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本唯一靠譜的武器是什麼?靠彈板供彈的九二式重機槍

2020-12-17 騰訊網

在二戰中的日本,一向被認為是陸軍裝備最為落後的國家,某個角度上尚且不及義大利軍隊的輕武器。但是也有個別武器,還算是不錯。起碼從戰前一直用到戰爭結束,甚至可能用了數十年。而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這款影視作品裡出鏡最高的武器,無疑是較為優秀的重機槍,那麼到底這款機槍有什麼可取之處呢?

一、日本早期機槍發展史

在日俄戰爭中,日軍第一次品味到了機槍的滋味。

在戰前,日本陸軍普遍相信,刺刀和步槍射擊就能決定戰爭,而對軍隊內少量裝備的機槍頗為輕視。

面對俄軍堅固的要塞,日軍發動了多次衝鋒,但結果都是日軍士兵倒在了俄軍的機槍和野戰炮的榴霰彈之下。

而三個中隊齊頭並進,向對方陣地發動衝鋒的,所謂「肉彈戰術」,也不過是徒增傷亡。

這種傷亡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相比於日俄戰爭前那些類似普法戰爭的戰役,日俄戰爭更像是一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預演。

部隊沒有做好任何準備,直勾勾的衝向了俄軍的要塞。而在這種第一次世界大戰預演的戰鬥中,日軍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因為誰也不知道這種新的戰爭模式在怎麼樣的。這就和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諸多戰役一樣,屬於不可避免的傷亡。

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告終,但這種損失卻讓日本銘記於心,並深刻意識到了機槍在戰爭中的作用。於是日本在之後的時間裡將精力轉入了機槍,希望也能獲得同等的火力。

不過當時日本對馬克沁重機槍並不是十分滿意,因為這種重機槍對於彈藥的消耗過大,非常不適合日本陸軍,尤其是在日本陸軍偏好於精確射擊上。

在當時的日俄戰爭中,日軍有小批量裝備的法國哈奇開斯機槍M1897機槍,以及發射6.5MM步槍彈的保式重機槍和三八年式機槍則十分滿意。

儘管這些機槍在當時裝備數量不多,但是在有限的數量下也起到了較大的作用。

於是日本又開始對三八年式機槍進行改進,希望得到更好的機槍,最後日本得到的就是三式重機槍。

三年式重機槍是日本在以往機槍的研發基礎,並以法國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作為藍本研發的氣冷式重機槍。

它的整體結構上都遍布了類似風冷式發動機的散熱片,它沿用了法國霍奇克斯重機槍的供彈設計,以30發裝保彈板供彈。

這種供彈方式的效率比使用彈鏈和彈匣的機槍要差不少,射速也較慢,壓制力較低。不過精度上倒有較好的保證,不過為了順利完成上彈和退彈殼,三年式有油刷為子彈加上潤滑油。此後三年式重機槍就在1914年到1936年裡,成為了日本陸軍的主力機槍。

二、九二式重機槍

儘管日本陸軍的三年式重機槍足夠優秀,且有效射程約2公裡左右,單純就營級作戰與人員殺傷角度來說已經足夠。然而一戰中茁壯的航空武力讓重機槍負擔了前線單位的對空任務,6.5x50毫米子彈的殺傷力顯得不足。

這種子彈的威力較為低下,彈道雖然穩定,但是造成的傷害卻不如當時的主流子彈。在本身射速就低劣的情況下,不能對空中目標造成足夠的打擊。,就十分要命了。

因此強化重機槍火力勢在必行,日本陸軍遂開始考慮更換重機槍,不僅要保證精度,也要保證有足夠的殺傷力。

在規劃火力提升的同時,日本陸軍航空隊也配備新的空用機槍,分別是仿造英國維克斯機槍而製造的八九式固定機槍和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改進而成的八九式旋迴機槍

。然而這兩種機槍經過日本陸軍的評估之後發現,兩者都不太適合直接轉換為陸上使用。最後經過慎重討論,日本陸軍決定與採用與機載機槍相同規格的子彈,槍體則由現有的三年式重機槍設計改膛放大。

新的機槍方案在1932年開始研發,並於1933年完成測試,定名為九二式重機槍。陸軍對它的日文稱呼是九二式重機關槍,海軍陸戰隊則稱為九二式重機槍。

如果比起三年式重機槍或是霍奇克斯M1914重機槍,九二式重機槍的重量要增加不少,

整體重量27公斤,增加部分主要集中在槍機與槍管。因為當時日本陸軍並沒有改良鋼材以承受較高威力子彈的膛壓對槍膛的磨損,所以採用了增厚管壁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同時為了加強散熱性能而增加了散熱片

。如果和同時代的空冷式機槍對比的話,那么九二式可說是超重量級裝備。

因為設計時考慮加強九二式重機槍的遠程射擊能力與對空射擊能力,日本開發了光學瞄準鏡與高射用照準器作為輔助用途。

九二式重機槍配備的瞄具包括有九三式眼鏡照準具、九四式眼鏡照準具、九六式眼鏡照準具,主要量產以九六式為主。

量產方面則由日本陸軍東京第一兵工廠與日本光學公司負責。

不過由於設計上只是對現有的機槍實施改造,因此第一批交付給部隊的九二式重機槍,基本上都是直接拿現役的三年式重機槍改造而成。

這是因為當時軍方催的比較急,而實際上工廠又沒有做好轉產的準備,因此只能選擇以原有的三年式重機槍改造為九二式重機槍。

在1933年年,日本方面改造了816挺機槍,到了1934年才開始正式量產第一批157挺新造槍,到停產為止共生產了45000挺,單價為2175日圓。

從此開始九二式重機槍就逐步取代了三年式重機槍,成為了日本陸軍和日本海軍陸戰隊的標配機槍。

三、九二式重機槍的實際運用

相較於三式重機槍,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性能十分優異,無論是彈藥的殺傷力,還是精確度都非常可靠。

在散熱性能上相較於三式重機槍也要好不少,續戰能力大大增強。

而增加散熱片的另一個好處就是重心穩定,再加上彈板供彈的好處就在於射速較低,所以它的精度也就大幅度上升。

在測試中,日軍機槍手在兩百米的上靶率為七成以上。

而在當時的日本陸軍編制裡,有專業重機槍枝援火力編制,下轄有四個重機槍班,日本稱之為戦銃分隊。

在其編制裡有士官1人、士兵10人、馬2匹。

四個重機槍班搭配一個彈藥班,日本稱之為弾薬分隊。

編制裡有士官1人、士兵10人、馬8匹,一個重機槍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而這種4+1的編制組成重機槍排,3個重機槍排成為重機槍連,也就是日軍編制裡的機関銃中隊。

通常一個日本陸軍的步兵大隊會下轄一個重機槍連,除了支援火力編制外,一般的日本步兵排也會額外配備一挺重機槍。

日本重機槍排的特色在於編制人數比起其他國家相對較多,尤其是馱馬數量。

重機槍班下有4名彈藥兵,每個人要背負重達22公斤的甲型彈藥箱,彈藥箱裡裝有540發機槍彈,一個機槍班平時便有2160發子彈。而彈藥班的馬匹馱運的乙型彈藥箱則是一箱750發彈藥,每匹馱馬可馱運4箱,八匹馱馬共可載運32箱共2萬4千發子彈。

如此推算平均一挺重機槍在作戰初期便配賦近萬發子彈,在續戰力上佔有優勢。

不過日軍這種編制是建立在一戰塹壕戰的基礎上的,在這種作戰經驗的火力運用原則下,它確實是一種非常優秀的配備。

然而經過了間戰期間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驗的吸收,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普遍下發至班組的輕機槍,以及德國推行的通用機槍等,都傾向於強化步兵班組的火力。

而與之相比,日本重機槍連的龐大的人力編制,讓日本的機槍單位不適合直接提供基層火力援護。

再加上九二式重機槍的重量過大,不適合機動作戰。因此往往只能採取陣地方式部署,機動性上較為不足。

而彈藥方面雖然7.7毫米子彈性能優異,但是相較於當時的主流子彈,仍舊殺傷力較低,可升級空間已經不多。

九二式重機槍另一個顯著的缺失是槍管,空冷式機槍在持續射擊時的槍管冷卻向來是工程師的重要課題,通常的解決方式是快速更換槍管。

但是九二式重機槍因為設計較早,沒有快拆槍管,拆換槍管需要專業工具協助,更換起來相當耗時,不利持續火力發揮,火力中斷較大。

在機槍班編制中雖然也有預備槍管,在編制內也有士兵攜帶,但是攜帶的道具箱重達20公斤,作戰時攜帶不便。

因此日軍大部分部隊會將道具箱與預備槍管放置在後方陣地,待戰鬥告一段落時才整檢,而讓士兵攜帶其它裝備作戰。所以一旦九二式重機槍出現故障,那麼它在短時間裡都是無法修復的。

結語

儘管九二式重機槍並不算先進,但是在日本陸軍的諸多裝備裡,已經是非常靠譜的一種武器了。在整個二戰中都能看到這種武器。也是少數在盟軍評價裡,還能得到中肯評價的武器。也因為其高精準度,往往也會被盟軍繳獲,在裝上狙擊瞄具後,當作狙擊槍使用,總體來說,九二式重機槍也算是一款還說得過去的武器了。

參考文獻:《世界武器》

《日本機槍》

《小銃拳銃機関銃入門》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日軍倚重的九二式重機槍,為何捨棄彈鏈不用,選了不可靠的...
    眾所周知,槍械的供彈方式有許多種,彈匣、彈倉、彈鏈、彈鼓、彈鬥、彈板等等,型制種類很多,但經過這麼多年的實戰淘汰,大部分供彈方式都被淘汰了。以二戰時期的機槍為例,能夠見到的基本都是彈鼓或彈鏈,如此才能滿足機槍的火力消耗。
  • 抗戰時,我軍的民二四重機槍和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哪個更好?
    民二四重機槍是抗戰時中國軍隊的主力重機槍,是德國馬克沁重機槍的中國仿製品,帶有純正的德國血統,有濃厚的西方味道。在抗戰中,民二四重機槍戰果纍纍,為中國軍隊立下赫赫戰功。九二式重機槍是二戰時期侵華日軍的主力重機槍,在中國戰場上被廣泛使用。只要鬼子大隊以上級別的作戰單位,就少不了九二式重機槍。
  • 志願軍的武器:國產馬克沁、日本九二式,曾經是敵手,朝鮮共戰鬥
    該槍從右側接入帆布彈鏈,供彈方式100或250發彈帶供彈,有效射程1000米。全槍全重為49公斤。該槍使用一前兩後的腳架,可以調節腳架高度。射擊前需要打開表尺,射手需要雙手握持雙D型握把扣動扳機射擊。另一種重機槍曾是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的主力重機槍,即九二式重機槍。1932年被研製出來,是一種氣冷式重機槍,槍管上設有散熱片。該槍口徑為7.7毫米,槍全重達55.3公斤(含三腳架),比中國軍隊的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還重。該槍發射7.7毫米子彈,使用30發保彈板供彈,理論射速450發/分、實際射速200 發/分鐘。,有效射程800米—1000米。
  • 「轉盤機槍」是志願軍的標誌之一丨盤點抗美援朝志願軍經典武器
    蘇制捷格加廖夫輕機槍 看過電影《英雄兒女》的人都對王成手中的一種武器印象深刻,這就是蘇制捷格加廖夫輕機槍,槍身上面有一個標誌性的大圓盤,實際上是一種獨特的47發彈盤供彈器,圓盤在射擊的時候跟著轉動,中國俗稱「轉盤機槍」,又被稱為「唱片機槍」。
  • 哈奇開斯重機槍:世界上第一款氣冷重機槍,日本九二式的祖宗
    比如,由於「用帆布彈帶給機槍供彈」的方式,也作為一種技術方法被馬克沁申請了專利,為避免侵權,本內特只得使用扁平的金屬彈板供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射擊連貫性。哈乞開斯使用金屬彈板供彈哈奇開斯M1897型機槍的問世,解決了當時法軍的大問題。在北非和西非地區,法國有不少殖民地。
  • 二戰中最嬌貴的重機槍:日本92式重機槍,被盟軍戲稱「啄木鳥」
    92式重機槍是日本軍隊在二戰中最有名的重機槍,該槍是日本武器設計師在1932年以哈奇開斯機槍為藍圖設計的使用7.7毫米口徑子彈的重機槍,該槍最大的特點就是機身和槍管布滿散熱片,以便加強槍械持續作戰能力。現在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劇中92式重機槍出鏡率極高。
  • 簡介日軍最常用的三款武器:92式步兵炮,89式擲彈筒,92式重機槍
    後來美軍點評日軍武器,送給了它一句評語,「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唯一值得評價的兵器」(三)九二式重機槍:中隊級配置,12門在中國戰場上,九二式重機槍有個家喻戶曉的綽號:「雞脖子」。原因是該槍槍口前方有一防火帽,配合槍身上的散熱片來看,整體好似一隻鬥雞,加上其射擊時會發出「咯咯咯」的聲音,故有此命名。
  • 二戰時著名重機槍大盤點,第三個重機槍被呼為「死神鐮刀」
    實戰證明毛瑟出品必屬精品,MG42通用機槍堪稱是德軍最值得信賴的武器,它非常的可靠,不論是在零下40度的蘇聯,還是在北非沙漠中,它都能穩定發揮。因此,德軍在二戰期間曾大量生產該型武器,衝鋒中的盟軍戰士視它為「步兵的噩夢」。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兩挺MG42就差點幹掉搶灘登陸的盟軍三個連隊。 「野雞脖子」日本92式重機槍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有句說得好「想像是美好的但事實是殘酷的」,二戰中很多武器在設計之初想的很好但實際使用之後卻與最初設計大相逕庭,下面我們就列舉十樣二戰比較「廢材」的武器看一看都有什麼武器榜上有名。
  • 一挺九二式重機槍能買四挺MG42:火力卻遭對手諷為燒火棍
    據悉,二戰一挺九二式重機槍的生產價格是2175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是400美元生產一挺。而1943年定型生產的MG42通用機槍生產價格卻只有117.5美元,可以說,買一挺九二式重機槍可以買4挺MG42通用機槍。按照一分價錢一分貨的思路,九二式重機槍實力應該遠在MG42之上。
  • 被充作輕機槍的白朗寧自動步槍,在二戰中的表現到底如何?
    可這些自動步槍都是二戰之後發明的,那在這之前有什麼自動步槍嗎?很多人會說是德國的STG-44自動步槍,這款誕生於二戰後期的自動步槍也算名揚天下。 但實際上在一戰末期,就有一款自動步槍被開發出來,這就是美國的M1918白朗寧自動步槍,簡稱BAR自動步槍。 可這種自動步槍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被當輕機槍使用的,那它在二戰中的表現如何呢?
  • 日本的傳奇槍械設計師,卻設計出大批二戰最差槍械
    自從有了戰爭,就誕生了各式各樣的武器。隨著國家的發展和進步,對武器的需求越來越大,也就出現了一種新的職業——槍械設計師。自明治維新起,日本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逐步提高,並在20世紀初發起了一系列侵略戰爭。
  • 誤國之路,二戰前的法國輕機槍發展歷程
    這種槍是從哈奇開斯重機槍減重改進而來,供彈方式就沿用了重機槍的保彈板供彈。這個供彈方式引出諸多問題,首先子彈是裸露在環境中的,容易沾上泥沙造成卡彈;其次保彈板比較細,如果不能準確插到位就會供不上彈。在很多人伺候,架在原地射擊的重機槍上這還不明顯,但是用在輕機槍上就很要命。特別是夜間供彈很容易把保彈板插反,全槍立刻卡死,被稱為只能白天使用的武器。法國前線部隊對這種槍很不滿意,要求替換。
  • 20世紀最強機槍防護盾——53式重機槍防護盾
    顧名思義,53式重機槍就是1953年生產定型的國產重機槍,該槍曾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大放異彩,也在與對越,對印的衝突中表現優良,但是由於其用途較單一,槍架較笨重等缺點,已與1997年退出現役。雖然已經退役二十幾年,但53式重機槍還是留下了屬於它傳奇!特別是它的防護盾,在軍迷眼中簡直是神器一般的存在。
  • 日本『野雞脖子』機槍的親戚——哈奇開斯M1909
    哈奇開斯公司的總工程師——美國人勞倫斯·貝內特和他的助手亨利·梅西根據這一設計指標,在原哈奇開斯M1900、M1907的基礎上保留導氣式自動原理和彈板供彈模式不變,改用兩腳架或小型簡易三腳架,加裝槍託,以臥姿架槍抵肩射擊為主,兩人操作(1人瞄準射擊,1人攜帶彈鈑,並負責裝填)。
  • 二戰:美國步兵武器裝備大盤點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60%在法國的美軍士兵都配備了它。此槍僅美國陸軍中就裝備有270萬把M1911手槍。M1911手槍採用槍管短後坐自動方式,7發彈匣供彈。作為一款半自動手槍,該槍結構簡單,結實耐用,性能可靠,成為世界最為著名的軍用手槍之一。
  • 轉盤機槍、駁殼槍等武器眾多,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開眼界,長見識
    作為一個軍事愛好者,在接受紅色教育的同時,還第一次,近距離看到了抗戰時期使用的機槍、步槍、手槍等各種大小、長短不一的武器。德國96式毛瑟半自動手槍,中國人又稱駁殼槍,作為一種自動裝填手槍,該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的優點,它是當時中國軍隊使用的主要手槍之一。這把二十六年式手槍,是日本帝國陸軍採用的第一支現代化手槍。
  • 首見美軍的MK48 輕機槍,6.5 Creedmoor彈的FN
    如果你想進一步了解更多SHOTSHOW的盛況,請關注我們輕兵器愛好者,輕兵器愛好者作為官方許可的唯一中文自媒體,會及時為大家帶來最新資訊。 在FN展區中,FN展出了他們新開發的FN MK48 MOD2 6.5CM輕機槍。彈藥使用6.5 Creedmoor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