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下阿蒙出身貧苦,幼年輾轉流離,飽經人間滄桑。後機緣巧合之下,隨姐夫南渡東吳,在鎮討山越期間履立功勳。
常人不解,亦不懂呂蒙為何不懼生死,後者倒是坦然,只是回復道:「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便是呂蒙逆襲人生的首要原因。縱觀呂蒙一生,他敢於冒險,也善於冒險,所行險要之事,十有八九竟然都能成事,讓人嘆為觀止。而其中關竅,便在於呂蒙淵博的「心理學」知識。
01、為人臣子,呂蒙深諳主公之意
江東孫氏與豪族平分江東,呂蒙一介白丁,竟能先後得周瑜、孫權、魯肅青睞有加,成為最後一個寒門都督。其中原委,雖有巧合,但更是則是必然。
少年時期的呂蒙,敢於衝鋒陷陣,對待上司忠心耿耿,因此頗受孫權信賴。但很快,一場危機悄然到來。
按《三國志·呂蒙傳》:「權統事,料諸小將兵少而用薄者,欲併合之。蒙陰賒貰,為兵作絳衣行縢,及簡日,陳列赫然,兵人練習,權見之大悅,增其兵。」
呂蒙雖然入了孫權之眼,但留下的印象倒也是一般;直到孫權打算「裁員」,呂蒙不甘就此沉寂下去,遂堵上全部身家,表演了這麼一場「好戲」。
孫權看到之後,眼前一亮,覺得這樣的呂蒙,正是他所急缺的。為此,孫權還親自指點呂蒙:指出其剛勇有餘,而謀略不足。呂蒙恍然大悟,遍觀百家兵書,終於擺脫了「吳下阿蒙」的身份,孫權也感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02、戰場惑敵,對手動向盡在其心
孫子曰:攻心為上。又曰:不戰而屈人之兵。分析呂蒙的用兵之道,其對心理的把控能力,已經完美化用在了他的戰鬥中。
劉備入蜀,孫權命人索要荊州,後者一邊裝瘋賣傻,一邊又令關羽陳兵南郡,以致於孫權大怒曰:「猾虜乃敢挾詐!」
隨即,呂蒙便受命出徵。按《三國志·呂蒙傳》:「權命蒙西取長沙、零、桂三郡。蒙移書二郡,望風歸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
零陵太守郝普,頭鐵,對於東吳來軍,不卑不亢,靜待劉備援軍到來。事實上,關羽的援軍已到益陽,劉備也回防公安,他們的確是馬上就到了。
但是,呂蒙卻利用這一點時間差,打了個心理戰。當時,他命人帶給郝普的勸降書中,有這麼兩句關鍵的話:
「左將軍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關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臨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為孫規所破。」
「今吾計力度慮,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後,身死何益於事,而令百歲老母,戴白受誅,豈不痛哉?」
第一句話,呂蒙的狡詐盡顯無疑。趁著零陵信息斷絕,他信口雌黃,稱關羽、劉備身陷囹圄,已經無力再行救援;而後,又使出恐嚇之語,以其一家性命來威脅郝普。
後者絕望之下,只看到呂蒙留給自己的退路,頭也不鐵了,當即選擇投降。但在這之後,郝普才發現自己被呂蒙給騙了:「語畢,出書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見書,知備在公安,而羽在益陽,慚恨入地。」
就這樣,呂蒙不費一兵一卒,便詐開了零陵。後來,孫權發動荊州之戰,呂蒙又用同樣手段,詐取了南郡等地。開局一張嘴,看似是呂蒙的忽悠之語,實則還是他對人心、時機的把握十分到位。
03、為父母官,呂蒙最懂底層疾苦
後來,呂蒙進入南郡,又採取截然相反的態度,收服了當地百姓。要知道,南郡作為蜀漢在荊州的核心根據地,是很值得投資的。劉備、諸葛亮、關羽等人,皆花費無數心思,才將他們逐一籠絡。
但呂蒙進城之後,儘是噓寒問暖,收買人心。一方面,不惜斬殺自己的親兵,來維護百姓的利益;另一方面,又命人「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藥,饑寒者賜衣糧」,並答應為他們送出寄給荊州軍的家書。
只是他們不知道,這些報平安的家書,卻猶如一記重錘,直接砸破了荊州軍的氣勢。因為後者得知家人無礙,自然沒有了悲憤之情,從而放棄了背水一戰,選擇了逃之夭夭。
不可一世的關羽轟然倒下,卻不明白,呂蒙只是揮了揮手,安排了幾個小動作。心理大師之威,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