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歷史就關注小古吧!
在大家的眼中,清朝之所以沒落都是因為他們實施「閉關鎖國」的政策,然而事實上,真正導致清朝走向衰敗的是他們的盲目自大。在清朝做著天朝上國的美夢之時,西方世界已然開始了工業革命,在對外界一無所知的情況之下,清朝的社會經濟逐漸跟不上西方的腳步,最終被遠遠地落在身後。
在西方堅船利炮之時,清朝依舊我行我素,沉浸美夢之中不願醒來。西方開始了殖民統治,將眼光已經發展至世界,而不再只是專注於本國的領土,然而此時的清朝依舊在故步自封的欣賞傳承的景秀河山。一個眼光長遠,一個目光短淺,這也彰顯了當時的清朝也外界脫節之嚴重,格局的大小強弱也是高下立判。
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接受了列強毀滅的打擊。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在西方的堅船利炮之下,國門被強行打開,從此揭開了中國近代的屈辱歷史。不過此時的道光皇帝卻依舊沒有「醒來」,面對著英國先進的武器,強大的實力,他首先想到的居然還是領土面積大小的「比拼」。
在他眼中,英國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彈丸之地,領土和人口的差距足以彌補一切。公元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即將結束之際,英國軍隊依舊在和清軍持續作戰,並且計劃入侵南京,清軍節節敗退,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籤訂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在兵敗籤訂條約之前,清政府都是未曾將英國放在眼裡的,畢竟在道光看來,小小的英國又有什麼資本可以撼動我泱泱大國呢?可是最終的結果卻是他不能接受的。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道光也忍不住好奇了,開始親自審問抓到的英國俘虜,但是他所問的三個問題卻讓俘虜笑了,不僅俘虜笑了,而且還遭到了後人的恥笑,也同時彰顯了清朝的格局,他究竟問了什麼呢?
作為戰爭失敗的國家,而且是在戰爭時期,在審問俘虜之時對敵方的軍情自然是重中之重,然而道光問的卻是與兵力、部署等毫不相干的東西,而且異想天開。
他首先問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英國距離清朝多遠,有多少人?這種在西方近乎常識的東西,俘虜自然不會吝嗇,爽快的告訴了他,而在知道英國的大小不過相當於清朝的一個省份之時,道光表示不屑。自認「上邦」的他覺得,這樣的小國完全沒有出兵的必要,隨便多派點兵都可以將其消滅。要知道,當時的西方已是使用熱武器了,槍炮普及在軍隊之中,而相比之下,清政府依舊是冷兵器時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敵人可以以一當百,而清朝的士兵僅只是炮灰。這也顯示其井底之蛙的事實。
其次他問了第二個問題:如果以新疆為起點,走路或者騎馬是否可以前往英國?這樣的問題恐怕當時的俘虜都被問懵了吧!說不定下去還要暗自偷笑,對道光皇帝一番嘲諷。這也彰顯了道光帝的無知,對世界根本沒有一個全面的概念,在他眼裡,世界都是以清朝為中心展開,清朝便是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天下之內盡王土」,花點時間步行便可到達任何國家。要是當時的英國知道也不知會笑成什麼樣子。
最後他問道:你們國家的女王有丈夫嗎?在得知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只有23歲時,道光帝十分吃驚,要知道雖說在中國歷史上也確實有女皇帝但是也就僅此一位,而且登基是年歲已高。知曉英國女年輕貌美的道光居然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幻想,他與左右調笑道:「若將英國女王納為嬪妃,充盈後宮,大家將都是一家人,又何須打仗呢?」
從道光帝的這三個問題之中也不難開出清朝的格局之小,清朝滅亡也實在不冤。在列強都是以世界為格局之時,清朝還在有著「天朝上國」的思想,而道光帝的問題也顯示其狹隘的思想,分不清現實之中的優劣,盲目自大是其自取滅亡的關鍵。對此你怎麼看呢?
歷史上德國的白衣惡魔,兩年殘殺十萬人,令人膽寒,職業蒙上陰影
二戰日本有多殘忍?400名婦女遭殺害,知道兇手後,天皇都沉默!
詩醫蒲松齡,生活中故事來源之廣,竟全靠一匾所賜!醫詩更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