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群島地處浙江北部近海的錢塘江與長江口的交會處,由大小300多個島嶼組成的,其中舟山本島為最大,東西長約30公裡,南北寬為20公裡,定海縣城即在其上。另有岱山、金塘、六橫、登步、桃花、大榭等島,大的長寬均在二三十裡以上,小的才數裡乃至裡許。它是中國南北海上交通的要衝,滬、甬、杭地區的屏障,地理位置十分顯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我國大陸基本上解放後,國民黨也將舟山群島作為挽救失敗厄運、東山再起的軍事重地來經營。1949年7月下旬,國民黨軍組建了"舟山防衛司令部",以原上海防衛司令石覺為司令,原國民黨浙江省主席周巖為副司令。他們把島上的部隊整編為第75軍和第87軍及搜羅海匪和遊雜部隊,6萬多人,擴建岱山機場,增調作戰飛機,加緊封鎖、轟炸和襲擾沿海地區,嚴重危害滬、杭、甬地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7月24日,我三野七兵團貫徹軍委戰略方針,在司令員王建安的主持下召開作戰會議擬制渡海作戰計劃,按照逐佔外圍島嶼,然後攻佔舟山本島的思路,由第22軍並指揮第21軍第61師完成解放舟山群島的任務,由22軍"包打"大榭、多塘及舟山本島,61師"包打"舟山南部島嶼的戰鬥任務。
一、"旱鴨子"打水戰,首戰打一個帶一個大獲全勝
當時參戰部隊絕大多數是北方人,不會遊泳,不熟悉水性的"旱鴨子"。經過一個多月的戰前訓練,官兵克服了恐懼、炎熱和疾病流行的重重困難,初步掌握了渡海登陸作戰的有關戰術。在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經中央軍委批准,1949年8月18日,首批登陸部隊向首個目標大榭島發起猛烈攻擊。
據守大榭島的是國民黨軍第75軍19師所屬48和46團等1400多人。守軍自恃有大海作屏障,又有堅固的工事可防守,料定解放軍無法逾越。舟山防衛副司令周巖甚至狂妄宣稱:"共軍是不能從水上跑過來的"。
而現實並不像敵軍想像的那樣,我22軍64時突擊梯隊的4個營分乘100多條民船,只用了幾十分鐘就"跑"上了大榭島南部岸灘。英勇的指戰員們不顧敵火力的威脅,冒著槍林彈雨迅速搶佔了灘頭陣地。
登陸後,部隊分三路向縱深穿插分割,迂迴包圍。第190團戰鬥英雄劉林森營長率1營從中路向縱深猛插,守軍難以招架,紛紛投降。戰鬥英雄張修良營長率2營直插東北渡口,切斷守軍退路,然後率主力調轉方向,直插七頂山側後。另外兩個營也按預定計劃穿插分割殲敵。午夜,登陸部隊團團包圍了大榭島的主峰七頂山。19日拂曉,主攻團經過艱苦激戰,攻佔了七頂山,全殲被困守敵。
19日12時,國民黨1個團分乘5艘軍艦,在5架飛機和艦炮掩護下,從大榭島北部實施反登陸,佔領了部分灘頭陣地。我2營立即組織反擊,打得敵人四處逃竄。國民黨軍反登陸戰鬥的失敗,宣告了大榭島的解放。與此同時,參戰部隊一部還順便攻佔了梅山島。
二、趁勢再佔多島,激戰登步島受阻失利
大榭、梅山島的順利解放,大大鼓舞了參戰部隊的士氣,也堅定了我攻佔敵佔島嶼的勝利信心。1949年10月初,我22軍66師和64師登陸部隊克服特大暴雨影響,利用惡劣天氣敵軍飛機、軍艦無法提供有效支援的有利時機,猛插猛打連下金塘、大鵬二島,殲敵102師副師長一下2409人。
18日至20日,以21軍61師183團為主力的登陸部隊前後用了不到20個小時時間,由六橫島出發,經佔蝦峙島,最終速勝桃花島,全殲國民黨守軍1276人,我軍僅傷亡100多人。
為不失時機乘勝攻擊,構成對舟山本島的包圍態勢,爭取儘早發起對定海本島之攻擊。22軍孫繼先軍長和丁秋生政委於10月28日,派人指示61師於11月初發動對登步島的進攻。
11月3日,61師182團、183團登陸突擊部隊奉命向據守登步島蔣軍發起攻擊。是日晚,部隊冒著猛烈炮火,乘木船強渡蟶子港,迅即攻佔流水巖、大山、炮臺山等要點,克敵四分之三,將殘敵壓縮到島北端一隅。翌日,敵大批援兵至,在飛機、大炮掩護下,以優勢兵力向我軍瘋狂反撲。我軍臨危不懼,浴血奮戰,激戰兩天三夜,沉重打擊了敵221、75、67師各一部。擊退敵人數十次進攻,殲敵4000餘人,無奈敵我力量懸殊太大,我軍已無兵力可增援,於6日晨撤回桃花島。
三、四野攻佔海南島,舟山守敵不戰自退
鑑於登步島作戰失利的教訓,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對作戰的準備工作十分關心。於11月14口致電電告陳粟,如果準備未周,寧可推遲時間。建議派要員直赴前線巡視檢查。
按照主席指示,粟裕派三野參謀長張震赴前線考察,詳細了解情況後向軍委和毛主席做了匯報。主席指示粟裕赴浙江召開高幹會完畢後到北京商量作戰辦法攻擊舟山群島的時間,大體推遲至明年1月或2月間。
1950年4月下旬,華東軍區、三野在杭州召開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會議,決定組成南、北兩個登陸突擊集團;以第21、第22、第23、第24軍,並附特種兵縱隊水陸戰車1個營為南集團,由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指揮,首先奪取登步、大貓山、冊子山等舟山外圍島嶼,爾後直向舟山本島攻擊;以第20、第26軍,並附特種兵縱隊水陸戰車1個營為北集團,由第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指揮,先奪取岱山、長塗兩島,爾後由北向南會攻舟山本島,在作戰過程,海、空軍屆時積極配合作戰。
在我軍各項準備大致就緒,即將發起渡海登陸作戰之時,國民黨當局極為恐慌,加之我第四野戰軍一部於5月1日勝利攻佔海南島,使國民黨完全喪失了固守舟山群島的信心。為保存其殘餘力量,鞏固臺灣,急令守軍撤出舟山。
5月13日,舟山守敵在海、空軍掩護下,開始緊急撒逃。撤逃時,至16日,國民黨軍全部撤離了舟山。
16日晨我三野7兵團得知舟山國民黨守軍撤逃,即令第21、22和23軍進佔舟山本島和外圍島嶼。16日首先進佔登步島、大貓山;17日進佔定海、沈家門、朱家尖和嶺港,並在嶺港登上舟山本島;18、19日進佔岱山、長塗、普陀島;至此,舟山群島全部解放。
我軍原準備以陸、海、空三軍配合作戰解放舟山群島,因敵撤逃,海、空兩軍已無用武之地,我陸軍勝利完成了光榮任務。
舟山的勝利解放,意義重大。中央軍委在給三野的賀電中指出:"舟山群島的解放,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長江口的封鎖,為保衛海防安全創造了有利條件"。
文/T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