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用影像寫日記

2020-12-16 新華網客戶端

  當人氣明星用Vlog記錄自己作為普通人的日常,當專業人才用Vlog分享行業知識,當主持人和記者用Vlog播發消息、揭秘新聞背後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人熟悉了Vlog。

  從字面上看,Vlog由blog(博客)演變而來,即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意為視頻博客、視頻日記。也有人把Vlog定義為「一種個人創作的視頻類型,最大特徵是有人對著鏡頭說話」,而製作Vlog的人則被稱作Vlogger。

  集畫面、解說、字幕、音樂、特效等元素於一體的Vlog,正用真實的畫面和飽滿的情緒,更新著大眾的視頻收看習慣。

新華社記者鄭夢雨在拍攝Vlog

  自我表達的影像出口,滿足「被看見」的需求

  在年輕人經常光顧的B站上,Vlog板塊下的視頻數量超過200萬個,其中的熱門視頻播放量最高可達千萬。視頻內容從「好不好用」的產品測評、「好不好吃」的美食試吃,到「好不好玩」的新奇體驗、「好不好看」的各國美景,包羅萬象,滿足不同亞文化群體的各種好奇心。

  通常情況下,製作一部Vlog只需要一部手機加一臺可以剪輯視頻的電腦,如果能再配置上手機穩定器或收音麥克風,那麼視頻質量可以更好。

  「製作Vlog對器材的要求並不高,越來越專業易用的視頻剪輯軟體和高質量的手機攝像頭讓創作門檻降低了,我覺得自己也可以嘗試下,就使用Vlog來分享知識和日常生活。」33歲的工業設計師蘇志斌是一名B站業餘Vlogger,他用Vlog向網友普及工業設計知識,有時也拍拍自己的孩子,記錄孩子的成長。簡單的內容,樸素的影像,居然帶來了近10萬的播放量。

  25歲的留學生霍瀅宇也選擇用Vlog的形式記錄自己在海外生活的點點滴滴。「拍Vlog和寫日記一樣,把記憶保存下來,可以在日後回頭看看自己的成長曆程。而把Vlog發布到網上,還能結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霍瀅宇說。

  實際上,不論Vlogger發布的是做飯、旅行等日常生活影像,還是英語、攝影等專業教學視頻,都有大量粉絲在評論區和彈幕中與作者互動。他們之間的關係不再是「看」與「被看」,更像是網絡社區中的朋友。

  分享生活日常和酸甜苦辣,讓Vlogger在與粉絲的互動中提升了個人的存在感。這迎合了年輕一代追求個性的訴求,滿足了「世界由我展開」的表達欲。Vlog比單純的文字和圖片更生動,它是Vlogger對生活的記錄與再創作。在他們眼中,有生活、有親朋好友,就會有故事,就值得被記錄下來。

  如今,蘇志斌經常能收到一些高中生、大學生關於設計專業的報考、就業、自我提升的問題。「關注我的觀眾裡,設計系的學生越來越多,他們在留言和私信裡經常說,從我的Vlog中學習到不少學校沒有的內容,我覺得很感動。」蘇志斌說,他的Vlog給很多人帶來了幫助,同時讓自己的生活更有亮色。

  想把日子過成詩,「我們都一樣」

  共鳴是Vlog吸引網友的核心價值所在。通過Vlog,網友可以看到自己暫時無法到達的「詩與遠方」,或者得到啟發,為自己制定一個可以實現的「小目標」。

  在諸多旅行類Vlog下,不乏有網友留言「當作旅行攻略看了,下次我也去打卡這些地方」。

  同時,在Vlog裡,網友們也可以看到Vlogger遭遇到的各式「翻車現場」和困境難題,發現「原來還有其他人和我一樣倒黴」,由此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因為備考太煩了,所以搜點備考雞湯Vlog來看,結果看哭了,我也一定要像博主一樣努力。」在一條記錄考研人生活的Vlog下,有評論這樣說。

  不難發現,網友觀看Vlog不僅是為滿足好奇心,他們借Vlog窺探到了旁人的生活,但更想從他人的遭遇或收穫中得到啟發,或找回自己丟失的生活儀式感。

  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讓儀式感成了很多人的奢侈品。而Vlogger通過作品傳遞出對生活細節的追求與尊重,讓受眾間接參與了儀式體驗。通過觀看,網友們與Vlogger達到了情感上的共鳴。對於未來「逃不掉」的枯燥生活,似乎也更有面對的勇氣了。

  「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比較單調,有時候欣賞下別人的生活也挺好的。」網友「李大橘子」說,不同的Vlogger告訴她同一件事:世界很大,人生可以有多種多樣的精彩。

  破繭出圈,Vlog的影響力延伸至何處?

  從2019年全國兩會起,Vlog逐漸成為新媒體報導的熱門形式,媒體Vlogger不斷湧現。央視主持人康輝拍攝的第一條Vlog更因發音問題衝上熱搜。有網友表示,「因為看了這個Vlog,我決定以後每天好好看新聞。」

  Vlog在主流媒體的新聞報導中被越來越多地應用,正式標誌Vlog「出圈」,這顛覆了傳統的新聞敘事方式。用記者或主持人的個人視角呈現新聞信息,讓「高大上」的新聞接地氣,給觀眾以全新期待。

  在特殊時期,Vlog也成為人們全面感知世界、了解現實的途徑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一批武漢本地Vlogger拍攝的「武漢日記」主題Vlog走進觀眾的視野。拍攝者走上空無一人的武漢街頭,用鏡頭記錄了寂靜有序的城市和與病毒戰鬥的勞動者。更有疫情下堅持工作的快遞小哥,用Vlog的形式拍下居民開門為他遞上口罩的溫情瞬間。

  Vlogger「蜘蛛猴麵包」的「2020武漢日記」從1月23日開始,記錄下武漢抗疫實景。視頻觀看量已經超過了千萬級別,視頻中物資供應正常的超市、隨時待命的醫務人員、奔波不停的志願者,慰藉了時刻關注武漢命運的網友們。

  「17年前被世界保護,17年後保護世界」的「90後」護士們,也將自己的戰「疫」日記用Vlog的方式記錄下來。鏡頭下有他們被護目鏡遮住的眼睛,有他們寫在防護服上互相打氣的話語,更有與患者攜手抗擊病毒的必勝信心。

  在一條有關武漢抗疫故事的Vlog下,有網友評論:「毫無作秀吸睛,卻讓人目不轉睛。真誠、深沉、自然、流暢,沒有高昂的背景音樂,沒有煽情的解說,平靜的鏡頭書寫著一段武漢歷史。」(刊於《半月談》2020年第6期)(記者 劉芳洲)

相關焦點

  • 拍vlog用什麼手機?那當然是支持一鍵vlog的vivo X5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手機的顏值和影響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也促使各大手機廠商不斷推出顏值與影像能力並存的旗艦手機。前段時間,vivo旗下主打顏值和影像能力的X系列有了全新的成員——#vivo X50#。
  • 極簡教程,一分鐘學會拍vlog短視頻!
    vlog短視頻是一個新的風口,即使再沒有商業嗅覺的人都已經知道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搭乘著vlog快車「走上人生巔峰」,不甘於平凡的我們怎能不去這風口浪尖上翻雲覆雨一番呢。對於初學者來說,如何才能快速入門找到拍攝vlog的訣竅,詳見以下內容:1、記敘文法大多數人做vlog視頻都是從自己的日常著手,vlog其實就是寫日記,記錄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只是這「日記」是用視頻是方式來呈現的。
  • vlog時代來臨,趕緊學習vlog運營小技巧把握新風口!
    如果你經常混跡於各大社交平臺,那你一定對vlog不陌生。這種以視頻記錄生活,表達自我的方式,已成為年輕人爭相模仿的新潮流。現在,抖音、嗶哩嗶哩、微視、快手等各大視頻巨頭,為了吸引vlog創作者入駐平臺,都給出了大量的創作補貼。
  • 拍vlog用什麼手機?vivo X50 Pro表示安排上了
    手機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於通訊,而且隨著近年智慧型手機的迭代升級,拍攝vlog的成本越來越低,國內外都出現了不少vloger,也就是在平臺上分享視頻的博主,vivo X50的發布,再一次把「手機拍攝vlog」的熱潮上升到了新高度。任世界「崩塌」,我自巍然不動目前主流的影像旗艦皆採用OIS光學防抖,以此來實現防抖優化。
  • 什麼是Vlog?拍Vlog到底是怎麼賺錢的?
    其實通俗點講就是和咱們以前寫的日記一樣,當初人們都是用文字的形式記錄自己,後來是QQ空間,然後是朋友圈的視頻化,而現在變成了用視頻記錄的形式,拍vlog不需要什麼條件,只要你有手機就可以。別管有什麼素材,手頭有什麼就可以拍什麼,拿起手機就能拍。最重要的就是真實,你過什麼樣的生活就記錄什麼樣的你。
  • vlog是什麼意思 vlog正確讀音
    vlog是什麼意思?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拍vlog,但是還是有很多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所以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介紹一下vlog的意思和讀法,感興趣的就點進來看看吧。 vlog是什麼意思 Vlog是博客的一種,全稱是video blog 或 video log,意思是視頻博客、視頻網絡日誌,源於blog的變體,強調時效性,Vlog作者以影像代替文字或相片,寫個人網誌
  • 拍vlog用什麼手機,堪稱vlog神器的vivo X50 Pro了解一下
    或是與同學們拍照留念,用照片記錄最珍貴的友誼;亦或是上了大學之後用影像記錄全新的大學生活。如果你對手機外觀有挑剔的審美,並且需要一款具備強大拍攝功能的手機,那麼vivo X50 Pro一定適合你。雅致配色,為你的大學助力為什麼說這款手機更適合呢,首先從外觀上來看,三款雅致配色一下就能抓住人的眼球。
  • vlog是什麼意思,怎麼拍vlog日常視頻才能獲得大流量
    VLOG被稱之為視頻博客,稱之為影像日記,在4G開始火熱的推進的時候,微視頻和短視頻的時代盛行的今天,VLOG成為了一種內容載體呈現在我們的視覺當中。你的內容主題方向是什麼……舉個例子,例如你是一個寶媽,在家裡,那麼你想要做一個記錄孩子成長的內容題材,那麼記錄孩子的成長有很多種形式,有分享孩子的快樂瞬間的記錄,讓大家感覺到孩子的可愛以及趣味是一種方式,例如你是記錄和你孩子的尬日常,例如有一個人做vlog主要針對女兒的考試為主題作為內容的方向!
  • 如何用vlog稱霸朋友圈?拿華為nova7 Pro用這一大招即可
    隨著短視頻的興起,vlog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頭好。它不靠色彩的堆砌,文案的浮華,只是簡簡單單記錄每一個人的生活日常,透過vlog記錄生活中的快樂時刻。目前大多數人都是靠著手機去捕捉生活中的美好。這背後是手機影像地迅速發展,雖然大部分手機都能拍攝vlog,但能拍出彩的沒幾個,華為nova7 Pro作為年輕人的5G自拍視頻旗艦,在拍攝vlog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 拍vlog用什麼手機?vivo X50 Pro內置微雲臺,還能一鍵vlog
    前段時間,vivo的年度影像旗艦——vivo X50強勢來襲,其中#vivo X50 Pro#的微雲臺更是引來了各路媒體的關注,無論是主流知名媒體,還是極客自媒體人都對vivo X50 Pro給予了高度評價。
  • 今日影像|一個廚師的宅家影像日記:結婚20年紀念日,我在家寫復工報告
    攝友潘俊龍說,和妻子20年結婚紀念日那天,他在家裡寫復工報告。他在宅家的日子裡,拍下了一個月的生活,這是他作為攝友的影像日記。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或許,這也是我共同的影像日記。>女兒趕作業的寫字檯,凌亂↓↓↓陽光照到地板上↓↓↓情人節菜品「臘肉燜筍」,愛你↓↓↓領到兩張出入證,還有廚房裡的瓶瓶罐罐↓↓↓又是個大晴天,陽光明媚↓↓↓和愛人相識相戀20周年紀念日,不能出門,在家寫復工報告
  • 金剛簡:用什麼模板寫日記?
    為什麼要用模板寫日記呢?所謂的模板就是框架,用框架來進行填空式寫日記是為了進行重點反省,反省到位。為什麼寫日記?目前對於我而言,就是為了修身,進行自我反省。反省要到位,特別是自己的弱點,要進行自我反省。
  • vlog是什麼?小姐姐拍vlog月收入過萬,賺錢竟然如此簡單
    一、什麼是vlog?vlog已經流行於整個網絡。但是現在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vlog是什麼意思?其實vlog的全稱是Video blog,翻譯成中文就是視頻博客。那麼也就是說vlog是博客的升級版。以前我們記日記的方式是以文字的方式來記錄的,有了網際網路以後,我們記錄日記的形式變成了圖文,有了博客在形式。如今短視頻爆發,日記的形式變成了視聽的形式,形成了vlog。其實近幾年非常繁榮的短視頻社交就可以稱為是短視頻博客。但是前些年,這些短視頻平臺並沒有向大眾傳播這種視頻博客的概念。
  • vlog為何這麼火?怎樣才能拍出優質的vlog?小白必學5個技巧
    目前拍攝vlog的人逐漸增多,他們的視頻沒什麼領域,就是簡單地記錄日常發生的事,類似於我們平時寫的日記,只不過是以視頻的形式展示,但就是這樣非常生活化的視頻,卻能獲得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流量,vlog為何會受到大眾的喜愛?怎樣才能拍出受用戶歡迎的vlog呢?一、vlog為何這麼火?
  • Vlog博主別等iPhone 12了!看看這幾款國產手機,影像實力真的強
    雖然iPhone 12延期發布已經實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少果粉對其依舊是充滿期待,除了變「方」的外觀、120Hz刷新率以外,iPhone 12影像升級也很明顯。如今在影像視頻拍攝層面發力,也算是後來者。畢竟我們的國產品牌在這一領域已經是早早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優勢,比如下面這幾款手機產品,每一款基本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功能體驗!
  • VLOG「抗疫」旋風難撼行業格局
    在B站,在微博,甚至在央視,記錄醫生抗疫、居家日常等的vlog湧現出來,疫情當前,vlog似乎已成為公眾記錄特大突發事件的重要形式。但從商業化角度考慮,疫情導致用戶對vlog的需求短期激增,但vlog已經在國內興起了兩年有餘,「視頻日記」的觀念仍未深入人心,vlog似乎還是束之高閣。
  • vlog視頻是什麼?如何快速製作vlog視頻
    Vlog是什麼大多數小夥伴了解到的vlog是一種視頻形式,意為「視頻播客」或者是「視頻網絡日誌」。其實vlog有兩種定義,其一是「video log-視頻日誌」,其二是「video of log-日誌視頻」。它們的區別在於前者的重心是日誌,本質上和文字日記、圖片日記是一個形式的。
  • 抖音拍vlog用什麼視頻剪輯軟體推薦 vlog視頻剪輯技巧教程
    最近很多小夥伴們都在學習vlog的拍攝,抖音vlog要用什麼剪輯軟體比較好呢?大家都有在問,來和小編一起看看抖音vlog視頻剪輯軟體推薦,順便分享一波vlog視頻剪輯技巧教程。  想要入門拍攝拍vlog的朋友請先看》》抖音vlog怎麼拍攝技巧教程分享 Vlog是用什麼器材拍的推薦
  • 來吧,我們可以給胚胎寶寶「寫日記了」
    只有當你把它們寫在紙上時,才能讓大腦擺脫幹擾,從更加客觀的視角看待此事,愉快地生活。以上就是母上大人給我的洗腦的臺詞,所以小編到現在還保持寫日記的好習慣呢!如果胚胎寶寶也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她會寫些什麼呢?
  • 看看到底怎麼把日記寫精彩!
    前不久,一則-媽媽在一線抗疫 「10後」男孩寫日記要當科學家「發明更好的藥」的新聞出現在熱搜上。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神經內科護理平臺鄧秋霞7歲半的兒子,寫了一篇「帶著拼音」的日記。在這篇題為《媽媽加油》的日記中,小男孩說:我還捐了200塊壓歲錢給武漢買口罩、手套;今後我要好好學習,當個科學家,發明更好的藥,治好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