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稱帝就為清朝修史,百年過去了,為何《清史》杳無音訊?

2020-12-18 填鴨說史

翻開一本史書,就是打開一個世界,讀史而知天下

文丨填鴨說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縱觀整個華夏文明歷史,最早是起源於三皇五帝的傳說,歷經夏商周、春秋、戰國,直到今天,我們已經擁有了五千多年的歷史。我們底蘊深厚,源遠流長,位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至今唯一一個傳承未曾斷絕的文明古國。而研究中國的歷史,被世人所公認的參考書莫過於二十四史了,其中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在整個歷史上皆是赫赫有名的史書。我們以之為正統,至於其餘則往往被列入野史不納入參考範圍。

為何歷史上沒有《清史》?

我們都知道,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是屬於清朝。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中國並沒有一部被世人公認的具備參考價值的清史。一般我們的史書都是由新朝給舊朝撰寫的,正如明朝的《明史》,就是由順治皇帝在位的時候才始命官員撰寫。而清朝是被民國政府給推翻的,這麼一來,給清朝撰寫歷史的應該是民國政府才對,而事實上,民國政府也確實下令給清朝撰寫《清史》,而且下達這一命令的人還是那位民國大總統袁世凱。

可令人疑惑的是,為何明明就有在撰寫,可百年過去了竟仍舊未曾看到《清史》呢?

充其量只有一本非常粗糙的《清史稿》。

直到進入21世紀,我們開重新啟動了《清史》的編撰工程,短期內是沒辦法見到《清史》定稿了,少說二年,長的也可能歷時百年才能完成一個朝代官方歷史的編撰。因為修史牽扯到的物是人非相當龐大

修史的人力、物力以及時間耗損巨大

首先,我們都知道,一本《史書》的撰寫是非常困難的,不僅在人力和物力上要有巨額的損耗,同時也要耗費無數的時間去完成。旁的不說,就曾經清政府給明朝修撰的《明史》,最早是從順治帝開始撰寫的,花了一百年左右,直到乾隆年間這本《明史》修撰完畢,這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巨大。而清朝的歷史其實並不比明朝少多少,所需要的的時間自然不可謂不長。

所以修史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對於預算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考驗。

戰亂的時代使得研究者無法安心修《清史》

其次,袁世凱下令編撰《清史》的時候是他企圖稱帝的時候,這個時候遭到了無數有志之士的反對,最終袁世凱復闢自然沒能成功,而且不久後袁世凱也去世了。那時候正值國內風起雲湧,各方勢力粉墨登場,列強的侵略,國內各大軍閥的交戰,乃至於日本人的入侵都讓民國政府的掌權者們自顧不暇,紛紛在為著國家的復興而努力著,誰還會去理會曾經這修《清史》的工作。

清王朝的複雜性

清朝和之前的封建王朝有一個非常大的不同點,籤訂了太多的喪權辱國的條約,早期又實行文字獄。正所謂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一旦開展對清朝的評價,那麼將有無數的槽點,想要寫好寫真這部完整的近代史,並不容易。

而且溥儀是和平退位的,滿清貴族也沒有遭受到亡國之傷,只是改名換姓隱居在民間,但還是有深遠的影響力,所以在民國的時候就開展全面的《清史》編撰工程,會有失公允。

直到今天,已經是新的世紀了,距離曾經袁世凱所下命要修築的《清史》的命令已經過了將近百年,然而所謂的《清史》卻依舊遲遲不見蹤影,只能靜靜等待,歷史對這個王朝最後的評價。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清王朝算是一個合格的封建王朝嗎?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清朝滅亡才3年,袁世凱就敢稱帝,到底擁有了多少兵力?
    1915年,已經擔任了大總統的袁世凱,並不滿足目前的狀態,他決定稱帝。並且便國號、年號、龍袍等一系列與皇帝相關的內容。準備非常充分。計劃1916年元旦稱帝,自己成為了開國之君。一個重要的問題出現,截止這個時候,清朝才滅亡3年時間。袁世凱為何敢直接稱帝,身後到底有多少軍隊做後盾。
  • 已是大總統的袁世凱,手握大權,為何還要稱帝?
    歷史上袁世凱是因為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的果實,最終當上了民國總統,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萬人之上了,權力一手遮天,為何一心要走恢復帝王制度呢?總統和皇帝都是權力的首腦,為何袁世凱放著好好的大總統之位不坐,為何偏要做皇帝,可悲的是袁世凱僅僅當了83天的皇帝,便被趕下政治舞臺,就連總統也做不了,這下可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因小失大。
  • 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
    導語:袁世凱逼宮時,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沒有反抗?袁世凱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北洋軍閥領袖,在1915年時自稱為皇帝,逼宮原先的清朝統治者溥儀退位。袁世凱是一位非常具有爭議性的人物,不過袁世凱這個皇帝之當了83天之後就退位了。畢竟袁世凱沒有順應民意,還因此引發出了護國運動。不過,此時大家心裡都會產生一種疑問,那就是竟然袁世凱已經都已經到了逼宮的份上,清朝的7萬皇家衛隊,為何不敢反抗?首先,應該來了解一些皇家衛隊,當時的皇家衛隊已經不再是清朝的八旗軍隊了,在甲午中日戰爭以後,這個軍隊已經由新軍構成。
  • 清朝已經沒了百餘年,為何《清史》還沒有完成?中間經歷了什麼?
    清朝的崛起以及中間的興盛狀態自不用多說,但在滿清後期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人物當權在一定程度上給清帝國帶來了滅頂之災。這其中包括但不限於賠款割地等一系列行為,導致在清朝損失了諸多土地以及民心。但無論如何,即便清朝做的再差或者中間階段以及最後階段做的再不好,也無法否認清朝帶來的貢獻。
  • 公認的二十四史沒有清史,清朝滅亡已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想要了解中國歷史,被公認的史書是二十四史,其他出處的史料記載都被稱之為野史,不被官方所認可。這二十四史中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明史》、《元史》等等,但是看到最後卻沒有發現清史,清朝滅亡距離現在已經有100多年了,為何清史一直都沒有加入到二十四史中成為二十五史呢?
  • 袁世凱為何僅稱帝83天,就倒臺身死?多年後女兒道出真相
    眾所周知,清朝是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朝滅亡之後就標誌著民國時期開始了。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清朝滅亡之後,袁世凱曾經稱帝過,而且還在皇位上坐了83天的時間,但很快就到倒臺身死了。熟悉袁世凱的人應該都知道他是晚清時期非常有名的軍閥。袁世凱出生於1895年。在家中並不受到重視。
  • 若袁世凱沒有稱帝,還會不會發生軍閥混戰?
    袁世凱稱帝與否並非導致軍閥混戰這一亂象的決定性因素,只是加速這一亂象發生的決定性因素。換而言之,不論袁世凱稱帝與否,軍閥混戰這一亂象註定會發生。但是袁世凱稱帝,加速了這一亂象的發生。而到了1911年底,已經解職回鄉垂釣了3年之久的袁世凱卻還能再一次起復為官,並且官至人臣之極。何也?原因就在於他雖然已經解職3年之久,可是由於北洋軍是他一手打造,所以始終遙遙控制著北洋軍。袁世凱一經出山,便成為了全天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
  • 清朝已經滅亡100多年,為何《清史》一直沒寫出來?
    根據慣例,各朝要為前朝修史,由官方設立史館,撥付經費,組織學者來官修史書。比如《明史》是清朝修的,《元史》是明朝修的。但是,清朝已經滅亡超過100年,為何《清史》卻一直沒有寫出來?初期進展非常順利,清史館經費充足,清朝史料豐富,編纂的很多專家又是歷史的親歷者。
  • 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為什麼中國至今只有二十四史,獨缺清史?
    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為什麼清朝已滅亡一百多年,史書還沒修好?眾所周知,目前研究中國歷史,公認的參考書就是二十四史,它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史》、《明史》等二十四部史書。這些史書屬於正史,其餘出處的歷史記載,往往會被認定為野史,不被主流學者採納。
  • 袁世凱已是大總統,權力極大,為何非要稱帝?
    這種傳統思想一旦到了權力之上,無非就是改朝換代當皇帝,只是囿於當時的局勢袁世凱不能這麼做而已。但是稱帝之心,袁世凱顯然也有,這也是他後來之所以會選擇稱帝的一個誘因。其次,袁世凱之所以會選擇稱帝還在於「身邊之人」的推動。
  • 袁世凱稱帝,封的六位一等公都是誰
    民國梟雄袁世凱也不例外。他復闢稱帝,手下也有一幫子人。其中有六位被封為一等公,非常顯赫,他們都是誰呢? 有馮國璋,河北河間人,肯定少不了他,「北洋三傑」之一,也就是馮鞏的那位祖上。事實上,「北洋三傑」只有馮國璋一人被封為一等功。因為他能幹,也因為馮國璋剛開始並沒有公開反對帝制。
  • 為何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清朝已經滅亡一百多年,史書為何還沒修好
    二十四史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等等,這些史書幾乎是一朝一本,可到了最後,我們都發現《明史》以後沒有了屬於清朝的「清史」了。 到了民國時期,清朝已經覆滅。 按理說應該由民國的史官來修訂清史了,但是當時多名史官都是在家中,自己修訂自己的,最後導致很多史料都不統一,其中還有一些美化清政府抨擊民國文人墨客的。這樣一來,清史的正確性就這麼被破壞了,還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於是,雖然民國時期也有人修訂清史,但還是沒能讓清史像其他朝代一樣,保留真實性。
  • 古代皇帝的帽子到底有多貴,袁世凱稱帝時都造不起這種帽子
    1915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的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始稱帝。袁世凱稱帝這件事是遭到天下所有人反對的,在當時影響很大。我們今天先不看這件事的對錯,看一下袁世凱稱帝時的一個細節就行了。就是袁世凱稱帝時的帽子。從我們現在流傳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到,袁世凱稱帝時帶的帽子很特殊。和普通的帽子差不多,上面有一個長板。
  • 清朝滅亡後,鎮守一方的九大總督結局如何?有人發達有人落寞
    直隸總督這一位置,可以說是清朝的熱門崗位,很多人都對這一位置垂涎不已。像晚清名臣中的曾國藩和李鴻章,都擔任過直隸總督一職。張鎮芳能當上清朝最後一任直隸總督,還是託了袁世凱的福。光緒三十三年,袁世凱遭御史彈劾,清廷對他明升暗降,原本由袁世凱擔任的直隸總督一職,也被張鎮芳代理。
  • 袁世凱稱帝,真的是因為大兒子想當皇帝嗎?
    翻開民國歷史,不難發現,袁世凱稱帝絕對可以稱為:最為重大的事情之一了。有人說袁世凱稱帝,是因為其心中早就有當帝王的心思。都是不支持袁世凱的,放在舊社會,袁世凱的做法絕對算得上是亂臣賊子!畢竟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想稱帝恐怕大多數人都不會支持於他。而放在民國時期,更不會支持他!本身推翻了一個舊皇帝,就是要成立嶄新的制度,成立嶄新的國家。
  • 袁世凱臨死前說:「他害了我」,為何不說出是誰?令人唏噓不已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晚清的結束,相對其他朝代而言,基本上和平過渡的。在這過渡時期,袁世凱是很難繞開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逼退溥儀退位,袁世凱是有功勞的。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成為第一任民國大總統,他已經是當時國家的元首了。然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凱卻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袁世凱稱帝之後,遭到各方反對,由此引發了護國運動。
  • 袁世凱稱帝時,封哪三個人為王?其中一位是孔聖人後代
    百官朝賀會後,為了安撫當時的各方實力派系,袁世凱接著模仿古代封建王朝開國之君,開始大封開國文武。按照公侯伯子男爵位順序,冊封一百多位民國政要。 袁世凱稱帝後,封這三個人為王,其中一位是孔聖人後代。
  •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他那麼渴望當皇帝嗎
    袁世凱想逆天改命,榮登大寶,恢復帝位的他為何遭到反對。袁世凱清朝末年持續活躍,經常搖擺不定袁世凱在清朝後期以一身才能加上部分軍事能力被熟知,他發跡於朝鮮,朝鮮人還親切地稱他為「袁司馬」。袁世凱與維新派之間有千絲萬縷之聯繫,維新派當時渴望得到袁世凱的支持,拉攏他輔佐光緒帝,進而以武力迫使慈禧放權。
  • 袁世凱稱帝時,北洋軍閥內部,都是什麼態度呢?
    那麼這些所謂袁世凱的北洋親信,對於袁世凱稱帝的,到底都是什麼態度?我們先看一下北洋三傑。對於袁世凱稱帝,段祺瑞是明確的反對態度。他還曾三番五次的上門親自勸阻袁世凱,結果三次被拒絕,兩次吃了閉門羹。他並沒有公開聲討,只是自己沒參與,所以他也沒有獲得任何封賞。
  • 清朝統治岌岌可危,袁世凱如何在「夾縫中」求生存
    1908年,慈禧和光緒帝前後腳駕崩,年幼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其父載灃為攝政王。載灃一直認為是袁世凱告密導致了光緒帝被幽禁,所以一直特別恨袁世凱,他成為攝政王之後直接解除了袁世凱所有的官職,讓袁世凱回鄉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