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堂堂的兩廣總督,被英國俘虜後,真的被送到印度當猴展覽嗎?

2020-12-16 照理讀史

列位,歡迎來到照理讀史。

咱們知道,晚清末年國家疲弱,全體中國人跟著腐朽的滿清政府一起備受凌辱,老百姓遭侮辱咱就不講了。

最近有很多自媒體講歷史,就講有一位知名的大臣葉名琛也遭受到了英國人的侮辱,人家是怎麼說的呢?

他們說當年英國人攻打廣州,把兩廣總督葉名琛俘虜了,俘虜之後他們把葉名琛送到了印度。在印度把葉名琛關在一個狹小的籠子之中,當猴一樣給老百姓觀看羞辱他,最後悲憤交加的葉名琛在印度絕食而死。

這個事半真半假,葉名琛被俘是真,但是遭羞辱鑽籠子遊街確實是假的。葉名琛當年也是兩廣總督,30多歲的時候就幹上了廣東巡撫,可以說他是深得鹹豐皇帝喜愛的,加官進爵加得很快。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大臣,由於疏於對英國人的防範,戰爭之中被人俘虜了。英國人把葉名琛俘虜之後,有的人就建議英國將領,葉名琛在廣東這個地方主政十幾年,徒子徒孫非常多,他的勢力盤根錯節非常強,有沒有可能有人想把葉名琛救走呢?

而且東南亞當時也有很多華人,英國人擔心東南亞華人有沒有可能也組織營救隊伍,把葉名琛就走?

所以英國人決定把葉名琛帶到印度去,遠離中國本土,讓中國人想救你也救不了,而且考慮到葉名琛是相當級別的高官,雖然把他俘虜了,但是英國人講貴族傳統,對於葉名琛還是禮遇有加的。

而在去印度的途中,葉名琛還做個美夢:有沒有可能英國人先把我送到英國去,我要是能面見英王的話,我得當庭斥責他為什麼要對我們中國開戰!

葉名琛還自比很多中國歷史上的優秀人物,什麼範仲淹、蘇武,結果沒想到英國人沒給他帶到英國,給他帶到了印度。

而且帶到印度之後,葉名琛深感回國無望,最後他是絕食而死,這樣一位人物說不上民族英雄,但是其實也不算民族敗類了,被俘之後他還是保持了很好的氣節的。

而且英國人對他也算是禮遇有加,根本沒有什麼拿籠子給他遊街的行為,對於英國人來講,這樣一位相當級別的高官俘虜過來,還是奇貨可居的。

但是大家可能都沒想到對葉名琛最壞的是誰呢?是滿清政府,鹹豐皇帝聽說我的愛將葉名琛被人俘虜了,你以為他會派兵去營救嗎?

或者不派兵你以為他會派幾個大臣跟英國談談條件,不行咱們互換俘虜,我給你倆錢,你把葉名琛放回來行不行?

沒有,鹹豐皇帝一沒有派人救,二沒有派人談,甚至直接下了一道令把葉名琛革職,人家的聖旨寫的好。

葉名琛你自己妄自尊大,著了人家的道被英國俘虜了,所以你這是犯了大罪,我把你革職變為草民,你既然是一個草民被英國俘虜,那朝廷是不可能派人救你的,更不可能花錢把你贖出來。

甚至鹹豐皇帝還下道旨意,告訴廣東的各個口岸要嚴防英國人再來打,而且如果英國人把葉名琛當人質,迫使你們開城門的話,千萬不要聽,這個人現在在我們這看已經是罪人一個了。

當然對於鹹豐皇帝來講,擔心朝廷被英國人要挾,不管是割地也好、不管是輸錢也好鹹豐不想背這個包袱了,咱們能理解,問題是對於自己的臣子是不是有點太過薄情了呢?

原作者:李承偉

相關焦點

  • 此人貴為兩廣總督,卻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關在籠子裡收費展覽
    清朝末年,由於統治者的昏聵無能,使中國到達了幾千年來最虛弱的時刻。西方列國見此情形紛紛前來趁火打劫,一時間中華大地陷入了分崩離析的境地。本文主人公葉名琛便是這個時代中,一個可悲又可敬的犧牲者。經過十年的宦海沉浮,在葉名琛36歲的時候,他被鹹豐帝任命為兩廣總督。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派出軍隊登陸中國大地,對廣州發起了進攻。面對英法聯軍的步步緊逼,葉名琛並未害怕,他召集下屬明示了自己的主張,也就是六不原則,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 他是清朝總督,被英國人帶到印度,關在鐵籠四處展覽,後絕食而亡
    清朝初期八旗也都是梟雄,他們又怎麼會想到200年後,清末的處境竟是如此這般,雖然皇室的結局要比北宋好,那也是割地賠款換來的,清末留下的恥辱也讓後世無法忘懷,留下「不忘恥辱,振興中華」的口號。葉名琛,於1807年出身在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從小十分聰慧,以詩文鳴一時,不到18歲就考取了貢生,26歲考取進士,在38歲時被提升為廣東巡撫,官至兩廣總督,體仁閣大學士。
  • 清朝一品大員,被英國人俘虜到印度當猴子展覽,他的選擇令人敬佩
    這是葉名琛被俘至印度時寫下的一首詩,第一段的「零丁洋之嘆」是他以南宋末年政治家、軍事家文天祥自喻,第二段的「高士之粟」所講述的是商末伯夷、叔齊兄弟倆,周朝滅商後,不食周粟而亡的忠義事跡。從這首詩我們便能看出,在生命的最後時光裡,葉名琛雖飽受列強的迫害和欺辱,卻絲毫未損大丈夫的氣節。
  • 清朝滅亡後,鎮守一方的九大總督結局如何?有人發達有人落寞
    眾所周知,清朝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由清政府統一對國家進行管理。儘管皇帝是最高統治者,但他一個人畢竟精力有限。為了幫助他更好地管理國家,朝廷便會選拔一些人才管理地方。這些封疆大吏,通常便是總督。而在清朝滅亡前夕,中國共有九大總督。在溥儀退位後,這些人又是何結局呢?
  • 清朝九大末代總督結局,有人經商當了富豪,有人投敵做了漢奸
    有清一朝,一共設立了11大總督,其中漕運總督與河道總督比較特殊,主要是為清朝的水系運輸和治理服務,不大涉及地方行政事務。其餘的九大總督,則全部是位高權重的封疆大吏,是清朝地方統治的頂梁柱。這九大總督分別是直隸總督、東三省總督、四川總督、兩江總督、雲貴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陝甘總督。
  • 清朝總督和提督哪個地位高,權勢大?
    總督和提督一詞,出現於明朝,盛行於清朝,但二朝對這兩個官職的設置又有所不同。明朝是臨時設置的,當公務完畢之後,這個職位就撤銷,而清朝則是常設。下面筆者就以清朝為例,來介紹一下總督和提督。清朝的總督清朝一共設置了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四川總督、閩浙總督、雲貴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東三省總督和陝甘總督,這九大總督都是負責地方行政和軍務的。另外還有一種總督是負責專門事務的,如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清朝的這九大總督除了四川總督僅執掌四川一省外,其他八個總督都執掌著幾省的軍政大權,可謂是位高權重。在其中有兩位權勢最重,一是直隸總督,二是兩江總督。
  • 英國女王才23歲!皇帝三個問題顯示清朝格局,俘虜笑了,難怪滅亡
    而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道光也忍不住好奇了,開始親自審問抓到的英國俘虜,但是他所問的三個問題卻讓俘虜笑了,不僅俘虜笑了,而且還遭到了後人的恥笑,也同時彰顯了清朝的格局,他究竟問了什麼呢?這種在西方近乎常識的東西,俘虜自然不會吝嗇,爽快的告訴了他,而在知道英國的大小不過相當於清朝的一個省份之時,道光表示不屑。自認「上邦」的他覺得,這樣的小國完全沒有出兵的必要,隨便多派點兵都可以將其消滅。要知道,當時的西方已是使用熱武器了,槍炮普及在軍隊之中,而相比之下,清政府依舊是冷兵器時代,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敵人可以以一當百,而清朝的士兵僅只是炮灰。
  • 清朝最美女的海盜:和兩廣總督談判,只為和小自己8歲的男人結婚
    前面說過,鄭一嫂是青樓女子出身,清朝的中國海給了她涉足海盜的廣闊空間。當時,中國海的民間是有「顏色」的,康熙皇帝收復臺灣後,鄭成功部分殘兵流向珠江口為盜,珠江口疍家賊由明末四姓演變為清初紅、黃、藍、白、黑、紫六幫。發展到後來,紅幫成了老大,首領是一個叫鄭一的人,一心想要聯合其他幫派,成立一個海盜聯盟,自己做盟主。  鄭一大約出生於1765年,比鄭一嫂大10歲。
  • 為什麼英國能夠殖民印度,卻沒能殖民清朝?
    清朝作為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遇到了過去上千年未有之變局,迎來了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的侵略。 在這個過程中,封建王朝大清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是相對於南亞次大陸上一個人口和清朝相當的大國印度結果就好得多了。
  • 清朝名臣于成龍為何不可能斬殺江寧總督?
    電視劇中的于成龍是清廉官員的代表,尤其是他斬殺江寧總督的情節更是讓他成為熒幕上的清官,但實事求是來講,于成龍斬殺江寧總督的故事還是脫離了歷史實際。于成龍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並不高,但是卻真實存在,並且真的是一位有良心的清官。
  • 總督和巡撫本來都是臨時性職務,後成為定製,雙方互相制約
    瓦剌退兵後,于謙的總督職務也就撤銷了。明朝從此之後多有派遣地方總督,大都因事而設,權力比較大。 到了明朝中後期,由於西北邊防和東北邊防的吃緊,蒙古和女真建立的後金持續威脅明朝的邊境,這些地方的總督成了常態,如「三邊總督」(西北)、「薊遼總督」(東北)、「浙直總督」(倭寇),這些總督是當地軍政一把手,如果威脅解除,要撤銷的。
  • 錫金王國的前生今世:像是印度的脖子,會讓印度有分崩離析的危險
    消息傳到京城後,乾隆急召兩廣總督福康安進京,並授予其西藏事務的統帥職權,從四川抽調屯練、土兵和綠營進入藏區,組成了一支大約1萬多人的軍隊。任命參贊海蘭察為福康安副手,率巴圖魯侍衛入藏,迎擊入侵的廓爾喀。這便是歷史上的廓爾喀之役,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的最後一戰。
  • 南京條約中,英國為何提出賠償的2100萬銀元必須是墨西哥鷹洋
    1842年,清朝與英國籤訂第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其中一條是清政府賠款2100萬銀元。我們知道,我國自宋代起,官方就發行了紙鈔「交子」,明清時期大面積流通紙幣。由於中國並不盛產白銀,所以老百姓多使用銅錢。英國佬要清政府賠的銀元到底是什麼?
  • 清政府土崩瓦解後,九大總督都去了哪裡,他們結局如何?
    俗話說:「樹倒猢猻散」,清朝土崩瓦解後,朝廷的各方大員也自謀出路。在上篇文章中,爆史君給大家介紹了直隸總督張鎮芳、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兩江總督張勳、兩廣總督張鳴岐的結局,今天再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其他五位總督的下落。
  • 清朝14位駐防將軍,地位比總督還要高
    總督是明清時期設置的地方軍政官員,具有很高的地位。清朝時,他的軍銜是二等的,但他可以通過兼任軍務大臣、都察院有都的時宇等職務而晉升為二等的。他是名副其實的省政府官員,負責一個或幾個省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事務。歷史上,許多著名的官員都曾擔任過總督。例如,晚清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和張之洞,四位著名的中興大臣。
  • 明清漕運總督比各地地方總督還令人羨慕
    說到總督,大家都知道權力很大,比如直隸總督、兩江總督、兩廣總督。還有一個總督,不管地方行政,但重要性比地方總督還重要,這就是漕運總督。 無論什麼時候,要想統治穩固,沒有糧食是萬萬不行的。
  •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清朝六部長官和總督到底誰的權力更大?你選六部長官,還是總督? 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後,皇帝直轄六部,也就是說六部的長官直接向皇帝匯報工作,六部的最高長官叫尚書,這就造成了六部長官的權力極大,六部尚書的品級進一步提高。那麼,現在有一個問題,如果說穿越回去,你選擇當六部尚書還是總督呢?
  • 清朝的江寧將軍與兩江總督到底哪個權力更大?
    江寧將軍是清朝14大駐防將軍之一,全稱鎮守江寧等處地方將軍。駐防將軍是轄區內駐防八旗兵最高統帥,官階最初為正一品,後降為從一品,但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裡雅蘇臺的駐防將軍除外,因為將軍轄區不設總督,駐防將軍即為最高長官。
  • 把黑人當「猴」展覽?美國動物園114年後終於道歉了
    他們表示不應該把這名非洲人和猴子一起放在猴籠裡面展覽。114年終於等來道歉美國境內一家名叫布朗克斯的動物園負責人最近在向非洲人道歉,因為他們之間曾經在114年前的時候,把一名黑人放在猴籠裡面展出,持續了整整二十天。這對於他是一種折磨,也是一種典型的種族偏見。
  • 印度赫赫一時的莫臥兒帝國,是如何被英國完全佔領的?
    西方列強崛起之時的亞洲由四大帝國組成,自西向東分別為:中東的奧斯曼帝國、波斯的薩非王朝、印度的莫臥兒帝國,中國的明朝和清朝。最終,奧斯曼帝國淪為「西亞病夫」,大清帝國淪為「東亞病夫」,波斯被英國和俄羅斯一分為二,而印度則完全淪為了英國的殖民地。