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87年至公元1494年,伊凡三世率領莫斯科公國軍隊同立陶宛軍隊進行了一場大戰,起初伊凡三世只是通過政治手段將立陶宛統治下的邊境地區吞併。
公元1492年,李填完大公去世,政局動蕩,這為伊凡三世的軍事行動提供了機會,他立即全力向當時政局未穩的立陶宛發動了猛烈進攻,迫使亞歷山大投降。
雙方籤訂了合約之後,莫斯科公國獲得了立陶宛名下的奧卡河上遊和維亞茲馬公國。
而且伊凡三世利用戰勝國的角色,將自己的公主嫁予了亞歷山大,從此在立陶宛宮廷之中樹立了一個有力的政治工具。
公元1500年至1503年,伊凡三世再次發動入侵立陶宛的戰爭,此次徹底將立陶宛打敗,並且籤訂合約將德斯納河流域的廣大土地全部吞併,立陶宛成為了一個小國,在沒有能力與莫斯科對抗了。
伊凡三世在完成了擊垮立陶宛的戰略目標之後,使得整個莫斯科公國一躍成為了莫斯科大公國,這充分證明了擊敗立陶宛之後的莫斯科在政治、經濟以及軍事方面的實力,在當時的整個羅斯地區已經是一騎絕塵的存在了。
隨後,伊凡三世又開始向波羅的海進行擴張,他不希望莫斯科大公國完全被大陸封鎖,因此他需要尋找有力的海洋基地,因此他開始向駐紮在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沃尼亞騎士團進攻。
公元1503年,伊凡三世大獲全勝,使得整個莫斯科大公國在戰略位置上依山傍水,有了充分的戰略縱深。
隨著莫斯科大公國絕對統治力的形成,在公元15世紀末16世紀初期,整個公國的內部社會出現了深刻的變化。
最為明顯的就是,莫斯科大公國的統治階級及其與大公之間的關係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
此後的統治階級很少是原來那種世襲產生的王公貴族,而是直接為君主服務,受到君主直接領導的貴族。
新興的這種政治貴族並不是依靠原來的世襲封邑而成長起來的,他們是莫斯科公國在不斷發展壯大的新階段當中,依靠自己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才能和功績,獲得了大公的大肆封賞而上位的。
這種新型的封賞和原來的封邑制度不同,受封者的土地實際上並不可以世襲,其只能夠供受封者本人使用,一旦受封者去世,那麼土地也會被收回,再次封賞給他人,由此可以看出此時的封賞的土地,更像是一種採邑制。
就這樣,一批新興的貴族開始大量出現,由於他們直接受到大公的封賞,因此對於大公非常忠心,這也是莫斯科大公國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的重要表現。
與此同時,除了貴族之外,還有一些商人逐漸成為了莫斯科公國的重要政治力量,他們依靠自己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背景,不斷為莫斯科大公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迅速成長為新時代莫斯科大公國的中堅政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