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考恢復後的第一位女狀元,談到高考,她常用這樣一個詞形容

2020-12-12 騰訊網

對我國歷史有了解的朋友們一定知道,對於古時候的讀書人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科舉了,學子們經過無數個寒暑的埋頭苦讀,最終才能「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科舉制度最早始於隋朝,興起於唐朝,等到宋代、元代的時候,科舉已經可以說是朝廷選拔官員最主要的途徑了,然而,到了滿清時期,隨著「文字獄」的興起,科舉逐漸地變成了統治者禁錮士人思想、規範士人倫理的工具,由於考試內容越來越僵化,光緒三十一年(1905),無法與時俱進,無法滿足社會進步和發展的科舉制度終於在改革中走完了最後一程,被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所取代。

其實,科舉雖然在1905年才被廢除,但從1862年,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的誕生開始,我國近代新式學校(班級授課制)就已經開始萌芽,1898年我國更是已經創辦了第一所具有現代意義的大學——京師大學堂

從近代新式學校萌芽開始,發展到現如,我國已經擁有了接近3000所高等教育學校,各種中小學等基礎教育學校更是數不勝數,在國家政策和資金的大力扶持下,我國的教育事業在今後還將以飛快的速度不斷發展。

當然了,任何事物的誕生和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即便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曾受到過強烈的衝擊,就拿現如今每年一次全民關注的高考來說吧,曾經就中斷了10年之久,直到1977年10月21日,才又重新恢復,這10年的中斷不僅大大地延緩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於那些渴望進入大學學習的知識分子來說,更是十分殘酷的「折磨」。

據說,10月21日恢復高考的消息公布後,那些因為「上山下鄉」而以知青的身份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初高中畢業生瞬間都徹底沸騰,大家奔走相告,無數人放下了手裡的工具、鋤頭,重新拿起了闊別已久的書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了高考的大軍之中。

她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位女狀元

據資料顯示,在1977年的高考中,報名的考生人數史無前例地達到了570萬人,除開1978之外,這個數據一直到2003年才被再次打破,可見當時人們對高考的熱情有多高漲。

接近600萬的報考人數,這也大大超出了當時大學的可承受能力,據資料顯示,1977年最終被錄取進入大學的考生僅為27萬,錄取率約4.8%,所以只有極為優秀的那一部分人才能順利地通過考試,徹底地改變了今後的人生。

今天學習君在這要和大家介紹的就是這27萬人中的一位考生,也是我國高考恢復以來的第一位高考女狀元——劉學紅。(1977年北京文科高考女狀元)

作為高考恢復之後的第一次考試,在加上又是來自與首都北京的高考文科狀元,劉學紅的高考成績出爐之後直接就被刊登在了《人民日報》上,這位成績優秀的女生也被廣大人民所熟知,她和高考的故事也被很多人「津津樂道」。

之所以能夠成為高考狀元,一切其實並不是偶然,從小劉學紅就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在高考之前,她的成績在學校就一直都名列前茅,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1975年中學畢業後,劉學紅也沒有留在城市,義無反顧地投身到了「上山下鄉」的第一線,插隊來到了密雲縣高嶺公社四大隊林業隊。

在插隊期間,即便非常辛苦,劉學紅也一直都嚴格地要求自己,勤勤懇懇地從事著公社分配給自己的生產勞動工作,但作為一名知識分子,不能參加高考,學習更多的先進知識,終究還是她埋在心底最大的遺憾。

所以,當聽說高考重新恢復之後,雖然離開學校、放下書本已經快兩年的時間了,但劉學紅還是毫不猶豫地就報了名,準備參加高考。

報完名之後,自然就是複習備考了,雖然兩年間已經落下甚至遺忘了很多知識,複習的壓力非常大,但她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認真地完成每天屬於自己的生產勞動工作,然後才是廢寢忘食地拼命學習,一直到高考前的15天,劉學紅才請假回家,專心備考;

由於高考已經停止了10年,所以對於高考會考什麼樣的知識,都有什麼樣的題目,劉學紅包括所有的考生都不清楚,再加上之前高考被定性為是「為資產階級培養接班人」10年前的高考資料、試卷等等都已經很難看到了。

所以,當時但凡哪家有10年前高考相關的資料、試卷,那都是非常稀罕的,不許轉借,不許抄寫,劉學紅就厚著臉皮跑到別人家裡,和其他考生一起複習、做題。

正所謂「天道酬勤」,劉學紅的努力終究沒有白費,得益於從小就成績優秀,知識底子紮實,再加上起早貪黑的刻苦努力,在高考的時候,劉學紅憑藉優秀的成績,一舉成了北京市的高考文科狀元,順利地被北京大學新聞系錄取。

回憶高考,劉學紅常用兩個字來形容

據劉學紅後來回憶,當高考成績出來之後,他自己也是非常驚訝的,因為在人民日報的記者找到她的時候,她才知道,自己竟然在和570完考生競爭,沒想到竟然順利的考上了理想的大學。

現在距離1977年高考已經過去40多年的時間了,劉學紅也早已成了一家知名媒體網站(中青在線)的總經理,但談起當年的高考,劉學紅常常感嘆,一切都可以用「幸運」兩個字來形容。

首先、在劉學紅心裡,她能參加高考是幸運的:在當時那個年代,高考一直是她們那一代人最大的夢想,在漫長的等待下,很多生兒育女,徹底的失去了參加高考的機會,但她卻幸運的等到了高考的恢復。

其次、能考上是幸運的:由於插隊到農村,離開校園,離開課本已經很久了,再加上1977年高考恢復的時候570萬人報考,最終只有27萬人錄取,一百個人裡只有四個有機會考上大學,能夠順利的考上理想的大學,在劉學紅看來,這也是非常幸運的。

和當初不同,隨著這些年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高校也一直都在不斷地擴招,在一年一度高考來臨的時候,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還是非常有機會的,但這個機會也是相對的,它只會屬於那些一直以來堅持不懈,認真學習的人,就像劉學紅前輩一樣,在她心底考上大學是幸運的,但這又何嘗不是她刻苦努力而換來的收穫呢?

文末寄語:

一轉眼,秋季學期已經過去一大半的時間了,對於高三年級的同學們來說,高考已經越來越近,對於高考,大家是否下定決心努力學習了呢?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大家一起分享、學習,來年努力考上更加理想的大學。

相關焦點

  • 77年恢復高考第一位女狀元,語文差1分滿分,後來怎麼樣了?
    也就是高考成為了一個人人生最重要的分水嶺,無數的高考考生都在這種壓力之中拼命學習,為的也只是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提到高考就不得不提到我國77年的第一位高考女狀元劉學紅,當時她的語文只差一分就滿分了,如今她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後,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點...
    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 考進北大後,我患上了抑鬱症 「高考狀元」、「北大」,這些聽起來都讓人羨慕不已的光鮮詞語,是否給遊安的未來帶去了一身榮光呢? 遊安走進北大校園後,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快樂。 相反,進入學校沒多久後,遊安就感受到了深深的自卑。 一個堂堂的文科狀元,怎麼會產生自卑感?
  • 她是雲南高考狀元,高中三年沒拿過第一,高考一舉逆襲成理科狀元
    劉璐瑤,雲南人,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劉璐瑤從小學習成績就十分優異,從小學開始,她在班裡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父母幾乎沒怎麼操心過她的學業。得知自己中了狀元,劉璐瑤第一反應是意外以及驚訝,其實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有原因的,劉璐瑤進入高中後成績一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高一時,劉璐瑤的成績並不顯山露水,表現也平平,到了高二下學期最後一次考試,她成績也不過排在年級第30名開外。
  • 20年前的高考狀元,以滿分750分高分考入清華大學,現在怎樣了?
    高考已經舉辦這麼多屆了,是否聽說過有考出滿分試卷的情況,750分的滿分還真有人考出了750分,這個學生就是在20年前參加高考的一個女神童,她被稱為最牛的高考狀元,畢竟750分不是誰考出來就能考出來的。這個女孩叫何碧玉,她在河南出生,她參加高考時不僅考出了750,最重要的是他才年僅14歲。
  • 2020高考文理第一身份曝光:這屆「狀元」憑啥優秀?
    談到心儀的大學,張林冉稱自己想去北京大學,學習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不得不感慨,這些孩子們也太優秀了!扛過了這場「史上最艱難的考試」,又獲得了如此優異的成績,他們太不容易,由衷的祝賀和祝福他們!每年高考,總繞不過「高考狀元」這群最優秀的下一代。
  • 他是雲南高考狀元,中考倒數第一名,高考逆襲成理科狀元
    李星宏興趣愛好廣泛,除了日常的學習生活外,李星宏還喜歡打籃球、彈吉他、看書等,李星宏說看書是提高語文成績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語文高考很多題目是考我們課外的東西,多讀書可以幫助學生們多了解課外知識,對提高語文成績很有幫助。
  • 高考狀元父母職業排行:公務員第2,工程師第3,高薪工作反而墊底!
    成長一個孩子,幸福一個家庭, 影響一個社會。 很多家長談到孩子的學習都會用「恨鐵不成鋼」來形容,別人家孩子不補課不熬夜,輕輕鬆鬆就能拿個高考狀元回來。反觀自己家裡的孩子,男女老少全家齊上陣,還是駕馭不了一個孩子的學習,甚至連二本大學都考不上!
  • 高考第二名成狀元,第一名與清華北大無緣,985也不要她
    最近,各省的高考成績紛紛出爐,又到了各個「狀元」們的高光時刻。而在各省高考狀元的分數中,教育大省江蘇省的高考狀元分數似乎跟別的省份都不太一樣,乍一看過去只有四百多分,這也是每年江蘇省考生因為爭議而感到「冤枉」的時候。
  • 她考語文忘記寫名,考英語睡過頭,成績公布後,卻成廣西高考狀元
    毫無疑問,高考對於我國大部分國人而言,都是決定命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作為階級流動的重要方式之一,高考絕不僅僅意味著上一個好大學這麼簡單。不同的大學決定了不同的圈子,不同的圈子決定了今後事業的高低,而事業的高低又決定了人生成就和未來生活的質量。所以,高考才會在國人眼裡如此莊嚴肅穆。
  • 高考前看漫畫放鬆,目標是成績超越往屆狀元,這位女漫迷做到了!
    然而,在現實當中一個漫迷,卻給具有這種思想的家長們來了一記響亮的耳光。而且,這位漫迷還是一位女孩子,不過她卻是一位高考狀元!外柔內剛,模擬大考未參加高考,是學生們學生生涯的轉折點,分數的高低決定了以後要上的大學的級別情況。很多學生在高考的時候都是非常緊張的,不是因為自己沒有複習好,而是因為本身放鬆不下來。
  • 她是吉林高考狀元,從來不熬夜學習,媽媽是同校的英語老師
    裴海彤的班主任是這樣評價她的:裴海彤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一點都不覺得意外,裴海彤平時就很注意學習方法,能夠在有效時間進行效率學習,她的幾次模擬成績都很穩定,她一直是我們這裡的種子選手,並且平時非常平易近人,和同學關係也非常融洽。
  • 武漢學霸高考725分,這位湖北2020高考狀元到底有多強
    現階段,全國性十多個省區早已發布了高考成績,2020年高考成績一分一段統計分析表已公布,早已問世了多位高考狀元,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武漢市學霸,她以高考725分的考試成績斬獲湖北理科狀元。  武漢市學霸高考725分
  • 高考英語詞組固定搭配:常用「in+其他詞+of」結構
    高考英語詞組固定搭配:常用「in+其他詞+of」結構 高考微信   詞組固定搭配是高考英語複習的必備內容,新東方網高考網小編整理了高考英語詞組常用固定搭配
  • 中國高考最貴女狀元:她獲得的獎金,父母不吃不喝10年才能攢下
    現如今在某些省市或小村城依然有著這樣的風俗習慣,只不過不僅是去狀元的家裡看望,而是敲鑼打鼓、吹笛鳴槌,讓狀元騎在馬上,風風光光的滿足大家對於狀元面容的好奇,並普天同慶,享受著這份難得的榮耀。因為一個地方出了一個狀元,那簡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事,整個村落的人都會為其驕傲。
  • 奇葩說海選的高考狀元:考上北大後,她好像就永遠留在了那一天
    《奇葩說》第七季終於開始了,海選第一期沒有太大亮點,搞笑的選手多,正經輸出觀點的選手少,倒是楊冪有點令人刮目相看,她反應也快,輸出也犀利,比大多數奇葩都更像奇葩。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卻沒被選上的女孩叫劉純懿。海選的時候她就見一個懟一個。
  • 高考日語|致高考學生及家長的一封信
    2020年高考報考人數為1070萬人,600萬人無緣本科,200萬人連專科都上不了,究其原因,高中英語成績差,是大多數考生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然而,高中日語是眾多英語成績不理想、但又懷揣良好學業理想的高中生的福音;高中日語與英語相比較,具有「易學、易考」的明顯優勢,同時在高考、高招(95%的大學專業不設限)以及大學入學後的學業晉級方面基本與英語等同。
  • 她是河北高考狀元,港大提供64萬獎學金,她還是毅然決然選擇北大
    何思雨,河北人,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從很小的時候何思雨的成績就非常優異,從小學開始,她在班上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一般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父母幾乎不怎麼需要操心她的學業。何思雨在參加高考時曾發生過一件小插曲,在參加數學科目考試時,一心想著拿滿分的何思雨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幾道比較棘手的難題,結果為了做這幾道題花了她很長時間,後來她突然覺醒過來,自己的時間就快不夠,她趕緊跳過,先做簡單的題,再回頭解決那幾道難題,最終在考試結束之間,她才把那幾道難題解決,可謂算是有驚無險。
  • 高考狀元林麗淵:考英語睡著兩次,開考半小時後才答題,最後上北大
    童年的興趣愛好這位「膽大妄為」的高考考生名叫林麗淵,是一個很可愛的女生。在高考考場上睡著,還取得非凡的成績,人們從這點看會以為她是一個戴著厚厚近視眼鏡的學呆子吧?其實不然,林麗淵從小和一般孩子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差別。
  • 江蘇最美高考女狀元:坐在4考場的第4號位,成績公布後考了444分
    但是前兩天,一位家長另類的教育方式掛在熱搜上,引發大眾關注,這位家長給孩子立了一個「奇葩」規定——每天必須玩夠兩個小時,才可以去寫作業。很多網友紛紛表示震驚,之所以震驚,是因為這跟自己從小到大接受的教育方式不一樣,但其實近年來,國家已經開始提倡改善教育方式,不能做應試教育,要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
  • 她是重慶「最美」高考狀元,畢業後成央視主持,39歲依舊單身
    央視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個比較神秘的存在。很多人對於央視,都會有著一種敬畏之心。 大家都知道,央視的人才很多。這確實是如此。裡面學歷高的人,真的是多到數不過來,以及人們引以為傲的高考狀元,以及清華北大畢業生,那放到央視中,也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