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淅川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當地依託良好的生態資源,發展特色種植業。隨著一片片荒山變為花果山,採摘遊、鄉村遊、親水遊等已悄然興起,村民收入穩步提高。
深秋時節,在淅川縣倉房鎮,三萬多畝的柑橘獲得大豐收。味甜汁多肉質脆嫩的丹江橘,吸引了不少遊客前來觀光採摘,也受到了眾多客商的青睞。
採購商 馮藝元
我有幾十個商店,還有我的朋友們也到(倉房)這裡來採購,有的已經把這個地方作為直採基地了。
南陽市淅川縣倉房鎮磊山村村民 吳佔華
我包這一百多畝來說,產量大概也就是一二十萬斤,按今年行情價格來說也就是十幾萬塊錢。
倉房鎮緊鄰丹江口水庫,雨水充沛,光照充足,讓這裡成為北緣柑橘絕佳產地。當地黨委政府以橘為媒,文化搭臺,旅遊唱戲,通過舉辦柑橘節、遊園採橘、產銷對接等系列活動,擴大丹江橘的知名度。
南陽市淅川縣倉房鎮政府鎮長 肖揚
積極對接北京新發地、廣東東莞和省內20餘家商超,籤約3000萬斤。
目前倉房鎮戶均種植柑橘五畝以上,每戶年收入已超過1萬5千元。
而在離倉房鎮不遠的老城鎮下灣村,則以發展萬畝石榴園為特色,村民們把土地集中流轉,自己則在石榴園裡打工。
南陽市淅川縣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王文亮
這活兒幹著可以,一個月3000塊錢,按照公司定的產量,今年超出了,分紅大概分了一萬多塊錢。
漫山遍野的石榴和丹江口水庫的美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村民們在政府的引導下,開始把自家的房子改為農家樂。
南陽市淅川縣老城鎮下灣村村民 連永建
平均一個月下來就是(接待)1000多個人,一個月收入也就是四五萬塊錢。(有)20多戶被評為全鄉最美脫貧戶,我是其中一個。
如今的淅川,發展軟籽石榴、杏李、柑橘等特色林果超過30萬畝,中藥材種植5萬畝,水源、林海、果香、藥庫等特色生態品牌逐漸打響,靠著綠色產業的發力,淅川159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摘帽。
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
綠色產業發展起來了以後,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我們集中力量利用我們的各種項目,利用扶貧政策,通過精品(線路)的帶動,把我們的全域旅遊發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