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63歲的桑阿姨(化名)是紹興人,2011年她不幸罹患乳腺癌,在杭州一醫院做了乳腺癌根治術。手術很成功,術後桑阿姨按常規治療流程進行化療,病情穩定。
原以為邁過了人生中一大「劫」,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大約2014年起,桑阿姨左上臂莫名疼痛,出現頑固性水腫,慢慢地手臂逐漸變粗,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穿衣服、脫衣服都不方便,家務也做不來了。除了手臂疼痛,最近6年來桑女士還反覆發低燒,每次發燒得去醫院吊針。
「我乳腺癌都治好了,這個毛病怎麼治不好呢?」桑阿姨很苦惱。醫生告訴她這是乳腺癌術後常見的上肢淋巴水腫,目前國內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輾轉各地醫院,得到的結果都差不多,這令桑阿姨陷入絕望,「我的毛病就治不好了嗎?」
特別是今年夏天,炎熱的天氣下,桑阿姨一邊發低燒,一邊左手臂腫脹,又紅又腫,還發出了紅疹子,整隻手摸上去硬硬的像段藕,直徑比正常的右手要粗4釐米左右。她還因脈管炎發作進了醫院。
最近,被低燒、疼痛折磨的桑阿姨和女兒,帶著希望來到了浙江省人民醫院。
手外科和修復重建外科主任楊曉東主任醫師檢查後表示,桑女士手臂出現的症狀屬於上肢淋巴水腫,這是乳腺癌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發病率約10%-20%。這一併發症的主要原因是做乳腺癌手術時為了防止癌細胞通過淋巴轉移,需要進行淋巴清掃,但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對局部淋巴系統有一定的損害。
「上肢淋巴水腫的發病是一個緩慢漸進的過程,傳統的治療方法對該疾病沒有特別好的臨床效果,時間久了患肢軟組織硬化、筋膜增厚,並進一步纖維化,皮膚變硬,甚至像大象皮一樣,出現上肢乏力、疼痛等,肢體活動明顯受限。」楊曉東主任說道。
怎麼幫患者解決這種痛苦?楊曉東主任介紹了最新手術方法——改良淋巴結游離移植技術與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治療淋巴水腫,利用先進的染色顯影及顯微成像技術,結合術者豐富的顯微外科操作經驗,重建了腫瘤術後受損的淋巴循環系統,可大大改善患者的淋巴水腫症狀。這是浙江省人民醫院孟旭莉副院長領銜的乳腺外科與手外科和修復重建外科MDT多學科合作的新技術,該技術目前全國只有少數醫院可以開展,處國內領先水平。
幸運的桑女士成為了浙江省人民醫院首例進行改良淋巴結游離移植技術與淋巴靜脈吻合手術治療淋巴水腫的患者。11月20日,由孟旭莉副院長團隊和楊曉東教授團隊聯合完成了這一創新性的手術。
近日,浙江省康復醫學會四肢功能重建專業委員會學術會議在浙江省人民醫院召開。桑女士這一手術作為經典案例在會議上進行交流,獲得國內著名整形外科及淋巴外科專家、北大人民醫院穆蘭教授等與會嘉賓的一致肯定。來自北京、上海、昆明、廣州、長沙等地的專家齊聚浙江省人民醫院,就複雜創面的顯微修復與重建、淋巴水腫的手術治療等內容做了深入探討交流,並推廣最新技術,以造福更多患者。
【來源:杭州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