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幹細胞技術快速製備新冠小鼠模型

2020-12-16 騰訊網

為打贏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戰,製備用於新冠肺炎藥物開發和疫苗測試的動物模型迫在眉睫。但是,最常用的模式動物小鼠因為其病毒受體ACE2與人類有較大區別,對SARS-CoV-2不易感,需要應用各種手段使之易感,例如在小鼠內表達人的ACE2(hACE2),由於ACE2的表達具有細胞類型特異性(REF),一般僅有基因敲入的方法可以達到細胞類型特異性的精確模擬。

11月24日,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生物島實驗室及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聯合團隊(包括陳捷凱課題組、鄭永唐課題組和吳光明課題組)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雜誌發表題為「Rapid generation of ACE2 humanized inbred mouse model for COVID-19 with tetraploid complementation」的研究文章,報導了一種快速大量製備hACE2基因敲入小鼠並用於構建新冠感染模型的方法。這一方法直接從幹細胞運用四倍體補償技術批量製備出基因編輯小鼠,將目前使用常規技術需要半年的建模時間縮短到35天,該技術有望在生物安全緊急響應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

小鼠胚胎幹細胞具有發育多能性,利用四倍體補償技術可從小鼠胚胎幹細胞直接發育成完整小鼠個體。這一技術路線相對於囊胚嵌合、受精卵注射等製備基因編輯小鼠的常規技術,具有可繞開繁育步驟快速大量製備純合精準基因編輯小鼠的優勢,但同時也受限於四倍體補償技術的操作難度,以及胚胎幹細胞的培養技術,目前近交系背景或多次傳代的胚胎幹細胞製備四倍體小鼠成功率極低。

陳捷凱課題組有多年胚胎幹細胞基礎研究與操作經驗,能長期維持近交系胚胎幹細胞的發育乾性,並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小鼠胚胎幹細胞進行人源ACE2定點插入基因編輯;吳光明課題組長期從事胚胎發育研究,在該報導中採用其優化的小鼠四倍體補償技術,快速製備出有效的C57BL/6 以及BALB/c近交品系的人源ACE2定點插入小鼠模型,且效率可達30%;鄭永唐課題組長期從事病毒免疫學以及感染動物模型研究。各團隊通力合作,將人ACE2基因原位敲入小鼠Ace2位點,製備了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其表達模式正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效率高並在糞便中檢測到病毒存在,可應用於對中和抗體效果評價。

該研究不僅製備出有效的人源化ACE2小鼠模型以應用於新冠肺炎疾病研究,而且開發了一套可快速大量製備精準基因編輯小鼠模型的方法,可快速應對緊急情況,並可實現複雜多基因同時編輯小鼠的製備。從3月份製備出第一批小鼠之後,團隊已經提供340多隻小鼠用於國內多家單位的藥物篩選、抗體中和實驗。

該研究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廣東省及生物島實驗室應急攻關項目資助。

四倍體技術製備新冠肺炎模型hACE2小鼠的技術路線圖及驗證

相關焦點

  • 幹細胞模型研究新冠肺炎大集錦
    過去幾個月的臨床研究表明,新冠肺炎可能導致患者體內多個器官功能障礙。不同器官系統的幹細胞模型-包括肺、腸、心臟和大腦等-可以作為直接研究新冠肺炎多器官功能受損的利器。近日,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期刊Cell Stem Cell 發表一期特刊,重磅推出了一系列使用幹細胞模型作為平臺對新冠肺炎進行研究的論文。我們特意攫取了其中的若干,摘要如下。
  • 納米結構助力幹細胞治療帕金森病!
    這項新發明為幹細胞治療提供了有希望的見解,並為帕金森病的新治療帶來了希望。 用幹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 帕金森病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它通常在60歲以上的人群中被診斷,它起源於黑質中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退化。
  • 幹細胞治療難治性退行性疾病研究取得新突破
    在特定條件下,成體幹細胞或者產生新的幹細胞,或者按一定的程序分化,形成新的功能細胞,從而使組織和器官保持生長和衰退的動態平衡。過去認為成體幹細胞主要包括上皮幹細胞和造血幹細胞。最近研究表明,以往認為不能再生的神經組織仍然包含神經幹細胞,說明成體幹細胞普遍存在,問題是如何尋找和分離各種組織特異性幹細胞。成體幹細胞經常位於特定的微環境中。
  • 技術乾貨:常用小動物腦缺血模型製備及評價匯總
    由於臨床研究的種種限制,腦缺血動物模型已成為研究腦血管病損傷機制和防治措施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建立最接近人類腦缺血的理想動物模型,具有重要意義。腦缺血模型製備方法製備腦缺血模型,常用腦缺血動物模型分類如下:常用腦缺血動物模型手術方法有:缺血性腦血管病I CVD研究,涉及很多模型,按缺血程度分全腦性缺血、局灶性缺血,血流是否恢復又分永久性閉塞和可再灌注。
  • 【科技前沿】小鼠腦損傷模型的製備及腦組織粘彈特性的測定
    【科技前沿】小鼠腦損傷模型的製備及腦組織粘彈特性的測定 2020-09-14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幹細胞療法是黑科技還是真科學?
    通過特殊的技術移植到體內,更替那些衰老或非正常死亡的細胞,為傳統醫學無法解決的疾病治療帶來了劃時代的革命。 更嚴重的情況是身體裡的幹細胞本身得了病,不工作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用健康幹細胞來替換掉身體裡有病的幹細胞。 幹細胞都能治什麼病? 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唯一已經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並被認為安全有效的幹細胞療法,用於嚴重的血液相關疾病。
  • 前沿|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電極
    以下文章來源於Research科學研究 ,作者Research科學研究,江蘇雷射聯盟轉載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官操教授團隊和新加坡國立大學Jun Ding課題組合作利用光固化3D列印和化學氣相沉積兩種現代工業技術,製備了一種具有高機械性能和周期性多孔結構的石墨泡沫
  • 再現「普羅米修斯之肝」,程新團隊實現體外大規模製備可移植肝細胞
    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 Reports上聯合發表了名為「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ransplantable Hepatocytes and Cholangiocytes from Human Endoderm Stem Cells」的研究,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大規模製備功能性和可移植性的肝細胞和膽管細胞。
  • 廣州生物院在動物模型上實現誘導多能幹細胞來源CAR-T細胞抗腫瘤
    基於課題組前期開發的「體外獲得T細胞種子,體內發育成熟」兩步法再生T細胞技術,該研究進一步結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CAR-T)抗腫瘤原理,通過誘導多能幹細胞獲得抗腫瘤特異性的CAR-T細胞,在動物模型上成功實現體內清除腫瘤。CAR-T在治療血液腫瘤、黑色素瘤等腫瘤的治療效果已被臨床驗證。
  • 母義明丨幹細胞療法治療糖尿病:現狀和未來
    研究觀察到,MSCs輸注治療對早期糖尿病模型胰島β細胞的保護效應明顯強於晚期糖尿病,但促進β細胞再生的作用有限。研究還發現,MSCs輸注可增加葡萄糖輸注率,降低肝臟葡萄糖釋放,顯著改善糖尿病動物胰島素敏感性。
  • 萊特維健NMN:幹細胞移植技術是否具有科學實效?
    《自然》雜誌曾經刊登過一篇有關於「幹細胞移植」的社評文章,該文章指出「根據調查問卷得來的數據顯示,目前社會之中約有13.5%的中年人士,有接受幹細胞移植的傾向。」這個數據足以說明,作為一個「年輕」的抗衰老技術,「幹細胞移植」已經逐漸成為了人們眼中的一種科學工具,能夠成功抵禦衰老,以及各種典型的「老年疾病」。
  • 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藉助3D列印技術製備石墨泡沫 DeepTech深科技 發表於 2021-01-06 14:12:15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對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希望找尋一種可循環再生的綠色能源。
  • 「長壽命混凝土製品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項目年度會議召開
    為了推動項目研究工作,12月18日由武漢理工大學主辦,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寧波中淳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協辦的「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長壽命混凝土製品關鍵材料及製備技術」 項目2020年度工作會議在浙江省寧波市召開。
  • Nat Commun:幹細胞、CRISPR以及基因測序共同幫助建立腦癌模型
    2020年1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使用基因工程化的人類多能幹細胞,創建了一種新型的癌症模型,用於體內研究膠質母細胞瘤如何隨時間發展和變化。共同資深作者Frank B.
  • 脂肪源性基質/幹細胞穩定具有內皮網絡的收縮心臟組織模型
    :脂肪源性基質/幹細胞穩定具有內皮網絡的收縮心臟組織模型DOI:10.1038/s41598-020-65064-3心肌組織工程策略具有在心肌梗塞後再生功能性心肌的潛力。在這項研究中,利用不同硬度(50.0±11.2 kPa和90.0±16.4 kPa)的新型電紡纖維蛋白微纖維片材來設計血管化心臟組織的仿生模型。
  • 專家貼:高性能氧化鋁陶瓷發展現狀及應用解析 製備工藝技術全盤傳授!
    原標題:【SMM年會】專家貼:高性能氧化鋁陶瓷發展現狀及應用解析 製備工藝技術全盤傳授!  二、氧化鋁陶瓷的製備工藝技術  工藝,幹法、塑性、溼法、增材製造(3D列印)  精密加工環節出現新技術——塑性加工工藝技術:磨削+雷射,磨削+超聲波  陶瓷的增材製造(3D列印)3D列印技術,又稱為增材製造、快速成型、無模成型等。
  • 快訊: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對肝病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近期,我國科學家的幹細胞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研究團隊建立了基於人內胚層幹細胞的規模化肝向分化系統,批量生成具有功能性和可移植的肝細胞和膽管細胞,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雜誌《Cell Reports》。
  • 幹細胞治療心力衰竭和白血病技術分獲EMEA與FDA認可
    據了解,幹細胞治療缺血性心力衰竭技術C-Cure®已歷時八年、耗資四億歐元,是目前全球最領先的心衰治療技術,一直以來受到全球再生醫學研究及投資界的高度關注。在2014年8月C-Cure®技術中國峰會上,中國近五百位醫院院長及海內外幹細胞再生醫學專家,,對C-Cure®技術在幹細胞治療心力衰竭領域的價值給予了高度關注與肯定。
  • 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重塑了「帕金森小鼠」
    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陳躍軍研究組、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周文浩/熊曼研究組、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張素春研究組合作發現,通過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可特異性修復大腦中受損神經環路,重塑神經功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動物的行為學障礙。2020年9月22日,該項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細胞幹細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