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之中,大部分名將最後的死法都各有不同,除了因為各種自然原因死亡之外,受箭傷而死的情況是最多的,比如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等。不過,有一位東吳大將的死因卻是最為蹊蹺的,那就是據說被關羽死後「索命」的呂蒙,據羅貫中所說,奪取荊州後孫權犒賞三軍,呂蒙卻突然在慶功宴上七竅流血而死,那麼他真的是是被關羽索命了嗎?
雖然羅貫中的小說化描述手法不太真實,但是卻也能揭露一二呂蒙死因的蹊蹺。《三國演義》原著記載:慶功宴上,孫權親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卻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 權大驚, 慌忙率大小將士, 皆下拜,卻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實際上,羅貫中的這種寫法讓人著實費解,呂蒙死前舉止反常,死後七竅流血,這是很明顯的中毒症狀,怎麼會是關羽亡魂索命呢?
實際上,《三國演義》畢竟是一本小說,羅貫中如果要突出關羽的英雄氣,就是死後也要千裡追魂,為了神化關羽, 於是虛構了關羽亡魂索命這個情節。 不過,就算有 「因果報應」 , 但鬼神之說簡直是無稽之談,也就是說羅貫中描述的呂蒙死因並不是真正的原因,而且另有玄機。那麼,歷史上的呂蒙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據陳壽《三國志·呂蒙傳》記載:「以蒙為南郡太守,封爵未下,會蒙疾發,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從陳壽的記載來看,呂蒙是病死的。但呂蒙長期徵戰,身體硬朗,得急性病的可能性不大,因此,謀害呂蒙的只有可能是孫權,因為呂蒙意氣用事,一心想要斬殺關羽,違抗軍令本來就是死罪,更何況還將災難引向了吳國,所以,不殺不足以平息孫權心中的怒火。
況且,呂蒙取得了荊州, 荊州是什麼地方呢?那可是威震天下的關羽鎮守的地盤,如此違抗軍令又功高蓋主之人,孫權能夠容忍嗎? 不過,孫權知道即使呂蒙違抗軍令,但他的功勞早已名揚吳國,就算殺也不能明殺。因此孫權使了個一石二鳥之計,先召集天下道士為他祈福,來贏取吳國的民心,同時又把呂蒙安置在自己的內帳之中,以方便給呂蒙下毒,最終獲得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