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莫斯科公國統治階級出現變化

2020-12-22 史學鴻儒

公元1487年至公元1494年,伊凡三世率領莫斯科公國軍隊同立陶宛軍隊進行了一場大戰,起初伊凡三世只是通過政治手段將立陶宛統治下的邊境地區吞併。

公元1492年,李填完大公去世,政局動蕩,這為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機會,他立即全力向當時政局未穩的立陶宛發動了猛烈進攻,迫使亞歷山大投降。

雙方籤訂了合約之後,莫斯科公國獲得了立陶宛名下的奧卡河上遊和維亞茲馬公國。

而且伊凡三世利用戰勝國的角色,將自己的公主嫁予了亞歷山大,從此在立陶宛宮廷之中樹立了一個有力的政治工具。

公元1500年至1503年,伊凡三世再次發動入侵立陶宛的戰爭,此次徹底將立陶宛打敗,並且籤訂合約將德斯納河流域的廣大土地全部吞併,立陶宛成為了一個小國,在沒有能力與莫斯科對抗了。

伊凡三世在完成了擊垮立陶宛的戰略目標之後,使得整個莫斯科公國一躍成為了莫斯科大公國,這充分證明了擊敗立陶宛之後的莫斯科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方面的實力,在當時的整個羅斯地區已經是一騎絕塵的存在了。

隨後,伊凡三世又開始向波羅的海進行擴張,他不希望莫斯科大公國完全被大陸封鎖,因此他需要尋找有力的海洋基地,因此他開始向駐紮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沃尼亞騎士團進攻。

公元1503年,伊凡三世大獲全勝,使得整個莫斯科大公國在戰略位置上依山傍水,有了充分的戰略縱深。

隨著莫斯科大公國絕對統治力的形成,在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期,整個公國的內部社會出現了深刻的變化。

最為明顯的就是,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階級及其與大公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

此後的統治階級很少是原來那種世襲產生的王公貴族,而是直接為君主服務,受到君主直接領導的貴族。

新興的這種政治貴族並不是依靠原來的世襲封邑而成長起來的,他們是莫斯科公國在不斷發展壯大的新階段當中,依靠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才能和功績,獲得了大公的大肆封賞而上位的。

這種新型的封賞和原來的封邑制度不同,受封者的土地實際上並不可以世襲,其只能夠供受封者本人使用,一旦受封者去世,那麼土地也會被收回,再次封賞給他人,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封賞的土地,更像是一種採邑制。

就這樣,一批新興的貴族開始大量出現,由於他們直接受到大公的封賞,因此對於大公非常忠心,這也是莫斯科大公國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的重要表現。

與此同時,除了貴族之外,還有一些商人逐漸成為了莫斯科公國的重要政治力量,他們依靠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背景,不斷為莫斯科大公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迅速成長為新時代莫斯科大公國的中堅政治力量。

相關焦點

  • 伊凡三世領導下的莫斯科公國,在擺脫束縛後開始了蓬勃發展
    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莫斯科公國內部正面臨著深刻的社會變革,封建制度進一步發展,由此形成了新的政治和經濟制度。 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莫斯科公國統治階級的變化 伊凡三世在完成了擊垮立陶宛的戰略目標之後,使得整個莫斯科公國一躍成為了莫斯科大公國,這充分證明了擊敗立陶宛之後的莫斯科在政治
  • 伊凡三世的領導下,莫斯科公國成為羅斯地區的中心
    公元15世紀中後期是莫斯科公國全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半個世紀當中,莫斯科公國在瓦西裡二世、伊凡三世以及瓦西裡三世三代君主的領導下,逐漸成長為了整個羅斯地區最為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並且在公元15世紀70和80年代,莫斯科公國在伊凡三世的英明領導下,充分利用金帳汗國內部政治勢力分裂的形勢,成功徹底擺脫了蒙古人對羅斯地區200多年的高壓統治,使得羅斯地區和人民獲得獨立自主的發展機會。伊凡三世作為羅斯大公在整個莫斯科公國不斷發展壯大,以及率領羅斯人民擺脫蒙古人的統治鬥爭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 15世紀,莫斯科公國成為擺脫蒙古族統治、獲取民族獨立的核心力量
    15世紀中後期,經歷蒙古貴族二百多年的統治,羅斯各公國反抗蒙古貴族的殘暴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與自由的願望日漸強烈。這時,一個從莫斯科城發端成長起來的莫斯科公國登上了歷史的舞臺,成為領導羅斯民眾擺脫蒙古族統治、獲取民族獨立的核心力量。
  • 遼國亡於12世紀初,但在13世紀末,為何俄國稱中國人為契丹
    公元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前身出現,與此同時俄羅斯人將中國命名為「契丹」(Kitan),直至今天,翻譯過來就是「契丹人民共和國」。 遼國亡於12世紀之初,莫斯科公國成立於13世紀之末,兩者相差150餘年,遼國沒有對俄國產生影響,相反蒙古帝國四大之一的金帳汗國一度統治俄羅斯地區,為何俄國卻還將中國人命名為契丹,而不是命名為蒙古?其實,這裡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契丹歷史。
  •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在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達到頂峰
    它使得一種經常被視為非常理性的變化成為可能,人文主義作品從14世紀開始就出現了偉大的復興。文藝復興是或曾經是最有效的神話之一,它可以幫助人們掌握自己的舉止風度並因此而更有效率地行動。當一些義大利人開始從事古典作家的研究時這個詞才開始應用,明確地援引異教的古典觀念,開始認為他們自己是失去的傳統「重生」的一部分,是古典時代的「復興」。
  • 16世紀初俄羅斯國家出現在東歐平原之上,成為當時不可小覷的強國
    在反抗金帳汗國統治的同時,莫斯科公國逐漸擴大疆域,兼併一個個的羅斯公國,到16世紀初一個嶄新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出現在東歐平原之上,成為當時不可小覷的強國。(一)東北羅斯的統一莫斯科公國成立以後,歷代大公執政期間無不以擴充疆域為第一要務。
  • 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俄羅斯帝國、羅曼諾夫王朝,有何關係?
    公元1240年,蒙古帝國滅掉基輔羅斯,俄羅斯短暫被蒙古帝國統治。公元1283年,蒙古帝國認為扶植傀儡國家能更好統治這塊領土,所以扶植了多個傀儡公國,其中一個傀儡公國就是莫斯科公國,仍然是留裡克王朝的王室後人統治,國都莫斯科。後來蒙古帝國分裂出來的四大汗國逐漸衰弱,而莫斯科公國逐漸強盛。
  • 莫斯科公國在伊凡三世時期快速發展,吞併諾夫哥羅德和特維爾
    雖然在瓦西裡二世時期,莫斯科公國通過強大的軍事行動最終迫使諾夫哥羅德同自己籤訂了合約,並且獲得其內部的審判權,但是這並沒有意味著諾夫哥羅德完全被莫斯科公國吞併。而此時的莫斯科公國在瓦西裡二世時期相繼取得了一些兼併戰爭的勝利,因此國力也正處於快速發展的階段當中,特別是中央集權國家制度不斷完善,開始在整個羅斯地區具有極高的號召力和領導力。伊凡三世是莫斯科公國在公元15世紀中後期實力不斷強大的重要領導者,他在位時期將伊凡一世時期的絕對擴張戰略發揮得淋漓盡致。
  • 是什麼導致15世紀到16世紀的義大利戰爭?
    01 15世紀末至16世紀中葉,一場曠日持久的義大利戰爭,成為歐洲歷史上一段揮之不去的陰影。有關義大利戰爭背景,可追溯到十五世紀歐洲的局勢和政治形態。
  • 小小的莫斯科公國,在蒙古人統治下,為何能崛起成龐大的俄羅斯
    無論是其民族起源的羅斯人,還是它發祥的東歐平原,在人類文明歷史上都是默默無聞,在13世紀到15世紀時,還被野蠻的蒙古人統治了200多年。 一、莫斯科公國的崛起。 公元9世紀末,奧列格大公徵服基輔公國和一些部落,建立起東歐平原上第一個羅斯人國家,史稱基輔羅斯。由於內部勢力相互間爭權奪利,內耗不止,基輔羅斯很快日漸衰落。
  • 經濟決定勝負:公元16世紀至18世紀歐洲軍事變革的成果與影響
    事實上從中世紀晚期開始,歐洲各國就已經開始了漫長的軍事革命,到公元16世紀至18世紀,大規模的軍事變革已經深刻地影響了歐洲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以及戰略縱深,下面筆者通過分析近代歐洲軍事變革的兩個主要方面,揭示它對於歐洲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
  • 17世紀莫斯科歷史的縮影:《莫斯科城堡克裡姆林宮圖》
    1663年《莫斯科城堡克裡姆林宮圖》 「莫斯科大地之上,唯見克裡姆林宮高聳;克裡姆林宮之上,唯見遙遙蒼穹。」在現實之中,擁有世俗與宗教文化遺產的克裡姆林宮先後是莫斯科公國、沙皇俄國、蘇聯和俄羅斯聯邦的權力中心,也是俄羅斯從城邦公國發展成橫跨歐亞大陸的遼闊帝國的見證,更是俄羅斯歷史、建築、藝術、信仰的結晶,被譽為「世界第八奇景」。 始建於1156年的克裡姆林宮是莫斯科城的起源點,也是莫斯科城中心的內城,16世紀以來成為莫斯科城圖描繪的重要對象。
  • 經過瓦西裡二世的成功上位,從此莫斯科公國父子相承制度確立
    在經過公元14世紀後期與蒙古軍隊的兩次大戰之後,莫斯科公國的實力其實也遭遇到了巨大損失。因此進入了到了一段經濟恢復期,然而這種恢復期並沒有持續紀念,就再次被戰爭打破。公元1389年,底米特裡的兒子瓦西裡即位之後,並開始致力於整個羅斯地區的統一,將各地區獨立的公國完全納入到莫斯科公國的中央統治之下。瓦西裡一世即位後,便花費重金賄賂當時的蒙古貴族將尼什哥羅德公國劃分到莫斯科的統治之下。
  • 15世紀末至16世紀的德意志長矛兵
    15世紀末至16世紀的德意志長矛兵* 許二斌 德意志長矛兵(landsknecht)是15世紀末到16世紀歐洲戰場上非常活躍的一種僱傭兵。
  • 中國和美洲:16世紀末到17世紀初,蔗糖技術上的革新與同化
    引言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中國和美洲的蔗糖業都在改變。綿可數百英畝廣闊單作種植園的發展,及依賴奴隸耕作,成為巴西、秘魯和加勒比海糖產區殖民地的範例。在為歐洲市場儘可能多地生產糖的命令下,生產的技術參數有了轉換。在中國,17世紀蔗糖輸出額上升,甘蔗種植產生了巨大的擴展。社會變革也推動了技術革新。
  • 僅有43萬平方公裡的莫斯科公國,是如何佔有整個伏爾加河流域的?
    其形成時間是十五世紀中葉到十六世紀中葉。一、基本情況十三、十四世紀,封建分裂的羅斯先後遭到蒙古、立陶宛、波蘭的侵略和統治。1237年,蒙古軍隊在拔都統率下,侵入羅斯,在一個月內攻佔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東北羅斯十四座城市。1241年蒙古軍隊繼續西進,侵入波蘭、捷克和匈牙利。
  • 15、16世紀的葡萄牙帝國——「前半生」與「後半生」
    縱觀葡萄牙15、16世紀的歷史,可以將其分為「前半生」的陸地爭端和「後半生」的海洋徵途兩個階段。葡萄牙的「前半生」是遠古時代至1415年之前。形成文明後,與葡萄牙王國最相關的便是西哥特人與北非摩爾人的爭端。
  • 「法貝熱彩蛋」世紀末魔術師的寶藏
    而作為柯南劇場版的經典作品之一,於1999年上映的電影《世紀末的魔術師》就憑藉其精彩的劇情大大地吸了一波粉。20世紀初俄羅斯著名的金匠、珠寶首飾匠人、工藝美術設計家和珠寶藝術大師,被諭為「世紀末的魔術師」。
  • 解析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
    引言16世紀末,歐洲關於野蠻人的辯論長期展開。同樣也是在16世紀的美洲,由於被研究的人群的消失,民 族志見證的緊迫性也得到了徹底承認。長期以來,人類學史的研究者們相信,這一學科與歐洲支配性語境無法分離。直到20 世紀末,他們都認為人類學家總是分享同樣的緊迫之情,去保護正在滅絕的人群,去研究正在消失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