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後,各項不平等條約留下數億兩白銀爛帳,是怎麼處理的?

2020-12-18 騰訊網

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2年清廷退位,期間70多年的時間裡,孱弱的清政府陸續與西方列強,籤訂了大大小小几十個不平等條約。

這些不平等條約,內容涉及中國政治、經濟、軍事、宗教等方方面面。那麼,在清朝滅亡之後,民國政府是怎麼應對這些條約的?尤其是那多達數億兩白銀的巨額賠款,最終是怎麼處理的呢?

其實在清朝滅亡前,兩次鴉片戰爭以及甲午戰爭的賠款,清朝已經賠償完畢。尤其是數額高達2.3億兩白銀的巨額甲午賠款(其中3000萬兩是「贖遼費」),清廷更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賠付到了位。

因為當時日軍賴在清朝本土「監督」著付錢,為了及早送走這些不速之客,清廷不惜以抵押海關關稅的方式,冒著敲竹槓式高額利息的風險,向西方各大銀行借貸,先填補了這個巨大的窟窿。

也就是說,光看款項的話,唯一的債務就是《辛丑條約》的賠款。可這筆大頭債是所有不平等條約中最多的,因為這一條約規定,清政府每個人口都要拿出一兩銀子當作賠款,也就是4.5人乘以一兩,整整4.5億兩白銀啊!

要知道,當時的清朝每年的各項收入,總計下來也不過是1億兩左右,而這個老大帝國由於連年的戰事、饑荒,其維持基本運轉的費用就高達一億一千萬兩。也就是說,清政府晚期長年處於財政赤字狀態,對這筆數額巨大的賠款根本無力償還。

不得已之下,清朝政府一方面繼續增加苛捐雜稅壓榨國內百姓,另一方面與列強協商延長還款期限,用39年時間分期償還這筆賠款。拿慈禧那句不要臉的話來說,就是「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當真是崽賣爺田心不疼。

而這些侵略者可不是善茬,他們雖然同意了清朝的請求,卻要求清朝額外支付每年5%左右的高額利息。結果,裡外裡下來,這筆賠款最終成了9.8億兩,整整翻了一倍。

這還不算完,在償還欠款的過程中,國際銀價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英法美等國覺得自己吃了虧,又要清朝政府直接給各國賠償其本國貨幣,並補齊當年和本年之間的銀價差額。僅這一項,中國又損失了800萬兩白銀。

直到1912年清廷退位,這筆賠款也只還掉了四分之一左右,剩下的窟窿還有7億多。

對於新生的民國政府來說,這筆大頭債要不要承認,其實很難抉擇。貨真價實的白銀賠款和一系列在華權益,對於任何一個西方國家來說都是不能輕易放棄的,南京臨時政府以及後來的北洋軍政府,都沒有勇氣和實力去得罪西方列強,於是它們主動宣布接受原有條約。

不僅如此,由於內部爭鬥不斷,中間北洋政府存續期間,對於西方列強的種種不合理要求一直聽之任之。比如段祺瑞掌權時,就爆出了臭名昭著的「金法郎案」。

1922年,法國政府主動提出要將庚子賠款的「未付部分」(劃重點)退換中國,這難道是法國人大發善心了?

實際上,當年法國爆發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法郎購買力只剩下面值的三分之一。之前列強已經強逼清政府使用本國貨幣,法國的就是法郎,來支付庚子賠款了。結果,法國就準備用這筆嚴重縮水的錢來結清各種中法欠款。經過一系列債權的轉移和支付,最後算下來,得,如果北洋政府同意了對方的要求,帳面上至少損失6500萬元。

段祺瑞政府居然還答應了!原因其實很簡單,由於償還庚子欠款需要通過已經抵押的關稅,所以段祺瑞答應法國退款,雖然損失了一筆在未來看來很大的款項,但卻可以先一步從稅務司獲得近2000萬的資金。

除法國以外,其他西方國家大多也都陸續宣布退還庚子賠款,這些國家願意放棄這部分利益,主要與當時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有關。不過,和法國的情況類似,這些西方國家大多數都是將尚未賠付的部分予以放棄。稍微有點例外的,當屬美國。

1904年,中國外交官梁誠在與美國國務卿海約翰商談庚子賠款糾紛時意外得知,原來美國在賠款計算時有大量款項的計算有誤,他立即以此為由開始對美國國會議員進行遊說,希望美國退還不實賠款。

在他的奔走下,美國國會最終決定將這部分賠款退回,專門用作中國的教育事業,像清華大學的前身清華學堂就是用這筆退款建立的。這筆退款大約佔對美賠款金額的一半左右,美國也是11國中退回賠款最多的國家。

當然了,美國之所以願意退回部分賠款,除了因為數額不實問題被梁成發現外,還與美國當時主流觀點中,希望增強與中方經貿合作的訴求有關。就像當時美國伊利諾大學校長愛德蒙·詹姆士說的那樣,「商業追隨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隨軍旗更為可靠。」

作為新崛起的列強國家,美國並不想直接介入殖民地的管理,它追求的是傾銷商品的市場。而當時的清朝,作為一個有著4.5億人口的市場,有著極大的消費潛力,退還部分庚子賠款留個好印象,也是美國為了將來推銷商品做準備。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之後留下數億爛帳,最後是怎麼處理的?
    借款和不平等條約賠款是兩碼事,性質完全不一樣!借款當然要無條件繼承歸還;賠款是你打了我還要我出錢,出錢就算了還要算利息?這不是欺人太甚麼,咱們強大了肯定要反手一巴掌連本帶利的奪回來,本來就是拳頭說話的事,跟商業規則無關!
  • 和珅留下十億兩白銀,等於清朝20年收入,為何嘉慶一年就揮霍完?
    影視作品中和珅的形象要說歷史上最富有的貪官,要數清朝乾隆年間的重臣和珅了。他被乾隆的兒子嘉慶帝扳倒後,被清算了十億兩白銀。這些銀子後來都歸國庫所有了。01和珅十億兩白銀的謎案首先說這個數字的真實性。其實十億兩白銀的估值,並不是現金流水。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前面一些王朝的致命點,清朝都沒有。從每個皇帝來說,清朝歷任皇帝都能勤於政事,和其他朝代相比堪稱典範。眾所周知,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個個喜歡吃喝玩樂,上朝都困難,這樣的朝代能不滅亡嗎?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清朝沒有昏君,也很強大,最終走向了滅亡呢?甚至,為何後人都貶低清朝呢?
  • 清朝時期,1萬兩白銀意味著什麼?屬於什麼水平?
    大米清朝時期的一萬兩白銀,自然不能用現代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來衡量,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需要分析清朝白銀的夠實際購買力,以及清朝的物價。,而且,在清朝不同時期,一萬兩白銀的價值也會有所變化。先來談談白銀在清朝所具有的購買力,據清朝史料記載,清朝初年的大米物價為「米每鬥三錢,每鬥一錢三分」;到了康熙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發展繁榮穩定,米價為「米一鬥銀八分」;康熙三十五年,米價已經降至每石二錢。由此可以看出,清朝年間每石大米的價格也就維持在一兩八錢的水平,顯然,這個時候一萬兩白銀的購買能力較強。
  • 日本刺客在馬關射傷李鴻章,讓清朝少賠白銀1億兩,他結局如何?
    甲午戰爭結束後,中日兩國籤訂《馬關條約》,清王朝不僅要將臺灣及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遼東半島在俄德法三國幹涉下,歸還給了中國),還要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這裡有個小插曲,其實日本最初勒索的是白銀3億兩,但因為李鴻章在馬關遇刺,所以才被迫鬆口少要了1億兩。那麼當年刺殺李鴻章的日本人是誰,他與李鴻章有何深仇大恨呢?
  • 鴉片戰爭後的清朝歷史,可以說是一部奮鬥史,一直奮鬥到滅亡
    這次戰爭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交戰雙方是英國和清朝,最後以清朝的失敗而告終。之後清朝和英國籤訂了《南京條約》。這是我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標誌著我國正式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後來的歷史我們都知道,內憂外患不斷,當時的清朝歷史就是一部屈辱史。不過清朝不僅僅是屈辱這麼簡單,裡面還有很多奮鬥。可以說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到清朝滅亡,清朝一直在奮鬥。
  • 與其說李鴻章是背鍋俠,倒不如說是他幫忙搞垮了清朝
    說起李鴻章,我們就會想起他籤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李鴻章一生籤訂了30多個條約,先後代表清政府籤訂了中英《煙臺條約》、《馬關條約》、《中法會訂越南條約》、《中俄密約》、《辛丑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 滿清滅亡後,如果清朝十二帝相聚在一起,努爾哈赤首先會抽誰?
    歲月繾綣空嘆當年事,清朝——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在經歷兩百多年的浮浮沉沉後,終究,還是淹沒在歷史長河中。 在這兩百多年間,清朝經歷了入關前和入關後共十二個皇帝的統治,後世統稱為「清朝十二帝」。若問誰人最有資格評價清朝興衰,莫過於清太祖努爾哈赤。
  •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老照片:清朝滅亡後男人不剪髮辮,旗人婦女長相不簡單 眾所周知,晚清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溥儀作為末代皇帝,在1912年隆裕太后的主持下,正式退位宣告清朝滅亡。隨著秦朝的滅亡,我們進入了新的社會,當時清朝留下了很多老照片,而這些老照片,將當時真實的社會情況,給呈現了出來。
  • 清朝滅亡後,那一百多萬的清軍到底去了哪裡?
    1912年,溥儀正式宣布了自己退位,這也就意味著清朝就此覆滅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結束。這個在中華大地上持續存在了上千年的制度就這麼消逝了。那麼在清朝滅亡後,那一百多萬的清軍到底去哪兒了?提到清朝就不提到八旗,清朝是由滿族建立起來的政權,而八旗就是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制度,清朝入關初期,戰無不勝的20萬八旗軍,皆是出自這八旗。
  • 普法戰爭後法國須賠款50億法郎,為何2年就賠完了?
    課文講述的背景是普法戰爭後,法國被迫將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地割讓給普魯士。普魯士禁止這兩地的學校教授法語,改教德語,於是就有最後一節法語課。普法戰爭發生在1870年7月19日。雖然法國率先宣戰,但戰爭打響後,普魯士軍隊將法國軍隊打得一敗塗地,還在色當會戰中俘虜了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戰爭結束了,剩下的事情就是籤訂和約。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歷史上,同樣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呢?它就是清朝。為什麼說清代沒有昏君?客觀上來看,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陳後主,「何不食肉糜」晉惠帝那樣智商完全不在線上的帝王,另外一種是沒事喜歡瞎折騰的,比如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等。
  •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基本改成了哪些漢姓?
    清朝在中國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作為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少數民族執政的朝代,清朝的建立和滅亡都是那麼轟轟烈烈。明朝末年,清人便對中原的政權虎視眈眈,他們憑藉著民族好戰的特性,很快便擊退了明軍。
  • 明粉腦洞真大,明朝不滅亡:要建東方日不落帝國與大英全球爭霸
    最近看了一個說法,數了大清幾個罪名,分別是,滿清幾十萬人統治幾千萬上億漢人,嚇都嚇死,於是開始禁止研發火器,禁止漢人商業往返海外,禁止漢人的資本家思想萌發,禁止漢人的科技發展。
  • 即使光緒不死,清朝滅亡也是註定的
    清朝滅亡是必然的,因為太平天國運動結束之後,清朝就開始面臨著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個,漢族官僚的崛起,且漢族官僚一定程度上同清朝離心離德。最明顯的代表人物是張之洞,張之洞晚年最後十年內心究竟是怎麼想的,其實真心值得好好研究,至少他明知道吳祿貞反清,還重用這個人,就不必多說了。庚子之亂時,漢族官僚還搞了一個東南互保。所以晚清最後十年遇到了這個問題,搞了滿族內閣和皇族內閣,實際上是想自救,但是來不及了。
  • 明朝的宦官,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前期經濟佔世界30%卻滅亡的原因
    乾隆時期、工業革命前,清朝的經濟佔世界經濟30%,但是到了清朝後期衰弱被滅亡有著以下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社會的落後,《中國近代史綱要》中明確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及清王朝在近代一切對外戰爭的失敗,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清王朝的腐敗和社會的落後
  • 喬致庸晚年有白銀一千萬兩,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清末時期,喬家在全國各地擁有的規模比較大的票號、當鋪、錢莊、糧店等相關產業已超過兩百處,規模較小者不計其中。按照目前的研究資料,喬致庸晚年手中的可流動資產在700萬兩到1000萬兩白銀之間,這並不包括喬家大量的不動產業與其他資產。
  • 清朝滅亡才3年,袁世凱就敢稱帝,到底擁有了多少兵力?
    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截止這個時候,清朝才滅亡3年時間。袁世凱為何敢直接稱帝,身後到底有多少軍隊做後盾。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清朝的軍隊,因為二者有很大的關係。起初,清朝的軍隊分為了八旗軍和綠營軍。其中,八旗軍屬於清朝主力作戰部隊,又分為了了滿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
  • 一支傳承七百年「鬼軍」,殺十萬大軍祭旗,清朝滅亡還有百萬信徒!
    自清軍入關以後,特別是在頒布剃髮令後,所到之處無不激起了當地民眾的激烈反抗,畢竟那個「金錢鼠尾」的滿清髮型也真是太難看了,難看得足以讓人選擇留髮不留頭!雖然最終大多數人在屠刀面前暫時選擇了屈從,可民眾對於清朝統治者的反抗卻從未停歇過。
  • 皇帝三個問題顯示清朝格局,俘虜笑了,難怪滅亡
    公元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即將結束之際,英國軍隊依舊在和清軍持續作戰,並且計劃入侵南京,清軍節節敗退,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籤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籤訂不平等條約在兵敗籤訂條約之前,清政府都是未曾將英國放在眼裡的,畢竟在道光看來,小小的英國又有什麼資本可以撼動我泱泱大國呢?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他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