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放原子彈,19歲日本女孩距爆心260米,她怎麼活下來的?

2021-01-09 送歷史個救生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為了督促日本投降,加快二戰勝利的進程,於1945年8月向日本廣島投放了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也是原子彈首次被用於戰爭之中。「小男孩」原子彈採用的是槍式結構,彈重約4100公斤,直徑約71釐米,長約305釐米。核裝藥為鈾235,爆炸威力約為14000噸TNT當量。

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爆炸後,廣島地區一片狼藉,荒無人煙,到處都是鮮血淋漓的屍體。而就在距離原子彈爆心260米的地方,卻有一名19歲少女活了下來。在原子彈衝擊波如此厲害的情況下,這名少女是如何活下來的?她之後的生活又是否受到了影響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美國投放原子彈

1945年8月6日早晨,日本本州島西部港口城市廣島,像往常一樣熱鬧。人們買菜、做早餐、上班,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沒人知道,一場危機已悄然來臨。由於廣島是日本的軍事工業基地,日本政府知道這裡遲早要遭到美國飛機的轟炸,所以早將40萬人口疏散到24.5萬人。而就是20多萬人,在原子彈下死了有一半之數。

原子彈

當天早晨,美軍飛行員保羅·提貝茲,駕駛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埃諾拉·蓋伊號在廣島上空約31000英尺高度投下了「小男孩」原子彈,並於日本當地時間早上8時15分在約1800英尺的空中爆炸。爆炸的瞬間,中心氣壓直接達到了數十萬atm,引發了極為強烈的衝擊波和氣浪。

強烈的衝擊波

中心的風速大約是440m/s,相當於12級颱風風速的10倍,將一般的建築物一掃而光。爆心風壓更是達到了35atm,即使在半徑1km以內,風壓也達到了10atm。在此範圍之內,除了鋼筋混凝土的建築以外,全部遭到毀滅。爆炸中心的溫度,高達6000℃以上,附近的房屋瓦片紛紛「起泡」,木製房屋則達到著火點自燃。

倖存的19歲日本少女

距離爆心500米以內的受害者,有90%以上的人當場死亡或當日死亡。500米-1000米以內的受害者,超過60% ~ 70%的人當場死亡或當日死亡。那麼距離爆心僅有260米的19歲少女高倉秋子是如何活下來的呢?據她介紹,當時她正在廣島銀行上班,負責窗口兌換業務。當原子彈爆炸的瞬間,她只看到了窗外耀眼的白光。隨後,她便被原子彈的氣浪給衝擊到了牆角。因為疼痛過度,她暈了過去。

原子彈爆炸後場景

等高倉秋子醒過來時,到處都是斷瓦殘垣以及焦黑的屍體,空氣中瀰漫著嗆鼻的氣味,有些人被點燃的手指上還冒著瘮人的藍光。高倉秋子和叫醒她的同事宇佐美本江,二人相互攙扶著走了出去,向外界尋求幫助。為何高倉秋子距爆心260米卻能大難不死呢?這主要還得歸功於銀行厚重的混凝土牆。

倖存的日本少女

這堵牆不僅阻隔了大量的放射線,而且還起到了一定的防禦作用。高倉秋子與宇佐美本江正是被氣浪吹到了角落裡,所以才勉強躲過了一劫。但不幸的是,宇佐美本江並沒能活下來。事實上,距爆心500米範圍內活下來的12人,一生都飽受核輻射和癌症的困擾,其中就包括高倉秋子。

高倉秋子

在數十年後,高倉秋子被檢查出患有脊柱腫瘤,並在45歲那年做了手術,從此只能靠輪椅出行。之後,她又被診斷出了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擁有高度白血病風險。但政府卻拒絕通過她的核彈疾病認證,所以她也無法得到相關的醫療補貼。此後,高倉秋子受到了廣島和平文化基金的關注,成為原子彈事件的宣講者。每次在演講即將結束時,她都會說一句:「我每活一天,就因為原子彈痛苦一天,也許直到死去才能鬆一口氣吧!」可見,原子彈帶給世人的危害有多大!也希望世界各國能珍愛和平,遠離戰爭。

相關焦點

  • 廣島原子彈爆炸時,19歲女孩離爆心僅260米,為啥能奇蹟生還?
    導語:廣島原子彈爆炸時,19歲女孩離爆心僅260米,為啥能奇蹟生還?二戰結束於1945年日本正式籤署投降書,日本在接受了兩顆原子彈後終於放棄抵抗決定投降,從而耗時6年的二戰結束。自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就結束了,對於戰爭帶來的痛苦,德國和日本的態度是截然不同的,德國對戰爭進行了徹底的反省,建立了相關的系統機制,而日本卻死不承認在二戰時犯下的罪行甚至歪曲歷史事實。
  • 日本原子彈爆炸後,那個離爆心只有260米的女孩,是如何倖存下來
    這場戰爭的範圍非常廣,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 先後一共有61個國家和20億人口被捲入其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傷亡人數達到了9000餘萬人,5萬億多美元付諸東流,而且在這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日本偷襲了美軍的珍珠港,而美軍後來也直接給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擲了兩顆原子彈,分別叫做小男孩和胖子,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損失和傷亡,不過當年有一個女孩
  • 日本原子彈爆炸時,19歲女孩離爆心僅260米,為何能幸運躲過一劫
    此時日本的敗局已定,但日本卻遲遲不願投降,甚至提出了「1億玉碎」計劃,採取的自殺的方法對抗盟軍,而美軍已經制定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為了使日本儘早投降,美國決定向日本投擲原子彈。
  • 原子彈爆炸時,女孩距爆心260米卻意外倖存,75年後專家揭開真相
    核武器的研發,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一種安全的保障,即便是永遠用不上,也足以給了自己一劑很長遠的定心丸,直到2021年,世界上也僅僅只有9個國家擁有核武器,但除了美國在1945年對日本使用過兩顆原子彈,在之後的戰爭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原子彈的身影。
  • 原子彈爆炸一萬度,離中心260米卻倖存,這個日本女人是怎麼活下來的?
    原子彈是迄今為止人類戰爭中使用的殺傷力最大的武器,跟龍捲風不同的是,龍捲風中心風力很小,而原子彈越是靠近中心,其威力越大!那麼,在日本的那次原子彈爆炸中,為什麼有個女人能在距爆炸中心不到300米的地方活下來呢?對廣島原子彈爆炸特變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bbc的紀錄片《廣島》,只不過時間有點長,接近100分鐘。想簡單了解一下的,我會在下面簡單總結一下。
  • 廣島原子彈爆炸,一個女孩距爆心只有260米,為什麼她卻能幸運存活?
    1945年8月6日,年僅19歲的高倉秋子正如往常一般在銀行工作,一陣白光突然襲來,巨大的衝擊力量把她撞到了牆角,她也因此陷入了昏迷。從他們的口中,兩人得知美國在廣島投擲了一顆原子彈,這也是為什麼她們看到了人們如此慘烈死狀的根本原因,而且這時候她才知道自己竟然離核心爆炸點只有260米。
  • 75年前,日本爆炸時,少女僅距中心260米,成功生還,後來怎樣了
    原子彈攻日本為了有效控制本國軍隊的傷亡,並且逼迫日軍早日放棄抵抗投降,美國決定採用最新研製的原子彈來轟炸日本領土。1945年8月6日,一個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由B-29轟炸機投放到了日本廣島上空。9日,代號名為胖子的原子彈被投放到了長崎上空。
  • 原子彈爆炸時,日本19歲女孩離中心僅260米,結果毫髮無損
    1945年8月6日早上8點多,年僅19歲的廣島銀行普通職員高倉秋子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她先是和同事們打了招呼,接著便開始辦公了,此時的她不知道,1個多小時後,會發生一件讓她終生難忘的事情。
  • 原子彈破壞力極強,爆炸時她離爆心僅260米,為何最後能安全存活
    頃刻間,廣島的天空中散發出令人目眩的白色閃光,無數親眼見證這一幕的日本人當場失明,然而他們還沒來得及反應,下一秒又被強大的衝擊波給撞飛,而那些離爆心過近的人,甚至直接灰飛煙滅,只留下汽化後的一絲絲痕跡。
  • 廣島原子彈爆炸時,19歲少女距爆心不到300米,為何能毫髮無傷?
    自這個武器誕生以來,對人類僅使用過一次,即二戰前夕美國投放在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共造成6.7萬人當場死亡,累計傷亡人數22.2萬,無數的無辜亡靈死在這枚名叫「小男孩」的手裡,受傷之後的人其造成的後遺症更是痛不欲生。
  • 廣島原子彈爆炸中,一19歲少女僅距離260米,為何能奇蹟般存活?
    導語:戰爭年代帶給人們的大多是慘痛的回憶,對於日本民眾而言,他們也有一個十分慘痛的回憶,那就是廣島原子彈事件。在這次事件中,倖存者僅12人。其中有兩人距離爆炸中心僅260米,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那麼為何距離如此之近,還能夠存活下來呢?一起來看看吧。
  • 廣島原子彈爆炸時,女孩離爆心僅260米,為何她能倖存且毫髮無傷
    美國非常聰明,他們為避免自己人受到傷害,並不想與日本正面戰鬥,於是在杜魯門的決定下,他們選擇了一項加快結束二戰的方法,就是用美軍最新研究出的原子彈,來給這次戰爭畫上個句號。廣島日本的"軍都"更是二戰時期日本的毒氣研發基地 ,在這裡送走了無數士兵前往前線奮戰,對日本而言,這裡意義非凡。
  • 原子彈損壞一切,為何這個日本女孩離爆炸點僅260米,卻得以存活
    科技的發展改變了很多領域傳統的運營模式,讓人們的日常生活變得更加便捷,除此之外,其也顛覆了傳統的作戰模式,在古代,戰爭中比拼的往往都是兵力和兵器,隨著時代的前進,槍枝彈藥逐漸也出現在了戰場上,到了的二戰,美國的兩顆原子彈炸毀了日本的廣島和長崎,這讓世界各國都意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
  • 投放原子彈前,美國給日本撒了6300萬張傳單,日本人怎麼無動於衷
    早前美國深知原子彈的破壞力,所以美國投下原子彈前曾空投6300萬張撤離傳單讓日本居民撤離,可是為何日本人卻無動於衷呢?其實美國對日本做出如此喪心病狂的事,也是日本自己作的,假如當初不偷襲珍珠港估計啥事沒有。
  • 原子彈威力大爆炸快,當年往日本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如何逃脫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投降後,軸心國只剩下日本沒有投降。為了督促日本儘快投降,盟國發布了《波茨坦公告》,不過日本拒絕接受接著公告。這個時候,美國就決定使用最先進的武器,也就是原子彈。美國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減少自己的人員傷亡。
  • 原子彈爆發時威力極大,為何一個距離爆心300米的女人能倖存?
    在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出現了許多的新式武器,坦克已經成為了最常見的機械化軍事裝備,德國已經創造出了飛彈,在二戰末期的時候美國更是已經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在原子彈剛剛研發出來的時候,很多人都知道原子彈的威力很大。
  • 投放原子彈前,美國人在投下大量勸離傳單,民眾為何不為所動?
    投放原子彈之前,美軍曾發放6000萬份傳單,轟炸之前提前通知對手,不怕洩露軍事秘密,說明美國當時是以震懾為目的。日本當局置若罔聞,繼續我行我素,致使被炸也啞巴吃黃連,這可能也是戰後幾十年日本追隨美國的一個原因吧。
  • 5件事要知道——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
    歷史學家說,美國根據它的大小和地形選擇它作為合適的目標,並小心地避免了提前轟炸,以便美國官員能夠準確評估原子彈襲擊的影響。美國說,轟炸加速了日本的投降,防止了美國侵略日本的需要。 2、轟炸那天是怎麼發生的? 上午8點15分。
  • 為何美國投放原子彈要避開東京?歷史學家:只因這裡住著一個人
    文/仗劍走天涯美國投放原子彈要避開東京?這世界大戰中國和日本的戰爭持續了14年,而這14年對中國國內的經濟來說就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不過很顯然最終的結果也是以中國勝利而告終,日本天皇投降了。日本天皇投降的直接導火線可能就是美國所投放在日本廣島的一顆原子彈了。不過,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美國會選擇在日本的廣島投放原子彈,而避開東京呢?
  • 美國投原子彈做了這些工作,日本反應意外,網友:不作死就不會死
    二戰期間,美國分別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了一顆原子彈,促使了日本無條件投降,同時也加速了二戰的進程。原子彈的殺傷力,美國一清二楚,初期本意只是想投放用來威懾,在投放之前美國對日本做了很多工作,都做了些什麼工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