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0月,在2011年成功上市(股票代碼:300245),是一家以服務中國客戶為己任,致力於提供高端IT服務和解決方案的整體運營專家。天璣科技總部設立在上海。天璣科技在高端IT服務領域居於領先地位。
公司的核心業務包括:IT支持與維護、IT專業服務、IT外包服務、定製化軟體開發、軟體測試服務以及IT培訓、諮詢、內審服務、循環產品服務等。公司建立了全國性的服務平臺網絡,為中國用戶提供優質、及時、專業的本地化服務。
天璣科技的成就
天璣科技藉助創業板發展的良機,憑藉多年的業務積澱,成功實現了IPO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完成了公司從普通民營企業到公眾公司裡程碑式的轉型,並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金基礎。
● 從業務方面看,天璣科技主營業務收入繼續延續良好的持續增長態勢,仍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在2011年,天璣科技實現營業總收入達人民幣2.2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2.59%,邁上了2億元的臺階,實現利潤總額達人民幣6.6 千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47%。
● 從行業發展看,天璣科技在保持電信行業收入穩定增長的同時,來自於金融、能源交通及其他客戶的非電信行業收入有了大幅增長。在2011年,天璣科技在電信和非電信行業收入佔比分別為36.32%和63.68%,公司收入來源進一步呈現多元化趨勢。
● 從業務類型看,IT外包、IT專業服務收入增幅超過了IT支持與維護收入增幅,標誌著天璣科技在全面提升IT第三方服務能力和行業競爭力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 從企業管理方面看,天璣科技一直致力於建設規範、標準化的IT服務企業,在2011年獲得了相關機構的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標誌著公司在質量和信息安全管理體系的建設和實施方面均已達到國際標準要求,為公司全面質量體系的改進和完善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規範化管理和一系列成果也使公司報告期內獲得了一系列的殊榮:如「2011年通信網絡運維服務用戶滿意企業」、「2011年服務外包創新貢獻獎」、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 「2011年度中國行業信息化突出貢獻企業獎」、「2011年度行業信息化領軍人物獎」等多個獎項。
根據國內權威諮詢機構計世資訊(CCW)發布的市場研究報告,在2011年中國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第三方服務市場中,天璣科技位列第八位,市場佔比達到1.2%。從服務類別來看,在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IT支持與維護市場中,天璣科技排名第三位。從區域發展來看,在華東地區天璣科技位列數據中心IT基礎設施第三方服務市場中的第二位。
天璣科技以維護股東、債權人、客戶、供應商、員工、政府利益為企業的基本社會責任,同時,作為一家專業的IT服務公司,公司堅定地倡導綠色IT並推出眾多立足節約、循環基礎上的環保的IT服務,以優化企業信息系統的運行,優化資源、減少浪費、提高效率、降低能耗。由於天璣科技在綠色環保方面的貢獻,在2011年度被授予 「中國綠色IT服務與外包創新貢獻獎」。
天璣科技的成功案例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網絡遍布中國城鄉,並已延伸至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境外160個國家和地區。
1)建立語音識別引擎,將海量的非結構化語音大數據轉化為結構化的文本大數據。
2)大數據建模:根據分析的維度,在系統中設定不同的本體樹和模型,系統會產品化的自動獲取相應的分析數據。
3)大數據分析:建設多種課題分析體系,例如查詢失敗來電分析、客戶滿意度低分評價分析。
世界領先的大型旅遊集團之一,業務範圍覆蓋全球180多個國家,在全球擁有約74,400名僱員,1,800家旅遊門市,232間酒店,130架客機以及7艘豪華遠洋郵輪。
1)幫助客戶從無到有建立完備的呼叫中心平臺。
2)在企業與客戶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
3)通過呼叫中心平臺IVR多級菜單,有效地提高工作速度,縮短客戶等待時間。
4)降低客戶的服務成本,提高客服的利用率,提高工作效率,可追溯的服務質量。
天璣科技在國內排名如何國內做大數據的公司依舊分為兩類:一類是現在已經有獲取大數據能力的公司,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華為、浪潮、中興等國內領軍企業,涵蓋了數據採集,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以及數據安全等領域;另一類則是初創的大數據公司,他們依賴於大數據工具,針對市場需求,為市場帶來創新方案並推動技術發展。其中大部分的大數據應用還是需要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在初創公司當中探碼科技是一匹黑馬,擅長美國網際網路前沿技術,崇尚矽谷創業模式,自主研發有核心技術,曾開發並維護美國擁有上千萬用戶級的網站,並在網絡數據採集,大數據解析方面具有突出的能力,也將在國內推出一系列面向政務、企業的創新型大數據研究項目與合作,為各大企業提供高端信息技術諮詢服務。
國內大數據排名:
1、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擁有交易數據和信用數據,更多是在搭建數據的流通、收集和分享的底層架構。
2、華為
華為雲服務 整合了高性能的計算和存儲能力,為大數據的挖掘和分析提供專業穩定的IT基礎設施平臺,近來華為大數據存儲實現了統一管理40PB文件系統
3、百度
百度的優勢體現在海量的數據、沉澱十多年的用戶行為數據、自然語言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領域的前沿研究。近來百度正式發布大數據引擎,將在政府、醫療、金融、零售、教育等傳統領域率先開展對外合作。
4、浪潮
浪潮網際網路大數據採集中心已經採集超過2PB數據,並已建立5大類數據分類處理算法。近日成功發布海量存儲系統的最新代表產品AS130000。
5、騰訊
騰訊擁有用戶關係數據和基於此產生的社交數據,騰訊的思路主要是用數據改進產品,注重QZONE、微信、電商等產品的後端數據打通。
6、 探碼科技
探碼科技自主研發的DYSON只能分析系統,可以完整的實現大數據的採集、分析、處理。一直做的國外項目美國最大的律師平臺、醫生平臺和酒店、機票預訂平臺的數據採集、分析、處理。將在國內推出一系列面向政務、企業的創新型大數據研究項目與合作,為各大企業提供高端信息技術諮詢服務。
7、中興通訊
中興通訊推出的「聚焦ICT服務的高效數據中心整體服務解決方案」,可幫助運營商有效解決大數據時代建設IDC面臨的大部分問題,提升運營商ICT融合服務能力。
8、神州融
神州融整合了國內權威的第三方徵信機構和電商平臺等信貸應用場景的徵信大數據,通過覆蓋信貸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頂尖風控技術,為微金融機構提供大數據驅動的信貸風控決策服務。
9、中科曙光
中科曙光XData大數據一體機可實現任務自動分解,並在多數據模塊上並行執行,全面提高了複雜查詢條件下的效率。
10、華勝天成
勝天成自主研發的大數據產品「i維數據」,頗具創新,近期又與IBM達成戰略合作關係,涵蓋Linux on Power市場、智慧城市、存儲業務、管理服務、諮詢與應用管理服務。
11、神州數碼
「神州數碼」啟動了「智慧城市」戰略布局,先後推出了市民融合服務平臺、自助終端服務平臺等產品,並在佛山、武漢等「智慧城市」建設中實踐運用。
12、用友
用友在商業分析、大數據處理等領域進行研發,先後推出了用友BQ、用友AE等產品。
13、東軟
東軟大數據戰略以醫療行業為突破口,憑藉在社保、醫療行業積累的資源,搭建了東軟熙康這一智慧醫療平臺。
14、金蝶
金蝶KBI與金蝶ERP無縫集成,實現BI數據採集——集成——分析決策支持的一體化應用。
15、寶德
寶德大數據云備份,是一個專為大數據而設的雲備份方案,支持實體機及虛擬機備份,而且具有無限擴充的可能,並且完全自動。
16、啟明星辰
大數據時代的IP治理和審計,啟明星辰提供了終端審計、終端數據防洩露、日誌審計,通過綜合審計平臺來幫助用戶解決IP治理需求等解決方案。
17、拓爾思
通過收購天行網安,可以拓展在公安行業的應用,目前正著力開拓行業應用市場,挖掘各個產業鏈中的大數據價值。
18、榮之聯
零售、證券、生物、政府等都是榮之聯大數據業務的主要目標行業,已為零售業提供了大數據分析的解決方案,解決了庫存問題。
19、中科金財
作為國內領先的高端IT綜合服務商,主要服務於金融業的大數據。
20、美亞柏科
專注於公安市場,其業務包括電子數據取證、電子數據鑑定、網絡輿情分析、數字維權、公證雲、搜索雲以及取證雲服務。
21、賽思信安
國內存儲技術與服務供應商賽思信安推出了自主研發的大數據管理系統,適用範圍包括網際網路、公眾服務、商業智能、金融、醫療衛生、能源等多個行業。
22、華宇軟體
作為大數據、食品安全、法務軟體等相關熱門行業軟體,同時也是公安領域大數據的上市公司。
23、天璣科技
天璣科技的數據中心運維管理服務,為大數據的分析能力提供了強大的後臺支撐和保障。
24、東方國信
東方國信主營業務為企業商業智能軟體及系統解決方案,收購北科億力和科瑞明,有效拓展了工業和金融大數據領域。
25、華三
華三全融合虛擬化網絡技術能夠極大簡化網絡結構,減輕網絡管理和維護量,為企業數據中心大規模建設提供最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26、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基於英特爾Hadoop發行版,並融合可以靈活按需調配IT資源對應用和服務進行支持的開放架構雲計算技術,打造出了視頻智能雲計算方案。
27、高德
高德與阿里將在地圖搜索、產品商業化、數據共享、雲計算等領域展開合作,特別是在數據共享方面,高德和阿里巴巴將共建一個大數據服務體系,
28、四維圖新
作為提供導航地圖、地理信息系統軟體建設的內容提供商,現在已嘗試使用大數據為政府部門提供決策。
29、海捷科技
專注於商業智能領域(BI)、數據倉庫領域、資料庫領域的專業諮詢、項目實施、軟體開發、系統集成等方面,為金融、電信、快速消費品等行業提供相應方案。
30、北京信合運通
信合運通專注於為運營商和行業客戶提供基於大數據的深度分析和挖掘技術、渠道支撐服務及行業解決方案。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