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除掉關羽對三國鼎立沒有好處,可孫權與呂蒙還是下了手

2021-01-09 嗔痴說歷史

在三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關羽的死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一點不僅僅是因為關羽擁有的特殊軍事才能,也因為整個時代的局勢,在關羽死後迅速發生了變化,以至於三國迅速結束了。

明明關羽死去會有這麼多嚴重的影響,可是為何當時呂蒙還執意要殺了關羽呢?有人說孫權都明確說明不讓呂蒙殺關羽了,為何還要殺,難道是兩人之間有私人恩怨麼?帶著這些疑惑,我們一起來深入分析一下。

孫權真的下命令不殺關羽麼?

有人結合了《三國演義》以及《三國志》中的一些碎片化記載,從而斷章取義,就得出一個結論,就是說當年孫權在得知關羽被捕之後,實際上是不想讓關羽死,而是希望將關羽納入自己麾下的,所以會下命令說不讓殺掉關羽。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不夠準確,同時也缺少證據的,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孫權有什麼理由不殺關羽呢?在孫權與關羽的交集當中,兩人已經結下很大的梁子,換言之就是私人恩怨,想當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發動赤壁之戰取得勝利的那些時候,劉備和孫權之間的關係表面上看還是不錯的。

在這些期間,關羽已經和孫權之間產生一些隔閡,尤其是有傳說還說孫權為了聯合蜀漢,先把自己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後來還試圖讓自己的兒子和關羽的女兒聯姻,結果被關羽拒絕了,這件事情對孫權影響頗大。

對於這件事情的真實性,我們先且不說,不過關羽和孫權之間的梁子,那是有目共睹的,就算沒有這件事情的發生,在後來關羽一直鎮守荊州的那些時間裡,孫權也是恨透了關羽和劉備,要知道當年荊州可是借給劉備的,結果劉備就不還了,這事情搞得孫權一直悶悶不樂。

除了這些問題之外,孫權對關羽的軍事能力也是有所忌憚的,所以關羽鎮守荊州,更加讓孫權腦袋大,在三國歷史上,關羽的軍事能力是人盡皆知的,雖然他有些驕傲,但是能力確實不差,所以孫權對關羽有所忌憚也是有原因的。

當然了,正因為關羽能力比較強,所以自己十分驕傲,以至於不管是自己的手下,還是聯盟的孫權這些人,都因為關羽的驕傲和目中無人而對關羽產生一些不好的印象,這一點也是孫權對關羽的不滿。

結合這些事實來看,在當時那樣的歷史背景下,孫權不僅想要殺掉關羽,還是十分迫切地想要做這一切,可是他自己不能動手,因此孫權在殺關羽一事上,實際是採用了自己最擅長的殺人誅心之法,他不表態也不拒絕,任由呂蒙去處置。

同時,孫權又害怕劉備報復自己,所以在將這件事情推卸給呂蒙之後,自己就主動去找到曹魏,說要投靠他們,此後就打算把殺關羽的事情嫁禍給曹操,結果當關羽的人頭拿到的時候,曹操厚葬了關羽,簡直是對孫權的啪啪啪打臉,但是孫權臉皮厚,也沒有什麼事情。

既然孫權想要殺掉關羽,但是又不想受到牽連,害怕被劉備攻擊,所以關羽最好的辦法就是交給手下去做,呂蒙當時是東吳的大都督,並且思想有些激進,剛好符合孫權的計謀,於是呂蒙也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呂蒙有殺關羽的動機麼?

從平時的交集來看,呂蒙與關羽之間是沒有什麼私人恩怨的,至少與孫權和關羽之間的恩怨比起來,是不值一提的,所以從私人恩怨一方面來說,呂蒙是不可能對關羽有殺心的,可是當時呂蒙也陷入比較艱難的境地。

因為孫權對待這件事情的態度有些讓呂蒙捉摸不透,感覺孫權就是想要甩鍋給自己,明明孫權距離呂蒙也不遠,快馬加鞭幾天就能去到呂蒙那裡,但是孫權一直避而不見,這就讓呂蒙很是為難了。

原本處境為難,再加上當時關羽這樣的重要人物,對東吳的未來影響很大,要是放虎歸山,必然會對東吳未來產生影響,呂蒙思想比較激進,早就想對蜀漢下手,滅掉關羽無疑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最後關羽死於不知名的呂蒙手下之刀,史料中也沒有記載這個人是誰,這就比較有意思了,到底是呂蒙命令人殺了關羽,還是有人偷偷殺了關羽,這一切都成了一個謎。

不過結合我上邊所說的這些情況來看,實際上呂蒙也是一個聰明人,他明白孫權的用意,可是自己與關羽無冤無仇,要是殺了關羽,自己一定會惹來麻煩,所以最後就讓關羽的死成為一個謎,用一個不知名的人來當替死鬼,這件事情就算是完美收官了。

關羽的死對三國時局的影響

有人說關羽的死應該和劉備與諸葛亮有關,也許就是他們故意設計的一切,這種陰謀論我覺得純粹就是無稽之談,要知道當時的時局那樣不確定,諸葛亮不可能做出這種事情,我們再結合後來關羽死後劉備感情用事的行為,足以看出這一切和諸葛亮與劉備是沒有關係的。

就因為關羽的去世,劉備過於感情用事,匆忙發動對孫權的戰爭,以至於在戰爭中失敗,促使蜀漢的實力嚴重受挫,而東吳呢,也在關羽死後成為曹操的一員,從此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已經徹底無法改變,曹魏越來越一家獨大,等待著蜀漢和東吳的,註定只是滅亡了。

那麼為何呂蒙和孫權還想殺掉關羽呢?這就不是用理性可以進行思考的了,畢竟我們只是局外人,以事後諸葛亮的態度來看待過去的歷史,總會存在很多偏頗,要知道換成任何一個人,當自己處於優勢的時候,也不會考慮到未來自己會多麼悽慘,只會考慮到趁著機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至於之後的事情會如何發展,早已不在個人考慮範圍之內,畢竟在歷史的發展面前,從來都離不開人性的貪婪與盲目自大,關羽因此而死,呂蒙因此而被後人指責。

結語

要說是孫權命令呂蒙不讓殺關羽,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就實在是無稽之談了,至於為何呂蒙要縱容手下殺掉關羽,不僅有處境的原因,也有自己激進思想的影響,也許關羽不死,情況會不一樣,但是這些也許在歷史面前,顯得太過於蒼白無力了!

備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歡迎評論留下有趣思想。

相關焦點

  • 呂蒙:三國東吳著名的戰將,他智取荊州,促成了三國鼎立局面
    後來,在孫權的教育啟發下,他發奮讀書,孜孜不倦,曾攻讀史書、兵書,最後終於成了一位學識淵博、才略出眾、果敢有膽的將領,吳軍主帥魯肅稱其「學識淵博、非復吳下阿蒙。「建安二十二年(217),魯肅去世,孫權就任命呂蒙來接替魯肅的職務,鎮守陸口(今湖北嘉魚縣西南),與鎮守荊州的關羽為鄰。呂蒙認為,荊州地理位置位居吳國的上遊,而且地勢險要。
  • 新三國孫權不讓呂蒙殺關羽,為何呂蒙不聽號令,是對是錯?
    熟讀三國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是在曹魏與東吳兩方面的圍剿下失利的。曹操命徐晃率軍迎戰關羽,當面痛擊荊州軍,而東吳方呂蒙白衣渡江,趁虛而入襲取荊州。公元219年冬,關羽被迫敗走麥城,打算向西突圍,奔回西川。而在新版三國中,孫權曾下令不讓呂蒙斬殺關羽,放關羽一條生路。因為此時的關羽就像一個定時炸彈,誰引爆他劉備的復仇大軍就會攻打誰,所以孫權命陸遜星夜傳令。
  • 三國後期再劉備和曹操去世後,孫權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
    三國之所以叫三國是因為,漢末的亂世最後是以為曹操劉備和孫權的勝利作為了結的,最終因為他們三人而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他們三人的實力相當。那麼為何孫權在劉備曹操去世後沒有依靠自己的實力而統一全國呢?
  • 《新三國》影視劇中,呂蒙斬殺關羽帶回首級,為何孫權還殺了呂蒙
    先申明一下,這不是三國演義,也不是三國正史,而是講的《新三國》這部影視劇,請不要拿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來抬槓,因為只有影視劇中才有這樣的情節:呂蒙偷襲荊州後,不聽從命令,私自斬殺了關羽首級,並且帶回東吳,結果孫權殺了呂蒙,還特意把陸遜招回東吳,讓陸遜觀看呂蒙的屍體。
  • 呂蒙斬首關羽之後,慶功宴上七孔流血暴斃,事實真的如此嗎?
    那麼呂蒙當初為何非要砍首關羽不可呢?事情結束後,不久呂蒙為什麼又突然暴斃了?東漢末期,群雄爭霸,合於三國,成鼎立之勢。而在《三國演義》裡講到,關羽被呂蒙殺害後,陰魂不散,逐化為鬼魂去找呂蒙報仇。在東吳境內,君主孫權正開心的籌備慶功宴席,準備給立下不世功勞的呂蒙接風洗塵。
  • 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是孫權賜死的嗎?
    也就是說呂蒙之所以能考讀書改變命運,完全是孫權靠孫權的知遇之恩,站在孫權的角度上講,呂蒙從一介行伍到官拜大都督完全就是他一手提拔的結果,身家富貴都是孫權所賜。跟周瑜、程普等不同,呂蒙徹徹底底算是孫權的「自己人」。既然是自己人是否一改能一條心呢?孫權和呂蒙的政治路線一致孫權和呂蒙當然是一條心。而且主要就是針對於荊州問題。事實上呂蒙在沒有擔任大都督之前對於荊州問題的看法就和魯肅截然不同。
  • 孫權的兄長死後,他如何守住江山,孫權的做法得到曹操的敬佩
    三國時期的故事從古至今都是人們閒聊最多的歷史話題,特別是古代沒有電視、手機等數碼產品的時代,百姓們空閒時間坐下來聊得比較多的就屬三國了,那時的老百姓很多都不識字,沒有錢拜老師學知識,所以他們所知道的故事都是靠口口相傳,聽到很多精彩的部分時都沉迷於其中。
  • 呂蒙殺關羽後驟然死去,傳聞他是被孫權毒殺的,歷史真相顛覆認知
    其弟孫權接掌大權,想要重新編排軍隊,將小部隊裁併到其他部隊之中,矛頭指向那些統兵較少、地位低微的年輕將領。呂蒙自知如果自己的部隊遭到兼併的話,自己將來更難取得成就,於是想辦法賒貸籌集物資,讓士兵穿上深紅色制服與綁腿布,並加緊操練士兵。孫權檢閱時,呂蒙兵馬「陳列赫然,兵人練習」,孫權見後,認為他治軍有方,不但沒有削減其部隊,反而為呂蒙增加兵員。
  • 三國殺中單挑實力最強的都有誰?界孫權上榜,榜首無可非議
    說起三國殺的單挑王,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傳說中的單挑王孫權了,那麼就現在的環境來說孫權能排單挑第幾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盤點一下三國殺中的單挑神將排名。top7界孫權普通孫權是三國殺裡最初始的英雄,也是老牌的單挑王,然而隨著三國殺在氪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太多「含金量」高的英雄奪去了老孫權的光彩。而作為補償遊戲又推出了界孫權,界孫權的技能也是非常的簡單,全部手牌制掉還能額外多摸一張。
  • 倘若此人不死,三國鼎立的局面,也許根本不會出現
    在三國戰亂紛爭,群雄爭霸的歷史長河中,若非一人早死,後面的三國鼎立這局面,也許根本就不會出現。這人,就是孫權他哥,孫策。有人會說,一個人就能影響三國的局勢,未免太誇張了,但若了解孫策起事的過程,就會知道小編的假設,並非毫無根據。
  • 他是三國著名猛將,士別三日只能刮目相看,他就是呂蒙!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這位人物是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吳國的著名將領,他就是呂蒙。呂蒙,出生於公元179年,字子明,他是吳國的得力戰將,為吳國的興盛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呂蒙在他年少的時候在武藝方面就體現出了不一般的感覺。年少的他曾經在他的姐夫那裡當過差。
  • 呂蒙白衣渡江的經過,及其暴病去世的真相
    第一,陸遜主動找呂蒙大談討伐關羽,潛臺詞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在其中擔任個重要職務。第二,呂蒙當然知道陸遜在想什麼,可自己一向以足智多謀聞名,今天卻被陸遜搶先說出攻取荊州,自己要是說「俺也一樣」,那就太便宜陸遜了。於是乎,聰明人呂蒙故意不對陸遜透露實情,其實是有聰明人小小的「鬥智」情結在裡面。表面上自己沒聽陸遜的,先讓他失望一會兒,再給他個驚喜,讓他明白薑還是老的辣。
  • 關羽大意失荊州,曹操都知道放行,為何孫權一定要置關羽於死地
    公元219一代名將關羽被東吳擒獲,慷慨就義,自此劉備的根據地荊州被孫權吞併。熟知三國這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關羽死後,劉備氣急敗壞,匆忙稱帝後就率領舉國大軍討伐東吳。曹操在命徐晃進軍的時候,讓徐晃迎面擊潰荊州軍便可,並不讓追殺關羽。
  • 為何大家都說孫策不死,便無三國?孫權到底比他哥差在了哪裡?
    孫策不死,便無三國,這句話其實一點也不誇張。很多人都認為孫策只是一個莽夫,所以最後才會被許貢門客刺殺,大家通常認為孫策作戰雖勇猛,但是缺少謀略,和他弟弟孫權想比,孫策在謀略方面似乎要差一點。
  • 三國中期為除掉一人,敵人派出3大軍師、7大名將,此人不是呂布
    就拿呂布來說,有著三國最強武將之說,先是拿下過曹操的兗州,後來拿下了劉備的徐州,最終曹、劉聯手才將其擊殺,耗費了非常多的人力物力。三國中期,有一人的排面比呂布更大,為了除掉他,曹、孫出動了7大名將和3大軍師,兵馬近10萬人,動用的物資更是不計其數。
  • 赤壁之戰後東吳就沒什麼存在感了,難道孫權不是明主
    赤壁之戰是中國古代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也是魏蜀吳三足鼎立的分水嶺。自孫劉聯軍擊敗曹軍後,曹操逃往北方休養生息,劉備,孫權開始擴張地盤,瓜分荊州,終成鼎立之勢。孫權坐鎮後方,為周公瑾統籌補給,經過反間計,苦肉計,連環計終於在赤壁大破曹軍。但曹操北歸後,東吳卻總一直徘徊,沒有什麼大的進展,尤其是對曹操,劉備方面,除了白衣渡江奪取荊州外,並沒有對劉備曹操等做出什麼實質性徵戰,這是為什麼?難道是東吳武將能力不足?還是孫權不是明主?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探討東吳為什麼很少發動進攻。
  • 曾經孫劉聯盟、後來三國鼎立,到最後還是讓晉國一家獨大,為何?
    細細品讀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相信每一次你都會有不同的收穫,曾經三國鼎立的局面如今早已看不見,但通過懷戀和想像中的歷史場面仿佛還在眼前、歷歷在目。三家獨大的勢力始終沒有堅持到建立一個新王朝的時刻,為何?
  • 孫權強調關羽殺不得,為什麼呂蒙執意要殺,是因為私人恩怨嗎?
    而孫權一開始本意不是想殺關羽,而是想收服關羽為自己所用,但是關羽肯定是拒絕的,還反過來大罵孫權,而此時孫權身邊的一個主薄左鹹就此提出建議把關羽殺了,給出的理由就是當年曹操對關羽多好,事事都照顧關羽,給了關羽很多的福利,還把赤兔馬送給了關羽,但關羽不報恩,還是離開了曹操,並且在後來的襄樊之戰的時候還給了曹操巨大的威脅,如果此時不殺關羽,那麼將來肯定是會給自己留下巨大的隱患
  • 三國演義,戰勝關羽的為何是呂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本來赤壁之戰中,孫權和劉備是聯盟關係,孫權和曹操是敵人,但是赤壁之戰後,眼看著劉備發展的速度太快了,於是孫權和曹操又結成了同盟,共拒劉備,關羽大意失荊州,加上曹操和孫權的合圍,一代名將關羽死在了東吳呂蒙的手中。
  • 呂蒙殺死關羽之後,呂蒙發生了什麼,為何自己也死了?
    大家都知道呂蒙在處死關羽之後不久,呂蒙自己也去世了,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現在有三種說法,讓我來細細為你道來。第一種說法:呂蒙是為什麼突然死了呢,據說是因為他殺死關羽,收復荊州後,孫權犒勞大家,並給呂蒙賜了一杯酒。而就在這個時候,關羽突然顯出靈魂,殺死了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