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千奇百怪,無論是捕食者還是被捕食者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憑藉各自的本領在海洋裡各領風騷。但海洋裡有一種魚,連基本的遊泳都不會,長的還很醜,生存能力極差,動不動就狗帶了。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顏值不高、弱小、可伶、無助的翻車魚吧。
翻車魚在英美地區稱它為「海洋太陽魚」因為喜歡曬太陽,在德國人們管它叫「會遊泳的頭」因為頭的比例實在是大,在水裡遊動時就像一個漂移的大魚頭。翻車魚在海洋魚屬於大型魚類:最大體長可達3到5m,體重可達1到3噸。體型扁而圓,頭大,厚嘴唇,魚鰭極小。獨特的身體構造導致它的遊泳水平極差。
翻車魚遊泳都是隨波逐流的,洋流往哪去它就往哪飄,看起來搖搖欲墜,自己的能力就是簡單上浮下潛。生活節奏很很慢,動作笨拙,多數時間呆在深海裡,偶爾沒事喜歡平躺在海面,側著者身體曬曬太陽。同時它的智商低、遊泳能力差,被衝到岸邊也無法自己遊回海裡,有漁民撒網捕捉也不懂逃跑,遇到其他海洋裡的捕食者更是無力反抗。
翻車魚的自我保護能力和生存能力差,以至於網絡上流傳出現了很多種翻車魚的獨特死法:「曬太陽太陽太大給直接曬死了」「眼睛進氣泡導致精神太過緊張而死」「擔心和海龜相撞,過度緊張而死的」「旁邊的同類死了,太傷心也死了」其實這些都是網友的腦洞,並不是事實。翻車魚在海面曬太陽能幫助調節體溫,讓海鳥清除寄生蟲。它雖然反應遲鈍,動作笨拙,但不會因為精神狀態導致死亡。
從上面幾點來看翻車魚比起其他魚類真是弱爆了,但它們又是靠什麼存活下來的呢?靠的是它強大的繁殖能力,翻車魚一次產卵可達3億枚,但受精的卵數量有限,最終只有30條左右能到成年也算比較可觀。幼年的翻車魚要面對金槍魚、鬼頭刀魚等其他掠食性魚類捕食;成年的翻車魚也會容易被虎鯨、海獅追逐撕咬。隨著海洋環境的惡化翻車魚的數量也是逐年減少。
說到底人類才是這種醜萌生物最大的威脅,雖然翻車魚骨多肉少,且表皮寄生蟲多,無法直接食用。但剝皮去骨後體重10%的肉還是有很高的營養價值,魚皮雖然無法食用,但是可以製成明膠或魚油。有意無意的捕殺加上海洋環境的汙染,隨隨便便被一張丟棄的破漁網都可能能要了它的小命。
由此可以看出翻車魚一生艱辛命運坎坷,不要再糾結這魚能不能吃了,遇到擱淺的翻車魚就送它回海裡吧,多多愛護海洋環境,愛護這種脆弱又醜萌醜萌的生物吧。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關注「自然奇妙物語」科普與分享更多有趣的自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