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普洱市是「茶馬古道」上重要的驛站,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茶區之一,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古人云「普洱茶名遍天下」。普洱茶講究衝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揚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衝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首先,普洱茶的歷史起源和名稱由來。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邦崴過渡型古茶樹是古代濮人栽培馴化茶樹遺留下來的活化石,從古到今一直被當地茶民所採摘利用,但鮮為外界人所知。
據歷史文獻所記,最早種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綽,在其所著《蠻書》中云:「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散收無採造法。蒙舍蠻以椒薑桂和烹而飲之」,可見銀生城的茶應該就是雲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宋元時代,宋人李石在他的《續博物志》中記載:「茶出銀生諸山,採無時,雜菽姜烹而飲之」,從茶文化歷史的認知,茶興於唐朝而盛於宋朝。元朝時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於後來寫成漢字,就成了「普耳」,當時「耳」字沒有三點水,普洱一詞首見於此。
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所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這個詞,書中記載:「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亦有「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明代的茶馬市場在雲南興起,來往雲南與西藏之間的馬幫穿梭如織,以普洱府為中心點,在茶道的沿途上,聚集而形成許多城市,透過了古茶道進行著龐大的茶馬交易。沒有固定名稱的雲南茶葉, 也被叫做「普茶」逐漸成為西藏、新疆等地區市場買賣的必需商品,「普茶」一詞也從此名震國內外,直到明朝末年,才改叫普洱茶。
清代阮福《普洱茶記》中云:「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時」,清道光《普洱府志》中記載:「六茶山遺器」,可見在1700多年前的三國時期,普洱府境內就已種茶。清末以來傳統歷史地理意義上的普洱茶退出歷史舞臺,普洱逐漸失去茶葉精加工和集散地的地位,茶葉不再以普洱標註;普洱茶漸次衰落,為新興茶區所取代。
新中國誕生後,雲南茶葉獲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全省茶葉科研機構,幾年時間,全省茶園面積達到了46.6萬畝,產茶18萬擔,但大躍進時期茶樹大受摧殘,十年動亂期間,茶葉發展緩慢。1975年,隨著逐年的發展人們對普洱熟茶的了解認可,普洱熟茶的工業化批量生產勢在必行,可傳統的熟茶工藝製作過程相對緩慢,各種香型需靠陳放幾年緩慢轉化。直到1984年,現代普洱創始人吳啟英,通過普洱茶接種技術科學的方式,在保證普洱茶質量的情況下22天就完成了普洱熟茶的發酵轉化,這是現代普洱熟茶的開端,為普洱熟茶批量生產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礎。
其次,普洱茶的品種分類和特點。
普洱茶製作選用的原料不同其品質也不同,其制茶原料分為人工種植型原料、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
人工種植型原料:人工種植型,茶農稱「臺地茶」,是從人工栽培的梯地茶園裡採取茶青原料,經加工製成的普洱茶。臺地茶發芽期長而蔭芽周期短,茶質沒有適當的積累期,芽葉外表肥壯而質薄,且茶樹沒有合理的休養期,對茶樹的生長和來年的茶質都有較大影響。臺地茶由於養分不足,內質較差,只能依靠拼配提升滋味,還有耕種施肥行為,只能體現出清香。
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原料:原生態喬木大樹型,又稱「古樹茶」純料。一般以300年為限才可嚴格的成為"古樹茶",且都生長在深山老林中,普洱茶樹經過時間的沉澱,其內質的表現力不同。古樹茶獲取土壤深層的礦物質成分,能以內質豐富的最佳狀態將各山頭的獨特性體現出來。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從發酵不同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兩種。普洱成品茶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普洱生茶: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
生茶是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色味湯色較淺或黃綠,生茶儲藏時間越久,香味越醇厚。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普洱熟茶: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純和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熟茶是經過渥堆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熟普具有溫和的茶性,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鬱,更適合日常飲用;熟普的香味會隨著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鬱。熟普以1973年為分界點,1973年之前沒有熟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普洱緊壓茶按壓制的形狀分為以下幾種,如下:
普洱散茶的級別按照由嫩到粗老的級別,大致劃分為:宮廷普洱、禮茶、特級、一級、三級、五級、七級、八級、九級、十級等,如下:
最後,普洱茶的品質特點。
普洱茶主要產於雲南省的西雙版納、臨滄、普洱等地區,海拔1000米至2100米、坡度≤25°的山地,土壤為磚紅壤、磚紅性紅壤、山地紅壤和山地黃壤等,土壤有機質含量≥1%;該地具有終年雨水充足、雲霧瀰漫、土層深厚、土地肥沃、無汙染等優勢,適合茶樹的生長,同時茶樹的內質,營養成分非常豐富。
普洱茶以其內質豐富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特定的加工工藝製成具有獨特品質特徵的茶葉,其茶葉中含有咖啡鹼、茶多酚、蛋白質、醣類、胺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維生素、有機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等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成分,因此普洱茶具有降低血脂、減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種功效,還有清胃生津、消食化痰、解酒解毒、利尿散寒、止咳化痰、降低血脂膽固醇等作用。
普洱茶與其他茶類不同,它既不同於綠茶也不同於紅茶,而是屬於後發酵茶。它的特殊性是青毛茶經人工陳化處理後,內含成分進行了轉化,通過微生物和酶的作用,形成了許多新的成分,從而形成了普洱茶所特有的品質特徵;普洱茶外形具有條索肥壯緊實,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陳香濃鬱,滋味醇濃,爽滑回甘,葉底褐紅柔軟,經久耐泡等特點。
普洱茶不僅僅具有獨特的內質韻味,而且其產區雲南普洱市是一個旅遊資源的富集地,具有眾多自然生態資源、水域風光資源及人文旅遊資源,所以如果到雲南旅遊,既可以感受其當地的文化氣息,同時又可以品飲獨具韻味的普洱茶,茶湯入口柔順滑潤,滿口芳香,滋味醇正、生津,持久不散不渴,令人神清氣爽,回味無窮。
如果你對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點讚+關注」,你的關注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促進我進步的原動力。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