動計劃」,篩選出麥斯克電子12英寸集成電路級矽拋光片、博奧特智能終端等10個項目進駐綜保區,2021年建成後預計每年新增進出口額100億元。「三區融合」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加速形成。
胡加彬表示,下一步,洛陽高新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工作推進會精神,落實好洛陽市委市政府《關於積極推進「三區」融合實現高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聚焦「發力都市圈、提升輻射力、打造增長極、形成新引擎」,推動自貿區、自創區、高新區、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國家戰略與洛陽綜保區實現「五區聯動」,全方位推進空間、體制、功能、政策上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原城市群創新高地、資源流入開放窪地、優化營商環境示範區、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洛陽都市圈建設新引擎,實現發展質量更高、開放活力更強、創新動力更足目標,在洛陽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中作出新貢獻。
生產總值
●2015年至2019年,洛陽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由85億元增至160.5億元●智能裝備製造和新材料兩大主導產業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78%
政策紅利
●2016年4月,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獲批建設
●2017年4月,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順利掛牌
●2020年6月,洛陽綜保區獲國務院批准設立
改革創新
●截至目前,洛陽高新區已有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88家、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7家、市級以上研發平臺411家,企業創新活力越來越足
產業集聚
●洛陽高新區進駐市場主體2.7萬餘家,註冊資本超1000億元,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副中心城市建設的洛龍擔當
興洛湖公園亭臺掩映、伊河畔溼地水流潺潺,古城快速路橫貫東西「提速」市民出行,「五星樓宇」提升群眾幸福感……
如今,俯瞰洛龍大地,高樓林立、路網通達、碧水環繞、宜居宜業,舒展出一幅優美的幸福新畫卷。
「十三五」以來,洛陽市洛龍區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圍繞「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和「9+2」工作布局,完善提升洛龍「12366」整體工作思路,以高質量項目建設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城區首位度,在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中展擔當、走在前、出重彩。
堅持黨建引領 「兩個高質量」同頻共振
時下,正值村(社區)「兩委」換屆的關鍵時期。12月1日,洛龍區召開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省、市關於村(社區)「兩委」換屆有關會議精神,對該區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進行動員部署,以高質量抓好村(社區)「兩委」換屆,為高質量黨建和發展夯實基層基礎。
雁飛千裡靠頭雁,船載萬斤靠舵人。聚焦聚力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新形勢新任務,洛龍區委牢固樹立「抓好黨建就是最大政績」的理念,堅持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社區),以「1135」基層黨建規劃為主線,推動高質量黨建與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脫貧攻堅、徵地拆遷、百城提質、環保整治……從「無人敢為先」到黨員帶頭做,洛龍區以增強黨性觀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為抓手,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人才支撐。
洛龍區李樓鎮夏莊村黨支部下功夫整治「軟、散」問題,帶領黨員群眾,傾力打造伊河北岸生態村,7個月摘掉「後進」帽子;開元路街道天元社區以黨建為引領,凝聚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物業公司、業主代表多方合力,推進小區自治,讓小區管理有組織、有陣地、有保障,破解小區治理難題;安樂鎮黨委統籌安排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通過排查篩查「細」、疫情監測「準」、基層防控「實」,全力以赴奪取「雙勝利」……
結合城市核心區工作實際,該區聚力抓好120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選、育、管、用、儲」5個關鍵環節,推行「設崗定責+服務承諾+積分管理+評議定級」的黨員積分管理模式,實現黨員管理「精細化」。率先制定《關於在重大項目中建立臨時黨組織的實施方案》,把「項目戰場」作為黨員幹部墩苗歷練、錘鍊摔打的主戰場,營造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面對今年突發疫情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洛龍區把脫貧攻堅、戰「疫」一線、為實體經濟紓困解難作為黨員幹部的檢驗場,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處處黨旗飄紅、黨徽閃耀,築就了一道道堅實的防線。
聚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統籌推進14個脫貧攻堅重大專項,全區白馬寺鎮周村、李樓鎮二北村等7個省定貧困村順利摘帽,1699戶6188人建檔立卡貧困戶順利脫貧。圍繞建設鄉村振興示範區,該區加快5個市級鄉村振興示範村和18個區級示範村建設,實施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4類189個項目。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洛龍區堅持復工復產和疫情防控「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通過「硬核」疫情防控措施築牢「紅色防線」,為企業復工復產構建「安全屏障」。
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洛龍區區級領導及各區直單位負責人全部按要求到分包聯繫企業調研走訪3次以上,當場為企業協調解決用水用電、防疫物資等實際問題89件次,先後收集並協調解決企業在資金、技術、人才、用工、市場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320餘件次,有力推進了各項工作平穩健康發展。
以人民為中心 建設「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宜居宜業城市
近日一場瑞雪降臨,但在洛龍區的龍祥小區,家家戶戶卻溫暖如春。這得益於洛龍區實施的安置小區集中供熱管網設施改造項目,結束了洛龍區安置小區無集中供暖的歷史。
今年該區啟動安置小區集中供熱管網設施改造項目,目前推進順利,涉及的5個小區有1個率先供暖,其餘4個預計12月上旬實現供暖。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十三五」以來,洛龍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對標省委、省政府對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的目標定位,落實洛陽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圍繞打造「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現代化新城區的目標,統籌做好規劃、建設、管理「三篇文章」,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鎮化路子。
百城建設提質深入推進:累計打通12條「斷頭路」,建成45個城市遊園、27個城市書房,新建102座公廁,完成正平坊等8座城市驛站,城市短板加快補齊。
精細化管理更加有效:加快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實施三級「路長制」,建立數位化城市管理巡查、上報、派遣機制,在全市率先建起智慧環衛管理體系,道路清掃保潔工作持續排名全市前列。
圍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做好「水」「綠」「氣」三篇文章,著力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轄區內洛河、伊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全覆蓋,讓清水潤城、綠蔭繞城。如今,投資8億元建設的伊水遊園項目,成為洛龍綠色發展的一張亮麗名片。
整治取締「散亂汙」企業919家,完成「雙替代」任務4.7萬戶;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全面落實河長制;穩步實施全域汙水治理,累計鋪設汙水管網319公裡,建成汙水處理站(廠)12座,農村汙水橫流問題全面解決……
如今,漫步洛龍城鄉,全新的變化令人賞心悅目。城市車水馬龍、接袂成帷,遊園書房星羅棋布、水系蜿蜒縱橫;綠水青山間,美麗鄉村奮力描繪幸福生活新圖景,一個宜居宜業現代化新城矗立在河洛大地。
聚焦轉型提質 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一組組數據通過標註,成為無人駕駛智能裝備的學習「教材」;一張張票據通過圖像掃描,實現精準線上處理……走進洛龍區的洛陽大數據產業園,數字經濟越來越火。
作為洛陽市高標準謀劃建設的六大專業園區之一,洛陽大數據產業園已初步形成「一園六區」的發展格局,從業人員3萬餘名,成為國家大數據(河南)綜合試驗區的重要承載區。
今年3月,該園區成功獲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建立全省首個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聚焦創新驅動,園區搶抓國家大力實施「新基建」的重大機遇,在全國率先實現5G信號覆蓋,吸引中移在線、中航光電2家百億級企業,海康威視、振芯科技等一批龍頭企業在內的1227家企業籤約入駐。
大數據產業的勃發態勢,正是洛龍區聚力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縮影。
「十三五」以來,洛龍區充分發揮高端服務業和大數據產業引領作用,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穩步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聚力製造業高質量發展,該區圍繞建設全市先進位造業高地的目標,加快推動中航光電技術產業基地、5715工廠光電研發中心二期等11個主導產業項目;強力推進33個以智能製造為引領的「三大改造」項目;推進實施省城規院洛陽科技研發中心等19個項目。
聚力高端服務業加快提質增效,全區建成投用的商務樓宇超過60棟,年稅收超千萬元的樓宇超過8棟;中浩德入圍河南民營企業100強、民營現代服務業100強雙料榜單,863創智廣場、關林電商園等榮獲「河南省電子商務示範基地」認定。
營商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命門之穴」。洛龍區積極推進營商環境建設,成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洛龍區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建立企業訴求收集和督辦機制、常態化服務企業機制和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全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截至目前,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7家,「小微雙創」工作連續3年排名全市城市區第一。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在全省率先實行「多證合一」登記制度、率先開通企業綠色通道,在產業集聚區設立政務會客廳,開展線上申辦營業執照,企業開辦時間壓減到2個工作日,市場主體總量位居全市第一。
「『十四五』發展的號角已經吹響,新的徵程即將開啟。」洛龍區委書記張玉傑表示,洛龍區將把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與推進副中心城市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按照省委、洛陽市委要求,完善提升洛龍「十四五」時期「12366」整體工作思路,進一步優化發展布局,著力構建洛龍高新區、全市中心商務區、中部大數據產業園區、傳統文化雙創區和東部都市農業區五大發展片區,不斷強化「科技創新、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優化環境、項目建設、作風建設」六項保障,為洛陽加快副中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設、全面建設現代化強市作出洛龍貢獻。
高新企業
截至目前,全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67家,「小微雙創」工作連續3年排名全市城市區第一。
「放管服」改革
持續推動「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發展,在全省率先實行「多證合一」登記制度、率先開通企業綠色通道,在產業集聚區設立政務會客廳,開展線上申辦營業執照,企業開辦時間壓減到2個工作日,市場主體總量位居全市第一。
新安縣 破解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文明密碼」
初冬時節,喜訊從北京傳來。
在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上,新安縣被授予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榮譽稱號。
「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是一個城市最具競爭力的「金字招牌」。2018年,新安縣被確定為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三載矢志不渝,新安縣委、縣政府秉承「抓早、抓小、抓實,全民、全面、全域,樹典型、樹載體、樹品牌」的工作方針,堅持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實施,大力推進文明城市建設。
「特別是近兩年,新安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和洛陽市委、市政府要求,克服自滿、等靠、安逸『三種心態』,強化進取、拼搶、攻堅『三種精神』,把創建作為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龍頭工程,在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中奮勇爭先,最終捧回這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新安縣委書記宗國明說。
密碼一:以人民為中心奏響文明強音
以民心工程提升文明指數,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文明讓人民更幸福,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根本目的。
在創建過程中,新安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為指揮棒,聚焦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踐行「三起來」,實現新跨越,使創建作為廣大黨員幹部錘鍊意志的大熔爐、展示精神的大舞臺。
新安縣縣長王智介紹,新安縣堅持把為民、利民、惠民作為推進創建的新動力,切實順應群眾對優美環境、文化生活、民生保障等一攬子新期待,形成了一系列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務實之策,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健全公共服務,倡樹文明風尚,辦好民生實事,奏響新安縣「新治安寧」的文明最強音。
密碼二:以生態為底色扮靚城市形象
在創建過程中,該縣將「生態立縣」寫入發展戰略,為城市增「顏值」,著力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要求。
新安縣強力推進大保護大治理大提升治水興水行動,規劃建設黃河溼地公園,打造黃河神仙灣、大河田園溝域經濟示範帶,藉助168平方公裡的萬山湖,規劃建設9個客運碼頭,開通水上旅遊航線,使黃河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生態河、民生河、幸福河。
致力構建「一河一帶兩山四廊」生態系統,圍繞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大力實施生態景觀廊道建設等六大工程,全縣林地面積達5.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6.5%。
高標準建設枕頭山公園、黛眉地質廣場等29個公園廣場,新建、改建小遊園9個,總面積255.7萬平方米;實施澗河治理、城郊森林公園、西湖生態園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打造融水源涵養、生態宜居、郊野旅遊、文化傳承為一體的休閒樂園,實現了「水清、岸綠、路暢、惠民」和「一河清水送洛城、一道綠色通洛城」的願景目標。
密碼三:以民生為重點提升城市品質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收穫的不僅僅是一塊沉甸甸的「金字招牌」,更是對城市建設、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直接檢閱。
新安縣對城市進行精細化管理,著手開展城市亮化工程、綠化工程、「穿衣戴帽」工程,建成10座城市書房、535座標準公廁,打造15分鐘便民生活圈。
開展交通秩序治亂、市容環境治髒、生態環境治汙、城鄉建設治違、公共服務治差五類專項治理,大力整治流動攤點、佔道經營、餐飲油煙等問題,對中心城區開展大規模私搭亂建治理行動。
扮靚城市形象,實現城區「清網行動」,並對33個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以往破舊凌亂的街道、小區變成了溫馨和諧的家園。以真抓實幹提升城市綜合實力、發展活力、治理能力,讓群眾的歸屬感、幸福感、自豪感不斷躍上新臺階。
密碼四:以群眾為源泉涵養文明風尚
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水平,不僅要看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要看市民素質、文明風尚和人文氛圍。
新安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該縣以「新安是我家,我為我家添光彩」為活動載體,持續打造文明新安實踐品牌,建成投用了集志願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講堂等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成6個分中心、11個實踐所、120個實踐站。先後組織開展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1.5萬餘場次,參與群眾320餘萬人次。
成立10支專業志願服務隊和290餘支志願服務隊,建設基層志願服務站點90餘個,註冊志願者9.2萬人,人均志願服務總時長超過25小時,凝聚起「人人參與創建、人人支持創建、人人服務創建」的志願精神。
新安好人梁春花,十餘年堅持調解鄰裡家庭糾紛;藍鷹救援隊成員段素梅積極參與走失老人搜救,為貧困學生籌款;新安縣第四屆道德模範李廷魁,成立「李廷魁教育獎勵基金會」,共出資229萬元資助523名寒門學子……群眾成為建設文明城市的最廣泛參與者。
密碼五:以精神為力量弘揚時代新風
文明之花的綻放,必有道德沃土的滋養培育。城市精神不只是城市的形象,更是一座城市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的有效資本。
新安縣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教育強觀念、以實踐促養成、以文化潤心田,塑造正能量城市精神。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了守好基層防線,新安縣將疫情防控關口前移下沉,把創建機制植入疫情防控,成立445支志願服務隊,招募志願者2.1萬餘名,在小區當好守門員、宣傳員、服務員、戰鬥員,「志願紅」點亮了文明之光,打通了疫情防控中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在創建工作中,新安縣以先進典型倡樹新風,全縣共評選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文明家庭等320餘個,陳平等4人榮登中國好人榜,武耀宗被評選為全國見義勇為模範,茹東娥家庭被評選為全國最美家庭。
「榮獲全國文明城市,不是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起點。」宗國明表示,新安要以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精神,推動文明創建縱深開展,建立健全常態長效機制,不斷提升新安人民的榮譽感、自豪感和幸福感、獲得感,以奮勇爭先的姿態融入重大國家戰略和全省發展大局,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作出新安貢獻。
洛陽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宏大產業工人隊伍。
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點題、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黨中央賦予工會組織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
作為全國重要的先進位造業基地,洛陽擁有超過百萬的產業工人。近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關於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部署要求,把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為鞏固黨的執政基礎,推動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建設了一支思想過硬、本領高強、充滿活力、社會尊重的新時代產業工人大軍,為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撐。
9月11日,河南省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現場觀摩推進會在洛陽召開,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的「洛陽經驗」給予充分肯定。
11月24日,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洛陽共有9名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受到表彰。
……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是一項長期任務,涉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事關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發展全局。洛陽工會系統將深入學習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會議精神,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紮實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匯聚起加快建設洛陽副中心城市的磅礴正能量。」12月2日,洛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市總工會主席吉振華說。
聽黨話跟黨走 改革衝鋒勇在前
為強化政治引領,建設一支思想過硬的產業工人大軍,洛陽推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強化政治引領,牢牢把產業工人凝聚在黨的周圍。
2019年,洛陽市委、市政府印發了《洛陽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吹響了全市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號角。
今年以來,洛陽市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協調小組成立,構建了黨政領導、工會牽頭、部門協同、企業和職工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推進黨建帶動工建。大力實施「河洛黨建」計劃,積極開展黨建引領、「三治」並進、服務進村(社區)活動。印發《2020年度國有企業黨建工作實施方案》,在國有企業中全面落實基層黨建「三單制」,及時把產業工人中的優秀分子吸收到黨組織中來。以普萊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為試點,探索在非公企業開展黨建帶工建的有效途徑。
完善職工教育體系。印發《洛陽市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綱要》,構建內容完善、機制健全、形式新穎、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全市組建勞模志願服務大隊1個、中隊24個、服務隊150個,深入車間、班組、社區、工地,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給鄭州圓方集團全體職工的回信精神等宣講300餘場次,基層班組開展「微宣講」2萬餘場。
創新思想教育形式。持續深化「中國夢·勞動美」主題教育,與「城市書房」聯合打造「智慧職工書屋」,籌建洛陽工運史館、勞模館,建設各級各類「五一」廣場11個。成立職工文聯、職工作協、書協、美協及攝影協會,創作出一批反映職工精神風貌的作品;舉辦職工歌手大賽、學習新思想經典誦讀等活動,滿足廣大職工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添動力激活力 由「工」變「匠」顯成效
洛陽是「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當時全國156項重點工程中有7項落戶洛陽,洛陽以「全國五大工業城市之一」的名頭聲震全國。
洛陽也是產業工人大市,現有職工總數122.1萬人,其中,產業工人108.7萬人,佔職工總數的89%。
為激發產業工人隊伍的「創新自覺」,洛陽先後制定《洛陽市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9—2021年)》《洛陽市高層次人才認定工作實施細則》等12項配套政策措施,讓產業工人的職業發展通道有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目前,洛陽累計選樹「河洛工匠」205名、「河洛大工匠」29名,成立「河洛工匠」工作室25家。
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實施「金藍領工程」,為生產一線工人設置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大工匠6個技能等級,加大技能工資在技術工人工資結構中的比重,最高等級大工匠每月可領5000元技能工資。
為引領和帶動全市產業工人隊伍發展壯大,洛陽不斷創新技能人才協同培育模式。成立洛陽市工匠學院,依託中信重工大學等企業培訓機構設立6個教學基地、20個教學實踐基地,舉辦兩期「河洛工匠」高技能人才研修班,打通技能提升通道。
為最大限度地發揮產業工人的主力軍作用,洛陽市各級工會圍繞重點工程,通過技術革新,實現成果轉化。
打造建功立業載體。圍繞省、市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建設及「97183」合理有效投資計劃,啟動全市職工助力「加快建設副中心,致力打造增長極」勞動競賽;組織全市200個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開展「六比一創」立功競賽;組織400個重點企業開展「三比兩降」節能減排競賽。
深化技能競賽機制。健全完善「培訓、幫帶、競賽、晉級、激勵」五位一體職業技能提升機制,初步構建起以企業為基礎,市、縣為主體,省賽、國賽、世賽相銜接的勞動和技能競賽格局。
搭建創新創效平臺。發揮技能領軍人才在服務新舊動能轉換和技術傳承、技術革新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成立由298家工作室組成的跨企業、跨行業的「洛陽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著力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等方面的技術技能問題。
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工」到「匠」的轉變徹底激發了洛陽產業工人的創新擔當意識。
神舟飛天、嫦娥探月、蛟龍入水、高鐵飛馳……一個個國家重大科技成果與重大標誌性工程裡,閃耀著絢麗的洛陽元素,展示著這座城市的科研創新實力。
有地位有尊嚴 產業工人很溫暖
為建設一支社會尊重的產業工人大軍,洛陽把維護產業工人合法權益作為充分激發其勞動熱情和創造能力的有力保障,切實增強產業工人的主人翁意識和自豪感。
以黨的十九大代表劉新安、全國人大代表邢京龍為首的產業工人典型,彰顯了新時代洛陽產業工人的風採。
這得益於洛陽不斷提高職工政治地位的做法。近年來,洛陽注重暢通產業工人政治參與渠道,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逐步提高產業工人在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群團組織代表大會代表中的比例。
目前,洛陽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有產業工人代表63名,佔13.2%;市、縣(區)及各產業工會兼職、掛職副主席中,勞模和一線職工有28人。
只要讓廣大職工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就能更大程度地激發他們的凝聚力、創造力、戰鬥力。
為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結合落實省總工會「五大行動」「十件實事」,洛陽市總工會籌集資金7000餘萬元,為全市職工辦20件實事、好事。
為幫助困難職工,著力解決「生活難、就業難、就醫難、就學難、居住難」等問題;
為關心戶外勞動者,建設「愛心驛站」15分鐘服務圈和312家「愛心驛站」;
為滿足母嬰需求,在10條公交線路300臺公交車上設置「流動媽咪小屋」;
為關愛環衛工人,每年為10000名環衛工人免費體檢。
……
「洛陽市總工會將緊緊圍繞落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目標,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勇氣、更大的力度把改革不斷推向深入,在加快建設副中心打造增長極發力都市圈形成新引擎的廣闊舞臺上再立新功、再創佳績。」洛陽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杜中嶽說。
(綜合河南日報)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特刊丨「決勝中原」洛陽篇》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