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合還是報應?呂蒙在關二爺死後不久便暴斃,原因何在?

2021-01-07 庭州史臣論古今

英明一世,風光無限的武聖關公關二爺,終究是死在了自己一輩子最看不起的「吳狗」手中,而且是被偷襲。想必關二爺定然是十分不甘心。如果關二爺具備一定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臨死前他可能會在腦中浮現一段話:

「呂蒙和陸遜兩個小夥子不講武德。來,騙;來,偷襲,我一個五十八歲的老將。這樣好嗎?這不好。我勸,這兩個小崽子耗子尾汁,不要再犯這樣的聰明,小聰明啊!」

雖說是惡搞,但馬老師的這番說辭套用在關二爺身上那是再合適不過。二爺在前方全力攻擊曹軍,結果自己家的塔被隊友偷了。前方戰事不順,關二爺的退路直接被切斷,根本沒有逃脫的可能,所謂「龍遊淺灘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大概就是這樣吧。然而詭異的是,擒殺關二爺的頭號功勳人物,東吳第三代大都督呂蒙在關二爺含恨九泉之後不久,便也一命嗚呼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呂蒙死於關二爺的「英魂復仇」。關二爺畢竟是一代英雄,自然不甘心被人偷襲致死,所以死後英魂久久不能歸天而在人間遊蕩。按照羅貫中的設定來講,關二爺本來可能是要把孫權也給帶走,但幸而得到了法師普淨的勸說而醒悟,決定只帶走呂蒙。《三國演義》對此的描述相當細緻

於是親酌酒賜呂蒙。呂蒙接酒欲飲,忽然擲杯於地,一手揪住孫權,厲聲大罵曰:「碧眼小兒!紫髯鼠輩!還識我否?」眾將大驚,急救時,蒙推倒孫權,大步前進,坐於孫權位上,兩眉倒豎,雙眼圓睜,大喝曰:「我自破黃巾以來,縱橫天下三十餘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計圖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當追呂賊之魂!我乃漢壽亭侯關雲長也。」權大驚,慌忙率大小將士,皆下拜。只見呂蒙倒於地上,七竅流血而死。眾將見之,無不恐懼。權將呂蒙屍首,具棺安葬,贈南郡太守、孱陵侯;命其子呂霸襲爵。

呂蒙這走得是相當之慘。收取荊州,擒殺二爺後,孫權大擺酒宴為呂蒙慶功,酒席間對呂蒙可謂是連連稱讚,甚至說呂蒙的功勞勝過了周瑜。呂蒙沾沾自喜,孫權說著便要給呂蒙敬酒。結果二爺突然上了呂蒙的身,把孫權使勁罵了一頓。孫權見狀,趕緊率領群臣跪倒磕頭。關二爺大罵一陣後估計氣也消了,於是順手帶走了呂蒙,呂蒙七竅流血而死。

《三國演義》的說法當然是不可信的,裡頭夾雜了大量的封建迷信因果報應之說。情節如此安排一來是作者尊劉的立場,因此對關二爺之死憤憤不平。而呂蒙剛好和關二爺同年歸西,於是作者巧妙地利用了時間上的巧合安排了英靈復仇這一情節。讀者讀起來很爽,但很可惜是假的。

至於高希希導演的《新三國》中,則直接陰謀論了一把。按照《新三國》的設定,關二爺在麥城自刎而死,呂蒙帶回了關二爺的首級。得知二爺已死後,孫權的表情立即變得陰沉,因為關羽一死劉備肯定會將火撒到他身上。所以孫權雖然表面上樂呵呵地給呂蒙慶功,但暗地裡則用毒藥 將呂蒙毒死來替自己背鍋。高導演的這一設定顯然也是毫無依據的,且不說正史記載如何,單看邏輯也對不上。奪取荊州是孫權最終拍板決定的,無論結果如何劉備都會直接向孫權報仇。孫權又何必多此一舉幹掉呂蒙?

所以說,要回答呂蒙為何在關二爺死後不久也被帶走,還是得看正史。正史的記載相當之清楚,呂蒙死於疾病,而之所以時間是在二爺走後不久,這實在是巧合。不過即便如此正史上也對這一點做了些許蛛絲馬跡的提示。

呂蒙的身體一直不好,雖然他是個武將。他和陸遜倆人演戲能騙過關二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這個特點,他自己對孫權說過

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

利用自己「常有病」作為掩護,假意從 大都督的位置上退下來以麻痺關羽。可見,這傢伙確實是個病秧子。在幹掉關二爺後,呂蒙可能是過於興奮,沒過多久他的病又復發,而且相當之嚴重,《三國志》載

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

病情發作之後迅速加重,然後,就沒有然後了,畢竟人沒了。而孫權也絕對沒有加害呂蒙的意思,反而十分重視呂蒙的病情:

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慽,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

呂蒙生病後孫權可謂是十分擔心,下令遍訪名醫為呂蒙治病,甚至提出能治好呂蒙者賞賜千金。但儘管如此呂蒙的病還是沒有絲毫起色,孫權著急得想要去探視,但害怕打擾呂蒙休息,不去吧又過於擔心,於是將呂蒙接到自己的宮殿調養,在兩人房間中間的牆壁上穿了個小洞以便時時關注呂蒙。看到呂蒙能吃飯,孫權便開心得不得了,一旦呂蒙不吃飯,孫權便愁容滿面,夜不能寐。這麼看來,孫權確實是個好領導。

因此,呂蒙的死因很明確,就是病死。但好巧不巧,他病死的時間恰恰是關二爺去世後沒多久。這在對因果報應深信不疑的明清民間社會,當然是個值得「暗爽」的事兒。但就事論事,呂蒙之死和關二爺一點關係都沒有。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呂蒙斬首關羽之後,慶功宴上七孔流血暴斃,事實真的如此嗎?
    那麼呂蒙當初為何非要砍首關羽不可呢?事情結束後,不久呂蒙為什麼又突然暴斃了?東漢末期,群雄爭霸,合於三國,成鼎立之勢。而在《三國演義》裡講到,關羽被呂蒙殺害後,陰魂不散,逐化為鬼魂去找呂蒙報仇。在東吳境內,君主孫權正開心的籌備慶功宴席,準備給立下不世功勞的呂蒙接風洗塵。
  • 建安二十四年,三國大批名人去世,是巧合還是意外?
    弄得關羽不僅沒有攻下襄、樊,還丟了荊州,最後落得個敗走麥城被呂蒙所殺的下場。三國第一猛將,就這樣走完了他光輝奪目的一生。沒錯,219年三國第一戰將關羽被殺,還是被孫吳一方的一位二流將領呂蒙所殺。呂蒙的名將之名,我覺得由此而來。不過呂蒙攻佔荊州殺了關羽後,不久便得了重兵,同年也駕鶴西去了。呂蒙殺了關羽,然後也緊跟著病死了。
  • 呂蒙殺死關羽之後,呂蒙發生了什麼,為何自己也死了?
    大家都知道呂蒙在處死關羽之後不久,呂蒙自己也去世了,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死的呢?現在有三種說法,讓我來細細為你道來。第一種說法:呂蒙是為什麼突然死了呢,據說是因為他殺死關羽,收復荊州後,孫權犒勞大家,並給呂蒙賜了一杯酒。而就在這個時候,關羽突然顯出靈魂,殺死了呂蒙。
  • 呂蒙殺了關羽後,為啥也很快去世了?正史中的原因和演義大不相同
    於呂蒙之死,其實現在主要流行三種觀點。一種演義觀點,一種陰謀觀點,一種則是病亡觀點。由於《三國演義》實在太火,而且呂蒙在關羽死後不久就去世了,所以大家對於呂蒙之死的原因,一直是比較認同演義觀點和陰謀觀點的,今天我們就來把這三個觀點都分析一下,看看呂蒙到底為啥在殺了關羽後,就突然去世了。
  • 關羽戰死沙場後,呂蒙和曹操為何也相繼離世?
    古人非常迷信,碰到解釋不了現象就認為是神靈導致,碰到什麼稀奇的事就認為是天意,一個人突然暴斃就認為他生前作惡太多,罪孽深重被索命,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些都是無稽之談。包括三國時期,關羽父子二人被呂蒙殺害,隨後關羽的人頭又被送到曹操手上。
  • 東吳大將呂蒙為何非要殺了關羽?原因其實很簡單!
    兩國之間最大的結仇,應該是蜀國關羽為東吳呂蒙所殺,直接引起劉備率軍徵討,最終也是雙方互有折損,都傷了元氣。 蜀將關羽,是蜀國劉備結拜兄弟,五虎上將之首,一生英雄蓋世,義薄雲天,後世備受推崇,以武聖關公留名千古。關羽一生忠肝義膽,誓死追隨劉備。早年殺顏良斬文丑,被世人成為萬人敵。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劉備助東吳攻打南郡曹仁之後,將關羽任命為襄陽太守,此後留守荊州。
  • 新三國孫權不讓呂蒙殺關羽,為何呂蒙不聽號令,是對是錯?
    曹操命徐晃率軍迎戰關羽,當面痛擊荊州軍,而東吳方呂蒙白衣渡江,趁虛而入襲取荊州。公元219年冬,關羽被迫敗走麥城,打算向西突圍,奔回西川。而在新版三國中,孫權曾下令不讓呂蒙斬殺關羽,放關羽一條生路。因為此時的關羽就像一個定時炸彈,誰引爆他劉備的復仇大軍就會攻打誰,所以孫權命陸遜星夜傳令。可惜呂蒙立功心切,將關羽步步緊逼,直到生擒關羽,關羽不堪受辱,引進自裁。
  • 從凡人到神仙,死後的升官之路,關羽是如何一步步被神話的
    可是,繆字就有些耐人尋味了,有些辱罵的嫌疑了,像那位跪在嶽飛廟千年之久的秦檜,死後的諡號就繆。為何關羽死後會被封為「壯繆侯」可能和他死前最輝煌的一戰有關吧。在書中,關羽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可是其中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虛構的,斬華雄的是孫堅而不是關羽,斬顏良確實為真,文丑確是死在亂軍之中,而最著名的水淹七軍卻成為了關二爺的絕唱,更因為東吳呂蒙的白衣渡江,讓荊州,蜀漢這塊最重要的跳板丟失了。
  •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篤志力學的代表,吳下阿蒙—呂蒙!
    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位厚積薄發的名將,他的勤能補拙至今還被老師們掛在嘴邊,他就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吳下阿蒙—呂蒙!喜歡看三國的書友們我想你們對或多或少對於呂蒙都沒有多少好印象!小時候的小編也是這樣,對於呂蒙真是咬牙啟齒甚至看到關二爺戰死的時候都哭著大罵呂蒙無恥偷襲!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增長,小編雖然對於關二爺的境遇感到惋惜,但是對於這個吳國名將從討厭慢慢轉變到喜歡和欣賞!
  • 呂蒙到底是怎麼死的?呂蒙是否死於關羽亡魂索命?
    在《三國演義》之中,大部分名將最後的死法都各有不同,除了因為各種自然原因死亡之外,受箭傷而死的情況是最多的,比如如太史慈、甘寧、龐統、黃忠、徐晃、 張郃等等。不過,有一位東吳大將的死因卻是最為蹊蹺的,那就是據說被關羽死後「索命」的呂蒙,據羅貫中所說,奪取荊州後孫權犒賞三軍,呂蒙卻突然在慶功宴上七竅流血而死,那麼他真的是是被關羽索命了嗎?    雖然羅貫中的小說化描述手法不太真實,但是卻也能揭露一二呂蒙死因的蹊蹺。
  • 呂蒙殺關羽後驟然死去,傳聞他是被孫權毒殺的,歷史真相顛覆認知
    孫權聞此消息,便令呂蒙為大督,徵虜將軍孫皎為後繼,進軍南郡。關羽自知形勢孤窮,於是退走麥城,西至漳鄉,其屬下部眾都投降吳軍。孫權便命朱然、潘璋截斷關羽的逃走路徑,結果於220年1至2月間,終於捉獲關羽父子,重奪荊州。呂蒙成功奪取荊州,立下大功,孫權在大會上宣告拜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 呂蒙的逆襲人生:看一代心理學大師,如何兵不血刃KO敵人?
    後機緣巧合之下,隨姐夫南渡東吳,在鎮討山越期間履立功勳。常人不解,亦不懂呂蒙為何不懼生死,後者倒是坦然,只是回復道:「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是呂蒙逆襲人生的首要原因。
  • 大家都知道除掉關羽對三國鼎立沒有好處,可孫權與呂蒙還是下了手
    在三國的歷史中,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關羽的死絕對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這一點不僅僅是因為關羽擁有的特殊軍事才能,也因為整個時代的局勢,在關羽死後迅速發生了變化,以至於三國迅速結束了。明明關羽死去會有這麼多嚴重的影響,可是為何當時呂蒙還執意要殺了關羽呢?有人說孫權都明確說明不讓呂蒙殺關羽了,為何還要殺,難道是兩人之間有私人恩怨麼?
  • 呂布被處死後,赤兔馬、方天畫戟和貂蟬的下落究竟如何?
    然而,呂布終究只是一介武夫而無雄霸一方之能,在他奪取徐州之後不久旋為曹操所滅,一代驍將殞命白門樓。令人失望的是,曾經傲視群雄的呂布在臨死前居然向曹操屈膝求饒,好不卑微,令天下人扔掉了對他僅有的一點同情。作為呂布巔峰的見證者,「三件寶物」也自此分離,開啟了各自不同的命運。名駒赤兔——絕世烈馬遇英雄古語有云,寶馬配英雄。
  • 呂蒙白衣渡江的經過,及其暴病去世的真相
    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似乎魯肅的戰略更加穩妥,而且魯肅作為當初降曹派大行其道時力主抗曹的關鍵人物,分量還是比當時的呂蒙要重。加上周瑜遺言請求魯肅繼任,各方面來看孫權還是應該信任魯肅。只是隨著形勢變化,尤其劉備拿下益州後勢力已不在江東之下,原先的小弟隱隱有成為大哥的趨勢,再一位對劉備委曲求全已經不符合孫權的利益。
  • 三國演義,戰勝關羽的為何是呂蒙?
    呂蒙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就是今天安徽阜南人,他從小就喜歡習武,拳腳功夫很是了得。父親去世後,他隨母親投靠姐夫鄧當。鄧當是孫策帳下的一名將領,呂蒙跟隨他,正是適得其所,孫策對這個彪悍的少年很是好奇,便召見呂蒙。
  • 明朝猛將常遇春,為何年僅40歲就突然暴斃?死亡原因是啥?
    但是,在洪武二年,常遇春突然離奇暴斃而亡,朱元璋痛心不已,可歷史上,僅以「暴疾卒,年僅四十」也因此,常遇春離世的原因給了後人遐想的機會。二、殺人太多,得到報應。據有關資料記載,常遇春對於殺人到了無以復加的變態地步,常遇春當攻下一座城池時,第一件事就是屠城,無數無辜的百姓在他手中被殺。同時,遇到降兵時,理應收服,但是常遇春卻將他們全部活埋致死。很多跡象表明,常遇春確實殺戮過重,但是,天降報應這種說法太過迷信,也不太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