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的清朝沒有一個昏君,為什麼最後還是滅亡了?3個原因

2021-01-13 七觀歷史

清朝的滅亡距離我們已經一百多年了,是什麼讓清朝從一個人人口中的天朝,淪落成為一個孤兒寡母「垂淚對宮娥」的歷史悲劇?

眾所周知,清朝最後選擇了一個昏庸閉塞、自私自利的慈禧太后作為最高統治者。去回顧一下清朝在慈禧統治下所走的道路下,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清朝存在這三個重大的問題。使我們落後於歐美資本主義列強們。

第一,錯失了改革的機會

清朝一個被歐美列強欺凌的國家,想要擺脫自己的困境,就只有啟動改革,迎頭趕上。

但是,在清朝晚期,哪怕是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戰爭,這幾次嚴重的失敗後,卻還是沒有表現出對改革的誠意和緊迫感。一直等到了甲午戰爭失敗之後,終於在亡國滅種的陰影籠罩下,光緒皇帝才在維新派等人的影響下,開始了推廣西學、救亡圖存為主要內容的維新運動。

可是,這樣的維新卻觸犯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守舊派們的利益,為此守舊派們把改革派送上了斷頭臺,就這樣,以慈禧為首的守舊派們為了自己的私利,讓清朝政府錯失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改革機會。而慈禧也是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一方面與列強宣戰,一方面又火燒教堂,最終把清朝帶上了不歸路。

第二,在民主議政問題上,自誤前程

翰林院編修崔國在光緒十年提交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設立議院。

在經歷過五天討論後,這個建議被慈禧和醇親王否定了。可是實際上,清廷所否決的不僅僅只是這個建議,而是葬送了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大好良機。

當然,這裡要說的是,不只是滿族的高官沒有立憲的願望,就連當時漢族的高官對於頒布憲法、實行憲政,也是持有反對態度的。他們早就習慣了對別人發號施令,頤指氣使,實在是受不了「萬機決於公論」的約束。所以,可以看出清王朝的崩潰實在是咎由自取。

第三,拒絕吸納新的知識

在近代歷史中都表明,一個落後愚昧的國家,如果去不接納新的知識,是一定會遭受到侵犯,甚至是滅國的。

而以慈禧為首守舊派卻把西方學識視為歪門邪道,其思想上的落後,也就代表著科技和軍事上的落後,雖然清朝的洋務運動也搞了很多年,可是真正到了戰場上的時候,卻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堪一擊的。

而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在日軍繳獲的戰利品的清單中,刀、劍都在其中,弓箭是最多的,由此可見,清朝晚期的軍事和知識水平是有多麼的落後。

清朝的滅亡是他們自己的咎由自取,也是歷史的必然性。當一個皇朝選擇了故步自封,那麼它離自我毀滅也就不遠了。而清朝的這段歷史也告訴我們,落後是必然會受到別人的侵害了,只有自己不斷的努力、不停地去吸取知識,使自己變得越來越強大,才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

相關焦點

  • 清朝沒有昏君,也非常強大,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清朝走向了滅亡?
    其中很多王朝都是因為國家君主昏庸而走向滅亡,像秦二世胡亥、北齊高湛、北宋宋徽宗等等。說到這裡,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疑問:一些強大的王朝沒有出現昏君為何會滅亡?比如清朝。這裡必須要提一句,這裡所說的昏君指的是:昏聵不明、荒淫無道,對國家和民眾犯下了許多罪行的人。
  • 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在中國古代歷朝歷代,幾乎都會出現幾個昏君,加速國家的滅亡。就像現在人們經常所說的富不過三代,越往後的子孫後代就越會敗家,皇帝也是如此。開國皇帝往往是最懂得保持鬥爭精神的,而後面的子孫一代代傳下來,逐漸就變得荒淫無道。中國史上有沒有沒有昏君的朝代?有!但僅三百年就滅亡了。
  • 清朝12任皇帝沒有一個昏君,為何還是垮臺了?金一南指出兩大原因
    人們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縱觀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大多的共同點到了清朝這裡就不再靈驗。《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朝卻還沒有分裂,就已經宣告滅亡。不過,金一南教授認為,清朝從1636年到1912年期間的12位帝皇,他們中並沒有一個是昏君。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個朝代的興亡,當然與處於九五之尊的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當一個朝代皇帝賢良有德,朝代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無數朝代的興衰滅亡,當然和處在九五之尊的皇帝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當一個王朝皇帝賢良有德的時候,那個朝代就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時,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中國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不是唐朝
    在我們的電視劇上可以看到,明朝的皇帝好像都是有缺陷的,比如朱元璋殘暴,朱棣兇狠,朱瞻基愛鬥蛐蛐——雖然絕大多數人覺得這都不算啥缺陷,誰還沒個愛好呢?但是還是給這個雄才大略的明宣宗添上了一筆汙點。包括唐朝在內幾乎沒有一個朝代沒有一個昏君的——除了清朝。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經歷了入關、康乾盛世與多次戰爭,最終在1912年結束了整個王朝,國祚還不到三百年就走向了滅亡
  • 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但有一個朝代卻幾乎沒有出過昏君,那就是常常為人詬病的清朝了。清朝從1636年皇太極建立大清開始,直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總共276年的時間裡,總共傳襲了11個帝王。其中康、雍、乾三個皇帝自不用多說,功績卓著,完全算得上一代明君。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但有一個朝代卻幾乎沒有出過昏君,那就是常常為人詬病的清朝了。清朝從1636年皇太極建立大清開始,直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總共276年的時間裡,總共傳襲了11個帝王。 其中康、雍、乾三個皇帝自不用多說,功績卓著,完全算得上一代明君。其他皇帝即使是清末時的道光皇帝也依然在整肅吏治、禁止鴉片、光聽諫言,為清朝的命運而打拼,根本算不上昏君。
  • 我國唯一沒有一位昏君的王朝,為何只堅持200多年還是走向滅亡?
    歷史告訴我們,每一個朝代都不可能長長久久的存在,就算一個朝代裡英明的君主頻出,但是仍有一兩個殘暴昏庸的皇帝,會讓整個朝代覆滅。 比如在歷史和文化都非常繁榮的唐朝,自從唐玄宗之後的皇帝基本上都沒有很大的作為,有些甚至成為國家滅亡的導火索。
  • 大清朝為何短短二百多年就亡國?有五個致命原因,內憂外患壓摞了
    朝跟明朝不一樣,明朝滅亡主要是因為腐敗,各個皇帝一個比一個奇葩,不理朝政。最後滅國並不過分,但是清朝歷朝歷代的皇帝卻是非常努力,對國家大事也很上心。但是清朝最後卻同樣滅亡。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這不是什麼氣數已盡,而是因為別的各種原因。
  • 深層解密:為什麼有人說明朝亡於萬曆?明朝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也就是這種種因素,埋下了明朝滅亡的種子。其實我覺得,萬曆年間,有很多問題,但我卻不覺得是這些問題導致明朝滅亡。為什麼有人說,明朝的滅亡,始於萬曆呢?其實很簡單,滅亡明朝的,是流寇,當然還有別的因素,比如滿清,比如奢安之亂,這些勢力,都是在萬曆年間才崛起或者埋下禍端的,人們自然聯想到,這是萬曆皇帝不作為,才導致的問題,但我卻不這麼想,因為,明朝滅亡,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政府太窮!各位,你們仔細想一想,為什麼萬曆被史家如此醜化,用愛財,不理政等等,這些字眼,就不是用來形容大一統王朝皇帝的字眼,來形容萬曆皇帝?
  • 明朝的宦官,清朝的八旗子弟。清朝前期經濟佔世界30%卻滅亡的原因
    乾隆時期、工業革命前,清朝的經濟佔世界經濟30%,但是到了清朝後期衰弱被滅亡有著以下的原因:1.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社會的落後,《中國近代史綱要》中明確指出,甲午中日戰爭及清王朝在近代一切對外戰爭的失敗,其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清王朝的腐敗和社會的落後
  • 北宋的滅亡是宋神宗一手造成的嗎?他是明君還是昏君?
    北宋時期有一個爭議十分之大的皇帝,這個皇帝就是宋神宗趙頊,為什麼說他是爭議最大的皇帝呢?因為讚賞宋神宗的人,認為他是一個有理想有抱負、上進的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明君;但是,不欣賞他的人,則認為他是一個把國家攪得雞犬不寧的昏君,還說他的行為為北宋王朝的滅亡埋下了隱患。
  • 歷史長廊中,唯一未曾出現昏君的王朝,卻為何只書寫三百年歷史?
    然而在這王朝的更迭之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誕生,似乎每一個朝代都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就有這樣一個朝代,雖然只書寫下了300多年的歷史,可未曾出現一個昏君,縱然如此,這個王朝還是比較短命。按道理說沒有昏君的王朝應該世世代代延續下去才對,可怎奈事與願違,到最後還是走向了滅亡,並且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這個王朝就是清王朝。
  • 清朝滅亡後,皇室一族為何不學元朝逃回北方?原因有2個方面
    但是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還有兩個特殊的朝代,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政權,這就是元朝和清朝。 但是,清朝滅亡後,溥儀為何選擇留在北京生活?這就要從兩個方面說起了。 第一方面要從元朝的情況說起。
  • 此朝代沒有一位昏君,但卻無法存在300年,這是不是跟慈禧有關?
    唐代自唐玄宗之後基本上帝國的建設很一般,宋朝任用了奸臣之後,包括明末時期的崇禎皇帝,這些人都是滅亡朝廷的罪魁禍首。但中國有一個朝代是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歷經了將近276年,共傳承了12位皇帝,這個朝代就是清朝。清朝時期從順治皇帝開始,到康熙、乾隆、雍正三位皇帝是巔峰,這下人們的生活也算是國泰民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