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王才23歲!皇帝三個問題顯示清朝格局,俘虜笑了,難怪滅亡

2020-12-22 詩詞千言

喜歡歷史就關注小古吧!

在大家的眼中,清朝之所以沒落都是因為他們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然而事實上,真正導致清朝走向衰敗的是他們的盲目自大。在清朝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之時,西方世界已然開始了工業革命,在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情況之下,清朝的社會經濟逐漸跟不上西方的腳步,最終被遠遠地落在身後。

道光皇帝

在西方堅船利炮之時,清朝依舊我行我素,沉浸美夢之中不願醒來。西方開始了殖民統治,將眼光已經發展至世界,而不再只是專注於本國的領土,然而此時的清朝依舊在故步自封的欣賞傳承的景秀河山。一個眼光長遠,一個目光短淺,這也彰顯了當時的清朝也外界脫節之嚴重,格局的大小強弱也是高下立判。

鴉片戰爭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接受了列強毀滅的打擊。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之下,國門被強行打開,從此揭開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不過此時的道光皇帝卻依舊沒有「醒來」,面對著英國先進的武器,強大的實力,他首先想到的居然還是領土面積大小的「比拼」。

在他眼中,英國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領土和人口的差距足以彌補一切。公元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即將結束之際,英國軍隊依舊在和清軍持續作戰,並且計劃入侵南京,清軍節節敗退,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籤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籤訂不平等條約

在兵敗籤訂條約之前,清政府都是未曾將英國放在眼裡的,畢竟在道光看來,小小的英國又有什麼資本可以撼動我泱泱大國呢?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他不能接受的。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道光也忍不住好奇了,開始親自審問抓到的英國俘虜,但是他所問的三個問題卻讓俘虜笑了,不僅俘虜笑了,而且還遭到了後人的恥笑,也同時彰顯了清朝的格局,他究竟問了什麼呢?

作為戰爭失敗的國家,而且是在戰爭時期,在審問俘虜之時對敵方的軍情自然是重中之重,然而道光問的卻是與兵力、部署等毫不相干的東西,而且異想天開。

吸食鴉片

他首先問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英國距離清朝多遠,有多少人?這種在西方近乎常識的東西,俘虜自然不會吝嗇,爽快的告訴了他,而在知道英國的大小不過相當於清朝的一個省份之時,道光表示不屑。自認「上邦」的他覺得,這樣的小國完全沒有出兵的必要,隨便多派點兵都可以將其消滅。要知道,當時的西方已是使用熱武器了,槍炮普及在軍隊之中,而相比之下,清政府依舊是冷兵器時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敵人可以以一當百,而清朝的士兵僅只是炮灰。這也顯示其井底之蛙的事實。

英國女王

其次他問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以新疆為起點,走路或者騎馬是否可以前往英國?這樣的問題恐怕當時的俘虜都被問懵了吧!說不定下去還要暗自偷笑,對道光皇帝一番嘲諷。這也彰顯了道光帝的無知,對世界根本沒有一個全面的概念,在他眼裡,世界都是以清朝為中心展開,清朝便是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天下之內盡王土」,花點時間步行便可到達任何國家。要是當時的英國知道也不知會笑成什麼樣子。

英國女王

最後他問道:你們國家的女王有丈夫嗎?在得知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只有23歲時,道光帝十分吃驚,要知道雖說在中國歷史上也確實有女皇帝但是也就僅此一位,而且登基是年歲已高。知曉英國女年輕貌美的道光居然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他與左右調笑道:「若將英國女王納為嬪妃,充盈後宮,大家將都是一家人,又何須打仗呢?」

被列強入侵

從道光帝的這三個問題之中也不難開出清朝的格局之小,清朝滅亡也實在不冤。在列強都是以世界為格局之時,清朝還在有著「天朝上國」的思想,而道光帝的問題也顯示其狹隘的思想,分不清現實之中的優劣,盲目自大是其自取滅亡的關鍵。對此你怎麼看呢?

歷史上德國的白衣惡魔,兩年殘殺十萬人,令人膽寒,職業蒙上陰影

二戰日本有多殘忍?400名婦女遭殺害,知道兇手後,天皇都沉默!

詩醫蒲松齡,生活中故事來源之廣,竟全靠一匾所賜!醫詩更是一絕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得知英國女王年芳23,於是動起了歪心思,引得後世恥笑
    當時英國等西方國家十分青睞中國的瓷器和茶葉等物,但是他們賣到中國的正常貨物沒人要,而要回購的茶葉瓷器等物花費金額巨大,這顯然不符合西方的利益,他們一邊大量出口鴉片毒品進入中國,一邊要求清朝降低關稅和價格,不然就派兵攻打。而當時的清朝統治者還以為他面對的只是一幫蠻夷,竟然還想靠斷絕英國的茶葉來脅迫他們。
  • 鴉片戰爭慘敗,道光得知英國女王才22歲,有了個令人不齒的想法
    這就好比當初哥白尼告訴世人,太陽才是宇宙的中心,無數人立即跳出來反對他的言論,並且嘲諷他的無知,然而科學不是聲音大,就是正確的,最後科學研究證明哥白尼想法的正確性。這句話放在清朝末年的道光皇帝身上同樣適用,不能說他不是一個好皇帝,只是當時的清朝已經積壓了太多的問題,縱然他有一身的本事,也無法憑藉一己之力抵擋時代發展的洪流。
  • 道光帝得知英國女王芳齡23,想納她為妃,傳到後世被當成笑柄
    1840年後,清朝最高統治者仍然認為,世界以中國為中心。鴉片戰爭的爆發,可謂是給清朝的統治者一頓胖揍,讓他們有了認知世界的興趣。當時,道光帝偶然知道英國女王年僅23歲,便產生了將其納為妃的想法。其實他並不知道,雖然都是統治者,且中國比英國還要大,但兩者所代表的進步程度完全不一樣,他的想法也就成為了後來人笑話的笑點。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
  • 看了明朝人畫的世界地圖,才知道,大清皇帝落後到了什麼地步
    這幅圖出現時,明朝在位的皇帝是萬曆皇帝朱翊鈞,萬曆皇帝駕崩24年後,明朝就滅亡了。 明朝滅亡後,清朝延續了近300年的封建統治,但清朝最終也覆滅了。我們知道,清朝的覆滅跟內憂外患太嚴重有關,在內,有思想先進的人士不滿封建專制,在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對清朝進行殖民欺壓,奉行「閉關鎖國」的清廷,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就被打得措手不及。
  • 英女王曾寫給萬曆皇帝的一封信,暴露了差距
    伊莉莎白一世是英國歷史上的一位至高無上的女王,她同是還是法國名義女王,故而伊莉莎白一世受到了兩個國家的尊敬和愛戴,堪稱歐洲歷史上的為數不多的地位尊貴的女王了。再加上,同時期,歐洲的文化也發展到了顛覆,其中不乏有莎士比亞培根等文學家。更是給伊莉莎白一世統治的時期,增添了魅力。
  • 末代皇帝:晚年理髮鬧笑話,被人笑做「土包子」
    在漫長的封建王朝統治中,出現了不少皇帝,但為人熟知的可能並沒有多少,畢竟這麼多皇帝記憶起來是真的有難度。人們通常對事件的開始和結尾印象深刻,至於中間的過程可能並不了解,故而這兩位皇帝不可能不知道,一位是在公元前221年滅掉六國,建立大秦王國之後。開創了中國將近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先河的秦始皇;一位是結束清朝統治,斷送封建王朝的愛新覺羅·溥儀。
  • 清朝堂堂的兩廣總督,被英國俘虜後,真的被送到印度當猴展覽嗎?
    葉名琛當年也是兩廣總督,30多歲的時候就幹上了廣東巡撫,可以說他是深得鹹豐皇帝喜愛的,加官進爵加得很快。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臣,由於疏於對英國人的防範,戰爭之中被人俘虜了。英國人把葉名琛俘虜之後,有的人就建議英國將領,葉名琛在廣東這個地方主政十幾年,徒子徒孫非常多,他的勢力盤根錯節非常強,有沒有可能有人想把葉名琛救走呢?
  • 為何清朝最後三個皇帝都無後代,王爺卻子女成群
    兩次鴉片戰爭將中國帶入多災多難的近代社會,曾經輝煌一時的清朝也日暮西山,行將就木。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最後三個皇帝,同治皇帝、光緒皇帝、宣統皇帝都沒有一子半女,等於是絕後了。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普通人沒有後代,是家族的不幸;皇帝沒有後代,卻是整個國家的悲哀。
  • 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在清朝歷史上有這樣一個人物,他的名氣甚至超過了一些名不見經傳的皇帝,這個人就是困擾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朱三太子。存疑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子是明朝崇禎帝的後代,他一直高舉的旗幟就是反清復明,在許多的記載之中,朱三太子的實力都非常強,會時常給清朝這三代皇帝造成一定的困擾。
  • 被清朝黑得最慘的大明皇帝,去世時朝鮮舉國哀悼
    乾隆皇帝對英國使臣馬嘎爾尼帶來的槍枝、望遠鏡、地球儀、鐘錶和英國最先進的炮艦模型,嗤之以鼻,說:「所稱奇異之物,只覺視等平常耳。」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之時,道光皇帝居然不知道英國在什麼地方,而早在明朝,利瑪竇就已經帶來《坤輿萬國全圖》了,並且萬曆皇帝還向利瑪竇詳細詢問了歐洲的風土人情、宮廷生活。
  • 清朝最美麗的公主,一生經歷三位皇帝,為清朝做出卓越貢獻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從後金建立之後,女真部落被統一,此後努爾哈赤開始逐漸徵戰天下。在當時的情況下,明朝是內憂外患,內有李自成的起義軍,外有後金的崛起。最終的明朝走向了滅亡,山海關之後,李自成失敗,讓後金的大軍長驅直入,這時候已經是皇太極時期,清朝也就剛剛建立。
  • 清朝滅亡才3年,袁世凱就敢稱帝,到底擁有了多少兵力?
    並且便國號、年號、龍袍等一系列與皇帝相關的內容。準備非常充分。計劃1916年元旦稱帝,自己成為了開國之君。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截止這個時候,清朝才滅亡3年時間。袁世凱為何敢直接稱帝,身後到底有多少軍隊做後盾。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需要聊聊清朝的軍隊,因為二者有很大的關係。起初,清朝的軍隊分為了八旗軍和綠營軍。
  • 清朝滅亡後,皇室一族為何不學元朝逃回北方?原因有2個方面
    中華泱泱五千年歷史,歷經了無數次的朝代變革,才有了如今繁榮富強的中國。在古代時期,大部分的王朝都是由漢人統治的。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還有兩個特殊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這就是元朝和清朝。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其中很多王朝都是因為國家君主昏庸而走向滅亡,像秦二世胡亥、北齊高湛、北宋宋徽宗等等。說到這裡,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疑問:一些強大的王朝沒有出現昏君為何會滅亡?比如清朝。這裡必須要提一句,這裡所說的昏君指的是: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許多罪行的人。
  • 末代皇帝溥儀的七個妹妹最終的結局如何?三個人活到了21世紀
    首先我說的是溥儀的生父載灃所生的七個女兒,而不是溥儀當皇帝之後的父親。在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去世之後,在15日慈禧讓溥儀繼承大統的時候,溥儀已被過繼給同治了,並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也就說此時的溥儀是同治和光緒的兒子。
  • 布爾戰爭:甘地在此服役,邱吉爾也曾被俘虜,世界格局因它而改變
    後來我接觸到了布爾戰爭這段大嚶帝國的恥辱史,這才發現,原來邱吉爾這段演講的靈感就是來自於布爾戰爭,只不過布爾戰爭中的邱吉爾並不像他在演講中最後斬釘截鐵描述得那樣大義凜然,而是做了俘虜。雖然他最後逃了出來,但「決不投降」就顯得有些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
  • 雖然清朝滅亡是必然的,但提前滅亡卻是偶然的,竟跟一碗中藥有關
    比如:史上生育能力最強的康熙帝,一共生了三十六個皇子,但是,只有二十四個皇子活了下來並長大成人。而道光帝則生了七個兒子,前三個兒子出生不久便夭折了。面對這種情況,道光帝曾懷疑下一任皇帝可能不是自己的兒子。到了道光十一年,道光帝老來得子,兩位妃子先後懷孕,並生下了皇子四阿哥和五阿哥。在這之後,其她妃子也生下了六阿哥和七阿哥。
  • 強大的清朝沒有一個昏君,為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3個原因
    清朝的滅亡距離我們已經一百多年了,是什麼讓清朝從一個人人口中的天朝,淪落成為一個孤兒寡母「垂淚對宮娥」的歷史悲劇?眾所周知,清朝最後選擇了一個昏庸閉塞、自私自利的慈禧太后作為最高統治者。去回顧一下清朝在慈禧統治下所走的道路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清朝存在這三個重大的問題。
  • 末代皇帝溥儀3歲登基那一年,生父載灃,一句話預示著清朝結局
    清朝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有著近300年的歷史。在這300年裡,清朝一共出現了12位帝王,清朝雖然是我國最後一個王朝,但它也曾繁榮過,也曾輝煌過,在康熙、雍正、乾隆這三朝,清朝更是走向了鼎盛中國的傳統社會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就。
  • 讓清朝3個皇帝飽受折磨的「朱三太子」到底是誰?他很可能不是人
    公元1644年,闖王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亡,明朝就此宣告滅亡。雖然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起了多個政權,史稱「南明政權」,但它最終還是沒能像當年的南宋一樣,能偏安一隅長達一百多年,而是僅僅在十多年後,就宣告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