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好萊塢編劇協會罷工以來,原創劇本水準江河日下,反倒是不用費多少編寫力度的各類改編劇,特攝劇就如繁衍期的鯽魚一般多了起來。
這不,掛著「回味童年」的旗號,又一部喚醒八十年代青少年童年記憶的作品《恐龍戰隊》被改成大電影《超凡戰隊》,
準備在國內屠戮票房(因為它已經在北美票房榜鎩羽而歸,就指望騙騙國內人傻錢多的觀眾朋友們了。)
嗯,圖放錯了,應該是這張!
說起當年每天下午六點準點播出的《恐龍戰隊》,能夠和他拼收視率的唯有建國後就一直變著花樣更新的《奧特曼》大系列了。
《恐龍戰隊》的情節極其套路化:感知到地球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共建社會領導收到來自外太空的威脅,
還在讀書的五個孩子被召集起來,訓練駕駛五臺形態各異的機甲怪獸組合成大雷神戰甲機器人對抗以麗達女王為首的外太空怪獸的故事。
乳齒象,翼手龍,三角龍,劍齒虎,霸王龍五個形態粗糲的早期機甲機器人形象在當時的青少年兒童群體裡是普遍性的存在。
小學生男孩大多以擁有一個同類型的玩具而自豪不已,為此,富裕了多少沒有取得發行方授權的仿製玩具生產者,(話說當代天朝一言不合就仿冒致敬的傳統還真是源遠流長……)。
而擁有一個組合成一的大雷神玩偶更是讓讓人羨慕的存在。
而初始的基本人設方面,最為人認可的就是以下幾位:
傑森(Jason):
紅衣戰士,擁有霸王龍的威力。體魄強健,空手道黑帶。恐龍戰隊隊長。
比利(Billy):
藍衣戰士,擁有三角龍的威力。有著聰明的頭腦,開發了隊員們使用的通訊傳送器和應急車。
扎克(Zack):
黑衣戰士,擁有乳齒象的威力。他性格非常活躍,街舞高手,散發著美國黑人青年的靈氣。
曲妮(Trini):
黃衣戰士,擁有劍齒虎的威力,擅長中國功夫。
金伯莉(Kimberly):
粉衣戰士,擁有翼手龍的威力。典型的金髮美女,天使叢林高中體操隊的成員,後來成為了湯米的女友。
湯米(Tommy):
綠衣戰士,擁有龍的威力。起初被麗達女王控制,變成了邪惡的綠衣戰士,在隊員們的幫助下恢復了自我,加入了正義的力量。和傑森一樣是空手道黑帶,並且同樣肌肉發達。轉校後的第一天就和金伯莉一見鍾情。變身後他的服裝與其他隊員唯一的區別是多了一層金色鎧甲。
當年作為枯燥生活裡少有的調劑品,《超凡戰隊》其實並沒有那麼大的印象力度。甚至於很多人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其實是機甲類電影的始祖。後來大火的《環太平洋》都要在他面前甘拜下風,自稱後輩。
但相比之下《超凡戰隊》的成片效果卻遠遠低於《環太平洋》當年面世的火爆。不論北美實時票房還是爛番茄評論新鮮度,都遠遠落後於自己這個小弟。
總體來看,《超凡戰隊》主要面對的是青少年群體,重新啟用青少年班底使得演員沒有觀眾緣,故事設定的簡單性沒有《環太平洋》那般面對全方位觀眾群的受眾群那般範圍廣大。
而且,《超凡》的落腳點在於人,而《環太平洋》的推薦點在機甲與怪獸,《超凡戰隊》裡面那冗長得近乎說教的青少年進化史就會讓一大票觀眾望而卻步!
(老白扮演的佐藤和戰隊隊長的不斷互動顯得極其沒有意義和冗長。戰隊的成長經歷很大程度上拖慢了影片的整體節奏。)
細看成片,《超凡戰隊》的軟肋在於敘事的拖沓與散亂。觀眾想看機甲大戰外星怪獸的心情被漫長的隊員磨合與日常訓練消磨殆盡,對於這種靠歷史滄桑感來博取觀眾視線的翻拍劇,到現在如果沒有新的奪人眼球的大場面和視覺特效撐場面,可真的沒有那麼多真愛粉了。
太過於糾葛於人物之間的情感磨合,很多時候為了情感發展而放慢整體節奏去抒情。在五人戰隊的合作與磨合訓練磨合上著墨太多,造成整體時間分配上的極其不均衡。
《環太平洋》能夠在小眾群體裡大受歡迎就在於它很好的把控了影片節奏,編導知道怎樣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幽默細胞或者乾脆用密集的視覺特效轟炸觀眾的大腦迴路,來讓觀眾忘記文戲的寡淡無味和故事推進的單薄無力。
幾場機甲大戰之間的劇情設置在經歷前半程顯得拖沓的鋪陳敘事之後,很輕易的用快節奏的打鬥和大場面把故事推向高潮。
《超凡戰隊》在124分鐘裡用110分鐘來鋪陳五位戰士的磨合與日常訓練,最後用十分鐘不到的時間來進行所謂大場面的打鬥。相較於同樣賣弄大機甲互搏視覺效果的《環太平洋》系列,很是有些窮酸和意猶未盡。
《環太平洋》的長處在於大,而且勢均力敵。機甲和怪獸的實力相當,搏擊的力度和場面由此顯得真實和有震撼性。
而《超凡戰隊》的長處就在於他機甲和怪獸設定的迎合青少年的娛樂性。設計感帶著一種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失真感。
而為了迎合當代青少年的文化多元性發展,《超凡戰隊》大刀闊斧的對五人戰隊的初始設定做了修改。
首先,為了拉近觀眾的情感認知度,將五個積極陽光根紅苗正的學校大好青年,修改成了五個生活裡各有掣肘缺失,所以泯然眾人矣甚至於被人欺凌的失敗者。
其次,為了贏得少數群體的關注,愣生生把小綠的性別變成女性,還愣是把性取向掰成同性,塑造了超級英雄裡最早的一個跨越性別的英雄。(這裡為了政治正確就暫時不提小賤賤當人形泰迪和倒追小蜘蛛的糗事了。)
再後來,為了鼓勵黑人群體的膚色自豪感,讓死過一次的黑人小哥復活來做在最終戰役的實力戰況扭轉者……
但是作為國內宣傳的主力軍——林路迪,票房大爆倉的國內觀眾就沒發現,唯一的黃皮膚角色是個如此尷尬的不痛不癢的存在麼?
設計臺詞:我裝作聽不懂的樣子就好!!!!
而最大的改編莫過於把年老色衰,又過於亞洲化面孔表演風格過於日本歌舞伎的老麗達女王,換成了新的盤靚條順的伊莉莎白·班克斯。
現在亞洲作為北美電影最大的票房產生地,不能用原本設定的蒙古人種面孔做反派引起觀眾敏感的民族自豪感反彈,於是只能吃虧以前萬事正確的美國白人群體了!
不要笑了,你這個過於卡通化的角色地位不保,將換成更加政治正確顏值勝利的美利堅白人設定!
說起來,班克斯姐姐這些年就沒有一個相對正經點的角色,每次出現都自帶誇張的喜劇效果。
而且,這次出場角色的簡單粗暴的特性就剩下張揚造作的動作,對於黃金那赤裸裸的熱愛以及對於甜甜圈那一點點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了!
(反正最後被大雷神一巴掌拍飛的時候,顧及小朋友們會自動為她配上國內某經典反派出口頻率最高的臺詞——「我一定會回來的!!」)
但是作為一個熱愛電影的觀影者,真的還是希望她永遠不要回來了!!!!
在對話框回復關鍵字「恐龍戰隊」
即可獲得資源
(美版劇集)
蘋果機的投食處
▼
長按即可投食給吧哥
文 | 茜紅柿
編輯 | 鮮有廢客
看完再多的讚嘆不如一次有效的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