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約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是如何徵服巴勒斯坦與埃及的?

2020-12-22 阿英漫談基督教歷史

說起希臘,人們所想到的除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這三位著名的哲學家之外,一定也會想到其最偉大的一位帝王——亞歷山大大帝。作為帝王,他雖英年早逝,但卻戰功卓著,真正締造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其豐功偉績又是世上多少帝王將相所嚮往的呢。

歷數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所佔領之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其中有很多都是靠武力徵服,不過,有時也偶爾不乏有和平接管之地,如我們今天所要談到的巴勒斯坦和埃及。

亞歷山大徵服巴勒斯坦

據史書記載,亞歷山大於主前332年徹底攻佔推羅後,就率兵南下要去攻打埃及,途中經過巴勒斯坦,自然是也將此地收為希臘的管治之下,幾乎沒有史書提及他是否曾經動用過武力,只有史學家約瑟夫對此稍有記載,但當中多是些離奇故事,因而也不足為人所信服。

不過,雖是如此,我們也還是可根據當時的猶太人只是被波斯統治的情況推測,對於沒有國家主權的他們來說,只要統治者能夠善待他們,在希臘手下與在波斯手下也沒有什麼不同,更何況波斯後期的統治不是很理想。所以,當亞歷山大到來之時,像野史中說的那樣,希臘大軍受到了民眾的歡迎,而大祭司也親自出來迎接亞歷山大,對其表示臣服。

歷史上雖說沒有記載猶太人對亞歷山大的抵抗,我們也有足以讓人信服的理由推測猶太人也並不在意換一個統治者。但據撒瑪利亞的蒲紙殘卷所記,他們的鄰居,或可說是血統上的半個同胞——撒瑪利亞人卻是對希臘軍隊有過抵抗,因此亞歷山大也在此建立了馬其頓軍事殖民地,以鞏固其統治。除此之外,巴勒斯坦地的人幾乎都表示出了歸順之意。

猶太人與希臘人的友好關係,一直由亞歷山大時代延續到後來的南王多利買王朝。直到後來的北王西流基王朝掌管巴勒斯坦時,猶太人才開始面對真正的迫害,當然他們也才正式以武力反抗。

亞歷山大徵服埃及

亞歷山大徵服巴勒斯坦南下要攻取埃及時,途經迦薩,遇到了那裡居民的強烈抵抗,於是用了2個月的時間將那裡攻陷後,才得以又長驅直入,南下埃及。據史書記載,亞歷山大在那裡也沒有遇到什麼反抗,此時的埃及似乎也同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一樣厭倦了波斯的統治,而欣然願意接納亞歷山大的接管,甚至還擁立他為合法的法老王,且還為他冠上埃及神明身份。

亞歷山大被認為是埃及一位名叫亞們(God Ammon)的神明的化身(或兒子)。由於這個埃及神明是有公綿羊角的,所以在一些刻有亞歷山大肖像的錢幣中,他也是有公綿羊角的。不過,這是與但以理書中說的象徵希臘帝國的「公山羊角」沒有什麼聯繫的,因為希臘人是以獨角的公山羊為其民族的象徵的(這也是但以理先知的異象中是以本來獨角的公山羊象徵希臘的原因)。

和世上許多帝王一樣,亞歷山大也是一位喜愛表彰自己功績的人,公元前331年,他就在尼羅河西岸出口建立了一座城市,稱之為亞歷山大港,以顯耀其威名。這海港入口處所建的燈塔更可稱得上是建築史上的佼佼者,被譽為古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很可惜,它今日已早已蕩然無存了)。

他也接納埃及人對他的奉承,稱自己是亞們之子,其實他也自稱是希臘宙斯神之子,所以他是把埃及的亞們等同於希臘的宙斯。而這亞們神本來在埃及人中一直都不算是出名的,卻因亞歷山大認其為父而聲名遠播。

綜上所述,亞歷山大對巴勒斯坦和埃及的徵服不像人們所想像的那般血流成河、屍橫遍野,卻乃是一派友好和平氣象。可見,在那個不發達的冷兵器時代,人們也是愛好和平的,就算是勇武的亞歷山大,也還是有其願意和平的一面的。人性就是如此,我們眼中看到的人,往往不是單一的非黑即白,所以我們還是不要以單一的善與惡來看待一個人,而要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看,這樣才能真正認識一個人;當然,更可以真正認識那個有時連自己都感覺陌生的自己。

相關焦點

  • 猶太人去埃及的幾次移民潮,他們在波斯統治時期是如何生活的?
    當我們試圖了解兩約之間居住於巴勒斯坦地的猶太人的時候,也不能忽略了另外一批人,他們雖身在他國,但卻也有著猶太血統,而且在一定時期,還與居住於故土的同胞有著聯繫,這些人便是住在埃及的猶太移民。他們在那裡的情況如何,是怎樣生活的?這些都是我們該予以知曉的,因為聖經中不只一次提到過他們。
  • 埃及歷史發展階段簡介
    埃及全稱為阿拉伯埃及共和國,位於北非東部,領土還包括蘇伊士運河以東、亞洲西南端的西奈半島,埃及既是亞、非之間的陸地交通要衝,也是大西洋於印度洋之間海上航線的捷徑,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的繼業者之爭
    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大帝本打算徵服更廣大的疆域。然而,天不假年,這位歷史上罕見的戰爭奇才在33歲便撒手人寰。亞歷山大大帝去世之後,他留下的最重要遺產——橫跨亞非歐的龐大的馬其頓帝國的繼承者人選問題引發了手握兵權的部將們的爭執。
  • 兩約之間:波斯帝國的衰亡以及希臘的興起
    它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這正是我們今日所要談的。波斯帝國的衰亡之內因俗話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任何事物的衰亡都不會是一朝一夕的,並且往往也都是那些看似不太大的小事兒堆積之下產生驟變引起的。希臘帝國的崛起希臘本土原本多山區,由多個城邦組成,在亞歷山大大帝的父親馬其頓王腓力二世(主前359年—336年)開始統一霸業之前,從來都沒有真正統一過。各城邦人民只是藉著幾年一度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以及遭受到外來侵略時才會有短暫性的聯絡或有限度的聯合。
  • 埃及約旦巴勒斯坦舉行三國外長會:談判是實現和平唯一途徑
    當地時間19日,埃及外長舒凱裡、約旦副總理兼外長艾曼·薩法迪和巴勒斯坦外長馬勒基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三國外長會,就地區局勢最新進展等問題進行協調立場和交換意見。在會談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埃及、約旦和巴勒斯坦三國外長一致強調,巴勒斯坦問題是阿拉伯國家的核心問題,有關國際合法性決議是未來巴勒斯坦問題談判的參考。談判是實現和平的唯一途徑,應在「兩國方案」的基礎上達成最終解決方案,以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前的邊界為基礎、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建立一個主權獨立、地理上彼此相連的巴勒斯坦國。
  • 古埃及最後一個朝代,國祚275年,開國法老是亞歷山大大帝的心腹
    託勒密一世出身馬其頓王國一個貴族家庭,馬其頓王國是號稱世界第五文明古國——古希臘的第一個君主制國家,君主稱號是國王,其最著名的國王就是亞歷山大大帝。託勒密一世跟亞歷山大大帝是從小就結識的好兄弟、好朋友,前者比後者小十多歲。
  • 以色列情報局摩薩德暗殺成癮:不單伊朗,埃及約旦巴勒斯坦到處殺
    以色列的暗殺行動 頗為熟練2018年,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以色列摩薩德就殺害了35歲的巴勒斯坦科學家法迪·巴特什,這也揭開針對性殺害被以色列威脅的巴勒斯坦人的秘密方案的序幕。巴勒斯坦科學家法迪·巴特什曾在被圍困的加薩走廊研究電氣工程,然後在馬來西亞攻讀同一學科的博士學位。他專門研究電力系統和節能,並發表了有關該主題的許多科學論文。
  • 開疆拓土的埃及「亞歷山大大帝」——圖特摩斯三世對外政策解析!
    圖特摩斯三世在位期間,東部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叛亂頻發,南部努比亞地區各部落也存在此起彼伏的騷動,沿海的貿易活動依舊在進行,這都成為圖特摩斯三世需要一一解決的問題。因此圖特摩斯三世制定了適應各地區的對外政策,在繼承的同時推陳出新,不但固守了前人的江山,更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埃及的版圖繼續擴大,帶領古代埃及進入帝國時代,因此他無愧於被稱作埃及的"亞歷山大大帝"。
  • 愷撒徵服埃及丨「同化」和「徵服」的渙然冰釋
    前言在古羅馬,愷撒是一位了不起的徵服者,在高盧戰爭中,他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徵服了整個高盧地區和不列顛尼亞。而在擊敗龐培之後,愷撒向埃及進軍。因為龐培逃到了埃及。為了徹底消滅龐培,也為了擴充羅馬的領土,愷撒將埃及作為自己的徵服目標。雖然埃及曾經被羅馬徵服,但是只是臣服於龐培,而不是臣服於愷撒。
  • 《全面戰爭:競技場》繼業者王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遺產
    雖然這位大帝在32歲就與世長辭,但卻創下了統一希臘全境,橫掃中東地區,佔領埃及全境,蕩平波斯帝國,甚至勢力範圍擴張到印度河流域的偉業。其疆域最大時,達到了500萬平方公裡。 但是,成也亞歷山大,敗也亞歷山大,他逝世後,他的馬其頓王國也迅速陷入了一系列的紛爭之中。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託勒密能夠佔領埃及,建立王朝,全靠「碰瓷」亞歷山大大帝?
    武力奠定政權,但是想一直維持政權,僅僅靠武力就行不通了,特別是在一個全新的地區建立起穩定的政權就很有難度了,因為不同種族之間是會有著自己的文化和信仰的不同,會造成很多的統治上的矛盾,因此託勒密王朝的統治者要得到被統治區域人民的認可,就必須直面解決這些問題。
  • 埃及發現罕見託勒密王朝大型石棺 有網友想到亞歷山大大帝
    今日埃及7月11日又有消息稱,埃及安全部隊將與軍隊工程部門、觀光部門警察協助提取石棺。 另據科學美國人12日稱,這一發現為考古人員留下了一系列謎題:石棺中的人到底是誰?裡面藏了什麼文物?以及為什麼這個石棺會如此巨大。 不過,考古學家對石棺持謹慎態度。
  • 兩約之間:猶大國的獨立以及當時的西流基王朝和多利買王朝
    當時的西流基王朝和多利買王朝就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與猶太國關係最為密切的國家非北方的敘利亞西流基王與南方的埃及多利買王朝莫屬,當然也不能忽略了出露頭角的羅馬。不過,從親疏角度來講,這裡我們對當時的敘利亞與埃及作個了解是更為必要的。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一、定居在巴勒斯坦,猶太人繁衍千年 巴勒斯坦地區位於西亞,處於歐洲、亞洲和非洲之間,其戰略地理位置十分突出,這也就註定了這塊地區不會平靜。
  • 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到底在哪裡?為什麼至今都是各種猜測?
    不過,對於考古工作者而言,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卻更具吸引力。根據一些說法,亞歷山大大帝的陵墓就在以他命名的亞歷山大城。據說,後來很多著名的統治者都去過此處,而且,每個故事都很有趣。比如:凱撒,他被告知必須是晴天日光直射時方可入墓,且時間不可久待。但是,凱撒偏偏不信,直接拿著火把闖入了好幾次,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於是,凱撒心中默默祈禱,才使得其順利進入,並在陵墓中待了很長時間。
  • 永遠在徵服與被徵服,曾流亡於各國,最終以色列還是成為「惡龍」
    一、 徵服與被徵服的路上根據希伯來聖經的記載,巴勒斯坦這片土地是猶太人誕生的地方,同時也是蘊含著猶太人的信仰的地方。但是在後期的乾旱和荒漠的影響下,猶太人被逼離開故土,在"上帝"的指引下前往埃及定居。但是猶太人並沒有忘記自己猶太人的事實,因此在嚴格的規矩的約束下,猶太人並沒有實現與當地埃及人的融合,時刻謹記著自己的身份。後期猶太人受強大的生命力的影響,埃及的猶太人日益繁榮昌盛。猶太人的興盛引起了埃及統治者的憂慮和恐慌,並下定決心鎮壓猶太人。因此後期猶太人基本上是作為埃及人的奴隸而生存的。
  • 他,歷史最殘暴君主,徵服埃及,當法老面折磨其女兒,殺埃及神物
    他曾兇殘地殺害自己的親兄弟,與自己的姐姐妹妹亂倫,更甚者把大活人當箭靶射,一夜之間把眾多貴族頭朝下活埋。在徵服埃及,他下令挖出雅赫摩斯二世的木乃伊就地焚燒,同時還殺死了埃及人無比崇拜的聖牛,聖牛在埃及人心中就相當於神靈。而這位世界級殘暴君主,就是波斯大帝王——岡比西斯二世。
  • 史上最殘暴的君主,徵服埃及後折磨公主,殺掉一頭牛引發眾怒
    文丨笑傲天下史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自古以來這句話形容帝皇和平民百姓之間的關係是最為貼切的,多少明君在和全國百姓共同的努力之下成就了皇朝盛世;又有多說暴君昏君因為殘暴昏庸的行為導致爆發眾多的叛亂起義,從而顛覆當朝政權。
  • 夢回埃及豔后:《刺客信條:起源》背後的古代埃及
    到了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徵服埃及,希臘文化開始對埃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後,他的將領託勒密一世獲取埃及並建立這個王朝,在歷史上被稱為託勒密王朝,這個王朝前後持續了約300年的歷史。
  • 埃及:抓住白宮換主前的最後「窗口期」
    11月26日,埃及、沙特、阿聯和約旦舉行了探討敘利亞戰爭的外交會議。埃及外交部發表聲明稱,會議同意加強共同努力,維護敘利亞的阿拉伯身份。旅埃的敘利亞資深記者艾哈邁德表示,埃及與敘利亞巴沙爾政權保持著良好關係,埃及希望彌合海灣國家與敘利亞政權之間的分歧,以遏制土耳其和伊朗軍事幹涉敘利亞。埃及正積極促成阿拉伯國家就敘利亞政權的政治改革達成一致,以幫助敘利亞重返阿拉伯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