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長廊中,唯一未曾出現昏君的王朝,卻為何只書寫三百年歷史?

2020-12-19 走走到輝煌已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鬥轉星移之下,誕生了很多的王朝。然而在這王朝的更迭之中,有很多的亡國之君誕生,似乎每一個朝代都有明君,也有昏君。但是就有這樣一個朝代,雖然只書寫下了300多年的歷史,可未曾出現一個昏君,縱然如此,這個王朝還是比較短命。按道理說沒有昏君的王朝應該世世代代延續下去才對,可怎奈事與願違,到最後還是走向了滅亡,並且成為了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而這個王朝就是清王朝。

為何清王朝未曾出現昏君?

新王朝的誕生就意味著舊王朝的滅亡,也就意味著要把舊主替換掉。然而有很多的王朝在最後走向滅亡,是因為統治者的荒淫,只顧個人的貪圖享樂,完全沒有顧黎明百姓的安危,就比如說隋煬帝。也有那些君王確實是勵精圖治,可最後還是眼看著泱泱大國,走向落寞,哪怕拼盡全力的去矯正,到最後還是越矯正越偏頗,就比如說王莽。

然而回顧清朝這些帝王,從努爾哈赤率領著大批人馬入關之後,一直到光緒皇帝,也就是溥儀這一代,確實沒有特別昏庸的帝王和統治者。並且在清朝雄及一時的時候,還出現了康乾盛世。因為清代的皇帝對待自己子孫後代的時候,是特別嚴格和苛刻的注重對他們的培養。這些皇室子弟不僅要熟讀五經,並且要能夠寫出滿文和漢文。騎射一類的技能也是必備,所以從小就牢牢地抓住了教育。

更何況在選擇皇位繼承人的時候,完全沒有採取嫡長子繼承者,而是採取了有利於各位皇子之間競爭的方案,在最後能夠成為一國之主的人勢必是極其優秀的人。可縱然如此,清朝到最後延續的時間,也只不過是短短的300年罷了。在這時代的變化之下,清朝最後還是走向了落寞。

清朝逐步走向落寞

就在乾隆執政末期,在清朝和緬甸的戰爭之中,已經獲得了全勝。可當時的清朝在軍事以及科技等各個方面,確實已經落後於西方國家。等到晚清時期,特別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之後,清王朝就開始一味的妥協。和很多的西方列強籤訂了各種各樣的不平等條約,比如說各地賠款,這在無形之中就加重了清王朝向前發展的負擔。

在外患嚴重的情況下,內憂也在不斷的爆發,各個地方的農民起義軍就如雨後春筍一般。很多的官僚在當時對於朝廷而言也完全沒有信任。儘管曾國藩和李鴻章這些地方官僚在當時都是拼盡全力,但也不能夠力挽狂瀾。

結語

雖然晚清時期最後還開展過自救的運動,但是那些貴族們對於權力的渴望一直都沒有停歇過。這就導致在最後推行改革和變法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失去民心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天下,封建集權的統治在最後也就落下了帷幕。

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本文由走走到輝煌已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侵權必究!歡迎評論分享轉發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滅亡了?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無數朝代的興衰滅亡,當然和處在九五之尊的皇帝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當一個王朝皇帝賢良有德的時候,那個朝代就能夠維持比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時,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回顧中華歷史,其中誕生了不少英雄,也出現了不少明君,譬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都在各自的任期內極有功績。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
  • 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便走向滅亡?
    中國經歷了朝代更迭,國祚長久的王朝幾乎都是靠戎馬獲得江山的,可惜的是,他們並不能保障子孫後代的賢能與聰明,因而到後期,這個朝代必將走向衰落。然而為何清朝作為唯一沒有昏君的王朝,12任皇帝都勵精圖治,為何還是讓這個王朝發出腐朽的氣息呢?
  • 中國歷史上沒有昏君的朝代,但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千百個朝代的興亡,當然與處於九五之尊的皇帝有很大的關係,當一個朝代皇帝賢良有德,朝代能維持較長的時間,而一個皇帝變得貪圖享樂,親小人,遠賢臣,這個王國就岌岌可危了。同樣在歷史上,也有一個可以說是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然而,在三百年內,還是走向了滅亡,這又是為什麼?這就是清王朝時期。為何清王朝沒有昏君?客觀地說,導致朝代滅亡的君主,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王氣在此」的陳後主,「何不食肉糜」像晉惠帝這樣智商平平的帝王,另一種就是不務正業的新朝王莽、隋煬帝、明代崇禎等。
  • 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三百年還是走向了滅亡?
    回顧中華歷史,其中誕生了不少英雄,也出現了不少明君,譬如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都在各自的任期內極有功績。同時,也免不了出現昏君,遠的如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近一些的如宋高宗坑害忠良嶽飛等。
  • 中國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為何不到300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著名的歷史讀物《全球通史》中,作者斯塔夫裡阿諾斯博士對於中國王朝的總結是,在王朝的初期,往往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使得國家更加強大,然而在之後卻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雖然中間有中興之主在王朝的燃爐裡增磚添瓦,但是這座火爐還是會熄滅。
  • 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昏君的朝代,為何不到300年還是滅亡了?
    有一個名詞,每當出現在歷史書中,都會屢屢背上罵名,就是——昏君。 昏君固然是一個貶義詞,但聯想到一個人的生活環境,能夠將明君變成昏君的例子,歷史上也並不是沒有,因此每個朝代的末代皇帝,或多或少都沒背上昏庸無道的罵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並不一定。
  •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
    中華五千多的歷史中不乏昏君當道,中國十大昏君都有誰?在華夏五千多年歷史長河中,中國歷經23個朝代83個王朝,出現過將近500位皇帝。在這些人當中除了一些千古賢君之外,也有不少的昏君,其中最昏庸的十位帝王分別是夏桀、商紂王、周幽王姬宮涅、隋煬帝楊廣、晉惠帝司馬衷、明神宗朱翊鈞、明武宗朱厚照、宋徽宗趙佶、晉惠帝司馬衷、石敬搪。夏桀出生年不詳,姒姓,名履癸,是夏朝末代君主,古代歷史上有名的昏君。
  •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古代唯一一個沒有昏君的王朝,皇帝們個個勤政,甚至被活活累死 人們之所以痛恨昏君,就是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對百姓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個王朝中如果出現了昏君,對於一個王朝來說是非常難以消解的影響。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昏君有秦二世胡亥,他把自己父親好不容易統一的江山,斷送在了自己手裡。
  • 中國歷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三大昏君
    那麼皇帝,自然也會分明君與昏君。今天要聊的,就是被歷史評定為昏君,卻好像又身具雄才略的三個皇帝。第一個,商紂王。紂王帝帝號「辛」,也稱為「帝辛」,子姓,名受。諡號為「紂」。他是商朝最後一個皇帝,更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暴君。
  • 英國歷史唯一一次大一統,愛爾蘭也在英國版圖,可惜只持續120年
    愛爾蘭島之所以分屬愛爾蘭和英國兩個國家,這是歷史原因造成的,而這裡面也牽涉到英國歷史統一問題。事實上,愛爾蘭納入英國版圖,正是英國歷史唯一一次大一統,可惜只持續了120年。
  • 我國唯一沒有一位昏君的王朝,為何只堅持200多年還是走向滅亡?
    在世界範圍內,中國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國家,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中國在封建社會階段,有著很長的一段歷史,可以說是長達幾千年。
  • 中國古代唯一沒有亡於內亂的王朝:開國三百年,沒人能起義成功
    縱觀中國古代的歷史,似乎每個延續久一點、影響力大一點的王朝,都有一場巨大的農民起義在前面等著他們,西漢的赤眉,綠林,東漢的黃巾軍,西晉的流民起義、唐朝的黃巢、元朝的紅巾軍、明代的李自成張獻忠、清代的捻軍太平天國…
  • 古代王朝更迭頻率極快,秦朝之後大多王朝不足300年,這是為何?
    在這幾千年的歷史長廊之中,王朝的更替頻率確實是比較高的。在這其中壽命最長的朝代,當屬夏商周,夏朝所書寫出來的歷史長達471年,商朝存在了554年,而周朝所存在的時間足足有791年。然而就在公元前221年的時候,秦始皇在當時統一了六國之後,雖然還給黎民百姓一片和諧的生活環境,但從那以後似乎王朝的更迭速度越來越快。很多的王朝都沒能書寫下300年的歷史。更何況還有很多短命的王朝,足足連百年時間也不到。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 我國歷史上的王朝,為何不能像日本那樣萬世一系
    文|小河對岸日本的皇室被稱為萬世一系,而從日本有信史記載以來,也的確沒有發生過像我國歷史上那種異姓改朝換代之事。而我國歷史上的王朝,長則二三百年,短則數十載,改朝換代極為頻繁。那為何我國歷史上的王朝,不能像日本那樣萬世一系呢?從外部地理上來看。
  • 袁世凱稱帝就為清朝修史,百年過去了,為何《清史》杳無音訊?
    ,最早是起源於三皇五帝的傳說,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直到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我們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至今唯一一個傳承未曾斷絕的文明古國。而研究中國的歷史,被世人所公認的參考書莫過於二十四史了,其中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在整個歷史上皆是赫赫有名的史書。我們以之為正統,至於其餘則往往被列入野史不納入參考範圍。為何歷史上沒有《清史》?
  • 印度數千年歷史三個大一統朝代: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朝代是主流思想,有大秦王朝、西漢王朝、東漢王朝、西晉王朝、大隋王朝、大唐王朝、大元王朝、大明王朝、大清王朝,一共九個大一統朝代,而中國歷史所說的九個大一統朝代的疆域,很多都比現代中國的版圖小,所以現代中國的版圖不是判定是否中國歷史大一統朝代的標準,而是統一黃河和長江流域的疆域,且基本覆蓋現代中國的版圖為標準。
  • 宋朝三百年屈辱至極,卻為何沒有亡於內亂?
    直觀來看,錢穆先生的評價是有道理的,宋朝三百年歷史,可以說就是一部屈辱史。宋朝建立於戰火紛飛的五代十國當中,可是它卻沒有猛虎之姿,先是遼夏金,後是蒙古,宋朝就像是一隻綿羊,誰都可以欺負它。可是,這時候一個弔詭之處就出現了。按理來說,宋朝這樣又是「積貧」,又是「積弱」,對外戰爭還一敗塗地,喪權辱國的國家,早就應該盡失民心。
  • 清朝12任皇帝沒有一個昏君,為何還是垮臺了?金一南指出兩大原因
    人們總說「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但是縱觀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大多的共同點到了清朝這裡就不再靈驗。《三國演義》中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清朝卻還沒有分裂,就已經宣告滅亡。不過,金一南教授認為,清朝從1636年到1912年期間的12位帝皇,他們中並沒有一個是昏君。
  • 侯旭東:書寫歷史上的「常事」能帶給我們什麼?
    從日常的來歷到書寫與遺忘日常,圍繞鴉片戰爭的敘述,構成了本書的第二部分。「日常」遭到摒除並非20世紀才出現的現象,可以上溯到《春秋公羊傳》中的「常事不書」,可以追到秦以來王朝統治中的官吏選拔機制,以及這種機制帶給人們的記憶與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