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永奇
大雪時節,北風烈、天氣寒。
在緊鄰鹿邑縣紫氣大道的盛世佳苑3號樓的丁大爺家內,鮮花怒放,溫暖如春。
丁大爺今年80歲,是縣政法系統退休幹部,平時喜歡養花遛鳥。今冬讓他驚喜的是自己養了3年的白燕竟然在這寒冬裡下了兩個鳥蛋孵化起雛鳥來。
「有了供暖就是好,老人孩子冬天不遭罪了,連鳥兒暖和得都抱窩了!」在一旁幫丁大爺小心翼翼地整理花草的老伴劉大娘高興地說。
丁大爺所在的小區有900多戶,是我市最早實施清潔集中供暖的小區之一,目前小區入住的全部住戶都用上了清潔供暖。
據統計,像丁大爺一樣,我市西華、太康、鹿邑、沈丘等縣市區已經有近10萬居民用上了清潔供暖,徹底告別了每到冬天室內、室外一樣冷的難熬日子,大街上再也沒有了裹著棉睡衣滿街跑的不文明現象,為改變市風市貌立下新功,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貢獻了力量。
16℃是人體對寒冷忍受程序的一個界限,低於這一界限,人就感覺舒適性差。由於傳統供暖區域以黃河為界,位於黃河以南的周口從未有過集中供暖。
「從前沒條件,冬天無論多冷都只能硬扛過去,我和老伴年齡大、身體不好,只能去鄭州住在有暖氣的女兒家。我就盼著,咱周口什麼時候能供暖,讓我也能在老家過個年啊!現在好了,咱周口也供暖了!」在西華縣安康大道的盛弘朗庭小區,已經住上帶有清潔供暖房子的李先生說。
在我市,如李先生所說,過去冬天靠「硬扛」的現象佔絕大多數。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冬季採暖需求越來越旺,許多住戶自己採取壁掛爐、空調等方式取暖,但費用太高,效果不好。如何因地制宜解決熱源問題,保障百姓溫暖過冬,成為百姓關注的重要民生問題。
2018年5月,省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2018年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地熱供暖。總結地熱能供暖區域連片開發利用模式,統一規劃,有序開發,以城鎮新規劃區、公共建築和新建住宅小區為重點進行複製推廣。2018年4月,《河南省集中供熱管理試行辦法》頒布,河南省集中供暖規劃區域擴大至淮河以北地區,把我市也納入到集中供熱的規劃區域。當年,我市出臺《2018年加快可再生能源發展助推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工作方案》,指出:積極推進地熱供暖,抓住我市被列為全省地熱能清潔供暖規模化利用試點區域的機遇,加快推進地熱供暖項目建設。
地熱既是地球的本土能源,又是地球的未來能源。河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對周口勘查結果表明:周口地處河南省東南部,南北分別和平輿、通許凸起毗鄰、屬黃淮衝積平原地貌,層狀傳導型地熱資源分布廣泛,儲量豐富。這對礦產資源匱乏的周口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喜訊。依據這一結論,在省政府相關部門指導支持下,我市大部分縣市區經過多次考察了解,綜合考慮地域資源優勢,決定採用地熱能作為主熱源,開展清潔供暖工作,並授權相關部門與萬江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稱「萬江集團」)合作,特許萬江集團在我市投資、建設和運營集中供暖項目。
鹿邑縣看準時機,搶抓機遇,藉助政策,實行政府主導、企業參與的模式,在萬江集團的幫助下建成縣供熱服務中心,開始在盛世佳苑等小區進行清潔供暖。鹿邑縣也成為我市首個集中供暖的縣,填補了我市沒有集中供暖的空白。此後,西華、太康等縣市區也開始成立機構、出臺文件,發展清潔供暖工作,我市清潔供暖工作駛入快車道。
2019年9月26日,河南省發展改革委在我市召開地熱供暖及儲氣設施建設現場推進會,實地觀摩西華縣盛弘朗庭、領秀新城等小區的地熱供暖設施建設情況,總結推廣先進經驗。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何雄出席會議並講話,周口市市長丁福浩致辭,安排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會議要求:重視清潔取暖,鼓勵地熱供暖,打造河南版無煙城市,創造我國「北有雄安,南有周口」地熱資源開發新格局。
為了推動清潔供暖建設工作的開展,2020年1月17日,周口市城管局等五局委聯合下發《關於印發周口市集中供熱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加快集中供熱項目實施,嚴格落實周口市(含商水縣)集中供熱專項規劃,在集中供熱管網規劃範圍內(建築)均應採取集中供熱作為居民、工業用熱方式,熱電聯產管網規劃範圍外的區域,可採取地熱能、空氣源熱泵等分布式供熱方式」集中供暖。沈丘、淮陽、鄲城、示範區等縣市區積極行動和萬江進行合作。至此,我市各縣(市、區),開始結合當地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規模開展地熱供暖試點,探索清潔供暖的新途徑。
萬江集團擁有21家項目子公司,覆蓋鄭州、周口、開封、安陽、漯河、南陽、駐馬店、許昌、三門峽等地市,在全國地熱能清潔取暖領域的市場規模體量、核心先進技術方面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已入選河南省重點上市後備企業。萬江新能源集團與中科院汪集暘院士團隊合作,成立了河南省唯一地熱研究院士工作站,因地制宜發展可再生能源供暖。其在全國首創「依灌定採,一採兩灌」的砂巖地熱開發模式,項目採灌平衡,取熱不取水,實現了地熱集中供暖行業革命性的突破。兩年來,一座座地熱站相繼建成,一股股暖流蔓延至千家萬戶,各地項目以點連線,逐步形成連線成片、整體打造、帶動全局的創建氛圍。由於我市清潔供暖使用集中連片,效果明顯,2019年,周口市示範區地熱能清潔取暖項目」被確定為國家「一帶一路」首批中芬能源合作項目之一,為周口的對外開放打開一扇新窗口。
12月7日中午,家住太康縣銀晨國際小區的王先生家裡溫暖如春,溫度計指針穩定在23℃,一家人圍桌就餐其樂融融。他們家使用的也是我市主推的集經濟、安全、環保、安靜於一體的清潔供暖。
對比顯示,同樣是100平方米房屋,採取空調用電供暖,每天費用約48元,天燃氣約65元,而採用地熱集中供暖,每天僅需13元。」幾年前買房時,聽說能用上地熱供暖,我就毫不猶豫就交了錢。啥叫宜居小區,冬天孩子不冷天天可以坐在地板上玩耍、老人暖和不受罪的才叫好小區!」提起這套房屋的升值空間,王先生讚不絕口。
「我們的雲控中心大數據管理系統,從千米深井地球內部天然大鍋爐攝取熱量,與供暖前端每棟居民樓中的實時室溫數據打通,不需要人工幹預,中央大腦在天氣變化前,提前精準調控數十甚至數百公裡外小區供暖主管道的水溫和流速,讓所有住戶室溫恆定在23℃左右。」在萬江集團雲控中心大屏前,值班人員指著西華縣一小區居民的室內溫度數據說,經過氣象數據分析、氣象補償自主學習和溫控調整時間預估三個步驟,遠在數百公裡外的供暖小區在紛飛的雪花中依然溫暖如春。這相當於把地球內部的『天然大鍋爐』從『定頻』改造成了『變頻』,用戶再也不用為家裡的溫度時高時低而煩惱,正是有了這樣的智慧氣象服務,周口市各區縣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提升一大截。
根據規劃,十四五期間,萬江集團將在周口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鹿邑、沈丘、西華、太康、淮陽、鄲城等地總投資36億元,規劃地熱供暖建築面積4000萬平方米,完成我國新增水熱型地熱供暖面積的15%,預計新增地熱取暖居民40萬戶,帶動就業22.5萬人,每年可節約標準燃煤65.8萬噸,減少碳氧化物排放量172萬噸,節省汙染治理費用1137萬元。
萬江集團董事長陳澤民表示:「我們相信,在周口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萬江集團有信心、有決心,加快項目實施進度,將周口市打造成我國最大的地熱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連片示範區,將一帶一路中芬能源示範項目打造成周口的名片,為周口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樹立全國地熱開發利用標杆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