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申明一下,這不是三國演義,也不是三國正史,而是講的《新三國》這部影視劇,請不要拿三國演義和三國正史來抬槓,因為只有影視劇中才有這樣的情節:呂蒙偷襲荊州後,不聽從命令,私自斬殺了關羽首級,並且帶回東吳,結果孫權殺了呂蒙,還特意把陸遜招回東吳,讓陸遜觀看呂蒙的屍體。
呂蒙在魯肅去世後,成為東吳的大都督,關羽北伐襄樊時,東吳的孫權與呂蒙決定偷襲荊州,並確定好了時間與方式,呂蒙是偷襲荊州的主將,呂蒙將士兵化妝在白衣商人藏著船中,偷偷地來到關羽在長江邊的據點,然後襲擊了關羽的士兵,成功拿下了荊州。
關羽當時在襄樊戰場,在得知後方荊州失守時,根本不相信,因為呂蒙之前欺騙了關羽,以養病為由離開防區,同時呂蒙在關羽眼中就是吳下阿蒙,關羽根本看不起呂蒙,包括後來接任呂蒙為大都督的陸遜,同樣是無名之輩。
要知道關羽在當時是絕對的名將,放眼整個三國之中,比得上關羽的名將根本就沒有,關羽在呂布去世後,自認為天下第一,傲視天下群雄,如果有人能殺了關羽,那絕對是揚名立萬、載入青史的壯舉,而呂蒙就有這一想法,想殺了關羽揚名天下。
關羽得知荊州失守後,非常震驚,立即率軍南下,但手下的士卒大多逃亡,等關羽逃到麥城時,手下只有幾百人了,而且還被東吳士兵團團包圍,關羽走投無路之下,只能殺出一條血路逃出去,但實際上所有的去路都被呂蒙封死了。
實際上,在呂蒙偷襲荊州,準備斬殺關羽時,陸遜給孫權提了建議,就是不要殺關羽,俘虜或者放了關羽都行,如果殺了關羽會引來劉備強烈的復仇,因為劉備與關羽感情深厚,又是結義兄弟,劉備一定會強烈的報復東吳,到時候會給東吳帶來災難。
孫權馬上就意識到這個問題,認為陸遜說的到,於是讓人傳令給呂蒙,呂蒙雖然收到了孫權的命令,但根本不予理睬,而是繼續執行斬殺關羽的命令,並且親自帶兵追殺關羽,關羽在逃命過程中被東吳團團包圍,最終由呂蒙親手斬下關羽的首級。
呂蒙殺了關羽之後,將關羽的首級用盒子裝起來,送到孫權處,孫權看到了關羽首級,臉上的表情很悲哀,同時很憤怒,但裝作很高興的樣子,其實內心無比憤怒,在電視劇中並沒有放出孫權是如何殺呂蒙的,而是通過一個側面的鏡頭描寫,就是孫權把陸遜招回,讓陸遜看一樣東西,陸遜看了之後,才發現這是呂蒙的屍體,雖然電視中張昭告訴呂蒙是病死的,但張昭卻是話中有話,有警告陸遜的意思在其中,陸遜很快就明白了,這是孫權用殺呂蒙來警告自己要服從孫權的命令。
因為在電視劇中,從周瑜開始,東吳有很多老將不太願意聽從孫權的命令,反而聽從周瑜的命令,因為孫權是幼主,不被一些老將放在眼中,有些命令手下並不聽從,但孫權又是一位雄主,有著強烈的權力欲望,電視劇中孫權甚至為了奪回權力罷免了周瑜,後來在母親的勸說下,又召回了周瑜,只因為周瑜不聽從命令而私自調動軍隊攻打劉備。
電視劇中孫權為什麼要殺呂蒙?
根本原因就是孫權在維護自己主公的權威,呂蒙不聽從孫權的命令,等於藐視孫權的權威,前有周瑜,後有呂蒙,如果孫權不做點什麼的話,東吳的將領們仍然不會聽從孫權的命令,孫權也就不能完全的掌握權力,包括孫權召回陸遜看呂蒙之死的原因也是為了震懾陸遜,讓陸遜明白誰才是江東之主,誰才是背後做決定的那個人,孫權警告陸遜要絕對服從命令。
也就是說孫權用殺呂蒙來立威,當年呂蒙也是周瑜的部下,周瑜不聽從孫權的命令,孫權不敢殺周瑜,因為周瑜威望太高,現在周瑜曾經的手下呂蒙也不聽從命令了,如果不殺,那些手下怎麼會服孫權呢?
《新三國》電視劇中的孫權感覺被黑了,不僅把孫權的能力想得差勁了,而且把東吳不聽從命令這事想得嚴重了,事實上,孫權不僅不可能做這事,東吳也不存在不聽從孫權命令的事。
比如三國演義中,關羽就是被潘璋部下馬忠俘虜,然後再押送到孫權處,與呂蒙毫無關係,孫權起初不願意殺關羽,因為關羽是一流的人才,但是關羽不願意投降,再加有人勸孫權殺關羽,說當年曹操也沒殺關羽,結果就成今天這樣了,於是孫權就殺了關羽。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情節,就是說呂蒙是被關羽的魂魄附在身體上,然後七竅流血而死,這個情節太過離譜了。
而在三國正史上,呂蒙只是在拿下江陵城不久就病死了,根本就沒有參與圍捕關羽,關羽在正史上也是被潘璋手下馬忠俘虜,然後不久就被殺害,正史上關羽被殺是孫權在整個偷襲荊州的軍事行動前就已經決定的事,正史上的孫權不存在有人敢不聽命令的情況,而且殺關羽是孫權早就內定的事,與呂蒙無關。
但在正史上,呂蒙是病死的,而且是暴病,孫權為了救治呂蒙,還把呂蒙放在自己的內室,還在牆壁上開了個洞,天天觀察呂蒙的病情,呂蒙的病好一點,孫權就高興,呂蒙的病情一加重,孫權就心情不好,所以有人猜測孫權故意害死了呂蒙,不過這種猜測是錯誤的,正史上的孫權不會殺呂蒙的,原因很簡單,正是用人之際,而且殺了關羽,馬上要面對劉備的全力復仇,呂蒙還要抵抗劉備呢,至於後來讓陸遜抵抗劉備,那只是呂蒙去世之後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