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文化瑰寶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光輝燦爛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通過描繪山東各州府、河北、江西、北上抗遼、攻打西夏、南徵方臘等典故,充分展現了北宋末年內憂外患的亂局;二是為我們鋪開了一張北宋上到皇帝、中到各級官員、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場景畫卷,其中許多關於衣著、建築、美食美酒的描述都非常細緻;三是《水滸傳》對於各色人物的塑造,特別是對梁山一百單八將的人物性格描寫,給後世讀者留下了最為深的印象。
那麼塑造了這麼多人物到底其中有幾分真實幾分虛構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水滸傳》跟四大名著中的其他三部性質都不一樣,《三國演義》是根據真實歷史加以小說演繹,99%的人物在歷史上都確有其人,只不過對其事跡根據作者的喜好及作者當時的歷史政治背景進行了改動而已,而且這種改動並沒有脫離人物的最終命運。《紅樓夢》也是一樣,雖然不是每個人物都有歷史原型,但是整個框架確是曹雪芹通過自己親身體會,對於世族大家的宦海沉浮做了回憶錄似的描寫。《水滸傳》相較以上兩部名著虛構的成分更多一些,而又不像西遊記那般只根據玄奘一人西行的典故而虛構神話故事。《水滸傳》的特色就在於,裡面確實有相當一部分人物在歷史上是有據可查的,也有更多的人物是作者虛構的。
在真實的歷史上,確實有宋江起義的歷史事實,只不過其過程、組成人員與小說中大相逕庭,且《水滸傳》中如此恢弘的起義在史料中只有寥寥數筆。二十四史《宋史》中記載北宋宣和年間,朝廷昏聵腐敗,以宋江為首的三十六人率領一支起義軍」橫行河朔,轉掠十郡,官兵莫敢攖其鋒」,「又犯京東,江北,入楚、海州界」。
也就是說真實的宋江起義,起先爆發於安徽北部地區,是由宋江為首的36名流寇組成,他們並非聚集一處,而是流動作案、騷擾州縣,後來北上定居於梁山水泊,但持續時間非常短暫,在官府的打壓下繼續流竄,其活動範圍幾乎囊括了中原各個地區,後來在北宋名將張叔夜的絞殺下,起義軍死傷慘重,最後不得不同意詔安。真實的宋江起義軍在投降後,剩剩下的殘餘部隊數量極少,招完後被編入了童貫的軍隊序列,隨宋軍大部隊抗遼、徵方臘。打完幾個戰役後,宋江迫於不得志又再次離開軍隊扯旗造反,但二次起義又被官兵迅速剿滅,宋江等人盡數被斬首。
剛才我們提到一個很關鍵的點,就是真實歷史上宋江起義軍確實有36個骨幹成員,這也是小說36天罡的藍本。在南宋畫家龔開的作品《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對於宋江起義軍36名頭領有著確切的描繪,並且跟後來《水滸傳》中各自的江湖綽號基本一致,只是有少量人物被施耐庵改動。
宋江確有其人自不必說了,真實歷史上宋江手下最重要的人物包括吳加亮,是一個酒色之徒而且粗魯狠毒,起義軍中這樣一個2號人物應該是屬於能幫宋江鎮得住場,並且充能夠衝鋒陷陣的狠角色。施耐庵寫《水滸傳》的時候有很多地方借鑑了「三國模式」,那種模式就是在一個政權裡往往主公手下應該是大將和謀士,而歷史上的宋江軍中卻沒有像樣的謀士可言,因此施耐庵將吳加亮改編為諸葛亮式的神機妙算的大軍師,也就是吳學究。宋江起義軍3號人物名為李進義,出身較好,在《水滸傳》中被改為盧俊義。李建義的出身自然不可能像小說中描繪的那樣高端大氣上檔次,但起碼應該是地方鄉紳級別。除此之外36頭領中還有類似關必勝(關勝)、李海(李俊)等等,名字都被小說家進行了藝術加工。
我們再來看一下水滸傳中的半虛構人物,剛才說過施耐庵在寫《水滸傳》的時候很多地方借鑑了「三國模式」,他心目中想搭建的那個宋江班底,是具備劉備班底那樣的陣容,甚至希望更強而融合進其他歷史時期的著名將領。比如最典型的李逵這個人物,在歷史上確實沒有任何原型,但你會很輕易地發現這就是施耐庵心目中的張飛翻版,忠誠、憨厚、可愛、勇猛善戰;再比如呂方,就是三國呂布的翻版,當然並沒有把呂方寫到像呂布那般能力;而花容就是一個除三國以外歷史名將的「影像」的典型,原型就是李廣。
宋江的故事在北宋滅亡後就已經開始流傳於民間,我們都知道南宋是處在偏安一隅的轉臺中的,因此當時抗金名將也被加入到宋江起義這個典故中,比如呼延通本來是抗金名將韓世忠手下的一名統制官,在一次戰鬥中曾赤手空拳生擒金將,而被加入「宋江傳說」,並改藝名為——呼延灼。
最後說一下《水滸傳》中純虛構的人物,其代表就是林衝,他既是歷史上沒有任何原型、沒有任何記載的純編纂人物,也沒有像李逵、花容那樣有歷史參照的人物。林衝可能是施耐庵心目中「完美良將」的想像。由於真實歷史上宋江起義軍頭領恰好36人,其他皆為兵卒,因此施耐庵筆下一些編纂進來的人物,36人序列已然放不下,便在後面加入了72地煞。
但並不是說36天罡裡面就全是真實歷史中的宋江起義軍36頭領,因為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對於這36頭領並沒有挨個細緻描寫的記錄,因此小說家把他心目中性格特點突出的重要人物,如前面提到的李逵、花容通通添加進去,吳家亮、李進義這樣真實存在的加以改名後仍然留在裡面,而那些沒有任何典故或者人物特色的36頭領成員,便放入72地煞甚至消失於《水滸傳》中了。要指出的是,孫立這個人物是在真實36頭領之列的,也確實勇猛善戰,但是由於施耐庵加入進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形象林衝,而為了湊天罡地煞的整數,不得不把孫立擠到了地煞的行列。
之所以名著被稱之為名著,絕不是單一因素造成的,毫無根據的想像那叫虛構,完全尊重歷史的描寫那叫記錄。只有在根據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加以高超的藝術創作,才能實現在有歷史淵源的穩定根基下,展示出藝術創作對於人物塑造、矛盾衝突的魅力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