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海選的高考狀元:考上北大後,她好像就永遠留在了那一天

2020-12-22 騰訊網

《奇葩說》第七季終於開始了,海選第一期沒有太大亮點,搞笑的選手多,正經輸出觀點的選手少,倒是楊冪有點令人刮目相看,她反應也快,輸出也犀利,比大多數奇葩都更像奇葩。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卻沒被選上的女孩叫劉純懿。海選的時候她就見一個懟一個。那時候我以為她只是愛現,刻意凸顯自己,以求通過海選,沒想到到了導師面前,還是這樣子。

劉純懿是個學霸,是她們市的高考狀元,目前在北大就讀。

在導師面前做自我介紹的時候,她除了介紹自己的狀元身份,就是大聊特聊「內卷」。

四個導師加上楊冪,都是人精裡的人精,不太可能沒聽說過「內卷」,但是她解釋了半天,還專門艾特了楊冪,說人家睜著無辜的大眼睛,擔心她聽不懂。感覺有點瞧不起楊冪,把人家當花瓶了。

她還把內卷解釋成:拿了市狀元,還被期待要拿省狀元。

這就很迷惑。

內卷的意思難道不是:每個人都投入了更多的努力,而總的資源保持不變,競爭難度直線上升。如果她說我們市的高考狀元,都考不上北大清華,那倒還勉強符合內卷的定義。

馬東看不下去了,打斷她,讓她介紹一下自己,別把自己繞進去了。

劉純懿形容自己是一個「從小卷到大,但是不想再卷的人。」

劉純懿畢竟還年輕,她的想法其實非常好懂。她就是一個「內卷」文化的既得利益者。因為卷,她考到了市狀元,因為卷,她上了北大。

根據劉純懿的學弟學妹的說法,劉純懿不是特別聰明,卻超級努力,她沒法接受別人比她強,一次都不行。

這樣的人或許會成功,但是一定會很累。想像一下背後永遠有人追趕,一秒鐘都無法停下來的感受吧。

劉純懿說她現在不想再「卷」了,估計是考上北大之後,周圍都是各種狀元,各式天才,天賦平平的她發現再怎麼努力也沒法「卷」到第一了。她開始迷惘,我該怎麼辦,我該何去何從?

這個時候,她想,如果沒有卷,不存在卷,那我會不會能好過一點?於是她開始旗幟鮮明地反對「卷」,提倡多元化。

實際上她所想的是:在北大,考試我是實在「卷」不過別人了,那如果換個賽道,我還是有可能爭第一的。

劉純懿在說話過程中,你會發現她從來不認同任何導師的觀點,對於他們提出的任何問題,她都在質疑。馬東說她是槓精。與其說她是槓精,不如說她對誰都不低頭,她根本聽不進別人的意見,她很怕輸。

上一季《奇葩說》中的許吉如也有類似這樣的問題。「卷」文化給這些學霸帶來最大的問題是,對他們來說,勝負是唯一重要的事情。除勝負外別無他物。

在哪條賽道上跑,反而不是個問題。

在學校,他們要爭取考試第一。

在辯論賽上,他們要爭輸贏。

讀書打卡,他們無所謂讀了什麼書,但是一定要在朋友圈裡做讀書最多的那個。

今後有了孩子,肯定還會要求孩子考第一。

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競賽,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萬物皆可卷」。

因為有一顆「卷」的心,所以無論做什麼,都不能享受過程,他們實在太在意結果了。

對於劉純懿來說,高考市狀元,是她人生的高光時刻。那一刻,她向世界證明,自己卷贏了。但也許她心裡還有些「意難平」,或許她在想,如果當時能再多拿幾分,那是不是自己就能成為省狀元了?

這也是她一直反反覆覆提到「狀元」這兩個字的原因。她的人生就定格在那一天,那一刻了。對她來說,狀元帶給她的是枷鎖,其背後的含義就是「我想要一直贏,而不是只贏這一次」。

劉純懿說:「永遠有人要告訴你要向上攀登。」

蔡康永問她「你為什麼要介意「有人」的那個人呢?」

劉純懿回答不出來。事實上這個「有人」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她腦子裡一直有個聲音告訴她:你要向上。你要爭第一。

蔡康永看出來了,馬東也看出來了,幾個導師都看出來了,他們勸她「放下狀元的包袱,把這個東西(心胸)打開,(包袱)扔在地上。」

這或許很難。因為像劉純懿這樣的孩子,從小在單一價值體系長大。父母、老師、同學對他們的衡量價值本身就很單一,就是要爭第一,就是以分數論勝負。

《令人心動的offer》裡的何旻哲也給人這樣的感受。對他來說,一切都是結果導向,只要能拿到第一,他並不care其他人的感受。

他想要出風頭,拿到好的評價,哪怕為此傷害了其他實習生的感情,他不在乎。

他拍梁律師的馬屁,期望梁律師當他的帶教律師。當發現梁律師不可能成為他的帶教律師後,他連句客套話也沒有,立馬直奔下一個目標。簡直就差把「利用」兩個字寫在臉上了。

對他來說,同伴也好,老師也好,統統只是他達成任務,拿到第一,獲得offer路上的NPC。

為了過任務卡,他就刷一刷對方的好感度。但凡發現刷錯對象,他就立刻轉頭換目標重新刷好感。

帶教律師都是人精,又怎麼能看不出他的這些小九九。

這樣的人,即便僥倖拿到offer,在今後的職業生涯中也會遇到很大的麻煩:一旦他犯了錯,同事也好,上級也好,沒有一個人會幫他。

不能受挫,唯勝負論,在學霸群體中已經成了個非常普遍的現象。

之前北交大有個大三的學生跳樓了。他留了一份遺書,遺書中說了這麼一句話:二十年來我堅信做題是唯一出人頭地的正途。到了大學之後,我竟然聽信了某些自由派的鬼話,妄圖「全面發展」,因而捨棄了做題這一優勢項目。當我意識到問題所在時,為時已晚。」

這是他的遺書原文:

這個孩子,靠著拼命刷題考上了交大。上了大學後,他已經意識到自己失去了目標,也認識到自己應該多元化地全面發展。

可嘆的是,他早已把勝負欲刻到了骨子裡。一旦他發現全面發展自己沒辦法「贏」,立刻就像烏龜一樣縮回了殼子裡。

全面發展哪裡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功的事情。

無非是想要保研沒有成功罷了,他才大三,完全可以再考一次。以他的能力,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呢?可他就是忍受不了,哪怕一次失敗。

人間無他,唯有勝負。」這個信念太可怕了。更可怕的是,很多在應試教育中廝殺到最後的學生們,打心底裡相信它。

恐怕我們的教育者需要想一想,在漫長的12年求學途中,永遠只讚美那些考分高的學生對不對?

這不僅僅傷害了「失敗者」,其實也深深傷害了那些「勝利者」。

相關焦點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後,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點...
    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 考進北大後,我患上了抑鬱症 「高考狀元」、「北大」,這些聽起來都讓人羨慕不已的光鮮詞語,是否給遊安的未來帶去了一身榮光呢? 遊安走進北大校園後,沒有感受到任何的快樂。 相反,進入學校沒多久後,遊安就感受到了深深的自卑。 一個堂堂的文科狀元,怎麼會產生自卑感?
  • 她是河北高考狀元,港大提供64萬獎學金,她還是毅然決然選擇北大
    何思雨在參加高考時曾發生過一件小插曲,在參加數學科目考試時,一心想著拿滿分的何思雨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幾道比較棘手的難題,結果為了做這幾道題花了她很長時間,後來她突然覺醒過來,自己的時間就快不夠,她趕緊跳過,先做簡單的題,再回頭解決那幾道難題,最終在考試結束之間,她才把那幾道難題解決,可謂算是有驚無險。
  • 折了許吉如、又損劉純懿,《奇葩說》為何容不下清華北大的精英?
    新一季《奇葩說》開播了,今年的海選與往年不同,一千名預備選手在正式參賽之前要通過兩層篩選,一個是「門神」——由往年的老奇葩組成的初審考核,另一個是由導師團組成的覆審,節目稱其之為「千人奇葩撈」。當「千人打撈」過程中,有一個選手讓我印象深刻,她就是曾經的市級高考狀元、如今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學生劉純懿。
  • 他是浙江高考狀元,上北大讀經管,績點高達3.7居然還要轉專業
    施朝平時很注重自己的書寫,每一個字他都會十分認真地去寫,所以他的卷面看上去十分乾淨整潔,也正是因為卷面整潔這個原因,高考時,施朝的語文就考了121分。2011年高考,施朝沒有辜負老師和家長的期望,最終以總分738分的優異成績一舉奪得2011年浙江省理科狀元,其中施朝的語文考了121分、數學考了144分、英語考了130分、綜合是289分、自選模塊54分。
  • 她是雲南高考狀元,高中三年沒拿過第一,高考一舉逆襲成理科狀元
    得知自己中了狀元,劉璐瑤第一反應是意外以及驚訝,其實她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應是有原因的,劉璐瑤進入高中後成績一開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高一時,劉璐瑤的成績並不顯山露水,表現也平平,到了高二下學期最後一次考試,她成績也不過排在年級第30名開外。
  • 飽受爭議的俞敏洪,當年高考英語多少分考上的北大?看完讓人服了
    說到高考,其實英語這個科目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看到很多高考狀元的各科成績當中,比如說語文可能考出130分左右已經算是很高的成績了,但英語往往卻能夠考到接近滿分或者滿分的成績,同時這也是他們拉開與別人差距的重要學科。
  • 他是雲南高考狀元,中考倒數第一名,高考逆襲成理科狀元
    李星宏興趣愛好廣泛,除了日常的學習生活外,李星宏還喜歡打籃球、彈吉他、看書等,李星宏說看書是提高語文成績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語文高考很多題目是考我們課外的東西,多讀書可以幫助學生們多了解課外知識,對提高語文成績很有幫助。
  • Amy姐高調參加《奇葩說7》,北大學霸當眾怒斥:你就是人販子
    而新一季開播的《奇葩說》在導師陣容上有了新的調整,不過不得不說李誕和羅振宇不能來到第七季還是很可惜的,但小編也是非常期待女神楊冪和哲學教授劉擎在節目中的精彩奉獻呀!不過不得不說在目前已經上線了的前傳,就已經非常精彩了,小編看完後更是回味無窮呀!
  • 《奇葩說》第七季:北大學霸怒懟Amy姐,優越感強的人多討人厭?
    不得不說,《奇葩說》作為老綜藝,第一期還未正式播出,只是前傳上集,就已經上了熱搜話題榜了。作為資深奇葩粉,還是忍不住連夜追完,發現這回新人很多,涉及人群很廣,有女團成員、中年大媽、喜劇演員、00後高考畢業生等等。但裡面有一位選手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她特別敢說。
  • 高考第二名成狀元,第一名與清華北大無緣,985也不要她
    最近,各省的高考成績紛紛出爐,又到了各個「狀元」們的高光時刻。而在各省高考狀元的分數中,教育大省江蘇省的高考狀元分數似乎跟別的省份都不太一樣,乍一看過去只有四百多分,這也是每年江蘇省考生因為爭議而感到「冤枉」的時候。
  • 如何看待《奇葩說》第七季海選中,北大學生劉純懿的表現?
    北大畢業,高考狀元,內卷,精英,這些詞彙集中在一起,簡直不要太抓觀眾的眼球。劉純懿雖然沒有被《奇葩說》的任何一位導師認可,卻掀起了觀眾接二連三的吐槽,我不禁要問一句,大家在吐槽劉純懿秀優越感的同時,究竟在吐槽什麼?
  • 她是雲南高考狀元,被同學稱為賴千分,多種樂器過8級古箏10級
    保持一顆平常心是她成功的秘訣之一,賴儀的父母親都是雲南玉溪一中的老師,而她所在的高中就是玉溪一中,有了這層關係,身為老師的父母對她的學習很有幫助,課上不理解的內容,回到家後,問父母就相當於第二次上課,所以她從沒有不害怕上課的時候沒有好好掌握相關的知識。
  • 她是寧夏高考狀元,獎狀有幾十釐米高,父母建議她去香港被拒絕
    高三壓力大,李煦文對於緩解壓力也有自己獨特的方法,她如果覺得壓力大了,就會通過用睡覺、聽音樂的方式為自己解壓,她興趣愛好廣泛,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之外,她還喜歡畫漫畫、打遊戲、打羽毛球,她自己說玩其實也是一种放松,如果自己的時間能夠合理地安排好,其實非但不會影響學習,對學習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 我國高考恢復後的第一位女狀元,談到高考,她常用這樣一個詞形容
    她是高考恢復後的第一位女狀元 據資料顯示,在1977年的高考中,報名的考生人數史無前例地達到了570萬人,除開1978之外,這個數據一直到2003年才被再次打破,可見當時人們對高考的熱情有多高漲。
  • 人人都在說的「內卷」到底是個啥?用英文怎麼表達?
    2020年最火的詞之一就是「內卷」了吧,這個詞因為北大學霸在《奇葩說前傳之千人奇葩撈》中提及又引發了大家的討論。「內卷」?是卷生菜?向內卷的捲髮嗎?Noooooo~《奇葩說》的舞臺上,從不乏高學歷的精英。從導師到辯手,匯集了國內外TOP名校的各路選手來這裡「神仙打架」。
  • 他是雲南高考狀元,完全沒有料到會中狀元,清華北大都來搶他
    張詮升上高中後,成績一直十分穩定,常年一直穩居年級前十,高考前,張詮預想只要能考進前十就十分滿足了,然而考完之後,越對答案,越覺得自己沒信心,在高考成績公布前,張詮變得忐忑不安,他開始害怕考得不理想,害怕上不了理想的學校。
  • 《奇葩說7》選手實力如何?高考狀元被淘汰,00後少女惹人愛
    而就是這樣一個完美得無可挑剔的哈佛才女,卻在《奇葩說》第6季的舞臺上慘遭滑鐵盧。作為薛教授隊的隊長,許吉如頻頻爆冷,在常規賽中便以小組最低票面臨淘汰。在羅振宇貢獻出自己隊的「在下不服卡」後,許吉如卻再次遭遇冷場,遺憾淘汰。
  • 高考第2名成了狀元,第1名無緣清華北大:在意細節的孩子更有出息
    昨天,很多省市的高考成績基本都能查出來了,各科高考狀元的名字也都紛紛浮出水面。按理說,文理科中分數最高的那就是高考狀元毋庸置疑,然而在江蘇卻有些模稜兩可。今年高考成績出來之後,江蘇宿遷中學宣布,本校王雅迪同學摘得全省文科狀元,語文168分,數學146分,英語114分,總分429。
  • 《奇葩說》北大美女學霸遭淘汰:越是優秀的人,越沒有身份感
    01《奇葩說》第七季回歸,熱度不減,各種話題頻上熱搜。看完第一期節目以後,對一個選手印象很深。她叫劉純懿。高考狀元,北大美女學霸,觀眾本來對她期待很高。但她的出場卻給人一種很不舒服的感覺。海選現場,某MCN公司老闆Amy姐做自我介紹時,開玩笑說了句:「女生都知道我,女生都是我的粉絲。」劉純懿眼神犀利、一臉不屑地站起來說:「不好意思,我非常討厭你。」
  • 12年了,654分摘狀元上北大,畢業2年後讀博的浙江女孩,如今怎樣
    12年前,浙江女孩申屠李融以654分,摘得省文科狀元。她在電話裡激動地說:「黃老師,我現在太激動了!先讓我掛掉電話大笑幾聲再打回給你。」話音剛落,電話就掛了,過了幾分鐘,她才重新給班主任黃老師打了過來。溫柔嬌小的申屠,似乎毫不費力就獲得了文科狀元,讓人羨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