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年已經過去整整20年了,網際網路原住民00後的出生又帶來浪潮式的改革,20歲的00後,擁有我國歷史上最好的教育資源和相對開放的社會空間,對自身才藝興趣的挖掘能得到最大化開發。
潤寶跟3位還在學音樂的年輕的古箏愛好者,聊了一下關於新式古箏的變遷和發展,果然受00後追捧的古箏就是很不一樣!一起來看看他們推薦了哪幾款你不知道的隱藏好箏。
一號選手檔案: 小凡 浙江音樂學院 學古箏8年
推薦古箏:雙弧箏
打分:★★★★

雙弧箏,顧名思義,即面板和底板同樣呈弧形的箏,是在傳統古箏型制的基礎上,對共鳴箱結構進行改良的新品種。千百年以來,人們對於古箏形狀的認識,不外乎「上圓似天,下平似地」,及面板略帶弧度,底板則是平的。這種型制的缺點是,古箏始終處於上緊下松的狀態,面板與底板不易形成協調共振,對於聲音的傳導無法形成嚴密一致。
而改良後的雙弧箏形成低音區共鳴箱體積>中音共鳴箱體積>高音共鳴箱體積。這樣各音區弦的震動與其所需共鳴箱體積成一定的比例,使之更具科學性。第二,由於雙弧箏的底板是用整板在外力作用下,烘烤成與面板一樣的弧形,彈奏時易與面板協調共振。雙弧箏高音清脆,中音合度,低音渾厚,餘韻悠長,整體發音更均衡。
二號選手檔案:咕咕 高三學生 學古箏4.5年
推薦古箏:蝶式箏
打分:★★★★★
蝶式箏,因形狀如"蝴蝶",故得其名,是由上海音樂學院研製的新型古箏。箏體猶如兩個箏並在一起,外觀優美輕盈。兩箏採用一個共鳴體,在五聲音階定弦的某些弦距之間增加了半音和變化音,還裝有弦鉤,以改變特定定弦音的音高。
「蝶式箏」在技術掌握上難於傳統箏,不僅僅是音位和弦距,而且演奏非五聲音階時要用五線譜,這對於看慣簡譜的演奏者來說,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才能克服。從發音原理上來看,傳統箏各弦是五度相生律的共振,而「蝶式箏」為十二平均律的共振。它既保留了傳統的五聲音階的音位排列和傳統的演奏技法,又可演奏十二半音體系的作品,如聖桑《巴赫平均律 》《獻給愛麗斯》《夢中的婚禮》《四小天鵝》等。在音色上兩者也稍有不同,我國已故著名音樂家賀綠汀教授曾指出:「蝶式箏是提高的,傳統箏是普及的」,有提高才有進步,這臺能彈巴赫的古箏以己為界,聯通中國古典音樂與世界音樂。
三號選手檔案:大雯 古箏培訓老師 學古箏6年
推薦古箏:雙箱古箏
打分:★★★★
雙箱古箏就是把古箏的一個共鳴箱用一塊與面板弧度相同的弧形音板隔開,形成上下兩個共鳴箱協調共振的新型結構古箏。第一共鳴箱接收面板的震動,通過音柱、音孔傳振給第二共鳴箱,兩箱同時共振,產生的音質更佳飽滿、圓潤、純正而清越。

其中弧形音板發揮了關鍵作用,它既是第一共鳴箱的底板,本身又是第二共鳴箱的面板。雙箱古箏是使用科技創新手段使古箏音質改良獲得巨大突破的新技術,它大大提高了古箏音色的檔次,因音色和工藝俱佳,為製作高檔演奏箏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聽箏聲,動箏心。不管是傳統型制的古箏還是新一代個性化十足的特色箏,都是與時俱進的產物。空靈之聲令人憶起那山谷的幽蘭,高古之音仿佛御風在那彩雲之際,值得我們靜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