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滾滾長江,蘇軾吟誦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千古絕唱,並發出「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感慨。江水的東流不返,如人的青春不復,「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楊慎一語道破人生的奧秘。雖然是非成敗轉頭空,但是人們從來也沒有停止過追求成功的步伐,今日的青山已非昨日青山,今天的夕陽也絕非昨天的夕陽,看似永恆的事物卻在人們的不知不覺中變換著它的形式和內容。世界因人的存在而改變。
不要埋怨歲月蹉跎了我們的青春,不要悲嘆兩鬢早生的華發,不要感傷「腰間紅綬系未穩,鏡裡朱顏看已失」,其實心態決定命運,雖然我們不再年輕,可我們卻能保持一種年輕樂觀的心態,雖然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卻能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態度和看法。這是一種大境界的人生,即便到了暮年,我們也不能頹廢了自己的心態。「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 同樣是蘇軾,在遊蘄水清泉寺時,看到臨寺的蘭溪溪水西流,於是寫下了上面發人深省的詩句。
東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而西流則是一種豁達的振作,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狀態。老朽雅號西流山人,齋號西流草堂,「西流」取自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早在學生時代,就受家庭的薰陶醉心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曾得到梁崎大師的指導,近年來潛心鑽研家藏宋拓《九成宮》碑帖,在國家級《收藏人物》雜誌發表六千多字研究論文,頗受專家好評。我酷愛書畫藝術,在工作之餘走遍祖國大江山水,把自己對藝術,人生的感悟一起凝於筆下,傾心於自己的作品之中,「毛氏書童」,當代中國書法家、著名作家王文祥老師為其題寫齋號「西流草堂」。
我的作品不能說完美,但的確是用心去完成每一次創作,在我的作品中幾乎都融進了一種「西流」的精神,一種難能可貴的人生態度,在西流山人的世界裡似乎永遠充斥著一股上進的力量和勃發的朝氣,讓人感受到撲面而來的時代風,這或許就是天津著名作家張弘寫《西流的世界》的主要動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