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9項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其中5項成果榮獲一等獎!

2021-01-07 陝西高校資訊

2020年4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發布。本屆陝西省科學技術獎評選出獲獎成果260項,其中,一等獎48項,二等獎89項,三等獎122項。西北大學5項成果榮獲一等獎,3項成果獲得二等獎,1項成果獲得三等獎。一等獎獲獎數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西北大學獲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其中,該校賴紹聰教授主持的《中國西部特提斯構造域關鍵巖漿事件及深部動力學意義》、樊海明教授主持的《新型雜化納米生物功能材料應用基礎研究》、王家鼎教授主持的《地質災害風險識別和調控的理論與應用》、喬學光教授主持的《光纖油氣資源井中地震波勘測新技術》、鄭曉暉教授主持的《中藥分子新藥研發「合策略」的構建及基礎應用》獲得一等獎。

趙憲鍾教授主持的《半環代數理論的若干研究》、郭崇峰教授主持的《基於能量傳遞的發光材料光譜調製及其應用》、耿國華教授主持的《文化資源數據智能處理與VR展示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得二等獎。

李文厚教授參與的《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緻密儲層分布特徵及勘探目標優選》獲得三等獎。

一等獎項目簡介

1,中國西部特提斯構造域關鍵巖漿事件及深部動力學意義

第一完成人:賴紹聰教授

項目簡介:該成果以中國西部特提斯構造域關鍵巖漿事件為重點解剖對象,構建了洋陸俯衝過程中地質資源的富集模式,為中國西部特提斯域資源強國戰略提供了堅實的基礎理論支撐。首次識別出青藏高原地幔物質東向湧動的巖石學科學證據(圖1),創新性的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Clark院士在Science上提出的下地殼流觀點拓展至地幔尺度;探索了秦嶺造山帶三疊紀花崗巖時空分布格局及其巖漿熔融規律;系統釐定了三江特提斯構造域西部花崗質巖漿作用對特提斯演化的響應過程,反演出了與拉薩地塊不同的源區屬性演化特徵(圖2)。該項目將最新的前沿科學研究成果與學科發展高度融合,研究成果轉化成多部專著並融入國家級精品課程《巖漿巖巖石學》等,入選全國高校教學改革優秀案例,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幔物質東向湧動模式圖
三江特提斯構造域西部物質演化規律

2,新型雜化納米生物功能材料應用基礎研究

第一完成人:樊海明教授

項目簡介:該成果利用自旋有序拓撲結構,雜化界面受限空間,多尺度、多維度有序組裝等效應系統性研究影響雜化納米生物功能材料應性能的關鍵因素,通過研發並定義全新拓撲結構的渦旋磁氧化鐵以及新型準順磁納米鐵氧體,提高磁學性能;發現界面受限空間對能量轉化強化新現象;開創納米多維度、多尺度有序組裝的新途徑,闡明新型雜化納米材料性能的調控、強化、協同等機制。以上發現對於顯著提升雜化納米功能材料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性能具有重要意義,獲得國內外同行的高度評價和認可。

成果研究思路
渦旋磁氧化鐵磁學結構、性能及其高磁熱

3,地質災害風險識別和調控的理論與應用

第一完成人:王家鼎教授

項目簡介:本項目聚焦國家防災減災的重大需求,依託10餘項國家、鐵道部、中國民航等重大科研項目,攻克了大型工程建設中地質災害的風險識別、隧道湧水以及新類黃土填方滑坡等災害的重大科學難題,創建了我國了鐵路及民航系統地質災害風險識別和防控技術標準體系,編制了《重載鐵路設計》等多部國家行業規範。項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外十餘條高鐵、重載鐵路及輕軌中成功應用,使得項目合作完成單位的高鐵建設防災減災及時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我國地質災害監測、識別和風險防控做出了重大貢獻。

溼剪試驗與常規試驗破壞臨界狀態線對比
成果整體思路圖

4,光纖油氣資源井中地震波勘測新技術

第一完成人:喬學光教授

項目簡介:該項目為了滿足複雜地層能源精細描述、高效探測、科學開採的迫切需求,全面開展了井中地震波勘測光纖三維矢量檢波與地震物理模型雷射超聲成像深度結合的地震勘測應用技術研究,攻克了寬頻帶(地震模型成像:50kHz-50MHz,井中地震勘測:1Hz-2kHz)、高密度(地震模型成像:>100萬道,井中地震勘測:>126級)、高維度(三維空間時延採集)井中地震波勘測的技術難題,研製出應用於地層油氣資源「實驗室、試驗場、野外場」勘測的井中地震波光纖三維時延檢波新方法、新技術、新儀器。對於促進我國地層能源探測新技術發展與「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深化,提升油氣資源勘測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技術意義和實用價值。

井中地震波勘探光纖三分量測井儀器
地震物理模型光纖超聲成像儀器

5,中藥分子新藥研發「合策略」的構建及基礎應用

第一完成人:鄭曉暉教授

項目簡介:針對中藥治病功效成分不清晰、靶標不明確的重大難題,從創新理論、關鍵技術和實踐應用三個層次對中藥分子新藥創製關鍵鏈條的共性問題開展了系統研究。首次提出中藥分子新藥研發「合策略」,發明並證實丹參素異丙酯等多個分子組方的創新候選藥,為中藥複方配伍機制研究,高效、安全、可控中藥分子新藥研究,揭示中藥組方理論及創製1類新藥提供重要指導作業。該成果不但可破解新藥研發各瓶頸環節的核心難題,而且能縮短新藥開發周期,提高研發成功率,對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原創新藥,提升醫藥行業核心競爭力和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藥分子新藥研發「合策略」總體思路
中藥活性成分受體色譜篩選方法的建立

相關焦點

  • 祝賀:西北大學9項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4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發布。本屆陝西省科學技術獎評選出獲獎成果260項,其中,一等獎48項,二等獎89項,三等獎122項。西北大學5項成果榮獲一等獎,3項成果獲得二等獎,1項成果獲得三等獎。一等獎獲獎數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 西北工業大學11項成果榮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西工大新聞網4月20日電(王秦怡)4月1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根據《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規定,經省科學技術獎各專業評審組評審、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63個項目(人選)。其中,陝西省最高科學技術獎3人、一等獎48項、二等獎89項、三等獎122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1人。西北工業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11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項。
  • 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名的3項成果榮獲2019年全省科學技術獎勵表彰
    7月17日上午,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西安召開,省委書記胡和平、省長劉國中出席會議並為獲獎代表頒獎。  陝西省農業農村廳提名的3項成果榮獲2019年省科學技術進步獎,在會上受到表彰。其中,由陝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主持完成的《黃土高原溝道壤中流形成機制、調控關鍵技術及應用》榮獲一等獎;陝西省農業技術推廣總站主持完成的《陝南水稻機插秧技術集成與示範》,西北工業大學、陝西省畜牧技術推廣總站、陝西省動物衛生與屠宰管理站聯合完成的《新型養殖業抗生素替代品的創製與應用》榮獲二等獎。
  • 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重大成果排名
    2015-2019年,南京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多達49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其中有5項一等獎,30項二等獎,充分體現了南大在人文社科領域的深厚底蘊。南大不僅在人文社科領域具有優勢,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實力同樣也不打馬虎。在2015至2019年,南京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1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 山東財經大學2項成果獲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近日,教育部發布《關於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獎勵的決定》,山東財經大學2項成果獲獎,其中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彭紅楓教授的論文《人民幣國際化研究:程度測算與影響因素分析》獲二等獎;劉培德教授的論文《2-dimension uncertain linguistic power generalized weighted aggregation operato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ultiple attribute group decision
  • 中建七局榮獲11項科學技術大獎!
    1華夏建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建築信息模型分類和編碼標準2中建集團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項)漢文化博覽園關鍵建造技術研究與應用多國標準體系下巴基斯坦研究成果經評價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授權發明專利6項、實用新型專利26項,獲國家級BIM應用大獎2項,國家級QC成果3項,參編地方標準1部。海峽文化藝術中心關鍵建造技術
  • 昆明理工等多所雙非大學獲國家科技獎!衝擊雙一流大學更有希望!
    哲學學科在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成果排行榜中位列第一。環境/生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入選學科增加到4個。2020年,山西大學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NO2,昆明理工大學★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昆明理工大學共有7項成果獲獎。其中,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 陝西科研人員連續研發7項科研成果,獲國際關注
    入職陝西科技大學以來,已主持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青年和面上),省部級和其它科研項目4項;在ES&T、EI、ACP、JGR-A等大氣環境領域權威期刊一作/通訊發表20餘篇學術論文,獲國家專利和軟體註冊權3項。
  • 喜訊~新晉雙一流之南京郵電大學,榮獲四個全國一等獎一個總冠軍
    據南京郵電大學官網信息,這兩個月,先後榮獲四個一等獎和一個總冠軍。在今年的中國高校計算機大賽中,共有來自國內外990所高校的4775支隊伍參加,經線上初賽、賽區選拔賽評選出32支隊伍晉級小程序賽道全國總決賽,最終10支隊伍獲全國一等獎,22支隊伍獲全國二等獎。
  • 西京學院榮獲三項省級教學成果獎,其中一等獎1項!
    12月1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對2019年陝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獲獎進行了通報,西京學院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這是該校繼2015年獲評全省民辦高校首個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之後,在獲獎數量和獲獎等級上又一次重大突破。
  • 西南大學19項成果獲第八屆高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
    該獎項是目前我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每三年評選一次,組織嚴密、程序公正,獲獎成果具有較高的公信力和影響力。據了解,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全國共有1539項成果獲獎(含香港、澳門高校獲獎成果)。
  • 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深企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建成了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在200餘項高層混合結構建築及裝配式建築中推廣應用了本項目的相關成果。
  • 深企中建科工集團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11日訊 (記者 楊陽騰)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深圳企業——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原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的理論、技術與工程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青島市100項成果獲省科技獎
    上個月,在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的評選中,青島再次站上了全省的「C位」:100項成果獲獎,佔全省的41%,其中牽頭完成85項,同比增長63%,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新高。而那些獲獎單位,都是青島創新創業的佼佼者。
  • 陝西有色「智造」升級:投入逾百億 獲專利授權近千項
    得益在人才、資金方面的持續投入,10年來陝西有色金屬集團獲得各級科學技術獎220餘項,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51項(其中一等獎和金獎11項)、市廳級科學技術獎79項、社會力量科學技術獎94項(其中一等獎38項)。
  • 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公示 食品領域涉及30項
    食品夥伴網訊 9月3日,湖北省科技廳發布了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公示,共建議329項科學技術成果和15家企業獲獎。其中:自然科學獎45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22項);技術發明獎31項(一等獎11項,二等獎14項,三等獎6項);科學技術進步獎240項(一等獎36項,二等獎87項,三等獎117項); 科技成果推廣獎13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9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15家。
  • 華南理工27個項目(個人)獲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
    會上頒發了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華南理工大學27個項目(個人)榮獲2019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共有突出貢獻獎1人、一等獎8項、二等獎18項,獲獎數量居廣東省首位。  其中,王迎軍院士榮獲廣東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數學學院朱長江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項目「液體-氣體兩相流模型的適定性理論」榮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李國強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項目「III-V族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的界面調控技術」、土木與交通學院曹洪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項目「地下結構截排減壓主動抗浮關鍵技術與工程應用」榮獲技術發明一等獎,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黃強教授團隊主持完成的項目
  • 中石大2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中石大2項科研成果獲教育部第八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 2020-12-21 1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院40年40 項標誌性重大科技成果
    此前,植物所牽頭編寫的《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和《中國高等植物科屬檢索表》,獲198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所關於中國蕨類植物科屬的系統排列和歷史來源的研究成果,獲199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 我國又一「最高獎」公布,3人都來自陝西這所大學
    陝西科技大學傑出校友房桂幹榮獲"中國造紙蔡倫科技獎",傑出校友劉剛、優秀教師宋順喜榮獲"中國造紙蔡倫青年科技獎"。1986年獲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學士學位;1989年獲西北輕工業學院(現陝西科技大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