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為什麼同樣都是一生,別人就能在「開悟」後成為成功人士

2020-12-14 心理學簡報主筆團

品質原創|心理學哲理故事連載系列

原創作者|Bear(《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特邀作者)

導讀:《心理學簡報》本期內容簡介

「猴子」心理學:其實我們就是一群猴子熟悉我們「猴子「心理學故事的讀者們都知道,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人類其實和生活中香蕉樹上的猴子無異,猴子們在香蕉園裡追逐、玩樂、爭奪、生存、死亡,看似簡單的」猴生「其實就是人生的寫照。人類複雜的心理現象放在猴群裡反而變得簡單明了。

我們總是看自己很難,看別人很容易,所以,不如做一個簡化,在我們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花5分鐘把自己從「人」的角度中抽離,讓自己成為一隻徜徉在香蕉園裡的猴子,從這個角度來看看自己的內心。

偉人定律」揭示人與人的差距:為什麼會有美猴王而你只是普通猴子有一隻猴子比別的猴子要更出名,它叫孫悟空。作為四大名著中唯一的神話故事中的男主角,孫悟空如今已經成了勇敢機智的化身,它嫉惡如仇,隱忍堅強一代又一代的影響著人們對困難的想法。而其得道之路其實也是在訴說一個人的開悟之路。所謂開悟,只是能量級到達一定層級的表現。量子力學已經從科學的角度證明了能量可以改變宇宙的運行,而地球上的人類由於能量的不同,也活在不同的意識流和人生軌跡上。

本期《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Bear將從心理學角度為讀者們介紹覺悟的不同階段以及普通人和開悟過後的大師有何不同,並運用霍金斯能量等級來說明不同的情緒對應的不同能量層級以及高能人和低能人在社會動機和心靈境界的不同,提出多項正能量的人和事靠攏的建議。

美猴王的誕生

猴子其實也有階級。西遊記中有隻猴子我們印象特別深刻,它叫孫悟空。孫悟空受大地召喚,在某一天猴群和魔王的決戰中從一塊花果山仙石縫裡蹦出來,而後帶領猴哥猴弟們闖進一直都不能進的水簾洞,一戰封王。隨後由於身懷絕技比如七十二變跟玄奘去西天取經,一路艱險,不過孫悟空作為大師兄和其他兩位無論從個人精神上海市武功方面都小勝一籌,最終幫助玄奘獲得真經。不過,中國的歷史只有一個孫悟空,大部分猴子只是普通猴子。吃香蕉的你和拿金箍棒的它有啥區別?讓我們仔細說一說。

大師需要「翻山越嶺」

請注意,本文不是教你如何獲得更多的獎賞——香蕉,也不是教你如何跨越階級——從普通猴子變成猴子小隊長。我們講的是你和偉人或者傳奇到底差在哪裡,以及如何向大神靠攏。

鄧寧-克魯格效應:成為「大師」的四個階段

圖1:鄧寧-克魯格心理效應。

如圖1所示,鄧寧-克魯格效應旨在表明人的覺知分為四個階段: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大部分人處在自信而又愚昧的階段,而隨著知識經驗的累積,部分愚昧的人開始逐漸明白自己的無知,於是越發的不自信,到達自信最低谷,然後一路開掛,越活越明白,直到內心通透,一切明白,也就是所謂的開悟。而開悟也就是普通人和大師的鴻溝,而這個鴻溝如今已經可以量化。

普通人和大師的鴻溝:能量的不同量化的標準就是能量值的高低。為什麼用能量的高低來判斷呢,因為世界萬物由旋轉的粒子構成,粒子震動時會有能量,能量直接引起事物的變化和發展, 人在不同的身體狀況和精神面貌下身體的震動頻率不同,也就是說在不同狀態下我們有不同的能量產生。霍金斯能量模型裡將人的能量狀態分成17個層級,向上為正能量,向下為負能量。我們常說某某某正能量,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正因為有了勇氣、淡定、寬容和愛,我們才會讓自己始終處在能量的正極。

圖2:霍金斯能量層級表。

如圖2所示,可以看到我們之前提到的開悟在能量層級中最上方,類似於我們所說的如來、菩薩或者得道高僧等一些現實生活中可能找不到原型的人(下文會詳細介紹出現不同層級人的概率),而我們的神猴美猴王孫悟空也屬於此類人群。我們來看一下「偉人」、「偉猴」不平凡的開悟之路。

孫悟空的開悟之路孫悟空從菩提祖師那裡得道之後,仗著自己武功高強大鬧天宮、吃蟠桃園的桃子、把龍王殿弄得是天翻地覆,那時的悟空還是齊天大聖,被貪嗔痴、驕傲、憤怒、欲望等不良情緒長期佔據了內心,隨即被如來壓在五行山下,然後被觀音開導,隨唐僧和其他師弟的一路西行,通過不同的磨難,經歷過生死的洗禮,慢慢走向能量的正極,並且最終達到了忘我的境界,被封為鬥戰勝佛。

而我們看到孫悟空的一生實際上是一個人能量向上提升的過程。也就是本來只是有著不凡本領的孫悟空被自己的欲望膨脹得無法無天,但後來運用自己的能力保護師父,最後成為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機智的化身。

能量的不同:心態和意識流

一個人的能量級的變化其實和物質世界沒有多大關係。換句話來說,你的內心有多豐富、多充盈,你的能量值就有多高。也就是真誠、憐憫等積極的精神狀態可以改變我們身體能量的頻率,也能幫助我們的身體健康和人生進程。因為一個人的能量層級可以決定整個人生。

而人不同神猴,絕大多數人的能量意識等級不會有特別大的改變,最多只有5個點(如圖2所示)。

能量值達到200時,對應的意識等級是「勇氣」,是界定一個人正負能量的標誌性界限。因為只有人明白生命的價值有了自信的源泉,才能真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能量值達到250時,對應的意識等級為「淡定」,是指人過上了自己想要生活之後的淡定和滿足。所以判定生活是否順遂的關鍵點在於能量是否到達了250。能量值達到500時,對應的意識等級為「愛」,對於能量達到500的人群而言其實對功名利祿已經無所謂,因為在跨越科學等領域的頂端限制之後,能量500以上的人比較注重真正的幸福而不是快感,所以我們常說很多很厲害的人或者藝術家到了一定境界也就淡泊名利,無欲無求。更進一步,當到達了第3點後的通透,再加上愛和溫暖,也就是能量高時,自我的賦能,比如持久的喜悅,超凡的耐力,憐憫的態度則是到了長時間的知足和喜悅對世間百態都充滿憐憫。再往上就是通靈。人就是脫離肉身進行思考,再往上就是最高的境界無我。所以,能量級達到250時就是絕望之後的頓悟,而500 作為物質和精神徹底分離,也就是純能量的開始,這也就是從智慧演變成大師的前端。因為大師是一種意識流,而智慧還有著物質世界的羈絆。

我們都知道宇宙在膨脹,也就是因為當前有更多的能量產生甚至粒子最後化成儲能能量。隨著社會的加速發展,有更多的人都開始進行自我的意識超越和靈魂的反思。而整個地球的能量增加取決於少數正能量的人甚至所謂的高能人的不懈努力。我們可以看一下高能人和低能人的存在概率。也就是我們有多的可能見到真正的高能人,或者說我們怎麼找到那一隻與眾不同的猴子。

高能人和低能人:世界上只有12個大師

一個能級300的人相當於9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400的人相當於40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500的人相當於75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600的人相當於10,00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一個能級700的人相當於70,000,000個能級低於200的人。

當今地球上,僅有12個人位於意識層級700這一能量層面,霍金斯說近代的出現的那個人叫特蕾莎修女,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三個人之中的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人們稱特蕾莎修女走到的地方都會和平(南斯拉夫內戰因特蕾莎修女親臨而停戰)。特蕾莎修女對窮人的大愛無疆最後被天主教教會列入宣福名單。

高能量作品:弘揚真善美

不光是人有能量級,所有物質也有能量級,包括書籍音樂等。大部分文化作品的內容都在大力傳達或者突出憤怒,仇恨悲傷而導致能量多為200以下,也就是負能量,而真正的藝術作品或者經典著作,諸如高山流水道德經往往高屋建瓴,無人欣賞,或者有限的欣賞,原因在於普通人的能量級和大師的能量級不在一個層級上,無法和這些作品產生共振。

而能量的載體也會彼此作用,也就是你生命中遇見的人和事物,會影響你的能量水平和意識層級。所謂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也是這個道理。你大量閱讀假醜惡,你自然感受不到真善美。從貪嗔痴到斷舍離其實是一個飛躍,但是如何從斷舍離到智慧再到大師其實也是一個漫漫的過程。所以想成為美猴王,確實沒有那麼簡單。換句話來說,你如果還在不斷地在欲望的驅使下言不由衷,人云亦云,或者欲望無法滿足時的困獸之鬥,憤世嫉俗,甚至是小有成績時的洋洋得意,自我滿足。很遺憾,你的能量依舊為負,也就是你不會幫助這個世界更美好,而是你需要有更美好的人把你的負能量抵消。

什麼叫高能量?就是寧靜而致遠,淡泊以明志。什麼叫高能量,就是流水潺潺,鳥語花香。什麼叫高能量,就是世間萬物皆有靈,所有苦難非苦難。多讀好書,多發現美,讓自己和周圍世界密切地聯繫起來,這樣你的能量才是正能量。社會動機和心靈境界決定了你的能量等級,所以儘量以愛和善為行為導向,儘量向慈和靜為思考重心,那麼你的能量才會在正面方向。

提高能量的秘訣:靠近正能量,遠離負能量

你只有承認希望,你的生活才有希望。你只有相信美好,你的生活才會美好。那些生活中的所有命運,其實都是我們意念的結果而已。你只喜歡享受香蕉而不會發掘美好,更沒有心懷美好,不會去思考你的猴生也不會擔心其他猴生,所以你只是個普通猴子,每天都追著香蕉跑的猴子。那只可愛的猴子特別喜歡美好的東西,也相信美好的東西,一輩子都在用有限的猴生幫整個猴類甚至人類造福,所以成了美猴王。

《心理學簡報》原創|禁止轉載

原創作者Bear(《心理學簡報》時評專欄Psychological Bulletin Opinions特邀作者)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審稿|心上田 (《心理學簡報》審稿人)

相關焦點

  • 成功人士為什麼每天都穿同樣的衣服?
    ……這些成功人士的衣櫥永遠那麼單調。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穿著同樣的衣服出席各種公共場合,以至於有時候大眾會猜測,他們到底有多少件同樣的衣服?成功人士穿同樣的衣服當然不可能是經濟條件的制約——事實上,他們的衣服看似普通,其實非常有質感和設計感,價格不菲。因為,簡單並不等於簡陋。據PC雜誌報導,賈伯斯每年從 St.
  • 佛教:開悟後是什麼樣子?
    「開悟」這個詞,一般人聽起來會感覺很神秘,是不是開悟後就可以飛起來了?是不是開悟後就和電視劇裡的「濟公」一樣,有各種神通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玄乎,開悟之後,你還是你,我還是我,跟普通人沒有什麼兩樣。
  • 開悟的最高境界是什麼?開悟者現身說法是硬道理
    宇宙是怎麼來的宇宙為什麼會存在宇宙為什麼是這樣子的人類為什麼會存在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極高的開悟者可以指導別人開悟如果一個小學數學老師宣布他掌握了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原理,那麼他必須證明自己,如果他能教會小學生四則運算,那麼我們相信他的話,如果他教不會小朋友四則運算,那麼他對四則運算的理解是有問題的歷史上有無數人的自稱開悟,他們真的開悟了嗎,誰能教會別人開悟?
  • 不要被騙了 成功人士也會精疲力竭
    成功像失敗一樣使人失去很多選擇回到開頭提出的疑問:成功人士會精疲力竭嗎?答案是肯定的,儘管在公開信息中成功人士們總是精神奕奕、效率驚人,但成功人士也是人,而且業已取得的成功往往還會成為他們的枷鎖。簡單來說就是,成功固然美好,但成功也是包袱。基於此,貝格拉斯提出了「自我設限」理論。所謂自我設限是指,成功的結果會引發外界對成功人士的期待,由於害怕自己難以達到期望,成功人士嘗試通過貶低自己來迴避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自我設限的人往往會藉助工具,如酒精、藥品、手銬、鎖鏈等幫助自己實現心理目標。而一旦結果受到了這些外在因素的影響,自我設限者就能為自己的失敗找到藉口。
  • 人開悟後是什麼樣子?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開悟的人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依然有喜怒哀樂、七情六慾,就像大海一樣,表面上洶湧澎湃,變化萬端,但裡面卻是渾厚、寧靜與無限的寬廣。 開悟的人不會搞個人崇拜,搞個人崇拜的都是沒有開悟的人。一個通達「無我」的人,一個覺悟到「萬物與我為一」的人,一個認識了平等真相的人,怎麼會又怎麼可能搞個人崇拜呢?
  • 開悟的人都悟到了些什麼?悟道者一語道破:變與不變,生死之間
    一個人開悟以後,他領悟的是什麼原理?就是 變化之道。海雲青飛 從來到這個世界開始就是每天被宗教的心靈雞湯各種灌輸,要說一般的小孩也就被洗腦成功了,就如我姐和姐夫,她們一輩子也擺脫不了小時候的 「棒棒糖」,為什麼到了我這裡就不靈了呢?
  • 為什麼你無法複製別人的成功?
    為什麼會有人大肆吹噓「讀書無用論」?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健身房裡的人身材都很好?很多情況下,大家看到的結果,往往都是經過篩選後的「倖存者」。生活中存在著很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所以大家往往會高估一個方案的成功率。
  • 我眼中的數字心理學
    研究好數字 密碼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這個不是誇張,後面跟著我去一步步實踐)避免人生的坎坷。當然它不是算命,它只是讓你能夠有際可尋,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因研究它的人很多,現如今數字心理更是融匯了我們中國博大精深的《易經》以及來自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數字理論》並且藉助西方統計學的科學工具讓這門學科更全面了。
  • 開悟的境界!有幸來此一生,生命難得,莫讓自己空在人間走一回!
    通過觀照自己的心,使自己成為身的主人、成為心的主人。白居易是彌勒佛信徒。詩詞答客說,吾學空門非學仙,恐君此說是虛傳。海山不是吾歸處,歸即應歸兜率天。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不朝天子豈羨王侯,生死無慮更復何憂。
  • 大師開悟不如直接進入(葉展麟認知第364期)
    這些統統都是普通人的思維,這種思維決定了他們一生都在路上,無法抵達目的地。所有頂尖人士沒有這個思維,他們比的是看誰能更多地砍掉中間環節!直接進入!不是「我想要成為演說家」,而是「我現在就是全世界最頂級的演說家!
  • 開悟的境界,為什麼說出來,更像是神話?
    但對於我們這些未曾開悟的人來說,西方極樂淨土這個地方,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更像是神話,這是什麼原因呢?也就是說,為什麼高僧大德們對於開悟後其境界的描述,更像神話呢?按照佛教的說法,開悟之後,就好比睡後醒來,發現夢中的一切都是假象一樣,因此,限於夢境之中假象的元素不足以描述夢境外的狀態,而這些描述往往都是借用比喻來完成,因此,對於我們這些沒有開悟的人來說,並不是真相,反而更像是神話。
  • 開悟後有什麼變化?
    由於心輪打開後,修行者在的心氣合於中脈(人體氣脈渦心部位)中客觀存在的、與萬物本體同樣不二的真空體性,所以,開悟,密宗又稱作「證入空性」,顯宗則稱作「證佛法身」,禪宗則稱為開啟「真空如來藏」,得見「本來面目」。知覺變化 開悟的知覺變化,包括知覺能力的變化與覺知範圍的變化。
  • 佛陀在家時的三兄弟,想成佛的卻成了魔,想開悟的沒開悟
    為什麼都想要成佛呢?因為在世人的心目中,「佛」的含義包括了所有的殊勝: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無邊的神力;無上的智慧;五眼六通等等等等,不管是衝著哪點殊勝,總之他們都會有堅定而足夠的理由。那麼想要成佛,就會有機會成佛嗎?想要成佛而未成佛的都是普通人,那麼普通人可以成佛嗎?普通人與佛的距離有多大呢?
  • 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
    老傑談《百年虛雲》第5期:虛雲大師經過苦行、遊歷參訪,終於開悟得道:開悟後是什麼狀態?一路上山高路遠,寒暑變化,甚至被人取笑,被迫從別人褲襠底下鑽過去。大師曾經在路上身患疾病,險些喪命,多虧文吉菩薩相救才脫離生命危險。
  • 開悟、明德你知道多少?開悟的人有哪些特徵?你能做到幾條?
    進一步了解開悟是4-5年前,看過的一部呂良偉出演的電影《釋迦摩尼佛傳》,影片非常精彩,我被電影中的喬達摩 · 悉達多王子(釋迦摩尼佛)開悟得道後的超能力驚呆了,那種感覺真是妙不可言!但多數開悟之人是需要老師指點的,如孔子就是經老子點撥後開悟的,現如今,具備慧根的人,如果有幸經老師指點,會少走很多彎路,在有生之年開悟明理。
  • 為什麼我勸你一定要學學數字心理學
    數字心理學就這樣成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學習方法,每當遇到一個人知道他的星座和生日、名字的時候,我就能大概判斷出來這個人的性格方向和喜好。我為什麼一定要勸你學學數字心理學?首先,它太簡單了。簡單方便到隨時可以掌握和人交往的秘訣。其次,它太不簡單了。
  • 為什麼很多人學佛很精進,卻很難開悟?
    現在很多人學佛,看似非常的精進、非常的虔誠,但是卻很難達到開悟的境界,甚至連開悟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都不明了。那麼,這其中的緣由究竟是什麼呢?為什麼非常的精進修行卻很難開悟呢?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 沒有開悟證悟之前,不要去評說、判斷別人
    1.沒有開悟證悟之前,不要去評說、判斷別人達真堪布講述我也經常給大家講:不能輕易地評說他人,這樣容易造業。不要認為自己明白了一些道理,就什麼都懂了。其實,精通佛法非常困難,精通詞句與精通含義是不同的。你們現在明白的這些都非常膚淺,只是字面上的理解,即使明白了,也只是小小的一部分。有的人經常犯這種毛病,特別願意不懂裝懂,喜歡評說別人,以盲引盲。僅僅通過幾張光碟、幾本書等簡單的資料,能明白什麼,精通什麼呢?看看那些大德高僧、歷代祖師的傳記,他們是怎樣求法、怎樣修行的?所以不要輕易地判斷別人、評說別人,當別人的引導者,這樣很容易傷害眾生。
  • 為什麼有一些成功人士不享受人生,為什麼喜歡熬夜班呢?
    為什麼有一些成功人士不享受人生,為什麼喜歡熬夜班呢?花錢是可以帶來快樂,但是和成就感相比就差得太多了。成就感有各種體現,可以是名,可以是利,比方說某企業家想把企業做大做強能上市能讓別人都聽說過他的公司在路邊隨便一眼就能看出他公司生產的產品,就像你說的資產上億的老闆。
  • 何路家書:開悟是一種什麼樣的境界
    一個人如果煩惱不斷,永遠也談不上開悟。如果聽到人說開悟,說話者煩惱不斷,說明他並沒有開悟。一個人如果自己沒有開悟,說開悟便如流水,流過之後就過去了,自己不明白,自然也不會給別人說明白。如果一個人向這樣的人學習,那永遠是學與不學一個樣兒,甚至學了還會誤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