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作者:王卓
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決查處各種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金融領域腐敗對金融安全造成極大威脅。如何加大金融領域反腐力度、清除金融亂象,是與會同志關注的話題。
「金融領域腐敗風險往往與市場風險、政治風險交織在一起,很容易引發系統性風險,腐蝕我們黨的執政基礎,人民群眾深惡痛絕,必須以『零容忍』的態度堅決懲治。」駐中國證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樊大志表示。
去年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將查處腐敗案件與防範風險、挽回損失結合起來,金融領域反腐動作不斷,捷報頻傳。2019年1至10月,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調查金融系統違紀違法案件5500餘件。
一系列成果,充分印證了派駐機構改革為深入推進金融領域反腐提供了重要組織制度保障,制度優勢不斷轉化為治理效能。中央紀委委員,駐中國銀保監會紀檢監察組組長李欣然告訴記者,該組去年查辦案件37件,對22名主要涉案對象採取留置措施,涉案金額15億餘元。
今年是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必須堅決查處各種風險背後的腐敗問題,保持從嚴態勢,繼續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
樊大志認為,持續有效削減腐敗存量、遏制腐敗增量,是持續從嚴的核心,也是保持高壓態勢的關鍵,「特別是對於損害群眾利益、影響深化改革大局、危害金融安全的行為和腐敗案件,堅決亮劍,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要聚焦收受被監管機構賄賂,監管嚴重『放水』,成為重大風險事件助推力量的;利用手中監管權力,大肆收受私營業主、被監管機構財物,甘於被『圍獵』甚至主動尋求『圍獵』,從監管秩序的維護者蛻變為破壞者的;利用國有金融機構經營管理權、金融信貸資源配置權和內幕信息,通過融資貸款、項目運作等手段大肆謀取私利的,嚴懲不貸,持續保持案件查辦高壓態勢。」李欣然表示。
《關於深化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派駐機構改革的意見》印發後,中央紀委國家監委深入推進中管金融企業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賦予相應監察權。派駐機構設置更加科學、職能更加優化、監督更加有力,為深入推進金融領域反腐敗提供強大動力。
「我們將圍繞『三項改革』,立足證監會作為垂管單位的實際,加大探索實踐力度。」樊大志說,「在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相關部門指導下,加強與地方紀委監委以及相關中管金融機構紀檢監察組的監督聯動,從監管和市場兩個方面,協同管好送錢和收錢『兩隻手』,堅決防止利益衝突。」
做深查辦案件的「後半篇文章」,是不斷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深化「三不」一體推進的必要途徑。深化金融領域反腐敗工作,也要在加大查辦案件力度的同時,堅持標本兼治,持續強化震懾效應。
「要結合金融領域腐敗案件特點,堅持查清問題、防控風險、追贓挽損、彌補制度短板、重塑政治生態協同推進,不斷提升查辦案件的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李欣然表示,該組將強化保障制度執行,緊盯銀行保險監管權力運行,督促銀保監會各級黨組織負責、守責、盡責,保障公正監管、精準監管、廉潔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