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三個月股價暴漲94%,被寄予厚望的貝殼終於交出了第一份成績單。
11月16日美股盤後,貝殼發布了2020財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期大幅上漲,超出市場預期,淨利潤卻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財報發布當天,貝殼下跌8.14%。截至美股研究社發稿,盤中貝殼股價下跌8.1%。每股報67.6美元,總市值772.92億美元。
作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自上市以來貝殼的成績表現不俗,總市值一路暴漲249%接近800億美元。本季度財報發布後,貝殼的股價卻出現了下跌的趨勢,結合財報數據或許能一探市場情緒變化的原因。
營收同比大幅上漲,新房趕超二手房成新的增長點
財報數據顯示,貝殼找房本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05億元,較2019年同期的120億元增長70.9%;總交易額(GTV)為1.05萬億,同比增長87.2%。貝殼主要有三大類業務,二手房交易業務、新房代理業務、新型及其他服務。
本季度貝殼二手房交易的營業收入為88億元,同比增長46.2%;新房代理的營業收入為111億元,同比增長95%,分別佔據總營收的43%和54%。
縱觀19年第三季度之前,貝殼的二手房營收都要多於新房代理業務,而如今新房代理的營業收入卻早已超過二手房交易營收,美股研究社認為這是由於貝殼受到了疫情利好的影響。
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售樓部無法展開工作,開發商們迫於無奈只能紛紛轉戰線上。而貝殼可以說是目前中國最大流量也最多的一二手房地產交易平臺,本季度移動月度活躍用戶(MAU)人數平均值就有479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82.1%。
而根據貝殼研究院監測,消費者線上活躍度顯著增高,春節假期期間,活躍用戶數量同比增長57.8%,活躍率同比增長21%;疫情期間,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90%,活躍率同比增長3.6%。
這說明疫情期間的人們更傾向於在線上看房買房,對於如今樓市平穩依賴於中介帶客的開發商而言,意味著話語權的削弱。因為貝殼起家於鏈家,雖然是作為服務的平臺卻依舊擁有屬於自己的中介經紀人團隊,可以說把前端中介和流量都牢牢抓在手中,也能為自己爭取更多的權益。
根據億翰智庫數據顯示,開發商通過自有渠道,置業顧問的提成大約在5‰以下,而貝殼等中介渠道佣金普遍高於1%,在貝殼逐步佔據定價權之後,部分項目佣金分成甚至可以達到5%。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隨著經濟的復甦,房地產經濟也復甦明顯。11月16日,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的經濟數據:房地產投資增速再創新高,10月份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小幅回升至12.2%,創18年8月以來增速新高,仍是支撐當前投資增速的中流砥柱。
在業務競爭層面,不論是二手房還是新房業務,貝殼與不少線下中介跟樓盤開發商的競爭也會加大。房產開發商有了線下渠道的銷售途徑,加上不願意讓利太多給貝殼平臺,很有影響到貝殼在後續新房代理業務營收的表現。
淨利潤同比大幅下跌,經紀人規模擴大抬高成本支出
財報數據顯示,本季度淨利潤為人民幣7500萬元(約合1100萬美元),與去年同期的人民幣3.84億元相比下降80%。一般及行政支出為26.4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67億元增長了94%。
本季度淨利潤較上一季度與去年同期下滑都比較顯著,主要受到支出與成本的影響。貝殼的支出主要有營銷支出,行政支出和研發開支這三項,其中行政支出佔據大頭。
貝殼出現這種增收不增利的情況,甚至在發布財報的同一天CEO左暉不足百天時間便開始了第二輪巨額融資計劃,美股研究社認為與如今巨額費用支出不斷增長,而盈利能力難以跟上有莫大的干係。
貝殼的高營收背後伴隨著的是巨額開支的不斷增長。為中國最大的房產交易平臺,盈利主要靠收取佣金,而佣金的核心是經紀人,經紀人為租戶或者買家提供服務達成房產交易。
貝殼可以說在經紀人才方面是狠「出血」下了不少功夫,成本自今年以來一路走高。首先是對經紀人的個人素質和門檻要求較高,根據鏈家《2019年鏈家經紀人數據報告》,87.5%的鏈家經紀人具有高等學歷,較2018年淨增長6.5%,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不僅如此貝殼推出了基於貝殼門店的經紀人信用評級制度,主要的指標除了業績外,也將客戶投訴、合作評價等指標,從根源上降低二手房亂象。
截至2020年9月30日,貝殼找房的平臺上共有273家房地產經紀品牌、44,883家經紀門店和477,810名經紀人,而截2020年630,這三個數字分別為265、42,000和456,000。
也就是說,第三季度,貝殼找房淨新增8家房地產經紀品牌、2883經紀門店以及21810名經紀人,環比增速分別為3%、7%以及5%。
但根據9月16日天貓好房成立暨阿里易居聯合戰略發布上易居企業集團CEO丁祖昱所述,易居房友在渠道整合中拒絕賺中間差價,只收交易佣金的3%服務費。這意味著一套房產完成交易,易居僅收低至幾百元服務費用。很有可能會對貝殼產生衝擊,導致一部分經紀人流失,進而影響到第四季度財報表現。
阿里入局線上賣房,貝殼能否坐穩第一寶座?
回首國內過去十年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衣食住行這四大生活消費場景除了住,其他三項早已出現了顛覆傳統交易方式的巨型平臺型企業,如阿里巴巴、美團、滴滴等,直到今年8月貝殼作為中國居住服務平臺第一股的上市。
但實際上,線上賣房早已不是新鮮事,早在今年阿里房產領域的「雙十一」之前就已經有京東和蘇寧這樣的先例了。2017年,京東正式宣布進軍房地產市場,上線京東商城房產頻道,有數據顯示,當年碧桂園通過京東下單,11天內賣出2419套房子。而阿里更是早在2010年的淘寶平臺就已經推出了房產頻道,更有我愛我家這樣的垂直線上平臺。
而到了今年線上賣房領域可以說競爭變得格外激烈。雙十一天貓好房和貝殼均斬獲不俗戰果。天貓好房推出「好房雙11,百億大補貼」活動,根據其披露的數據,10月22日-11月11日累計上線了302家品牌房企的2628個優惠樓盤,覆蓋全國236個城市,累計實現線上總訂單數59152單,去重訪客量4350萬人,總瀏覽量2.89億次,累計ETC成交套數41775套,累計ETC成交GTV 931億元。
貝殼則推出「11.11新房節」活動,根據其披露的數據,共吸引90%以上百強開發商參與,11月5日-11月11日認購套數達到24699套,認購總額367.9億元。
貝殼的上市更像是向平靜的水面上投入的一顆小石子,整個線上賣房行業都因此泛起漣漪。根據中金公司的研報,預計中國住房市場在未來5年內仍將實現規模的積極擴張,其中存量房市場是主要增量之一。
在目前的線上賣房領域,貝殼佔據先發優勢,易居阿里強強聯手,我愛我家奮起直追。貝殼2019年GTV為2.13萬億元,市佔率9.5%。針對信息隔離痛點推出ACN合作網絡,打通經紀品牌、經紀人之間隔離牆,實現信息共享與高效協作,吸引大量中小機構入駐。
易居2016年推出第三方經紀平臺「房友」,強調弱管控、房源共享與低費用,積極拓展一二手聯動與存量房經紀服務,近期更是攜手阿里巴巴強強聯合推出「天貓好房」。我愛我家以直營為主,2020H1實現GTV達1600億元,並開始打造共享、協作的經紀人合作網絡,給予加盟品牌較高自主度,激發中小中介積極性。
走到如今,貝殼的步子太快也太急,面臨的對手也太過強大,能否突破壓力坐穩中國房地產交易平臺的龍頭老大的位置,還是未知之數,美股研究社將持續跟蹤報導。
本文來源:美股研究社,轉載請註明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